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政务外网作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加速器,作为政府门户网站与政务业务系统之间的桥梁,作为政务信息资源的会聚点、集散中心和可靠的大后方,通过不断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近几年,四川省大力探索和推进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和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反其道而行之,以应用促进电子政务外网建设
根据中办发[2002]17号文件精神和四川省信息化领导小组二次会议精神,四川省明确将电子政务外网定位为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承担各级政务部门之间非涉密信息的交换和业务互动,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需要。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连接范围包括了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各党政机关,以及因工作需要接入的其它单位。同时,根据国家有关网络安全的要求,省电子政务外网与省电子政务内网物理隔离,通过安全设备与互联网逻辑隔离。
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的基础电路接入平台基于四川电信MPLS VPN网络构建。省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中心与省委、人大、政府、政协办公厅以1000M互联,各省级部门、各市(州)接入点以100M接入。充足的网络带宽资源,为应用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四川省政府以电路租用的方式使用电信建设的电子政务外网基础网络平台,电信负责基础网络平台运行安全、稳定。截至2009年已完成21个市(州)、153个县(市、区)、50个乡镇、150多个省级部门和单位的外网网络建设。
四川省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一大特点就是应用先行。特别是以2008年的全省行政效能建设为契机,各市、县和省政府各部门的应用需求快速提升,外网则是配合应用的推进,应用到哪里,外网就延伸到哪里。应用的快速推进,使得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得以全面提速、全域覆盖。
良好的管理运营模式为外网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的管理运营模式是典型的“政府管理、企业运营”。
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办公室,是省政府办公厅负责外网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整体规划和管理电子政务外网,制定各项政策和制度,审定外网应用方案,协调全省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工作关系,聚合政府资源,牵头负责各项电子政务应用的推广工作。
2007年4月18日,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开通,同时,全新改版的四川省政府门户网站也正式开通。由省政府办公厅授权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成立“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是由四川电信公司组建的专业团队,专职工作人员三十多人。同时,省内各市(州)、县(市、区)的本地电信公司的专业人员组成虚拟支撑团队,形成完备的省市县三级维护支撑服务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发挥技术、资源、人才优势,为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提供“专业化、全网络、全过程”的网络及应用运营、维护和技术服务。同时,在办公厅指导下承担有关电子政务应用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为政府网站提供技术支撑。
质量、速度全面提升的电子政务应用
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所在。以应用需求推动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全面提速,全域覆盖后,电子政务外网对应用的支撑作用很快显现,四川省的电子政务应用呈现出质量、速度全面提升的局面。省政府门户网站应用全面拓展,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综合平台效能凸显,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更是加强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创新了行政效能监察、改善了发展环境。
四川省政府门户网站上,在线访谈互动平台、网上新闻发布厅等应用系统,得益于电子政务外网的全面支撑,应用成效日益显著。
在线访谈互动平台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渠道,省政府网站在传统的文字、图片访谈模式上进行了改革。访谈前,省政府网站都要提前征集访谈题目,预告访谈的内容和时间;访谈中,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同步互动,方便公众实时参与;访谈后,将访谈内容做成专题,提供多媒体回放、文字实录和背景内容。特别是流畅的视频访谈,极大地提升了互动交流的实时性和真实性,获得了网民的一致好评。仅2009年,就举办各类访谈27次,包括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在内的36位嘉宾走进网站访谈室与公众进行了交流,通过在线访谈解答网友问题316个。
网上新闻发布厅也对传统的新闻发布方式和表现形式进行了改革。传统的文字、图片发布手段上,增加了音、视频的方式,特别是在传统的新闻发布会上,有条件的时候,开通音、视频直播,第一时间将政府的新闻向网民传递。省政府各单位还可以在新闻发布厅召开网上虚拟新闻发布会,省政府网站给发布单位邀请的媒体提供登陆用户名和密码后,在线进行新闻发布,在文字、图片、音视频直播发布会的同时,新闻记者、社会公众还可以通过网络与新闻发布会实现实时互动。这种模式不受实体发布会场地限制,经济节约,受众面更广。
