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为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汪潮涌被誉为中国“风投教父”,和许多企业家都是好朋友。但他也并非总是一呼百应。
比如当年他看上了华谊兄弟时,“所有人都不看好。”汪潮涌微笑着对《中外管理》回忆。在信中利和李嘉诚旗下的TOM集团于2004年底投了第一轮之后,他曾试图说服更多的人参与到后续的投资中。他找了好几个朋友,红杉资本的沈南鹏,盛大的陈天桥,搜狐的张朝阳,软银的阎炎,个个都是投资领域的高手,但无人响应。
当然不怪他们。彼时的中国电影,也就一年一部冯氏贺岁片,且电视高清的冲击将导致电影业消亡的质疑声不绝于耳。更关键的是,这个行业难道能做大?人人都知道,无论导演还是经纪人,都是很难管理的,实际上,他们组成的团体甚至不能称其为公司。况且,中国当时还没有创业板,华谊兄弟上市看上去遥不可及。
但汪潮涌我行我素。“以后你们会认同的。”他暗自想。
这个想法很快便被印证。2009年11月12日,陈天桥投资6亿元与湖南广电成立了盛视影业有限公司,而张朝阳更不惜大笔投入组建了搜狐视频。与此同时,华谊兄弟在信中利等投资机构的帮助下,搭建起影视娱乐公司的基本雏形,由一个拍电影的“班子”,迅速演变出电视剧、经纪发行、音乐等多产业链,并于2009年成功上市,让汪潮涌赚了个盆满钵溢。
“我这个人是特立独行,我做事,你跟着我,我做;不跟,我还是做。”他说。
这个帆船爱好者知道,一旦上了船,“你要做的就是把帆船调试好,让风自然而然地带着它掠过海浪。越是有风浪的时候,船越平稳;越是风平浪静的时候,船反而摇晃得厉害。”
就要特立独行
不要奇怪汪潮涌如此自信。1987年,当年仅22岁的他进入摩根大通银行纽约总部时,比他年长8岁的阎炎还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求学,另一位中国风投界巾帼徐新尚在南京大学念大四。时至今日,国内行业里的资深人士,数的过来的也就是“个位数”。25年投融资领域的浸淫,让汪潮涌对行业规律熟稔于胸,甚至可以“无视”潮起潮落,或者可以说,能捕捉到真正的浪潮所在。
“对我们来讲,已经过了原始积累和第一桶金的阶段,可以比较优雅的、保证节奏的,按照行业的规律来做事。”他说。
1999年前后,以“海龟”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家创业浪潮汹涌,张朝阳、李彦宏们“嗷嗷待哺”,50万元几乎成为创业启动资金的标准额度。网上曾流传一个著名段子:1998年,马化腾凑50万创办腾讯,没买房;1998年,史玉柱向朋友借50万搞脑白金,没买房;1999年,丁磊50万创办163,没买房;1999年,陈天桥50万创办盛大,没买房;1999年,马云凑50万注册阿里巴巴,没买房……如果当年他们用50万买了房,现在可能贷款都没还完。
可是,那时已经转战摩根大通、标准普尔、摩根士丹利等国际大投行十多年,并在国家开发银行担任顾问近两年的汪潮涌发现,无论是摩根还是国开行,都无法和这些创业者对接。要知道,1990年代,摩根的定位是“1亿美金以下的项目不要看”,对这些大型机构而言,无论是企业文化、产品,还是成本结构都与中小企业无法匹配。
于是,信中利应运而生。那时的汪潮涌已经呈现出“特立独行”的特质,要知道,他拿1000万美金用来创办一家投资公司并不显眼,但倘若去创办一家普通企业,可以凑出160个段子里提到的公司,比如腾讯或阿里巴巴。
但是,这个投资机构瞄点极为精准:聚焦那些中小民营高科技创业企业,为他们解决企业种子期和初创期的资金需求。而当企业进入扩张期,资金需求达到约一两千万美金,但仍无法入大投行法眼时,信中利继续给他们提供后续的投融资服务,去找国际的一些基金和中小金融机构对接。
