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电视媒体单纯地依靠线上的广告盈利模式容易达到盈利的“天花板”。以电视媒体为平台开拓生活服务、电视购物等第二战场;对电视观众资源的深入挖掘开拓性的盈利模式;通过整合湖北电视媒体资源,强化电视媒体的盈利能力。通过以上方式将电视媒体盈利的“天花板”变成“地平线”。
关键词:
湖北电视频道;产业化;线下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097-01
电视人常说,电视媒体受覆盖和广告播出时间的限制,发展到一定阶段,广告创收就难以大幅突破,这就是碰到所谓的“天花板”了。其实,把自己囚在一个惯性思维(电视发展模式就是做节目卖广告)的笼子里高位运行,才会形成挡住上升通道的“天花板”。如果我们解放思想走出这个自己设定的笼子,可以说电视媒体的创收指标将不再是压在头上的“天花板”,而是踩在脚下的“地平线”。
1 开辟“不务正业”的第二战场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电视广告总收入为675.82亿元,而海尔集团2009年销售额达到1500亿元,全国2000多家电视台的收入加起来还不到一个大型企业收入的一半。
另据统计,中国移动2009年总收入4521亿元,其中传统主业——通话费盈利400亿元,只占到总收入的十分之一。中国移动绝大多数收入都来自彩铃、彩信、手机报、手机上网、手机游戏等等新增业务。
以上两组数据的对比,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传统而单一的盈利模式难以在惨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移动本属于通信行业,可它在做好通话功能之外,大力开发飞信、139邮箱、手机支付、12580生活服务等一系列衍生产品来实现盈利最大化,把增值业务的利润做得比主营业务还好,电视界也不乏这样通过“不务正业”绕开创收“天花板”的佼佼者。
湖南卫视开办“快乐购”三年收入增长率达到587%,截至今年6月,累计总营收突破65亿元,尝到甜头的湖南卫视又和淘宝网共同投资1亿元成立“快乐淘宝”公司,在淘宝网上销售湖南卫视授权的电视衍生产品。
苏州电视台通过开展苏州房地产品牌影响力评选、苏州金融房贷品牌展评、苏州汽车品牌影响力评选、苏州美食风云榜评选等活动,不仅带动广告大幅上涨(2009年达到6个亿),还拉动相关产业链的有效开发,线下活动收入达到10个亿,大大超过广告收入。
芜湖生活频道与苏宁电器合作的一场团购会,短短4个小时,实现销售额780万,该频道不仅得到每场10万元的团购合作费,还能得到不菲的销售按点分成。
南京科教频道的呼叫中心开展便民网服务,不占一分钟播出时间,每年至少增加创收200万元。
湖北地面电视频道同样可以像这些兄弟台一样开发电视节目的“附产品”。例如,电视是线性放送的,错过了时间,就看不到节目,如果我们像移动制作手机报一样,把节目制作成视频杂志,由观众订制点播,这样不仅在其他媒体平台上推广了节目,甚至可以实现盈利。我们可以通过与运营商合作手机定制,也可以通过一些门户网站联手打造栏目网站,实现网上付费、包月收看、会员专享栏目活动等。音乐、娱乐、财经、新闻、服务类节目都很适合做视频杂志。
我们还可以设定一个谐音好记的特服号码,例如1890(一拨就灵),把新闻热线变成频道面向市场统一的商务接口。呼叫中心联合若干优质企业共建一个配套的服务网络,通过分拣各类信息,既搜集了新闻线索,又有偿帮助市民解决各种生活难题,同时互动了各种有效商机。甚至可以借鉴芜湖的最新做法,与具备实力的装修家居代理商合作,提出“综合频道·家制造”的概念,以频道或栏目冠名,打造一个高档家居大卖场,全权代理销售,以品牌作为出资份额,享受利润分成(“1890家制造”1周营业额达到3500万)。
电视人需要拿出做节目的智慧来整合市场资源,借力相关的实体企业,设计好多赢方案,在实业市场中稳步向前。
2 把“卖观众”变成“卖给观众”
电视台的传统盈利模式是,制作节目吸引观众,再通过广告收视率点成本的换算,把观众巧妙地卖给了广告主,属于二次消费。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做观众的生意,把他们转化为电视节目的消费者呢?
