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是怎样“视导”学校的

来源 :河南教育·职成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enqqw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隔三差五地就要应付一次来自有关方面的视导,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指的就是无论是哪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无论针对哪一项工作,只要发个文件,就可以对职业学校进行视导了。
  现在的“视导”是怎样的
  现在虽然视导的级别不同,但视导的程序却是高度相似的:无非是听汇报、看材料、看实训基地、听课、开座谈会、访谈学校领导及专业负责人等,然后进行反馈。短短的一天时间,掐头去尾,最后真正用于视导工作的时间很有限。同时,为了迎接每一次的视导,学校都要动员全校上下加班加点地做准备工作。据我所知,许多管理人员和教师对此颇有微词。
  我绝不是简单地反对视导。事实上,有些视导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工作。例如,近年来,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三项管理规范视导”“德育专项督导”以及“现代职教体系教学视导”等就非常有针对性的,对职业学校有关工作的促进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如果仔细梳理近年来的视导项目就不难发现,有些视导就有些偏离“促工作,上水平”这个方向了。视导的机制从“促工作,上水平”转变成了“定项目,定标准,定数量,定经费”。视导项目成为职业学校工作的主要抓手。对于这样的视导,被视导学校一方面怨声载道,另一方面则不能不放下手头工作来争取“立项”,争取“达标”,争取认可,争取经费支持。从教育规律的视角看问题,这样的视导对学校正常工作造成的干扰是不言而喻的。
  二、陶行知当年怎样“视导”
  近期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到陶行知“视导”一所小学的实例。我一边读书,一边感慨万千。
  闲言少叙,还是看看陶行知先生是如何“视导”的吧。
  (一)初进校门,学生礼貌应对
  1926年10月9日,陶行知先生“视导”了无锡市“开原乡立第一小学”。没有文件通知,没有专车接送。这一天,陶行知先生起了一个大早,6:30就坐黄包车出发了。行程近一个小时,陶行知来到了学校门口。“向里一望,气象不凡”。这个学校没有“门卫”,但有学生在行使“门房”的职责。陶行知拿了一张名片交给一位学生,委托这位学生递给该校的潘校长,然后就坐在“应接室”(大约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会议室、接待室)等候。一个学生送了一杯茶来,很有礼貌地说:“请先生用茶。”大约过了一分钟,“潘校長就出来接见”。两个人就学校的办学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地交谈。潘校长说:“可惜今天没有功课。明天双十节全县学校开联合庆祝大会;今日开原乡学校就提前先开全乡学校联合庆祝大会。幸而地点就在本校,请先生在这里看看我们学生及全乡学生的活动。”陶行知先生说:“这就是功课,怕比正式的功课还有意思、有价值些。”
  (二)行动自由,没有“领导陪同”
  考虑到“学校筹备开会一定很忙”,陶先生就请求一个人自由参观,潘校长应允。于是,陶先生就在应接室里翻看各种表册。这些表册“很有系统,很有意义,并且是应用尽用的,不像好多学校,只是把它们挂在那儿当作饰品罢了。”(由此可见,各个时期都有做表面文章的现象)有几种表册引起了陶先生特别的注意和兴趣:
  一是儿童所好教科之统计(即为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开设的课程统计)
  二是儿童志向之统计。在我们多数人的头脑当中,儿童的志向一般指向的职业大类。但该校对儿童志向的调查非常具体,有愿意做“教员,习商,当兵,航海,外交,花行,航空,铁行,电灯厂,洋布厂,面粉厂,木匠,米行,银行,成衣匠,丝厂,钱庄,报关行,印刷业,猪行……”,当然也有学生的志向是当“大总统”。陶先生认为,“这种具体的调查很能给施教者一种重要参考。”
  三是毕业生状况之统计。这个不多说,大家都懂的。不同的是,过去的小学,发展大半要依靠毕业生的赞助。因此,该校重视这一统计也在情理之中。
  四是学生课外自治事业之各种图表簿册。该校学生在课外的活动有一个总的组织机构,名称叫“新民村”。新民村的村长即校长,新民村下设机构若干,举办事业若干。翻阅这些表册,便可了解学校及所在地很多事情。比如,新民村下设“裁判所”,《裁判所日记簿》里就记载着学生犯事的处分。而且“学生裁判学生,往往处分比教员还严。”
  这几种表册所涉及的事例太多,不再一一列举。
  (三)各处参观,主角都是学生
  表册翻完后,陶先生便到学校各处随意参观。“一切布置都很有条理,也很清洁。学生进出都是很有秩序的,靠左靠右都有一定办法。”
  学校里设有图书馆,由学生来管理。在陶先生眼里,管理得如此井井有条的乡村小学图书馆,这里是最好的了。
  在学校农场参观时,有两位学生向陶先生鞠躬,并递了一封信。打开一看,上面写的是:
  陶先生:
  我们在上午九时开一个欢迎会,为先生拂尘。请先生到会指导指导,幸勿推却。
  敬请
  旅安
  开原一校村政厅敬上
  十月九日启
  这时陶先生才得知,会议筹备是以学生为主的,秩序单也是学生们拟定的,连这封信也是送信的两位学生起草的。到了会场,学生主席致欢迎词,唱歌,讲故事,然后是陶先生的演说。
  陶先生感慨“这种小学生自己筹备,自己主持的欢迎会,真的是我平生第一次最可纪念的经验”。
  三、三点议论
  “议论”之一: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读书读到这里,我忍不住在书上就发起“感慨”来:一所学校和学生的关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无锡市开原乡立第一小学的这些表册颇能说明问题。这些表册体现出来的办学理念、办学方法、办学方向,令我感慨、感触且感动。如今的职业学校,能看得到这样的表册吗?可不可以这样说:我们既不愿意了解学生的过去,也不愿意了解学生毕业之后的情况,即使是学生的现在,我们正在做的中心工作无非是管住学生的行为,而不是走进学生的内心。学校如何办学、如何开设课程、如何举办活动,学生好像是与之没有任何关系的局外人。可悲之处就在于,我们施教的对象、活动的对象、培养的对象,恰恰是这些“局外人”。   近一百年前乡村学校能做到的,为什么在迈向现代化的今天反而做不到了?所谓现代化,首先不应该是人的现代化吗?人的现代化首先不应该在学校里落实吗?培养不出来“现代化的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又如何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呢?