那时候,中国的创投刚刚兴起,企业对创投的产品、文化以及机制和退出通道都不是很了解,海外投资人对中国企业的了解也乏善可陈。汪潮涌在陪同国内民营企业去海外融资时,甚至要负责准备材料、预订酒店、安排出租车和翻译,堪称大秘书。
但是,也正因为早,他踩上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轮浪潮,信中利的名字开始与越来越多的企业一并被提及:搜狐、百度、瑞星……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2001年,搜狐股价一度下跌到1美元以下,人心惶惶,但汪潮涌大量吸纳,甚至在“9·11”恐怖袭击带来的股价低迷期也一直持有,至今仍被广泛传颂。特立独行给汪潮涌带来的是:最终退出搜狐时的获益,可与搜狐的早期投资者媲美;而5年持有百度,收益高达100多倍,堪称刷新历史。
“好的投资人就是要特立独行。”在总结之前的投资经验时,汪潮涌说,“一是要看得远一点儿,第二就是要敢于承担风险,因为一般超前的事情都会有风险。”
对规律保持敬畏
但是,特立独行的背后,其实是对规律的把握。
在最近两年一哄而上的团购风潮中,汪潮涌就始终按兵未动。早先的经验告诉他,互联网公司的团队其实不需要很大的资本就能做成。而如今,动辄耗费资本高达几百亿,已经背离了互联网投资的规律,就算最终做成,回报率也不会高。
“12年前,我们看互联网是新兴行业,现在看也就是个常规性行业,这样我们就退出,再去寻找新的蓝海。”汪潮涌说。
可是,众目睽睽之下,哪里是蓝海呢?
早在1993年,汪潮涌还在摩根士丹利任职时,曾在香港操作跨境投资深圳平安保险,那时的平安才刚刚起步;次年,投资看上去领域狭窄的主营妇女卫生用品的福建恒安集团。后来证明全是成功案例。这一方面使汪潮涌对中国民营企业心怀期待,另一方面,也验证了一个规律:在发达国家过去做大的产业,一定会在中国出现。
当年汪潮涌之所以坚持投华谊兄弟,正因为此。而在此后和华谊兄弟的密切接触中,他又发现,影星出场以及上时尚杂志都要带造型师,他们认的是东田造型。这让汪潮涌第一次知道,原来时尚这个行业也是有品牌的。用名人的影响力可以带动网点的建设,东田显然前程明媚。于是,在很多人还没有听说过时尚造型这个行业时,汪潮涌再次开吃第一个螃蟹,于2009年投资东田造型。 “刚刚和东田谈上市前的最后一轮投资,大概2.5亿,资金进来就上市,可能就是下一个华谊兄弟。”他对《中外管理》说。
如果说,承托明星们青睐的东田造型还有些口碑,那么,信中利刚刚注资1.2亿元的承兴国际,其模式则几乎闻所未闻。这是个品牌运营商企业,核心业务是促销、消费品及零售、电子商务和品牌授权。最近几年,他们把美国的“变形金刚”、“功夫熊猫”、“蜘蛛侠”等品牌授权买下来,借助中国移动、中石油加油站的连锁超市等渠道,大力推广公仔等产品。
“要跟风也是别人跟我们,但等他们跟时我们已经领先几年了。”汪潮涌对自己的选择很满意。
“并不是我有一个所谓的水晶球,我的预测还是有依据的。”他说。看中国的消费趋势,结合国家确定的大方针——内需为主导,于是可以看到哪些领域是内需的驱动力:教育、健康、卫生医疗、时尚、文化创意、新能源、环保、消费领域里的品牌企业。简言之,时尚娱乐化、社会老龄化、品牌国产化、服务行业整合化低碳化,这些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几个化,是信中利目前瞄准的方向。
汪潮涌也极其重视衡量中国大趋势和发达国家之间的间隔,太早也不行。
