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巨变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更重要的体现在课堂教学模式上。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了课堂,并得到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应用。广大语文教师运用这一技术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语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一、优化学习资源,激发语文兴趣
过去广大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资源以“教学参考书”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受此局限而不能大胆的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即便改革也难以取得突破性的成效。但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的“教学参考”资源,能打破教学参考书的局限性和有限性,还能帮助教师走出教学的陈旧圈子,大胆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革新,教给学生实用的语文知识。同时,平台上还有课文背景、作者情况等丰富的辅助资料,加快了教师在备课中繁琐的资料查找过程。平台上的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又比其它资料快捷、方便、直观,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所以它更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因此,它是每位语文教师的首选。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图片,将空洞的文字叙述变为精彩的动画展示,将简单的图片变为连续的动作过程呈现给学生,使抽象、枯燥、静止的文字知识变得具体化、趣味化、生活化,利用这些丰富的图片和课件,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倍感亲切,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使我们的学生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更使我们的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真是帮了教师,活了课堂。
二、创新教学结构,激励自主学习
何克抗教授指出,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认知作用、自主探究、交流协作、创新工具等功能,创新教学结构,运用“主导——主体”理念,采用 “情境——探究”、“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基本模式,再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演绎出灵活多样的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
我在讲授《沁园春·雪》时,设计了三个环节:诵读、研读、鉴赏阅读。第一个环节——诵读:欣赏《沁园春·雪》课件中的朗诵,此课件从网络中搜集大量能表现词作内容的古画、摄影等图片,结合著名播音员的朗诵、古典音乐和动态文字,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然后在教师的诵读方法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二个环节——研读:首先对上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检测,练习在电脑上进行,即时在电脑上判定成绩,即时给出提示,教师可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可加以个别指导。然后教师指导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从文学角度、历史角度、现实角度出发,结合网络上的资料和个人感受,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即时整理最具代表性、最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协作,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师简单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学生通过上网搜寻资料解决问题,交流、发布学习结果。课后学生饶有兴趣地进一步研读,完善学习结果。第三个环节——鉴赏阅读: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刚才鉴赏分析《沁园春·雪》的方法,去鉴赏阅读课件中的“扩展阅读”《沁园春·长沙》,分析它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同时完成课件中的训练题。
三、拓宽知识领域,激发创造思维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启的远程教育资源,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工具进入语文课程,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和网络的连接,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識获取与保持;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协商会话;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信息,有利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发展创新思维,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大大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活创新思维火花。
四、创造学习情境,提高学习质量
李克东教授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而远程教学资源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使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 语文课也从单纯语文知识讲授进入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信息素养广阔境界,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在学习《枣核》时,我用多媒体和网络支撑在网络教室上了这一课,采用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的基本模式,创新了课堂教学结构。(1)创设情境:学生进入主页面(以《月之故乡》的音乐为主,穿插表达展现祖国壮美河山的图片)欣赏。(2)合作探究。假如你是老师,在教《枣核》时,你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请你从老师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老师将大家的问题进行了整合设计成专题,请同学们进行合作探究,让大家结合对文章和背景资料的思考,在小组中发表、交流对专题的探讨,展示自己的成果。(3)自主探究。教师简要小结,让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同学构建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式,对他们后继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让我们实现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异彩纷呈。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运用这一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尽量让资源直接服务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一、优化学习资源,激发语文兴趣
过去广大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资源以“教学参考书”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受此局限而不能大胆的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即便改革也难以取得突破性的成效。但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的“教学参考”资源,能打破教学参考书的局限性和有限性,还能帮助教师走出教学的陈旧圈子,大胆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革新,教给学生实用的语文知识。同时,平台上还有课文背景、作者情况等丰富的辅助资料,加快了教师在备课中繁琐的资料查找过程。平台上的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又比其它资料快捷、方便、直观,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所以它更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因此,它是每位语文教师的首选。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图片,将空洞的文字叙述变为精彩的动画展示,将简单的图片变为连续的动作过程呈现给学生,使抽象、枯燥、静止的文字知识变得具体化、趣味化、生活化,利用这些丰富的图片和课件,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倍感亲切,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使我们的学生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更使我们的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真是帮了教师,活了课堂。
二、创新教学结构,激励自主学习
何克抗教授指出,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认知作用、自主探究、交流协作、创新工具等功能,创新教学结构,运用“主导——主体”理念,采用 “情境——探究”、“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基本模式,再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演绎出灵活多样的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
我在讲授《沁园春·雪》时,设计了三个环节:诵读、研读、鉴赏阅读。第一个环节——诵读:欣赏《沁园春·雪》课件中的朗诵,此课件从网络中搜集大量能表现词作内容的古画、摄影等图片,结合著名播音员的朗诵、古典音乐和动态文字,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然后在教师的诵读方法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二个环节——研读:首先对上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检测,练习在电脑上进行,即时在电脑上判定成绩,即时给出提示,教师可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可加以个别指导。然后教师指导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从文学角度、历史角度、现实角度出发,结合网络上的资料和个人感受,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即时整理最具代表性、最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协作,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师简单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学生通过上网搜寻资料解决问题,交流、发布学习结果。课后学生饶有兴趣地进一步研读,完善学习结果。第三个环节——鉴赏阅读: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刚才鉴赏分析《沁园春·雪》的方法,去鉴赏阅读课件中的“扩展阅读”《沁园春·长沙》,分析它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同时完成课件中的训练题。
三、拓宽知识领域,激发创造思维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启的远程教育资源,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工具进入语文课程,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和网络的连接,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識获取与保持;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协商会话;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信息,有利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发展创新思维,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大大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活创新思维火花。
四、创造学习情境,提高学习质量
李克东教授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而远程教学资源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使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 语文课也从单纯语文知识讲授进入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信息素养广阔境界,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在学习《枣核》时,我用多媒体和网络支撑在网络教室上了这一课,采用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的基本模式,创新了课堂教学结构。(1)创设情境:学生进入主页面(以《月之故乡》的音乐为主,穿插表达展现祖国壮美河山的图片)欣赏。(2)合作探究。假如你是老师,在教《枣核》时,你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请你从老师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老师将大家的问题进行了整合设计成专题,请同学们进行合作探究,让大家结合对文章和背景资料的思考,在小组中发表、交流对专题的探讨,展示自己的成果。(3)自主探究。教师简要小结,让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同学构建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式,对他们后继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让我们实现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异彩纷呈。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运用这一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尽量让资源直接服务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