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
我园位于城郊结合部,家长既受城市先进育儿思想的影响,又具有农村家庭教育的朴实性,他们的孩子能进入集镇接受教育,使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也随之提高,他们急切地想把孩子教育好,但又苦于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与经验,经常在理想与现实中徘徊或错位。
【案例一】
幼儿园组织到上海野生动物园进行春游的亲子活动。来到了猛兽区,孩子与家长坐在车子里,观看那些平时只能在书本或在屏幕中看到的动物,孩子们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孩子争着要看动物,家长抢着要用手机拍动物,一位家长对孩子说:“别着急,等妈妈拍好了你再看”。
【案例二】
幼儿园举行圣诞庆祝活动,一位教师穿上圣诞老人的衣服,到各班给孩子们送圣诞礼物,孩子们沉浸在节日的快乐氛围中,放学时,丁丁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今天圣诞老人给我们送了礼物呢!”爸爸说:“别瞎说,那是假的!”
【案例三】
家长半日活动,一位家长自豪地对旁边的家长说:“我儿子游戏能打好几关呢,孩子在家里,不是电视就是电脑,不是电脑就是手机,手机中很多的东西我都不会,孩子玩一会儿就会了。”
【案例四】
今天是家长开放日,冉冉高兴地画着小蝌蚪,不停地问妈妈:“妈妈,我画得好看吗?”冉冉妈妈说:“豆豆画的小蝌蚪比你画的漂亮。”冉冉“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二、支招
(一)从“因”上探究,转变观念是前提
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说知不如闻知,闻知不如亲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到的,孩子感受会更深,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我园多次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在跟一些年轻家长接触与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十分愿意带孩子出去玩,也懂得让孩子亲近大自然的益处。我们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给孩子更多的理解与关爱,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上述家长的这些做法中,可以看出家长的初衷和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他们不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不了解孩子的游戏,不了解孩子最需要什么,不了解孩子最想获得什么样的情感经验。旅行中,家长喜欢拍照,满足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但这时你想过孩子的感受吗?你满足孩子与动物亲密接触的情感需求了吗?时间不等人,等家长拍好了,车又向前开了,孩子看到的还是手机屏幕上的动物。要知道,孩子亲自看到的动物比家长屏幕上看到的动物要生动有趣得多,要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亲近大自然。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家长要有科学的游戏观,理解孩子的游戏活动,进入游戏情境,当孩子在无忧无虑地游戏时,家长要放下长辈架子,充当孩子的玩伴,融入到游戏的氛围中,与孩子同玩同乐,让他们体验到被关爱的快乐,而不要生硬、冷淡地对孩子说:“这是假的”,无形中挫伤了孩子的游戏兴趣。其实,“圣诞老人”的真假对于他们来说无所谓,不需要区分得很清楚。
(二)从“导”上探索,平等尊重是关键
孩子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手机的很多功能成人有的都不会用,孩子通过自己的摸索却能了解。但长时间接触屏幕对孩子的眼睛是一种伤害,家长不能对孩子听之任之。还有一类家长,为了自己省心,经常让电视或者电脑看管孩子,致使孩子长期面对机器,情感上得不到满足与交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家长要对孩子高度负责,真心付出,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真正从孩子内心需要出发,坚持平等、尊重的原则,注重言传身教,冷静分析,正确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如多陪孩子看书,尽早让孩子与屏幕说再见,引导与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回归自然,尽情地享受童年的乐趣,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为孩子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孩子终身受益。
(三)从“效”上探寻,科学评价是方向
幼儿的情感是比较直接的,容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情感更外露,在具体的活动中更希望能得到成人的鼓励,家长不要随口说出自己的想法,而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多一份理解与赏识,科学评价孩子的言行与作品,让孩子充满自信。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培养方式?成人和成才同步,情商和智商相得益彰,这是我们每一个家长的渴望。案例四中的冉冉因为妈妈的一句话,她可能会这样想:“我没豆豆画得好”,也许她就没有画画的欲望了,渐渐地,她也许就会失去对画画的兴趣。孩子的手腕小肌肉还没有完全发展好,家长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孩子画得像不像,重要的是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范画会限制孩子的思维与想象,有了范画,孩子们画出来的往往是千张一面、单一呆板的作品。一位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在美术活动时从来不画范画,他们班的孩子美术作品真是百花齐放,很有看点,孩子的思维很活跃,他们会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的作品,个性得到张扬,成功感溢于言表。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科学育儿的重要性,当好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真正担当起幼儿教育的启蒙者角色,不仅要关心孩子学到什么,还要了解孩子是怎样习得的,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的探究操作,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
我园位于城郊结合部,家长既受城市先进育儿思想的影响,又具有农村家庭教育的朴实性,他们的孩子能进入集镇接受教育,使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也随之提高,他们急切地想把孩子教育好,但又苦于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与经验,经常在理想与现实中徘徊或错位。
【案例一】
幼儿园组织到上海野生动物园进行春游的亲子活动。来到了猛兽区,孩子与家长坐在车子里,观看那些平时只能在书本或在屏幕中看到的动物,孩子们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孩子争着要看动物,家长抢着要用手机拍动物,一位家长对孩子说:“别着急,等妈妈拍好了你再看”。
【案例二】
幼儿园举行圣诞庆祝活动,一位教师穿上圣诞老人的衣服,到各班给孩子们送圣诞礼物,孩子们沉浸在节日的快乐氛围中,放学时,丁丁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今天圣诞老人给我们送了礼物呢!”爸爸说:“别瞎说,那是假的!”