就在最近,信中利出手投了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曾在标准普尔任职过的汪潮涌知道,中国资本市场前20年是以股票为主,但往后债券市场的发展起来后,对评级的需求一定会越来越大。
投资犹如航海
2012年全球经济低迷,更被公认为投融资领域大洗牌的一年,信中利丝毫没有放慢投资速度,仅在6月就接连投资了4个项目。
“其实也没加快,但保持了速度,不管热不热。”汪潮涌说,“宏观经济其实对我们影响不大,就像航海,顺风逆风都能走,只要不和台风暴雨对抗,就像我们不会和房地产宏观调控对抗一样。有几个雷区我们是不进的:和房地产相关的,和食品安全相关的,高污染高能耗的,低附加值出口加工的。”
早在2005年,汪潮涌家庭出资上亿元,和法国船队联合组建美洲杯中国之队,参与美洲杯帆船赛。犹如投资华谊兄弟一般,他的不少朋友对此颇感不以为然。但几年下来,参与这一与奥运会、世界杯和F1赛车一道,被誉为“世界影响最大的四大传统体育赛事”之一的比赛,尽管始终在投入中,汪潮涌收获的可不比投资某个企业少——拥有自己的美洲杯级帆船队,在全球PE公司里可谓绝无仅有,而组织中国企业家与全球企业家同台竞技,本身就是很有影响力的一件事。更何况,在西方媒体眼里,这表示你的境界追求已经超过对商业利益的追求。这真让汪潮涌感到骄傲。
就在今年8月下旬,中国之队刚刚在旧金山参加了美帆赛今年的比赛。到今天,美洲杯帆船赛已有161年的历史,背后几乎集结了一个世纪的精英名人。比如美国肯尼迪总统家族、杜邦家族,华尔街巨头J.P.摩根等,汪潮涌最爱提的是甲骨文公司CEO拉里·埃里森。作为美帆赛强队甲骨文宝马号的拥有者,埃里森每年投入的金额高达1亿美金。
“第一年参加时我们的船屈指可数,但现在中国的游艇会已经好几百家,船也好几千艘了。虽然跟美国的16000艘,欧洲2300万艘,新西兰400万人口就100万艘相比,还只是冰山一角。”汪潮涌说。
航海给汪潮涌带来的影响显然不仅是精神世界的,还有更现实的经营管理。如今信中利每年的团队拓展训练和客户年会都在中国之队的三亚训练基地开。在帆船上,每个位置的角色都很重要,企业领导人就是船长,号令看风向,像企业定战略一样;实施靠团队,比如转舵,要所有人步调一致才能转得成,比赛时要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强的爆发力把船转过去。这些都与投资何其相似。
如果说早先打高尔夫,让汪潮涌变得更加能摒除杂念沉静下来,不急躁,那么,玩帆船则让他更好地体悟自己的眼光、风险控制力及承受力。
一个小例证是,2005年百度上市当天,美国纳斯达克交易大厅中所有百度员工都紧张异常,上市成功后CEO李彦宏甚至在拨通了百度公司第一位员工手机后,只说了一句“We did it(我们成功了)”便泪流不止。但作为最重要的利益相关方,汪潮涌在头天晚上依然能“开心地睡觉去了”。
虽然坦陈做这行的确有煎熬感,但“再大的事都不能影响我吃饭睡觉。”他笑吟吟地说。
他有自己对抗风险和压力的秘诀。在信中利,汪潮涌至今保持个人为最大股东,所有基金里都有很大的配比,没有LP(出资人)的干预和压力。而且,和不少机构先融资再去投资不同,信中利总是把项目准备好了才去融资,而且从来不急于退出,手中始终握有蓄水池,相对容易。
13年来,信中利已经经历了3次转折:2001年互联网泡沫后,从专注投互联网开始向其他行业扩张。2005年后由风投进入PE行业。2009年则成立人民币PE基金。几经转折之后也使得信中利有了资产配置的充裕空间。
“做投资谁也做不到100%预测准确,但你可以通过资产配置来规避风险。”汪潮涌说。他采用的手法是资产配置、地区配置、阶段配置、行业配置。国内和国际各一半,外币和人民币各一半,30%VC和种子基金,70%PE。行业则分别配置在六大领域:IT互联网(移动互联、存储、云计算等)、TMT、新能源环保、文化、消费零售、医药健康、教育培训。
