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嘤鸣正音稀声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gh45h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石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文人画画家之一。他一如传统文入画画家一样,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他在自己的一所远离世间尘嚣的宅院里过着宁静的生活:不关心世俗事物,只埋首于学问,以习字作画为主要课业。观察他的生活,除了雅集会友、喝茶论道、推杯换盏,就是在案头读书,写字画画。他游弋在自己的世界中,用一管之笔,穷理尽性,抒发情感,浑然不觉间活成了一个人间神仙!记得去年冬日,我曾撰联以赠:“关心夜虫嘤鸣,月透疏帘,费青灯半盏,为来日存小虫大蝉,低吟短叹!回首玉壶买酒,香满南园,凭一枝秃管,与诸君写近水遥山,地方天圆。”我的赠联虽略长,但却述其体要,也算贴切。
  胡石性格豁达而放逸,作画崇尚性情,于笔墨法度也谨严不怠。其善谈,每与人谈画论艺,则常以《中庸》之句开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的自然禀赋叫作“性”,顺着本性行事叫作“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作“教”。
  胡石这样说,也如此做。他的作品发于性情,成于自然,润泽于读书求文求理。胡石喜读书,也擅读书,因之长于题款。每画有心得,读有所感,必题之于画,名曰“龙溪说画”。而今“龙溪说画”已洋洋大观,足可以集而刊印,以滋后学。这是其读书和思考绘画的双重结果。胡石从年轻时就与朱新建交好。朱新建是南京才子,他的随性不羁之画作曾激起了那个时代许多画家的“表达欲”,受其影响,那个时期的许多画家忽然有好多话要说,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文革”等政治风潮压抑已久,忽逢人性的觉醒开放,沐浴在忽然而来的艺术春天里,面对百花争放的艺术局面,艺术家因此就有着不可遏制的表达欲。那时的胡石,信笔写画,任性表达,花鸟、山水、美女,纸上江山,心中快意,随心写去。大约2007年,经过一番思索、选择,遵从心性的开张,胡石置山水、人物和花鸟于一边,开始专心研究画虫。这一画就是10年,10年里,胡石心无旁骛,与虫相伴,春日与蝶同飞,秋夜与虫合鸣。南园游梦,草间生活,嘤鸣切切!胡石画虫,遍参古法,上接千年画虫传统,更随今日时代精神悸动,写意、写心,抒发性灵,遂开一代画虫新风,成就了自己,一代草虫画大家站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前台。
