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土力学是我院水利工程专业、水建专业、道桥专业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工程地质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为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除此之外,与工程地质勘察有关的应用地质学是目前工程地质学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等几个方面,对工程地质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土力学;工程地质;课程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工程地质专业课程,对学生打好专业基础,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解决在建筑基础设计和施工中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学好这门课程可以巩固之前学习的基础课程,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和参加工程实践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教学现状
1.1 教学方式过于落后
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课堂讲授主要以教材为主,讲得精,讲得细,但繁多的教学内容,高难度的计算,再加上缺乏理论联系实际,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灌输式和应试式上的课程教学最大的诟病是缺少互动性,缺少讨论,忽视了课外实践,其教学深度难以达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
1.2 教学内容陈旧
与大多数课程一样, 课程内容偏于陈旧,教学内容的更新程度远落后于本学科的发展。土力学在教学内容改革时,应该注意夯实基础知识,兼顾学科前沿动态,重视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师资力量过于薄弱
教学手段单一,主要是依靠课堂板书讲授,多媒体教学很少;课程教学仍停留在灌输式和应试式上,缺少师生互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
1.4 实践性教学不足
因课时少,在课程教学中往往是首先减少实验实习这个环节,导致实践教学薄弱或缺失。我们知道土力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自然科学,大部分土力学的理论是建立在实验和现场测试基础上的。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土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1.5 教学设施不齐全
从教学设施来看, 非地质院校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基本上都没有地质基础方面的实训室,如矿物岩石实训室、地质构造模型室以及野外地质实习基地。由于该课程缺少实验设备,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此外,部分高校虽然有健全、完善的教学设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没能充分地对其加以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的具体可行性措施
2.1 革新《工程地质与土力学》的课程内容
土力学理论性较强,内容相对较枯燥,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的将一些岩土方面的工程案例,结合讲课内容介绍给学生,或者以讲座的形式介绍典型的工程实例、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学科前沿动态,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除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工程地质课程特点之外,还要考虑教学学时数以及与工程地质学相关课程的衔接内容,以学生能正确使用勘察成果为主线,以掌握工程地质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精选教学内容。工程地质学课程共选择八章,内容包括绪论、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土的工程性质及分类、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原位测试、工程地质勘察,对于不同模块应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学时分配。
2.2 改变《工程地质与土力学》的教学方式
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建立一种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多提问题,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由“一言堂”变为“多言堂”。在讲课中我一般都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条思想路线进行讲授,学生的思维可以从这种教学模式中一次次得到锻炼和加强。另外,由“填鸭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或“互动式”教学,会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更具感染力。比方说,通过介绍国内外一些有重大影响失事工程的实例,讲授如果不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不查清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或不重视场地地质环境因素,盲目进行设计和施工,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让学生从这些教训中能真正意识到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2.3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本课程实验教学应侧重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目前,我们只设置教学大纲规定的常规实验科目,包括液塑限测定、击实试验、固结试验、直剪试验等。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适当增设一些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实验,除了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观摩,阅读实际工程勘察资料,聘请生产单位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外,还可安排野外工程地质实习。其宗旨在于把实验项目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提前熟悉就业环境,增强工程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合理、娴熟地运用到实际生产建设之中,为学生成为优秀的土木工程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3 结论
“质量工程”是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课程建设,实践证明,将案例法、录像教学法、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运用到不同教学内容当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课堂的效率,学生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利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原理来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为将来从事工程设计和施工设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汪演强.工程地质学的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3
2 朱杰.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3
(责任编辑 杜和)
关键词:土力学;工程地质;课程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工程地质专业课程,对学生打好专业基础,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解决在建筑基础设计和施工中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学好这门课程可以巩固之前学习的基础课程,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和参加工程实践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教学现状
1.1 教学方式过于落后
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课堂讲授主要以教材为主,讲得精,讲得细,但繁多的教学内容,高难度的计算,再加上缺乏理论联系实际,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灌输式和应试式上的课程教学最大的诟病是缺少互动性,缺少讨论,忽视了课外实践,其教学深度难以达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
1.2 教学内容陈旧
与大多数课程一样, 课程内容偏于陈旧,教学内容的更新程度远落后于本学科的发展。土力学在教学内容改革时,应该注意夯实基础知识,兼顾学科前沿动态,重视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师资力量过于薄弱
教学手段单一,主要是依靠课堂板书讲授,多媒体教学很少;课程教学仍停留在灌输式和应试式上,缺少师生互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
1.4 实践性教学不足
因课时少,在课程教学中往往是首先减少实验实习这个环节,导致实践教学薄弱或缺失。我们知道土力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自然科学,大部分土力学的理论是建立在实验和现场测试基础上的。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土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1.5 教学设施不齐全
从教学设施来看, 非地质院校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基本上都没有地质基础方面的实训室,如矿物岩石实训室、地质构造模型室以及野外地质实习基地。由于该课程缺少实验设备,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此外,部分高校虽然有健全、完善的教学设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没能充分地对其加以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的具体可行性措施
2.1 革新《工程地质与土力学》的课程内容
土力学理论性较强,内容相对较枯燥,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的将一些岩土方面的工程案例,结合讲课内容介绍给学生,或者以讲座的形式介绍典型的工程实例、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学科前沿动态,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除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工程地质课程特点之外,还要考虑教学学时数以及与工程地质学相关课程的衔接内容,以学生能正确使用勘察成果为主线,以掌握工程地质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精选教学内容。工程地质学课程共选择八章,内容包括绪论、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土的工程性质及分类、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原位测试、工程地质勘察,对于不同模块应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学时分配。
2.2 改变《工程地质与土力学》的教学方式
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建立一种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多提问题,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由“一言堂”变为“多言堂”。在讲课中我一般都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条思想路线进行讲授,学生的思维可以从这种教学模式中一次次得到锻炼和加强。另外,由“填鸭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或“互动式”教学,会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更具感染力。比方说,通过介绍国内外一些有重大影响失事工程的实例,讲授如果不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不查清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或不重视场地地质环境因素,盲目进行设计和施工,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让学生从这些教训中能真正意识到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2.3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本课程实验教学应侧重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目前,我们只设置教学大纲规定的常规实验科目,包括液塑限测定、击实试验、固结试验、直剪试验等。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适当增设一些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实验,除了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观摩,阅读实际工程勘察资料,聘请生产单位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外,还可安排野外工程地质实习。其宗旨在于把实验项目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提前熟悉就业环境,增强工程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合理、娴熟地运用到实际生产建设之中,为学生成为优秀的土木工程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3 结论
“质量工程”是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课程建设,实践证明,将案例法、录像教学法、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运用到不同教学内容当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课堂的效率,学生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利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原理来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为将来从事工程设计和施工设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汪演强.工程地质学的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3
2 朱杰.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3
(责任编辑 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