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是指发自学生内心,自觉主动地做好酒店服务工作的一种思想和愿望,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一种工作态度和意识。高校近年来在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方面虽然已经确立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实际输送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普遍还缺乏专业的服务意识。服务是酒店产业的核心产品,服务意识就是酒店从业者专业素养的灵魂。
【关键词】酒店管理 服务意识 培养
一、服务意识的内容
狭义的服务意识是指服务行业从业者对服务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从业人员内在素质中对服务的感受和修养并自觉地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偿劳动的意识。教育心理学认为,服务意识包括服务认识、服务感受和服务行为方式三个层次。服务认识是对服务含义的认知,服务感受是在服务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当服务认识和服务感受成为推动个体产生行为的动力时,便产生了服务动机。服务行为方式是实现服务动机的途径,是一个人对服务认识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对服务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服务认识教育和学生对服务感受的初步体验教育两方面。
二、90后大学生服务意识的特征分析
(一)群体共性特征
90后一般通指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中国公民。他们出生在社会转型加剧、改革深入、开放扩大和信息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既是经济发展的受益者、网络时代的体验者,也是社会不良风气和文化传媒的受害者。因此,90后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思维、行为和认知方式,90后大学生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共性大致自我动手能力一般。因为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的长辈往往会舍不得孩子自己动手,往往把家务揽在自己的身上,这样会使孩子的动手能力一般。团队意识薄弱。不太适应集体生活,生活中遇到小困难时,往往就会解决不了。从而便受不了,绝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掌上明珠,参加工作便挑三拣四,做事之前首先讲代价。自我意识强烈的90后在酒店服务的过程中往往会与顾客发生冲突,而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二)养成教育欠缺
基础教育阶段服务意识教育的缺失。传统中小学教育的指向是智商—情商—灵商,着重智力培养,而忽视人际交往、自我激励等情商以及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等灵商的培养,不注重从日常行为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习惯,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忽视劳动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用制度管理学生,忽视人性化教育。
(三)易受传统偏执思想的影响
首先,目前社会上还存在有认为服务业是“伺候人”、“低人一等”的传统思想,许多人不愿选择服务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更愿意去从事那些所谓的体面稳定的工作。酒店在招聘过程中只能降低招聘条件,因而所招聘到的员工服务意识都普遍偏低。其次,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以及学校教育体制的不健全,使得酒店专业人才市场尚未完全形成,专业人才储备不足。许多人从小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养成了依赖和懒惰的心理,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愿意为他人奉献和付出,从而影响了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在部分院校陆续开设的酒店管理课程中,往往重视专业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等因素的培养以及实际服务技能的训练。
三、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家庭环境的培养
在学生意识到服务业的价值之前,父母首先对服务业有充分的了解。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比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逐渐增大。服务业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操作技能。为他人服务,是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服务的流向与能力和爱心的流向是一致的,与劳动收入的社会价值实现是反向的。父母对服务业的充分了解才能支持其子女从事服务业。只有从根本上着手,才能从根本解决学生关于服务的价值理解问题。比如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被分配到了自己不愿从事的岗位而提出不实习的申请。而家长往往没有站在学校的立场去合力培养他的独立自主意识,同意子女的申请。
(二)学校环境的培养
1.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酒店管理专业服务意识相关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采用课堂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2.校园的职业养成教育。遵循强迫养成的习惯到自觉形成的规律,学校把服务的动作、表情、态度等写入日常行为规范,作为综合素质考评的一部分。如见面的微笑、握手礼、鞠躬礼、友好热情的问好“您、请”等服务时用语、发型、服饰按照酒店的行业规范来要求。在校园里,学校应该主动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服务他人的机会,在点点滴滴中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勤工俭学、暑期实践、周末打工等形式的社会服务形式都可以让学生在社交中学会与别人相处,树立端正的服务意识。
(三)社会环境的培养
社会是一个大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中,人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对于酒店服务业的正确认识可以引导人们对酒店业的正确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对酒店服务业的正确认识。如社会正确地认识酒店服务业是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认识,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重要途径,社会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的正确价值观可以让人们充分意识到社会对服务行业的重视,从而学生在认识酒店服务业的同时也会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
四、总结
在酒店硬件设施不断完善,酒店服务技术质量不断提升的今天,服务效率与效果成为了酒店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也是饭店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具体表现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酒店业竞争也不断地升级,这就迫切要求酒店业要迅速更新服务理念,把服务意识的培养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酒店管理专业的当代大学生要形成乐于服务的意识,才能从内心出发为客人提供贴心、细致、友善的服务,提升酒店业的整体服务形象。
参考文献:
[1]秦远好,刘德秀.现代饭店服务管理[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
[2]杨小鹏.白天鹅宾馆管理实务[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5.