电视媒体完全可以像中国移动经营手机用户一样经营观众,把栏目组变成项目组,将观众对节目的关注平移到依托节目开发的产品和服务上,实现节目运营的商业价值。
覆盖比城市台广,贴近性比卫视强,湖北地面电视频道在利用节目做好线下产业开发方面,应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婚恋节目收视良好,节目运营部门就可以以这节目为载体,在短时间内积累起一批会员,通过每周一次小型活动,每月一次中型活动,每年一次大活动,通过贴心服务,维护这个相亲群体的忠诚度,并建好有效数据库。依托这个数量众多、信息翔实、忠诚度高的相亲会员资料库,我们就能够针对注册嘉宾的消费节奏实现点对点的精细化营销。我们可以与社会上的优质实体企业,联手开发与婚庆相关的各种业务:姻缘网站、婚纱摄影、家电团购、家装推荐、喜糖贴牌、婚宴承办、房产销售等等。
2009年我们见证了中国式“米老鼠”的成功,一部《喜羊羊与灰太狼》让喜羊羊书包、文具、服饰成为孩子们的流行产品。我们可以依托更加市场化运作的儿童节目开发系列产业链。例如,引进民间资本共建童话主题公园;与玩具商合作生产会讲故事的卡通玩具;和童书作家合作播出以某一特定形象为主角的少儿故事,双方共同开发后期产品;或者依托该节目开设少儿语言表演班等其他线下产品,在实现更多观众价值的同时也获得更多产业利益。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栏目的特色分别建立“TV俱乐部”,细致掌握观众的特点和需求,拓展出相应的产业链,深度挖掘节目和观众的商业价值。这种全产业链的节目运营模式要求节目完全走向市场,节目成为一个平台,为观众量身定制的产品和服务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推广,从而实现持续赢利。
3 “化零为整”把区域对手变成伙伴
目前,在打击盗版和不良广告的重拳下,湖北省部分市县级弱势频道的广告经营和节目运行几乎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县级台的收入普遍在70万元左右,相当于我们买一部电视剧的钱),这恰恰可以成为我们湖北地面强势电视频道整合湖北区域市场的一个机遇。
以湖北的综合、经视两大电视地面频道,掌握着湖北最优质的客户资源,这样一个强势媒体如果拿到部分市县级频道的经营权,或买断部分频道的播出时段,在当地办一些接地气的民生服务类节目,与本频道形成呼应和联动,就如同一个有力的拳头,对提升频道省内竞争力和品牌号召力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以结合大客户的商业布点需求,进行区域广告地增值配送,开展团购等线下服务;渠道做出规模后甚至可以形成自有的品牌和自营终端。近期我们准备尝试整合一个县级频道,积累经验,逐步扩张。
另外,湖北地面电视频道拥有一批优质影视剧的全省版权,这些资源不仅可以较低价分销给版权较规范的市级电视台,摊薄购剧成本,还可以送给县级台免费重播,维护覆盖点的关系。在不损害本台收视率的前提下,激活地方频道,实现双赢。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当我们不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节目竞争上,而是把重点转移到节目衍生品的开发以及产业链的带动上,“换跑道竞争、换模式发展”,我们电视产业的天花板就会变成地平线。
参考文献
[1]卜彦芳,李宓.资本驱动下电视媒体多元化经营路向探微[J].南方电视学刊,2011,(2).
[2]赵宇卓,徐扬.刍议电视媒体多元化经营的思路[J].当代电视,2012,(8).
[3]曾祥敏.中国电视传媒发展的几点趋势探究[J].中国电视,2012,(5).