  拿具体的职业学校来说,学生心中想些什么?学生希望学校为他们做些什么?学生想在哪些方面有进一步的发展?这些办学的基本问题,是我们不想了解、没有精力了解,还是我们觉得了解了也没用呢?
  “议论”之二:学生参与到学校生活中来,能做哪些事情
  读了开原小学的做法,我想,学生能做的事情简直多了去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成了学校工作的旁观者?学生能做的事情不让学生做,统统由学校包揽下来,是学校钱多得花不了,还是怕现在的学生做不好?倘若如此,越是不让学生做,学生越是做不好,岂不成了恶性循环?而且不让学生做事,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无事可做,游手好闲、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无疑会多起来(学生的精力总是需要发泄的),然后,我们有些人又会鄙夷地说:看看这样的学生还能干什么正事?
  究竟是因为没有蛋,所以才没有鸡,还是因为没有鸡,所以才没有蛋?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们是否都还给了他?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是否不合时宜了?正如张圣华先生在《陶行知教育名篇》序言中所说:“我们是否抛弃了陶行知?”
  如果学生不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不是各项活动的主角,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学校,还有意义吗?
  “议论”之三:“看客”还是“走客”
  好像心有灵犀或者心灵感应,我在写作此文的时候,恰好读到了華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陈玉华女士的文章《谈职业教育中的“看客”现象》(《河南教育》职成教,2016年第6期)。文章分析了身处职业教育圈子中的管理者、教师乃至学生的“看客”心态:教育行政的决策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是否吻合?职业教育发展得好不好、健康不健康?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对不对?这三部分人中都有相当多的人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与己无关的“看客”站位。文章呼吁“所有职业教育工作者本应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体’”。因此,“职业教育界的人士亟须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是身体内部的“免疫系统”,是“源头活水”,是“自我觉醒”。文章风格朴素,说理深刻,给人启迪。
  陈玉华博士所说的“看客”现象与我所写的今昔“视导”的对比,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参与度而言,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处。
  读罢陈玉华博士的文章,我忽然想到一个比方:我们现在的职业教育好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兵种,军委试图大力发展这个新的“兵种”。想到这个比方后,我感到,陈玉华博士的“看客”说法并不十分准确,更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走客”。“看客”作为旁观者的站位可以对职业教育冷眼相看,既不参与,也不逃离;而“走客”是身在“军”中,一声令下,不能不走,不敢不走。走得慢了,死路一条;走得不紧不慢,肯定是半死不活;只有“急行军”,才能按期到达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新的命令接踵而至……至于要到的地方是哪里,部队是否具备“急行军”的条件,各地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是否相同,等等,这些问题,所有部队好像都“顾不得这许多了”。看看眼下的职业学校领导有多忙碌,忙碌得都没有时间考虑学校工作了;看看职业学校教师有多辛苦,辛苦得都没有精力和学生接触了,或许就会同意我的看法了。
  当然,心理上的“看客”,行动上的“走客”,二者之间或许并不矛盾。
  我承认,插播陈玉华博士的文章内容多少有些跑题,但不忍删去。就像鲁迅先生的“忽然想到”,我也就匆匆写下了。
  严格意义上说,陶行知先生的开原小学一行算不上是真正的“视导”,说成“走访”更为合适。本文拿个人的“走访”与有组织的“视导”做比较,似乎不太妥当。但从另一个角度看,1926年的陶行知已经专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并参与发起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同时,他还担任南京安徽公学校长一职。不管怎么说,陶行知先生也是一个专家级的学者、校长、社会贤达。从这个角度看,他的“走访”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般意义的个人访问,用“莅临指导”来定位应该是恰如其分的。
  很显然,“莅临指导”跟“视导”并非毫无关联。因此,本文把这两者放在一起做比较,发点议论,也是能自圆其说的吧。■
  (责编 李晓庆)
其他文献
近年来,职业学校逐渐对学生社团的发展和管理日益重视,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学生的社团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层次和标准、质量和水平也越来越高。以焦作市为例,在2014年教体局正式出台《焦作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生社团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焦作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活动指导方案》,开始提升和规范学校层面的管理,实行学生社团备案和优秀学生社团评选活动,促进了学生社团工作的发展。  但同时,在管理引导和