在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综合平台上,利用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的网络优势,紧密结合政府实际应用,定制开发了政府信息公开报送系统、政府信息公开综合展示平台、抗震救灾物资公示系统等应用功能。四川省政府信息公开填报系统实现了各级政府对信息内容、信息填报方式、信息呈现方式的三统一,并实现对上网信息的“三审核”(各行政机关业务处室工作人员初审、处室负责人复审、办公厅分管领导审发)。
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也从政府门户网站这个第一平台向更方便公众的多平台延伸。借助114平台和全省行政审批系统,将“96196”政务声讯热线与“114-8政务办事指南”服务融合,打造114-8政务办事指南服务,实现24小时政务热线服务;开通了电话广播11897197 省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热线,借助“电话收音机”系统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宣传平台,公众通过拨打政务信息应用产品电话收音机11897197,能够免费收听由编辑精选的各类政务信息,目前“电话收音机”用户数已达到40万;推出3G版省政府门户网站,公众可以通过3G手机,方便、快捷的享用政府网站提供的政务信息服务。
网站应用的全面拓展,使得四川省政府门户网站的绩效全面提升。在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四川省政府门户网站由2006年排名省级政府网站第25名,提升到2009年的第5名,政府信息公开专项评估更是名列全国第一。
创造政府服务“前店后厂”新模式
在将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与四川省政府门户网站的应用有效整合融合的基础上,四川省开创了政府网上服务“前店后厂”的新模式。省政府门户网站作为为民服务的网上窗口和展示门店,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上的各项应用系统作为政府服务的生产厂,融合成“前店后厂”的运行模式。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等各类主要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各部门均可基于电子政务外网进行办理,大大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在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需要的同时,也极大的方便了公众办理各项事务。政府门户网站上虚拟政务服务大厅,还可以按部门、按服务对象、按服务场景为公众提供快捷的服务渠道。
政务服务的应用需求到哪里,电子政务外网就延伸到哪里,政府对公众的贴心关怀和热情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这是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美好愿景。正如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两会上说的那样——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反其道而行之,以应用促进电子政务外网建设
根据中办发[2002]17号文件精神和四川省信息化领导小组二次会议精神,四川省明确将电子政务外网定位为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承担各级政务部门之间非涉密信息的交换和业务互动,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需要。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连接范围包括了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各党政机关,以及因工作需要接入的其它单位。同时,根据国家有关网络安全的要求,省电子政务外网与省电子政务内网物理隔离,通过安全设备与互联网逻辑隔离。
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的基础电路接入平台基于四川电信MPLS VPN网络构建。省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中心与省委、人大、政府、政协办公厅以1000M互联,各省级部门、各市(州)接入点以100M接入。充足的网络带宽资源,为应用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四川省政府以电路租用的方式使用电信建设的电子政务外网基础网络平台,电信负责基础网络平台运行安全、稳定。截至2009年已完成21个市(州)、153个县(市、区)、50个乡镇、150多个省级部门和单位的外网网络建设。
四川省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一大特点就是应用先行。特别是以2008年的全省行政效能建设为契机,各市、县和省政府各部门的应用需求快速提升,外网则是配合应用的推进,应用到哪里,外网就延伸到哪里。应用的快速推进,使得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得以全面提速、全域覆盖。
良好的管理运营模式为外网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的管理运营模式是典型的“政府管理、企业运营”。
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办公室,是省政府办公厅负责外网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整体规划和管理电子政务外网,制定各项政策和制度,审定外网应用方案,协调全省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工作关系,聚合政府资源,牵头负责各项电子政务应用的推广工作。