电视媒体单纯地依靠线上的广告盈利模式容易达到盈利的“天花板”。以电视媒体为平台开拓生活服务、电视购物等第二战场;对电视观众资源的深入挖掘开拓性的盈利模式;通过整合湖北电视媒体资源,强化电视媒体的盈利能力。通过以上方式将电视媒体盈利的“天花板”变成“地平线”。
关键词:
湖北电视频道;产业化;线下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097-01
电视人常说,电视媒体受覆盖和广告播出时间的限制,发展到一定阶段,广告创收就难以大幅突破,这就是碰到所谓的“天花板”了。其实,把自己囚在一个惯性思维(电视发展模式就是做节目卖广告)的笼子里高位运行,才会形成挡住上升通道的“天花板”。如果我们解放思想走出这个自己设定的笼子,可以说电视媒体的创收指标将不再是压在头上的“天花板”,而是踩在脚下的“地平线”。
1 开辟“不务正业”的第二战场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电视广告总收入为675.82亿元,而海尔集团2009年销售额达到1500亿元,全国2000多家电视台的收入加起来还不到一个大型企业收入的一半。
另据统计,中国移动2009年总收入4521亿元,其中传统主业——通话费盈利400亿元,只占到总收入的十分之一。中国移动绝大多数收入都来自彩铃、彩信、手机报、手机上网、手机游戏等等新增业务。
以上两组数据的对比,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传统而单一的盈利模式难以在惨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移动本属于通信行业,可它在做好通话功能之外,大力开发飞信、139邮箱、手机支付、12580生活服务等一系列衍生产品来实现盈利最大化,把增值业务的利润做得比主营业务还好,电视界也不乏这样通过“不务正业”绕开创收“天花板”的佼佼者。
湖南卫视开办“快乐购”三年收入增长率达到587%,截至今年6月,累计总营收突破65亿元,尝到甜头的湖南卫视又和淘宝网共同投资1亿元成立“快乐淘宝”公司,在淘宝网上销售湖南卫视授权的电视衍生产品。
苏州电视台通过开展苏州房地产品牌影响力评选、苏州金融房贷品牌展评、苏州汽车品牌影响力评选、苏州美食风云榜评选等活动,不仅带动广告大幅上涨(2009年达到6个亿),还拉动相关产业链的有效开发,线下活动收入达到10个亿,大大超过广告收入。
芜湖生活频道与苏宁电器合作的一场团购会,短短4个小时,实现销售额780万,该频道不仅得到每场10万元的团购合作费,还能得到不菲的销售按点分成。
南京科教频道的呼叫中心开展便民网服务,不占一分钟播出时间,每年至少增加创收200万元。
湖北地面电视频道同样可以像这些兄弟台一样开发电视节目的“附产品”。例如,电视是线性放送的,错过了时间,就看不到节目,如果我们像移动制作手机报一样,把节目制作成视频杂志,由观众订制点播,这样不仅在其他媒体平台上推广了节目,甚至可以实现盈利。我们可以通过与运营商合作手机定制,也可以通过一些门户网站联手打造栏目网站,实现网上付费、包月收看、会员专享栏目活动等。音乐、娱乐、财经、新闻、服务类节目都很适合做视频杂志。
我们还可以设定一个谐音好记的特服号码,例如1890(一拨就灵),把新闻热线变成频道面向市场统一的商务接口。呼叫中心联合若干优质企业共建一个配套的服务网络,通过分拣各类信息,既搜集了新闻线索,又有偿帮助市民解决各种生活难题,同时互动了各种有效商机。甚至可以借鉴芜湖的最新做法,与具备实力的装修家居代理商合作,提出“综合频道·家制造”的概念,以频道或栏目冠名,打造一个高档家居大卖场,全权代理销售,以品牌作为出资份额,享受利润分成(“1890家制造”1周营业额达到3500万)。
电视人需要拿出做节目的智慧来整合市场资源,借力相关的实体企业,设计好多赢方案,在实业市场中稳步向前。
2 把“卖观众”变成“卖给观众”
电视台的传统盈利模式是,制作节目吸引观众,再通过广告收视率点成本的换算,把观众巧妙地卖给了广告主,属于二次消费。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做观众的生意,把他们转化为电视节目的消费者呢?