  观胡石画虫,得一“理趣”。文人心画,得理趣至难!盖因理趣自然,合于正音。理趣,包含理与趣。就“理”言之,胡石画虫合于画理、文理、情理、心理、伦理,阳明心学,出于手端。自古齐鲁儒家文化发达,胡石生于斯,长于斯,俯仰之间,已然养成正风正义,草间吟唱,必也正音和鸣。就“趣”来说,胡石画虫,得笔墨之趣、文人墨趣、自然天趣、生命機趣。意趣、天趣、生趣、文趣、风趣。文人画者,文为心,趣为表,无趣则索然无味,表象寡淡,趣灭而文逝。理趣合一,有理有趣,统一相融,理中有趣,趣中有理,必得文人画机要之一大端!胡石画虫,已非状物,笔墨之间,俯仰一世情怀,写情写心,出于儒家,同于释道,注重理趣,得画之文心真趣!细观胡石画虫,心性澄明,“理趣”相融。一个琅琊人,一个儒家身,得“理趣”之三昧,决然是文人画之得道者!品胡石画虫,理趣湛然,遂一叹。胡石画虫,儒道天理融于草间生活,毫厘不爽,果然是道心唯微!遂二叹。而今现代科技乖戾、社会人心岌岌沉沦时,有胡石草间吟唱正音,以慰藉人心,激荡人心,强大人心,光扬正道!遂三叹。审视中国画坛,虽名家云云,但如胡石一样追求“正大气象”“画道正音”的中国画画家并不多见。一个有作为的画家,应该从传统中走来,笔正,墨正,文正,气正,心正;不浮躁,不取巧,不投机,不矫饰,追求大气象、大境界、大意趣!琅琊故地,实为灵秀之域,魏晋风骨犹存,养人润心!京畿他乡,文化荟萃,时代脉搏激越,动人心魄!胡石优游其间,行走在琅琊与京都之间,澄怀观道,问道笔端,秉天地灵气,写虫写心,正音灼灼,草间嘤鸣,于不期然间湛然见道,得满纸雅趣,一片生机。回看历史,从晋代郭璞于《尔雅》画草虫插图到南北朝时期蝉雀画的开端,从五代黄筌的《写生草虫图》到近代齐白石画草虫,画虫,相伴绘画的发展并行不悖。寻源问津,溯源而下,我们会看到一部画虫的图像学史,—部画虫的文化史,—部承续发展、脉络有序的画虫历程。胡石在中国画的求索之路上,选择了画虫,是其心性的选择,也是其明悟了绘画历史的选择。观历史上的草虫绘画,多为工笔状物之作,且状物与生机的工笔意象在宋代“写生赵昌”时就已臻高度成熟。虽然元代钱选有写意草虫行世,但明清以来,及至近代,写意草虫并没有取得大的发展,草虫绘画作为花鸟画画科下的二级画科还没有成熟和完善。作为一门画科的草虫绘画,其水墨写意,并没有形成如同工笔草虫高度成熟之样式。这给草虫的现代写意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胡石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他才选择了画写意草虫,为草虫取象传神。当然之所以选择画草虫,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他热爱草虫,性情所致,心性使然。“十年磨一剑,横空莽昆仑。”胡石意写草虫,应乎文人画的基本规则,承继书画用笔同法,重视笔墨的运用和精微表达,努力书写草间生活,开创了全新的水墨草虫图式。由工笔的状物到写意表现,胡石的笔下形成了一套富有个性色彩的写意草虫样式!
  在我看来,胡石的草虫绘画,是继齐白石草虫绘画之后的新成果。第一,在艺术方法上,齐白石画虫以工笔和兼工带写为主,胡石则是以写意笔法为之。
  第二,在具体表现上,齐白石画虫注重写形,追求似与不似之间;而胡石则以写神取象,追求骨力结构风神的象外之旨。其中,草虫关节、触角、腿爪的笔墨处理,尤见骨力韵致。
  第三,在材料运用和形式语言上,齐白石画虫墨彩并用,胡石画虫则主要以水墨表现为之。
  第四,在画面内容的主次关系上,齐白石的草虫多为花卉的配景,而胡石的草虫则是独立于画面的主角,大写意花卉是草虫的配景。
  第五,在艺术美学追求上,齐白石追求的是古典审美意趣,胡石则是现代审美意趣的努力追寻者。
  第六,在美学意趣和气象格局的具体表现上,齐白石的草虫绘画注重生机,力图使画面于古典意趣中增加生机活力;胡石的草虫绘画注重现代意识的传达,力图表达和强化草虫绘画的笔墨美、文化美、性灵美之文人意趣!