“比如很多人抱怨国内不好做,我不在国内做,投海外的品牌。一些矿业啊,资源型的企业,不受A股上市和PE基金发展的影响。”汪潮涌说,“你看眼前的事都很沮丧,A股也不行,中概股也不行,但我们因为过去25年经历这种经济周期好多次,所以比较乐观,经济周期就这样,有坏的时候,有好的时候。”
不喜欢管理的人
航海给汪潮涌带来的,还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每年的家庭旅游度假,他们几乎都跟着美洲杯的航线走,去年9月在英国普利茅斯,今年5月是威尼斯,8月底旧金山。汪潮涌带着家人跟着中国之队团队走遍世界著名的海滨城市,用他的话说,健康休闲,又时尚。
不仅是家庭游玩,和商界朋友们的聚会汪潮涌也常常选择海滨,有时甚至能达上百人,一起晒太阳、玩帆船、打高尔夫。“大海上感觉心胸很开阔,也是一个社交的平台。”他说。 说这话时,他刚刚从英国回来。1/3时间工作,1/3参加各种社会活动,1/3和家人在一起。这构成了汪潮涌如今的生活。大多时候,他每周只上两天班,集中时间把事情处理一下,然后可能跑出去参加一个活动,或者去打高尔夫,或者去喝茶。
“我本人不是个喜欢管理的人。”汪潮涌说。这个1岁起就因父母文革下放而被寄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大多时候看上去平静而儒雅,但内心却很不安分。于是才有15岁考上大学走出大山,20岁怀揣30美元赴美留学,22岁进入华尔街,34岁创业的辉煌史。似乎是在少年时期就吃完了这辈子所有的苦,他的后续职业生涯平顺得让看客们感到无聊。但汪潮涌说,这个行业让他热爱,新的人,新的趋势,新的行业,让人不断有学习的动力,而一个人只要不断学习就会有活力。
在信中利,没有严格的层级制度,大多管理工作都在项目里头。师傅带徒弟般,队伍慢慢大起来,眼光是在一个个项目中练出来的。
这个超级爱玩的老板总不忘提醒大家诸如“要给别人留出空间,要给自己留出时间”;“别忘了,在走路的时候留意两边的风景。”
到今年,汪潮涌已经47岁了。45—55岁,是他规划中从商业企业家到社会企业家的转换期。从2005年组建美洲杯帆船赛,每年他大概会在其中花费3个月的时间。而在自己的家乡湖北蕲春,他还投资了李时珍健康产业,帮助家乡做中草药种植加工、养生旅游等,循环投入,不考虑回报。这个深受巴菲特影响的投资人还打算以巴菲特为目标,起码再工作上30年。
在一次采访中,他被问到如果有一个魔法瓶可以给予任何能力,他想得到什么样的能力,汪潮涌的回答是:穿透时空的能力。
问他为何如此选择,汪潮涌沉默了一小会儿,“一个人顶多活100年,前五千年的事儿,以后成千上万年的事儿都和自己没关系了。”他说。
“所以想穿透时空,前后都去看看?”
“对。”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管理
责任编辑:孙春艳
汪潮涌心中的杜拉克五问
我是谁?什么是我的优势?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汪潮涌:我是一个对周围环境有正面影响,有价值贡献的人。我的优势在于乐观正面。我的价值观,要回报社会,回报他人,帮助弱者。
我在哪里工作?我属于谁?是决策者?参与者还是执行者?
汪潮涌:我在我的公司工作,是决策者,属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
我应做什么?我如何工作?会有什么贡献?
汪潮涌:我应该持之以恒地做目前自己从事的工作,不断积累。优雅,持续地工作。最后会形成财富和社会价值的贡献。
我在人际关系上承担什么责任?