电视媒体完全可以像中国移动经营手机用户一样经营观众,把栏目组变成项目组,将观众对节目的关注平移到依托节目开发的产品和服务上,实现节目运营的商业价值。
覆盖比城市台广,贴近性比卫视强,湖北地面电视频道在利用节目做好线下产业开发方面,应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婚恋节目收视良好,节目运营部门就可以以这节目为载体,在短时间内积累起一批会员,通过每周一次小型活动,每月一次中型活动,每年一次大活动,通过贴心服务,维护这个相亲群体的忠诚度,并建好有效数据库。依托这个数量众多、信息翔实、忠诚度高的相亲会员资料库,我们就能够针对注册嘉宾的消费节奏实现点对点的精细化营销。我们可以与社会上的优质实体企业,联手开发与婚庆相关的各种业务:姻缘网站、婚纱摄影、家电团购、家装推荐、喜糖贴牌、婚宴承办、房产销售等等。
2009年我们见证了中国式“米老鼠”的成功,一部《喜羊羊与灰太狼》让喜羊羊书包、文具、服饰成为孩子们的流行产品。我们可以依托更加市场化运作的儿童节目开发系列产业链。例如,引进民间资本共建童话主题公园;与玩具商合作生产会讲故事的卡通玩具;和童书作家合作播出以某一特定形象为主角的少儿故事,双方共同开发后期产品;或者依托该节目开设少儿语言表演班等其他线下产品,在实现更多观众价值的同时也获得更多产业利益。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栏目的特色分别建立“TV俱乐部”,细致掌握观众的特点和需求,拓展出相应的产业链,深度挖掘节目和观众的商业价值。这种全产业链的节目运营模式要求节目完全走向市场,节目成为一个平台,为观众量身定制的产品和服务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推广,从而实现持续赢利。
3 “化零为整”把区域对手变成伙伴
目前,在打击盗版和不良广告的重拳下,湖北省部分市县级弱势频道的广告经营和节目运行几乎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县级台的收入普遍在70万元左右,相当于我们买一部电视剧的钱),这恰恰可以成为我们湖北地面强势电视频道整合湖北区域市场的一个机遇。
以湖北的综合、经视两大电视地面频道,掌握着湖北最优质的客户资源,这样一个强势媒体如果拿到部分市县级频道的经营权,或买断部分频道的播出时段,在当地办一些接地气的民生服务类节目,与本频道形成呼应和联动,就如同一个有力的拳头,对提升频道省内竞争力和品牌号召力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以结合大客户的商业布点需求,进行区域广告地增值配送,开展团购等线下服务;渠道做出规模后甚至可以形成自有的品牌和自营终端。近期我们准备尝试整合一个县级频道,积累经验,逐步扩张。
另外,湖北地面电视频道拥有一批优质影视剧的全省版权,这些资源不仅可以较低价分销给版权较规范的市级电视台,摊薄购剧成本,还可以送给县级台免费重播,维护覆盖点的关系。在不损害本台收视率的前提下,激活地方频道,实现双赢。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当我们不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节目竞争上,而是把重点转移到节目衍生品的开发以及产业链的带动上,“换跑道竞争、换模式发展”,我们电视产业的天花板就会变成地平线。
参考文献
[1]卜彦芳,李宓.资本驱动下电视媒体多元化经营路向探微[J].南方电视学刊,2011,(2).
[2]赵宇卓,徐扬.刍议电视媒体多元化经营的思路[J].当代电视,2012,(8).
[3]曾祥敏.中国电视传媒发展的几点趋势探究[J].中国电视,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