  最后,还必须指出的是,齐白石是从民间美术走向文人画的一代文人画大家,他扎根民间文化的沃土,注重民间性和升华民俗美,成就了他的绘画艺术;而胡石则是从研读历代文入画,追求绘画的文人气和文化意趣人手,注重文化性,注重时代文化审美的现代表达。
  当代画家胡石,远承唐宋画家之衣钵,近接白石老人之余绪,开创了草虫绘画的新法式,开辟了草虫绘画的新境界,传达了草虫绘画的新观念。
其他文献
摘要:元好问代表着金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从文学角度看,假若没有元好问,北中国将是一片绵延起伏的山丘、原野,而没有挺立的高峰,没有标志性的景观,金代文坛也将塌陷过半。元好问还直接关系到元代文学的发端。此外,元好问所编纂的《壬辰杂编》《中州集》和所撰写的诸多碑志,是《金史》的重要取材来源。本文意在从纵向的文学发展史及与横向同时期作家比较的角度,对元好问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做出扼要概述。  关键词:
期刊
作为多年关注大学教育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先生有不同于教育学学者看问题、谈问题的方式。除了对体制建设以“世道人心”的试金石进行探索,他同时也会特别重视文化风气的营造,对于他来说,这其中最有信心、最有资格去讨论的,当然就是读书,尤其是以兴趣为出发点的读书。前几年,陈平原先生已有一部((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从“大学”和“读书”两个话题进行结合,突
期刊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1982年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 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第二、第三
期刊
宋沒用,苏北女人在上海,生于1921年,卒于1995年。普通不过的老太太,似乎谁家都有一个,耳聋、多话、皱皱巴巴。她是我《南方周末》专栏“浮生”系列里的人物。两干字意犹不尽,便写成了长篇。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最早的两干字超短篇,这部三十五万字的长篇,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物。它并非扩大版《浮生》。和《浮生》兼顾人性与历史的初衷不同,《好人宋没用》对人的书写是第一目的,也是唯一目的。所有的战争、迁
期刊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可能很少有名词能像“五四”那样被反复言说,且众说纷纭。“五四”,作为中国社会迈向现代转型的源头性和标志性事件,百年来,承载了无数荣誉,也遭受了无穷批评,但不管对它持何种态度,都不可避免要与其对话。在反复的言说中,“五四”已然“层累”为一个巨大且复杂的存在,进入它变得异常困难。若贸然闯入,只瞥见一个片段便赞美或痛罵,固然过了瘾,但恐怕只能言不及义。“进入”难,“走出”也不易。“五四
期刊
任晓雯的长篇小说((好人宋没用》,描写了一位底层苏北女人宋没用艰辛平凡的一生。这部作品体现了作家在文学上的远大抱负和勃勃雄心,然而有趣的是,这种抱负的远大,体现在锁定人物的微末渺小和语言的精准精当上面;这种勃勃雄心,又蕴含在叙述的平静和慈悲心的笼罩之中。  当作家开始创作一部作品,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都会面临“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任晓雯的《好人宋没用》,是相对于作家以前的长篇小说《她们》
期刊
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陈平原老师的书,也快十年了。陈老师喜欢出小书,我自己也喜欢编小书。但当2017年的夏天,一部四十五万字的《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书稿,连同几百张图片和数本画册的素材,摆在面前时,我知道这必定是他晚清画报研究上的集大成之作。  陈平原写作这本书的二十年,也是中国学术界发生很多变化的时段。李泽厚的名言“思想淡出,学术凸显”,和《学人》丛刊倡导“学术规范”,都是
期刊
摘要:在国家危亡之际,元好问毅然承担起保存历史文化、延续道统文脉的历史使命,并通过诗歌来反映社会现实,揭示大动荡时期错综复杂的深刻矛盾和人民的深重灾难。在他的诗歌中,“沧海横流要此身”的历史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使命感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和文学三个方面。  关键词:遗山诗 历史责任感 担当精神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杰出的诗人、文学家、社会文
期刊
摘要:2017年4月香港浸会大学从全世界邀请了五位资深英美文学教授,对该系的教学和科研质量进行考察,以评定该系是否符合英美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标准的资质,以培养英语语言文学的学士、硕士、博士。笔者忝居其一。工作之余,来自英国的T教授、来自澳大利亚的C教授和来自美国的笔者有机会亦庄亦谐地讨论了英国桂冠诗人约翰-梅斯菲尔德的成名作《海狂》(Sea Fever)。这次讨论使这三位对这篇作品以及文学研究专
期刊
纪念新文化运动百年,有很多层面很多人物可以书写。首先想到的是鲁迅。鲁迅的存在,有力地说明,写作可以实现的伟力有多大,以及作家应该追求的功业是什么。  一笔比一剑,可挡百万兵,鲁迅用笔开拓了辽阔深远的思想文化空间,并身体力行,成为现代知识分子的典范。作为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令人崇敬,作为文学家的鲁迅,凭借其丰厚生动的文本,穿越百年时光,在今天依然是一座难以超越的高山。今天我们谈鲁迅的思想,谈鲁迅的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