汪潮涌:承担导师、老板、朋友的责任,是帮助别人的人。
我的后半生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
汪潮涌:持之以恒,知足常乐,享受天伦,回报社会,十六字箴言。
比如当年他看上了华谊兄弟时,“所有人都不看好。”汪潮涌微笑着对《中外管理》回忆。在信中利和李嘉诚旗下的TOM集团于2004年底投了第一轮之后,他曾试图说服更多的人参与到后续的投资中。他找了好几个朋友,红杉资本的沈南鹏,盛大的陈天桥,搜狐的张朝阳,软银的阎炎,个个都是投资领域的高手,但无人响应。
当然不怪他们。彼时的中国电影,也就一年一部冯氏贺岁片,且电视高清的冲击将导致电影业消亡的质疑声不绝于耳。更关键的是,这个行业难道能做大?人人都知道,无论导演还是经纪人,都是很难管理的,实际上,他们组成的团体甚至不能称其为公司。况且,中国当时还没有创业板,华谊兄弟上市看上去遥不可及。
但汪潮涌我行我素。“以后你们会认同的。”他暗自想。
这个想法很快便被印证。2009年11月12日,陈天桥投资6亿元与湖南广电成立了盛视影业有限公司,而张朝阳更不惜大笔投入组建了搜狐视频。与此同时,华谊兄弟在信中利等投资机构的帮助下,搭建起影视娱乐公司的基本雏形,由一个拍电影的“班子”,迅速演变出电视剧、经纪发行、音乐等多产业链,并于2009年成功上市,让汪潮涌赚了个盆满钵溢。
“我这个人是特立独行,我做事,你跟着我,我做;不跟,我还是做。”他说。
这个帆船爱好者知道,一旦上了船,“你要做的就是把帆船调试好,让风自然而然地带着它掠过海浪。越是有风浪的时候,船越平稳;越是风平浪静的时候,船反而摇晃得厉害。”
就要特立独行
不要奇怪汪潮涌如此自信。1987年,当年仅22岁的他进入摩根大通银行纽约总部时,比他年长8岁的阎炎还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求学,另一位中国风投界巾帼徐新尚在南京大学念大四。时至今日,国内行业里的资深人士,数的过来的也就是“个位数”。25年投融资领域的浸淫,让汪潮涌对行业规律熟稔于胸,甚至可以“无视”潮起潮落,或者可以说,能捕捉到真正的浪潮所在。
“对我们来讲,已经过了原始积累和第一桶金的阶段,可以比较优雅的、保证节奏的,按照行业的规律来做事。”他说。
1999年前后,以“海龟”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家创业浪潮汹涌,张朝阳、李彦宏们“嗷嗷待哺”,50万元几乎成为创业启动资金的标准额度。网上曾流传一个著名段子:1998年,马化腾凑50万创办腾讯,没买房;1998年,史玉柱向朋友借50万搞脑白金,没买房;1999年,丁磊50万创办163,没买房;1999年,陈天桥50万创办盛大,没买房;1999年,马云凑50万注册阿里巴巴,没买房……如果当年他们用50万买了房,现在可能贷款都没还完。
可是,那时已经转战摩根大通、标准普尔、摩根士丹利等国际大投行十多年,并在国家开发银行担任顾问近两年的汪潮涌发现,无论是摩根还是国开行,都无法和这些创业者对接。要知道,1990年代,摩根的定位是“1亿美金以下的项目不要看”,对这些大型机构而言,无论是企业文化、产品,还是成本结构都与中小企业无法匹配。
于是,信中利应运而生。那时的汪潮涌已经呈现出“特立独行”的特质,要知道,他拿1000万美金用来创办一家投资公司并不显眼,但倘若去创办一家普通企业,可以凑出160个段子里提到的公司,比如腾讯或阿里巴巴。
但是,这个投资机构瞄点极为精准:聚焦那些中小民营高科技创业企业,为他们解决企业种子期和初创期的资金需求。而当企业进入扩张期,资金需求达到约一两千万美金,但仍无法入大投行法眼时,信中利继续给他们提供后续的投融资服务,去找国际的一些基金和中小金融机构对接。
