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道哲学的方法论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ylorgil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哲学方法论是在一定哲学原理或哲学世界观的指导下,在社会实践中逐步总结出来的关于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的理论。儒道两家自先秦时期就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方法论,奠定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根基,在人类认识史上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儒道 方法论 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036-02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即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中国哲学史上对求知的方法有过许多论述,从不同角度表述了有关认识方法的各种见解,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认识方法的理论。本文从先秦儒道思想主要是孔子、老庄思想入手进行探析。
  一、儒家:在实践中学,在创造中学,在快乐中学
  首先,在实践中学。余英吋:“儒家千言万语无非是要我们把做人的道理溶化在‘日用常行’之中。”[1]学要落实到行动上、生活中,才能实现学的目的,所谓“学以致用”。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子·儒效第八》)孔子主张多闻多识。他说自己:“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智)之次也”(《论语·八佾》)。他曾问礼于老聘、问官制于郑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好学还表现为在生活中学,随时随地学。《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记载:孔子在卫,卫之人有送葬者,而夫子观之。曰:“善哉!为丧乎,足以为法也!小子识之。”子贡问曰:“夫子何善尔也?”曰:“‘其往也如慕,其返也如疑。’”子贡曰:“若速返而虞哉?”(虞祭,既葬之后的祭祀)子曰:“此情之至者也,小子识之,我未之能也。”孔子观察卫人送葬,往墓地去时,是仰慕、依恋父母的样子;往家返时,是迟迟疑疑、不忍离开的样子,孔子认为这是孝子情之至的表现,值得效仿和学习。
  其次,在创造中学。孔子鼓励大胆怀疑、独立思考。有问题意识,才会有思考习惯。他要求学生“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论语·为政》),“阙疑”、“阙殆”就是存疑;“疑思问”(《论语·季氏》),问包含两个方面:问别人和问自己。问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自己解决不了疑问,再问别人。他的教学原则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再次,在快乐中学。把学习本身当作乐事,体验生命存在的愉悦,享受人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蒙培元解释说:“知之”是获得性的,只是得到知识;“好之”则进了一步,产生了兴趣爱好;乐之则是自己心中之乐,可说是真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学习到了“乐以忘忧”的地步,就不只是外在的学习,而是进入生命的体验,体会到人生的乐趣了。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就是一种乐以忘忧的学问境界。
  二、道家:反面思维、整体思维、直觉思维
  首先,反面思维。是一种反传统、反常规的思维,往往能打破条框,揭示事物深层内涵,养成超越性眼光。老子说“反者道之动”,道本身具备两种对立相反的力量,才具有了运动的本性。比如反身求己,自知者明;无所待(依赖)、不假于物而得自由,正言若反、无为而治都属此类。庄子对这种辩证法进行了发扬,举出了更多具体鲜活的例子。比如对仁义虚伪性的揭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庄子·胠箧》);发现无用的大用,“天下皆知有用之用也,而不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反思科技的作用,发现它的便利带来了人的机巧之心。子贡建议浇灌苗圃的老人用当时的先进工具桔槔,省时省力,但老人却回答他:“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使用机械必然要使用机关枢纽,研究机关枢纽必然要具备机心;一个人的胸中存了机心,心地便不再纯朴,心地不够纯朴则心神不能安定;而心神不定的状态不符合自然之道。
  其次,整体思维。庄子反对对宇宙自然作支离破碎的认识,他把百家众技比喻为耳目口鼻,认为其皆有所明而不能相通,具有片面性。把宇宙作为一个整体,会发现对事物大小美丑是非善恶的判断都是相对的。比如把人类与万物放在一个体系里比較,对人、泥鳅、猿猴而言,舒适的住处没有一定的;对人、麋鹿、蜈蚣、猫头鹰乌鸦而言,可口的味道也没有一定的;毛嫱、丽姬是众人欣赏的美女,但是鱼见了她们就潜入水底,鸟见了她们就飞向高空,这是由于人类与其他动物对美的判断也不一致(《庄子·齐物论》)。如果把生死看作道的不同形式,由生到死不过是周期循环,生命形式改变了,生命本质并没有变。“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死生一齐(《庄子·齐物论》)。把万物都作为道的物化的产物,那么万物为一,齐万物。庄子的齐物论就是从宇宙万物一体的角度进行思考的结论。
  相对论的提出也运用了整体思维。庄子讲的“蜗角之争”的故事,传说有建立在蜗牛角上的两个国家,右角上的叫蛮氏,左角上的叫触氏,双方常为争地而战,伏尸数万。戴晋人对魏王说,“假设你的精神遨游到无穷的世界,再返回各国之间,就会发现四通八达的各国之间有个魏国,魏国之中又有个梁邑,梁邑之中有个君王。这个君王和蛮氏相比,有没有分别呢?”庄子的提醒是,对宇宙来说,我们生存的地方,不也是小的可怜么?我们人类为了如微尘般的国土不停地征战,不也是很可笑么?把宇宙看做一个整体,站在更大的范围里看待事物,就会破除人的狭隘经验得出更真实的判断,“天下莫大于毫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秋水》),河伯见到北海才知道自己先前的见识是鄙陋的,而北海若尚且自知在天地里面,北海也不过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所以具有大智的人观察事物从不局限于一隅,而是掌握整体的观念。
  再次,直觉思维。这是一种超越了感性和理性的内心直观方法,在于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比如对于“道”这种化生天地万物的本原性存在,无法用通常的“闻见言说”的方式去把握,只有通过直觉去体悟,通过“静观”去实现。经由一种潜意识中静极而生的萌发,达到瞬间内凝神观照的目的。比如庖丁解牛的三阶段:“所见无非牛者”→“目无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不用感官只凭精神、直觉即可宰牛。轮扁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的描述,也是“忘乎技,闻于道”的直觉体验。钱学森指出:“这种非分析非归纳的创造直观或形象思维正是人不同于计算机器,是人之所以能做真正科学发现的重要心理方式”[2]更是“一种艺术构思、欣赏和表达的思维原则”,奠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根基。[3]