【案例三】
家长半日活动,一位家长自豪地对旁边的家长说:“我儿子游戏能打好几关呢,孩子在家里,不是电视就是电脑,不是电脑就是手机,手机中很多的东西我都不会,孩子玩一会儿就会了。”
【案例四】
今天是家长开放日,冉冉高兴地画着小蝌蚪,不停地问妈妈:“妈妈,我画得好看吗?”冉冉妈妈说:“豆豆画的小蝌蚪比你画的漂亮。”冉冉“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二、支招
(一)从“因”上探究,转变观念是前提
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说知不如闻知,闻知不如亲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到的,孩子感受会更深,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我园多次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在跟一些年轻家长接触与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十分愿意带孩子出去玩,也懂得让孩子亲近大自然的益处。我们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给孩子更多的理解与关爱,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上述家长的这些做法中,可以看出家长的初衷和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他们不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不了解孩子的游戏,不了解孩子最需要什么,不了解孩子最想获得什么样的情感经验。旅行中,家长喜欢拍照,满足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但这时你想过孩子的感受吗?你满足孩子与动物亲密接触的情感需求了吗?时间不等人,等家长拍好了,车又向前开了,孩子看到的还是手机屏幕上的动物。要知道,孩子亲自看到的动物比家长屏幕上看到的动物要生动有趣得多,要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亲近大自然。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家长要有科学的游戏观,理解孩子的游戏活动,进入游戏情境,当孩子在无忧无虑地游戏时,家长要放下长辈架子,充当孩子的玩伴,融入到游戏的氛围中,与孩子同玩同乐,让他们体验到被关爱的快乐,而不要生硬、冷淡地对孩子说:“这是假的”,无形中挫伤了孩子的游戏兴趣。其实,“圣诞老人”的真假对于他们来说无所谓,不需要区分得很清楚。
(二)从“导”上探索,平等尊重是关键
孩子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手机的很多功能成人有的都不会用,孩子通过自己的摸索却能了解。但长时间接触屏幕对孩子的眼睛是一种伤害,家长不能对孩子听之任之。还有一类家长,为了自己省心,经常让电视或者电脑看管孩子,致使孩子长期面对机器,情感上得不到满足与交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家长要对孩子高度负责,真心付出,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真正从孩子内心需要出发,坚持平等、尊重的原则,注重言传身教,冷静分析,正确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如多陪孩子看书,尽早让孩子与屏幕说再见,引导与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回归自然,尽情地享受童年的乐趣,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为孩子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孩子终身受益。
(三)从“效”上探寻,科学评价是方向
幼儿的情感是比较直接的,容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情感更外露,在具体的活动中更希望能得到成人的鼓励,家长不要随口说出自己的想法,而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多一份理解与赏识,科学评价孩子的言行与作品,让孩子充满自信。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培养方式?成人和成才同步,情商和智商相得益彰,这是我们每一个家长的渴望。案例四中的冉冉因为妈妈的一句话,她可能会这样想:“我没豆豆画得好”,也许她就没有画画的欲望了,渐渐地,她也许就会失去对画画的兴趣。孩子的手腕小肌肉还没有完全发展好,家长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孩子画得像不像,重要的是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范画会限制孩子的思维与想象,有了范画,孩子们画出来的往往是千张一面、单一呆板的作品。一位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在美术活动时从来不画范画,他们班的孩子美术作品真是百花齐放,很有看点,孩子的思维很活跃,他们会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的作品,个性得到张扬,成功感溢于言表。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科学育儿的重要性,当好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真正担当起幼儿教育的启蒙者角色,不仅要关心孩子学到什么,还要了解孩子是怎样习得的,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的探究操作,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