那时候,中国的创投刚刚兴起,企业对创投的产品、文化以及机制和退出通道都不是很了解,海外投资人对中国企业的了解也乏善可陈。汪潮涌在陪同国内民营企业去海外融资时,甚至要负责准备材料、预订酒店、安排出租车和翻译,堪称大秘书。
但是,也正因为早,他踩上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轮浪潮,信中利的名字开始与越来越多的企业一并被提及:搜狐、百度、瑞星……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2001年,搜狐股价一度下跌到1美元以下,人心惶惶,但汪潮涌大量吸纳,甚至在“9·11”恐怖袭击带来的股价低迷期也一直持有,至今仍被广泛传颂。特立独行给汪潮涌带来的是:最终退出搜狐时的获益,可与搜狐的早期投资者媲美;而5年持有百度,收益高达100多倍,堪称刷新历史。
“好的投资人就是要特立独行。”在总结之前的投资经验时,汪潮涌说,“一是要看得远一点儿,第二就是要敢于承担风险,因为一般超前的事情都会有风险。”
对规律保持敬畏
但是,特立独行的背后,其实是对规律的把握。
在最近两年一哄而上的团购风潮中,汪潮涌就始终按兵未动。早先的经验告诉他,互联网公司的团队其实不需要很大的资本就能做成。而如今,动辄耗费资本高达几百亿,已经背离了互联网投资的规律,就算最终做成,回报率也不会高。
“12年前,我们看互联网是新兴行业,现在看也就是个常规性行业,这样我们就退出,再去寻找新的蓝海。”汪潮涌说。
可是,众目睽睽之下,哪里是蓝海呢?
早在1993年,汪潮涌还在摩根士丹利任职时,曾在香港操作跨境投资深圳平安保险,那时的平安才刚刚起步;次年,投资看上去领域狭窄的主营妇女卫生用品的福建恒安集团。后来证明全是成功案例。这一方面使汪潮涌对中国民营企业心怀期待,另一方面,也验证了一个规律:在发达国家过去做大的产业,一定会在中国出现。
当年汪潮涌之所以坚持投华谊兄弟,正因为此。而在此后和华谊兄弟的密切接触中,他又发现,影星出场以及上时尚杂志都要带造型师,他们认的是东田造型。这让汪潮涌第一次知道,原来时尚这个行业也是有品牌的。用名人的影响力可以带动网点的建设,东田显然前程明媚。于是,在很多人还没有听说过时尚造型这个行业时,汪潮涌再次开吃第一个螃蟹,于2009年投资东田造型。 “刚刚和东田谈上市前的最后一轮投资,大概2.5亿,资金进来就上市,可能就是下一个华谊兄弟。”他对《中外管理》说。
如果说,承托明星们青睐的东田造型还有些口碑,那么,信中利刚刚注资1.2亿元的承兴国际,其模式则几乎闻所未闻。这是个品牌运营商企业,核心业务是促销、消费品及零售、电子商务和品牌授权。最近几年,他们把美国的“变形金刚”、“功夫熊猫”、“蜘蛛侠”等品牌授权买下来,借助中国移动、中石油加油站的连锁超市等渠道,大力推广公仔等产品。
“要跟风也是别人跟我们,但等他们跟时我们已经领先几年了。”汪潮涌对自己的选择很满意。
“并不是我有一个所谓的水晶球,我的预测还是有依据的。”他说。看中国的消费趋势,结合国家确定的大方针——内需为主导,于是可以看到哪些领域是内需的驱动力:教育、健康、卫生医疗、时尚、文化创意、新能源、环保、消费领域里的品牌企业。简言之,时尚娱乐化、社会老龄化、品牌国产化、服务行业整合化低碳化,这些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几个化,是信中利目前瞄准的方向。
汪潮涌也极其重视衡量中国大趋势和发达国家之间的间隔,太早也不行。
就在最近,信中利出手投了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曾在标准普尔任职过的汪潮涌知道,中国资本市场前20年是以股票为主,但往后债券市场的发展起来后,对评级的需求一定会越来越大。
投资犹如航海