期刊
一直以来中高职院校工科学生的培养目标都是熟练运用各种实用技能,这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存在着很大差距。而开展研究性学习则可以有效培养工科生的创新精神,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自身实践,以永城职业学院为例,谈谈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工科学生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校企合作下中高职工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由学生自己策划、执行及自
期刊
陈玉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教育。陈玉华具有多年职业教育科研和工作实践经验,曾参与教育部组织的校企合作和集团化办学专题调研以及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职教攻坚、全民振兴工程等专题调研,主持、参与各级课题多个,在CSSC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教师质量是教育发展、完善的关键,只有优质的教师才能撑起优质的教育。这一点,职业教育亦不例外。基于此,学术界、政策界
期刊
案例回放:  王浩是某技校数控班车床专业的学生,一天下午在上車床实训操作课时,被车床打伤右手,造成十级伤残。事故发生后,王浩就医治疗,花费4082.5元,与学校双方就赔偿事宜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遂诉至法院。法院依法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王浩医疗费、交通费、残疾赔偿金总额27186.6元的70%即19030.62元。  事故分析:  王浩认为由于学校的车床松动,造成自己在操作过程中不慎骨折,要求校方赔偿自己
期刊
选择在福州举办此次论坛,我们既是远行,也是回归。150年前的1866年12月,中国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福建船政学堂诞生于此。船政文化对于当下的职业教育来说,具有穿越时空、辉映古今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今天,我们相聚于此,回望船政学堂,是为了更好的前瞻。  新常态下的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遵从人性。学生不再是被定位于流水线上的工具,我们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发展的可能;学校要提供更加多元的课程支持,把学习选择
期刊
昆山市淀山湖镇是江南美丽的名镇,该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入住了现代化新型小区,成为市民。  然而,农民“洗脚上田”却没有“换脑进城”。“农民上楼”之后文明意识和公共意识淡薄,不遵守交通规则、乱闯红灯,不信科学、搞迷信活动,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讲排场铺张浪费,任意侵占公共空间和公用设施等现象时有发生。该镇社区教育中心审时度势创新推出“社区第一课”这一社区教育活动品牌。  一、基本做法  
期刊
一、背景介绍  (一)新闸人关于萝卜干的乡土情怀  新闸镇位于常州市西北部,区域总面积14.8平方公里,下辖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6万,其中户籍人口1.8万人。新闸镇拆村建居前,新闸农民的生活以农耕为主,除了种植水稻、麦子等农作物,以大面积种植萝卜为主。新闸镇拥有6000亩地用以种植红萝卜,种植农户约占新闸农民总数的75%。新闸萝卜以水分足和香甜脆的口感而闻名,家家户户手工腌制的萝卜干是常州著名
期刊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以及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但中职生数学基础普遍较薄弱,对数学有明显的畏难情绪,加上缺乏升学压力,因此对学习数学产生了疑问,存在着“为
期刊
上海市静安区地处市中心,现代服务业集聚,文化底蕴深厚。国际化城区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吸引了众多高端人才集聚于此,全区有白领工作人群近20万,同时,也催生出白领群体对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多元需求。静安区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楼宇经济发达的区位特点,针对20万楼宇白领及广大在职人员学习进修的需求,在上海市首先创建了静安“白领学堂”。  一、基本做法  静安白领学堂作为政府主导的学习平台,以公益性
期刊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微时代”的到来,碎片化学习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微课既可以作为教师上课的辅助教学资源,又可以作为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资源。笔者结合当前形势,在学习大量微课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联合平顶山市计算机教研室和平顶山市财经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对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的校本微课资源设计与开发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微课内涵的新界定  华南师范大学胡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