2007年4月18日,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开通,同时,全新改版的四川省政府门户网站也正式开通。由省政府办公厅授权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成立“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是由四川电信公司组建的专业团队,专职工作人员三十多人。同时,省内各市(州)、县(市、区)的本地电信公司的专业人员组成虚拟支撑团队,形成完备的省市县三级维护支撑服务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发挥技术、资源、人才优势,为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提供“专业化、全网络、全过程”的网络及应用运营、维护和技术服务。同时,在办公厅指导下承担有关电子政务应用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为政府网站提供技术支撑。
质量、速度全面提升的电子政务应用
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所在。以应用需求推动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全面提速,全域覆盖后,电子政务外网对应用的支撑作用很快显现,四川省的电子政务应用呈现出质量、速度全面提升的局面。省政府门户网站应用全面拓展,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综合平台效能凸显,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更是加强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创新了行政效能监察、改善了发展环境。
四川省政府门户网站上,在线访谈互动平台、网上新闻发布厅等应用系统,得益于电子政务外网的全面支撑,应用成效日益显著。
在线访谈互动平台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渠道,省政府网站在传统的文字、图片访谈模式上进行了改革。访谈前,省政府网站都要提前征集访谈题目,预告访谈的内容和时间;访谈中,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同步互动,方便公众实时参与;访谈后,将访谈内容做成专题,提供多媒体回放、文字实录和背景内容。特别是流畅的视频访谈,极大地提升了互动交流的实时性和真实性,获得了网民的一致好评。仅2009年,就举办各类访谈27次,包括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在内的36位嘉宾走进网站访谈室与公众进行了交流,通过在线访谈解答网友问题316个。
网上新闻发布厅也对传统的新闻发布方式和表现形式进行了改革。传统的文字、图片发布手段上,增加了音、视频的方式,特别是在传统的新闻发布会上,有条件的时候,开通音、视频直播,第一时间将政府的新闻向网民传递。省政府各单位还可以在新闻发布厅召开网上虚拟新闻发布会,省政府网站给发布单位邀请的媒体提供登陆用户名和密码后,在线进行新闻发布,在文字、图片、音视频直播发布会的同时,新闻记者、社会公众还可以通过网络与新闻发布会实现实时互动。这种模式不受实体发布会场地限制,经济节约,受众面更广。
在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综合平台上,利用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的网络优势,紧密结合政府实际应用,定制开发了政府信息公开报送系统、政府信息公开综合展示平台、抗震救灾物资公示系统等应用功能。四川省政府信息公开填报系统实现了各级政府对信息内容、信息填报方式、信息呈现方式的三统一,并实现对上网信息的“三审核”(各行政机关业务处室工作人员初审、处室负责人复审、办公厅分管领导审发)。
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也从政府门户网站这个第一平台向更方便公众的多平台延伸。借助114平台和全省行政审批系统,将“96196”政务声讯热线与“114-8政务办事指南”服务融合,打造114-8政务办事指南服务,实现24小时政务热线服务;开通了电话广播11897197 省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热线,借助“电话收音机”系统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宣传平台,公众通过拨打政务信息应用产品电话收音机11897197,能够免费收听由编辑精选的各类政务信息,目前“电话收音机”用户数已达到40万;推出3G版省政府门户网站,公众可以通过3G手机,方便、快捷的享用政府网站提供的政务信息服务。
网站应用的全面拓展,使得四川省政府门户网站的绩效全面提升。在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四川省政府门户网站由2006年排名省级政府网站第25名,提升到2009年的第5名,政府信息公开专项评估更是名列全国第一。
创造政府服务“前店后厂”新模式
在将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与四川省政府门户网站的应用有效整合融合的基础上,四川省开创了政府网上服务“前店后厂”的新模式。省政府门户网站作为为民服务的网上窗口和展示门店,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上的各项应用系统作为政府服务的生产厂,融合成“前店后厂”的运行模式。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等各类主要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各部门均可基于电子政务外网进行办理,大大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在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需要的同时,也极大的方便了公众办理各项事务。政府门户网站上虚拟政务服务大厅,还可以按部门、按服务对象、按服务场景为公众提供快捷的服务渠道。
政务服务的应用需求到哪里,电子政务外网就延伸到哪里,政府对公众的贴心关怀和热情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这是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美好愿景。正如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两会上说的那样——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