2012年全球经济低迷,更被公认为投融资领域大洗牌的一年,信中利丝毫没有放慢投资速度,仅在6月就接连投资了4个项目。
“其实也没加快,但保持了速度,不管热不热。”汪潮涌说,“宏观经济其实对我们影响不大,就像航海,顺风逆风都能走,只要不和台风暴雨对抗,就像我们不会和房地产宏观调控对抗一样。有几个雷区我们是不进的:和房地产相关的,和食品安全相关的,高污染高能耗的,低附加值出口加工的。”
早在2005年,汪潮涌家庭出资上亿元,和法国船队联合组建美洲杯中国之队,参与美洲杯帆船赛。犹如投资华谊兄弟一般,他的不少朋友对此颇感不以为然。但几年下来,参与这一与奥运会、世界杯和F1赛车一道,被誉为“世界影响最大的四大传统体育赛事”之一的比赛,尽管始终在投入中,汪潮涌收获的可不比投资某个企业少——拥有自己的美洲杯级帆船队,在全球PE公司里可谓绝无仅有,而组织中国企业家与全球企业家同台竞技,本身就是很有影响力的一件事。更何况,在西方媒体眼里,这表示你的境界追求已经超过对商业利益的追求。这真让汪潮涌感到骄傲。
就在今年8月下旬,中国之队刚刚在旧金山参加了美帆赛今年的比赛。到今天,美洲杯帆船赛已有161年的历史,背后几乎集结了一个世纪的精英名人。比如美国肯尼迪总统家族、杜邦家族,华尔街巨头J.P.摩根等,汪潮涌最爱提的是甲骨文公司CEO拉里·埃里森。作为美帆赛强队甲骨文宝马号的拥有者,埃里森每年投入的金额高达1亿美金。
“第一年参加时我们的船屈指可数,但现在中国的游艇会已经好几百家,船也好几千艘了。虽然跟美国的16000艘,欧洲2300万艘,新西兰400万人口就100万艘相比,还只是冰山一角。”汪潮涌说。
航海给汪潮涌带来的影响显然不仅是精神世界的,还有更现实的经营管理。如今信中利每年的团队拓展训练和客户年会都在中国之队的三亚训练基地开。在帆船上,每个位置的角色都很重要,企业领导人就是船长,号令看风向,像企业定战略一样;实施靠团队,比如转舵,要所有人步调一致才能转得成,比赛时要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强的爆发力把船转过去。这些都与投资何其相似。
如果说早先打高尔夫,让汪潮涌变得更加能摒除杂念沉静下来,不急躁,那么,玩帆船则让他更好地体悟自己的眼光、风险控制力及承受力。
一个小例证是,2005年百度上市当天,美国纳斯达克交易大厅中所有百度员工都紧张异常,上市成功后CEO李彦宏甚至在拨通了百度公司第一位员工手机后,只说了一句“We did it(我们成功了)”便泪流不止。但作为最重要的利益相关方,汪潮涌在头天晚上依然能“开心地睡觉去了”。
虽然坦陈做这行的确有煎熬感,但“再大的事都不能影响我吃饭睡觉。”他笑吟吟地说。
他有自己对抗风险和压力的秘诀。在信中利,汪潮涌至今保持个人为最大股东,所有基金里都有很大的配比,没有LP(出资人)的干预和压力。而且,和不少机构先融资再去投资不同,信中利总是把项目准备好了才去融资,而且从来不急于退出,手中始终握有蓄水池,相对容易。
13年来,信中利已经经历了3次转折:2001年互联网泡沫后,从专注投互联网开始向其他行业扩张。2005年后由风投进入PE行业。2009年则成立人民币PE基金。几经转折之后也使得信中利有了资产配置的充裕空间。
“做投资谁也做不到100%预测准确,但你可以通过资产配置来规避风险。”汪潮涌说。他采用的手法是资产配置、地区配置、阶段配置、行业配置。国内和国际各一半,外币和人民币各一半,30%VC和种子基金,70%PE。行业则分别配置在六大领域:IT互联网(移动互联、存储、云计算等)、TMT、新能源环保、文化、消费零售、医药健康、教育培训。
“比如很多人抱怨国内不好做,我不在国内做,投海外的品牌。一些矿业啊,资源型的企业,不受A股上市和PE基金发展的影响。”汪潮涌说,“你看眼前的事都很沮丧,A股也不行,中概股也不行,但我们因为过去25年经历这种经济周期好多次,所以比较乐观,经济周期就这样,有坏的时候,有好的时候。”
