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生思品课学习积极性的对策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kwokh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中教师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探索适合所教学科好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笔者长期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就调动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学习积极性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浅谈 思想品德课 教学方法 对策
  引言: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能否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在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理论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方式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能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强调尊重学生人格,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所以初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探索适合自己所教学科好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思品教学内容既没有小说里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初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方法的选用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目标来选定。
  一是问题情境法。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间启发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的火花。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
  二是故事情境法。也就是根据课程需要,运用哲理故事、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创设情境。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愉悦、易于接受与记忆。学生对故事挺感兴趣,也能分析问题到位,效果较好。
  三是主题探究法。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讨论;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还可以根据学生好胜心比较强的特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对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式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唱主角,积极探究,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如教学“网络的好坏”问题,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自由辩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主张并阐述理由,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辨别正误的判断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灵敏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深入懂得网络具有“两面性”,自己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四是课外阅读法。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尤其是九年级思品,更不能忽视课外情境的创设。如给出一两个热点问题,布置学生收集时事材料,学生要完成任务,必须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半月谈》、《时事要点》、《中考时事》及各种时报都是学生好的阅读材料。通过这类情境创设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收集材料、知识归类的运用能力。
  五是美术课堂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材有关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绘制或寻找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漫画或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使其有直观、生动、活泼、鲜明之感,能创造出良好的境界,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创造出生动形象,活泼愉快的学习气氛,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激起学生共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渗透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师生平等意识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老师就是“权威”,学生被迫接受知识,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教学效果往往很不理想。所以新课改中教师要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平等意识、人格尊重在此次教学改革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对话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学会倾听,听学生的心声,再适当进行归纳、小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这样,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在教学中才能有效地得到贯彻和体现。对策如下:
  一是多动脑,多思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抽象、概括。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
  二是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发表见解,展开讨论,以开拓思路、活跃课堂气氛。
  三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坚持做学习笔记,写预习提纲、编写试题,动手解答,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指导学生预习,提高自学能力
  提高初中学生自学能力是新课改中必然要求,也是摆在每位思品课教师首要问题。
  一是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自学。上新课之前,教师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阅读并预习,让学生大体感知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航向,阅读提纲通常以设问或点拨形式紧扣重点、难点。给出的提纲完全能够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有了明确的知识路径,便于学生宏观把握知识框架,提高自学效果。
  二是引导学生敢于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用。”为此,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只有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才能促进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进而形成学生问题意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质疑是知识升华的重要环节,学有所疑,学有所问,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政治课的自学让学生掌握“三问”质疑法,即:“发现问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是什么?”“怎么办?”“如何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加以运用。
  四、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教学   多媒体创设了多种功效的组合体,声音、图画、音乐、视频等融于一身,达到了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感性思维,学生容易理解。用音乐、影视片或幻灯片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
  五、通过社会实践,渗透德育教育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环境、生活在人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学会做人,主要在生活体验中实现。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合适的阶段,开展非指导性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家乡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和學生生活中的实际,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社会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挖掘“乡土”典型,关注风土人情,既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热爱家乡、忧国忧民等思想品质。
  六、走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
  在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关注下,学生是喜欢评论老师的,也经常观察教师的言行是否一致,表里是否如一,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检查自己,审视自己,寻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为上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进,同时,学生朴实、善良,有一颗纯洁的童心,与他们接触会发现许多道德品质上的闪光点,例如: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热爱劳动、见义勇为等。所以在学生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品质也值得教师学习,教师应该主动走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娱乐、一起谈心,多看、多听、多观察,从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心声和对自己品德行为的评判,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注意听取学生的批评、建议,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诚恳、主动、虚心地向学生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特殊的心灵世界。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只有善于发现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不断表现出来的特长,才能有效地去发展和培养他们的潜能。
  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爱说、爱动,敢于幻想和想象,他们是一个鲜活而生动的群体,但是他们因家庭、父母和自幼所受的环境影响等外界因素的不同,加上各自的兴趣爱好不同,因而,他们在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上,又具有着明显的个性差异。这些个性的差异,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极其重要。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实践中,必须充分地意识到这一点。只有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也才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培养。
  如果我们做教师的都能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并能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去组织和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发挥,那么,他们的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使他们逐步地成长为各有特色的人才。
  七、渗透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人们常说:“政史不分家。”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结合历史知识进行讲解,将会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更深刻地领会教材内容。新教材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拓展个人的各方面修养,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同时把学生视为接受教育的一个完整的人。
  八、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最佳课堂气氛
  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出心中的疑惑。在讲课中,教师除采用讲授法外,还可采用情境设置法、设问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阅读法、讨论实际问题和练习题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九、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
  教师应该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剖析、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学会认识自己,开展好自我批评,严于剖析自己。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不仅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教法上的得失,找出问题所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教师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观察,对症下药,抓住机遇,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洛党镇象贤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博大精深,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蕴含着独特的人文内涵,传递着多样的民族声音,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更好地传递中华节日文化的精神,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三种方法:一借课本,激发兴趣;二借活动,丰富认识;三借考试,强化认识。  [关键词]有效 节日文化教育  春节迎新,清明踏青,端午祭屈原,中秋盼团圆,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传统节日,无一不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默默
期刊
[摘要]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这是它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的本质的特征,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使用,会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课堂更高效。为达到这一目标,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也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对教学目标和内容不设限,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空间  教师在完成“了解”、“掌握”、“初步”、“熟练”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高等院校所面临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分析了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发现、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缓解大学物理实验教师的教学压力,提高教学能力。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模式 实验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
期刊
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在人际交往中,口语交际是最为重要的方式和手段。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一年级口语交际必须做到: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重复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低年级学生年龄尚小,因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由一定数量的学生组成小组,组员有共同身份和明确的角色分工,以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和小组共同进步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是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对学生自动参与到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们形成包容和开放的学习氛围,让课堂逐步形成由学生做主。  一、小组合作学习
期刊
[摘要]高效课堂是指教师以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组织管理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完成学习目标任务,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  何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指教师以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学科特点,采取一定的教学模式或流程,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组织管理形式,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
期刊
一、体育游戏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亦日益突出  首先它克服了过去以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学生喜欢“玩的体育”,那么他们会很自然地把“玩的体育”的形式带到课堂的学习中去,他们喜欢自主而不喜欢约束,喜欢比赛而不喜欢练习,喜欢尽兴而不喜欢“蜻蜓点水”,喜欢交流而不喜欢单练,体育教学中的
期刊
课程改革要求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要求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