  “思维方式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它的最高凝聚或内核。”[4]探讨先秦儒道思想的方法论问题,是希望挖掘中国古代“智者”思考问题的程式和方法,把握决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根基,进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注意时代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发展的因素,以及传统思维方式的不足,如整体观伴以结构性弱点、直觉思维伴以不同层次过渡的模糊性等,把传统的智慧在现代条件下加以发展,来解决现代人所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余英时《现代儒学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9页
  [2]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方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3]M·波兰尼:《人类的意会知识》,《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4(3),第25页
  [4]蒙培元:《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选自《中国思维偏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王佳(1987-)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先秦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使用“蓝墨云班课”对高三计算机专业参加理论考的学生进行课堂翻转教学的实践,从教学资源的组织、教师教学的形式、学生的学习参与方式等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探讨移动环境下的互动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云班课 翻转 移动环境 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255-02  近年来,我国快速步入移动互聯网时代,标志性的包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185-01  “互联网+教研”,即网络教研,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教育教研方式上的一次变革和一种新型的教研模式。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历程但还远远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正处于不断提升和发展完善阶段。笔者根据自己担任教研室工作以来大力推进“互联网+教研”开展的实践,认为“互联网+教研”对于助推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
期刊
【摘要】幼儿的生活蕴含了无限的教育价值,节日为构建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利用节日资源建构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是幼儿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园文化内涵的体现。在春天的节日里,幼儿与教师利用传统节日共同编织建立生活化课程,赋予课程浓浓的生活气息。  【关键词】节日资源 生活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174-02  幼儿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028-02  十二五时期,学校开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全校上下都在努力奋进。教学一线的教师们也在积极地开展研究性教学。  学校和学院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有幸请到了国家级教学名师范钦珊教师主讲《材料力学》,而我们青年教师可以去进行观摩学习,通过一个学期的听课学习,这里对研究
期刊
【摘要】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是培养符合国家、设计需求,具有较高综合素养人才的地方。只有更加全面分析、了解当代产品设计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加强和改进更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思想教育,才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产品设计才能,实现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人生价值。本文就产品设计专业大学生特点及其思想教育研究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产品设计专业 大学生特点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
期刊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素养的有效方法。曾有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反思对于一名教师的成长是多么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教师要较快地提高教学水平的能力,不能片面强调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知识”。因此,经过长期的教学积累经验深感要注重 “反思”更要“
期刊
【摘要】以创造价值观念为导向分析社会创业的概念、产生背景和特点,以拓宽大学生的就业路径。通过分析社会创业型大学的经验,提炼社会创业型大学认定标准,以期加速变革传统教育模式,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关键词】创造价值 社会创业 社会创业型大学 认定标准  【Abstract】Guided by the sense of creation of values, the thesis analyze th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的主动性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会与学生发生许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教学方向等,需要教师借机引导,利用课堂生成启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生成性平台、巧妙开发生成资源、循循善诱的对学生进行引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成性课堂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号召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育工作的一大重点。在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建模思想”,旨在让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本文将从新课标对数学建模的要求入手,分析数学建模思想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阐述了在实际数学问题的分析、数学知识的表达以及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并提出了一些对初中学生数学建模素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整合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道德认知的体验和感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