[3]李丽,杨国堂.饭店管理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刘云飞,男,1986年5月,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助教。
【关键词】酒店管理 服务意识 培养
一、服务意识的内容
狭义的服务意识是指服务行业从业者对服务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从业人员内在素质中对服务的感受和修养并自觉地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偿劳动的意识。教育心理学认为,服务意识包括服务认识、服务感受和服务行为方式三个层次。服务认识是对服务含义的认知,服务感受是在服务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当服务认识和服务感受成为推动个体产生行为的动力时,便产生了服务动机。服务行为方式是实现服务动机的途径,是一个人对服务认识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对服务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服务认识教育和学生对服务感受的初步体验教育两方面。
二、90后大学生服务意识的特征分析
(一)群体共性特征
90后一般通指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中国公民。他们出生在社会转型加剧、改革深入、开放扩大和信息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既是经济发展的受益者、网络时代的体验者,也是社会不良风气和文化传媒的受害者。因此,90后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思维、行为和认知方式,90后大学生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共性大致自我动手能力一般。因为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的长辈往往会舍不得孩子自己动手,往往把家务揽在自己的身上,这样会使孩子的动手能力一般。团队意识薄弱。不太适应集体生活,生活中遇到小困难时,往往就会解决不了。从而便受不了,绝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掌上明珠,参加工作便挑三拣四,做事之前首先讲代价。自我意识强烈的90后在酒店服务的过程中往往会与顾客发生冲突,而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二)养成教育欠缺
基础教育阶段服务意识教育的缺失。传统中小学教育的指向是智商—情商—灵商,着重智力培养,而忽视人际交往、自我激励等情商以及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等灵商的培养,不注重从日常行为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习惯,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忽视劳动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用制度管理学生,忽视人性化教育。
(三)易受传统偏执思想的影响
首先,目前社会上还存在有认为服务业是“伺候人”、“低人一等”的传统思想,许多人不愿选择服务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更愿意去从事那些所谓的体面稳定的工作。酒店在招聘过程中只能降低招聘条件,因而所招聘到的员工服务意识都普遍偏低。其次,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以及学校教育体制的不健全,使得酒店专业人才市场尚未完全形成,专业人才储备不足。许多人从小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养成了依赖和懒惰的心理,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愿意为他人奉献和付出,从而影响了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在部分院校陆续开设的酒店管理课程中,往往重视专业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等因素的培养以及实际服务技能的训练。
三、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家庭环境的培养
在学生意识到服务业的价值之前,父母首先对服务业有充分的了解。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比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逐渐增大。服务业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操作技能。为他人服务,是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服务的流向与能力和爱心的流向是一致的,与劳动收入的社会价值实现是反向的。父母对服务业的充分了解才能支持其子女从事服务业。只有从根本上着手,才能从根本解决学生关于服务的价值理解问题。比如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被分配到了自己不愿从事的岗位而提出不实习的申请。而家长往往没有站在学校的立场去合力培养他的独立自主意识,同意子女的申请。
(二)学校环境的培养
1.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酒店管理专业服务意识相关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采用课堂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2.校园的职业养成教育。遵循强迫养成的习惯到自觉形成的规律,学校把服务的动作、表情、态度等写入日常行为规范,作为综合素质考评的一部分。如见面的微笑、握手礼、鞠躬礼、友好热情的问好“您、请”等服务时用语、发型、服饰按照酒店的行业规范来要求。在校园里,学校应该主动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服务他人的机会,在点点滴滴中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勤工俭学、暑期实践、周末打工等形式的社会服务形式都可以让学生在社交中学会与别人相处,树立端正的服务意识。
(三)社会环境的培养
社会是一个大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中,人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对于酒店服务业的正确认识可以引导人们对酒店业的正确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对酒店服务业的正确认识。如社会正确地认识酒店服务业是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认识,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重要途径,社会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的正确价值观可以让人们充分意识到社会对服务行业的重视,从而学生在认识酒店服务业的同时也会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
四、总结
在酒店硬件设施不断完善,酒店服务技术质量不断提升的今天,服务效率与效果成为了酒店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也是饭店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具体表现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酒店业竞争也不断地升级,这就迫切要求酒店业要迅速更新服务理念,把服务意识的培养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酒店管理专业的当代大学生要形成乐于服务的意识,才能从内心出发为客人提供贴心、细致、友善的服务,提升酒店业的整体服务形象。
参考文献:
[1]秦远好,刘德秀.现代饭店服务管理[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
[2]杨小鹏.白天鹅宾馆管理实务[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5.
[3]李丽,杨国堂.饭店管理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刘云飞,男,1986年5月,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