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作文没少写,教师没少改,就是作文水平提高很慢,原因在于我们这里盐碱地处边远山区,学生的生活圈比较狭窄,知识面和见识面不广,词汇和语汇不够丰富,学生写作时无处下笔,导致学生写作欲望不高,我们的作文教学成了困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以笔者的看法,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去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1、让学生学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教师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会写一定数量的汉字,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并且要求学生把这些汉字、词汇存储在心理词典上,并熟悉词汇及语句的正确用法,做到一张口一不笔就能造出完整通顺的语句来。
2、丰富知识,积累语汇
学生写作时无处下笔,写作欲望不高的原因在于学生知识不够丰富,阅读积累不够扎实。对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要求学生读完一篇文章时,把最精彩的、有意义、富有哲理性的语句、重要片断等摘抄下来,并在读完后有自己的心得、或认识、感想,不时地联系自己实际把它们写下来,这样积累了写作途径。同时,教师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使学生把书本上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难了。这些方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而且提高了写作能力。
3、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教师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把作文指导渗透到其中,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名成段、连段篇的方法,了解篇章结构。同时,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做到先想后说、边想边说、边听边想。还可以在课前设计课前三分钟说话,让学生讲述最近身边发生的事,让其它学生补充,将事情说具体、说清楚、说完整,以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写作打基础。
4、挖掘素材,熟悉的内容,先易后难,激发写作兴趣
有的教师平时指导写作时,让学生去写一些他们没有见过的事物,结果具体的事物在学生脑海中变成抽象的了,导致学生写作时无处下笔,消减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农村也并非无素材可写,教师命题时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作为作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一些写作素材,如身边的人和事、山野风光、田间耕作、山区的晨曦暮色、当地的民风习俗、民间故事等等。这样使他们更为具体地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细节,写他们所熟悉的东西,这样他们的写作欲望也就有了增强。
在指导作文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先想后说、边听边想,先易后难,不让学生开始就感到困难,调动他们的兴趣,以此激发他们的表达愿望,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信心地去说、去写。
5、认真对待作文的批改和讲评
作为语文教师,大家都知道,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我们在作文修改和讲评中,杜绝重“写”轻“改”、重“笼统批语”轻“写作分析”的作法。在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中,评价过程简单,我们常见“条理不清”、“重点不突出”、“语句不通顺”等评语,但具体怎么改没有说明,学生也无从改起。因而在作文批改和讲评中,我们在批改和讲评中,只要内容合适,便不多加修改,而是建议怎样写会更好,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同时讲评时,从优点出发,从侧面指出不足,明确方向,面向全体,让学生在愉快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时间充裕时,让学生在教师批改和讲评基础上,复写批改后的作文,达到最佳效果。
在讲评时教师抓住写作时的目的、重难点方面去讲评。根据写作时不同目的和要求,可在主题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层次是否分明、词语是否恰当、句子是否连贯、修辞是否推敲润色、书写行款是否规范、表达方式是否符合要求等方面进行讲评,不要求每次在作文讲评时做到面面俱到,只求在讲评中做到精而准,切人要害。
只要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恰当地去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结合共性问题去评析学生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不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了。
1、让学生学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教师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会写一定数量的汉字,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并且要求学生把这些汉字、词汇存储在心理词典上,并熟悉词汇及语句的正确用法,做到一张口一不笔就能造出完整通顺的语句来。
2、丰富知识,积累语汇
学生写作时无处下笔,写作欲望不高的原因在于学生知识不够丰富,阅读积累不够扎实。对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要求学生读完一篇文章时,把最精彩的、有意义、富有哲理性的语句、重要片断等摘抄下来,并在读完后有自己的心得、或认识、感想,不时地联系自己实际把它们写下来,这样积累了写作途径。同时,教师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使学生把书本上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难了。这些方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而且提高了写作能力。
3、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教师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把作文指导渗透到其中,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名成段、连段篇的方法,了解篇章结构。同时,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做到先想后说、边想边说、边听边想。还可以在课前设计课前三分钟说话,让学生讲述最近身边发生的事,让其它学生补充,将事情说具体、说清楚、说完整,以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写作打基础。
4、挖掘素材,熟悉的内容,先易后难,激发写作兴趣
有的教师平时指导写作时,让学生去写一些他们没有见过的事物,结果具体的事物在学生脑海中变成抽象的了,导致学生写作时无处下笔,消减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农村也并非无素材可写,教师命题时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作为作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一些写作素材,如身边的人和事、山野风光、田间耕作、山区的晨曦暮色、当地的民风习俗、民间故事等等。这样使他们更为具体地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细节,写他们所熟悉的东西,这样他们的写作欲望也就有了增强。
在指导作文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先想后说、边听边想,先易后难,不让学生开始就感到困难,调动他们的兴趣,以此激发他们的表达愿望,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信心地去说、去写。
5、认真对待作文的批改和讲评
作为语文教师,大家都知道,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我们在作文修改和讲评中,杜绝重“写”轻“改”、重“笼统批语”轻“写作分析”的作法。在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中,评价过程简单,我们常见“条理不清”、“重点不突出”、“语句不通顺”等评语,但具体怎么改没有说明,学生也无从改起。因而在作文批改和讲评中,我们在批改和讲评中,只要内容合适,便不多加修改,而是建议怎样写会更好,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同时讲评时,从优点出发,从侧面指出不足,明确方向,面向全体,让学生在愉快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时间充裕时,让学生在教师批改和讲评基础上,复写批改后的作文,达到最佳效果。
在讲评时教师抓住写作时的目的、重难点方面去讲评。根据写作时不同目的和要求,可在主题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层次是否分明、词语是否恰当、句子是否连贯、修辞是否推敲润色、书写行款是否规范、表达方式是否符合要求等方面进行讲评,不要求每次在作文讲评时做到面面俱到,只求在讲评中做到精而准,切人要害。
只要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恰当地去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结合共性问题去评析学生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不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