不喜欢管理的人
航海给汪潮涌带来的,还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每年的家庭旅游度假,他们几乎都跟着美洲杯的航线走,去年9月在英国普利茅斯,今年5月是威尼斯,8月底旧金山。汪潮涌带着家人跟着中国之队团队走遍世界著名的海滨城市,用他的话说,健康休闲,又时尚。
不仅是家庭游玩,和商界朋友们的聚会汪潮涌也常常选择海滨,有时甚至能达上百人,一起晒太阳、玩帆船、打高尔夫。“大海上感觉心胸很开阔,也是一个社交的平台。”他说。 说这话时,他刚刚从英国回来。1/3时间工作,1/3参加各种社会活动,1/3和家人在一起。这构成了汪潮涌如今的生活。大多时候,他每周只上两天班,集中时间把事情处理一下,然后可能跑出去参加一个活动,或者去打高尔夫,或者去喝茶。
“我本人不是个喜欢管理的人。”汪潮涌说。这个1岁起就因父母文革下放而被寄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大多时候看上去平静而儒雅,但内心却很不安分。于是才有15岁考上大学走出大山,20岁怀揣30美元赴美留学,22岁进入华尔街,34岁创业的辉煌史。似乎是在少年时期就吃完了这辈子所有的苦,他的后续职业生涯平顺得让看客们感到无聊。但汪潮涌说,这个行业让他热爱,新的人,新的趋势,新的行业,让人不断有学习的动力,而一个人只要不断学习就会有活力。
在信中利,没有严格的层级制度,大多管理工作都在项目里头。师傅带徒弟般,队伍慢慢大起来,眼光是在一个个项目中练出来的。
这个超级爱玩的老板总不忘提醒大家诸如“要给别人留出空间,要给自己留出时间”;“别忘了,在走路的时候留意两边的风景。”
到今年,汪潮涌已经47岁了。45—55岁,是他规划中从商业企业家到社会企业家的转换期。从2005年组建美洲杯帆船赛,每年他大概会在其中花费3个月的时间。而在自己的家乡湖北蕲春,他还投资了李时珍健康产业,帮助家乡做中草药种植加工、养生旅游等,循环投入,不考虑回报。这个深受巴菲特影响的投资人还打算以巴菲特为目标,起码再工作上30年。
在一次采访中,他被问到如果有一个魔法瓶可以给予任何能力,他想得到什么样的能力,汪潮涌的回答是:穿透时空的能力。
问他为何如此选择,汪潮涌沉默了一小会儿,“一个人顶多活100年,前五千年的事儿,以后成千上万年的事儿都和自己没关系了。”他说。
“所以想穿透时空,前后都去看看?”
“对。”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管理
责任编辑:孙春艳
汪潮涌心中的杜拉克五问
我是谁?什么是我的优势?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汪潮涌:我是一个对周围环境有正面影响,有价值贡献的人。我的优势在于乐观正面。我的价值观,要回报社会,回报他人,帮助弱者。
我在哪里工作?我属于谁?是决策者?参与者还是执行者?
汪潮涌:我在我的公司工作,是决策者,属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
我应做什么?我如何工作?会有什么贡献?
汪潮涌:我应该持之以恒地做目前自己从事的工作,不断积累。优雅,持续地工作。最后会形成财富和社会价值的贡献。
我在人际关系上承担什么责任?
汪潮涌:承担导师、老板、朋友的责任,是帮助别人的人。
我的后半生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
汪潮涌:持之以恒,知足常乐,享受天伦,回报社会,十六字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