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初探段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fi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困生”。一般说来,他们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受社会或家庭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的某种弊端及周边不良环境的熏染,或自身的弱点等多种而复杂的原因,使他们学习效果低下,不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要求,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但小学生可塑性强,只要教育得法、学困生,特别是语文科中的"学困生"是完全能够转化的。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策略
  任何一所学校都会有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被称之为“学困生”。一般说来,他们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受社会或家庭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的某种弊端及周边不良环境的熏染,或自身的弱点等多种而复杂的原因,使他们学习效果低下,不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要求,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但小学生可塑性强,只要教育得法、学困生,特别是语文科中的“学困生”是完全能够转化的。
  一、语文学困生的主要表现
  由于语言学习的特点之一实践性的优点,语文学困生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相对少些。就目前我所遇到的语文学困生语文学习现状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前。课前不预习是语文学困生的普遍表现,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今天要上什么课或者把老师之前对他们的课前安排忘得一干二净。
  2、课中。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涣散,部分学生只是表面上在听,事实上根本不知道老师在教授什么内容,同时也不会及时做笔记或在课本里作注释。只要仔细观察他们上课时的神态,就可以发现他们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大多数的语文学困生上课时学习态度不认真,身姿不直,低头私语等等。最终,他们成为了课堂的附属品。他们出工不出力,人在而"神"不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反观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上课认真听讲,笔记做得仔细;学过的课文,批注详细,注释清楚;个别认真的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批注与老师授课时的批注进行对比,从而和老师的笔记找出差距,补上自己课堂没有听到或没有理解的内容。
  3、课后。这部分学生课后作业潦草,能拖则拖,能糊则糊,有的甚至经常不做。根本不把课后作业当回事,从而打破了老师精心安排的学习巩固体系。课堂和课后是学习的两个最基本的环节。听课是接受、探究知识的过程,而做作业则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如果不及时认真地完成课后相应的复习、练习、背诵等,那么所学知识的巩固率就会大打折扣。
  4、课外。课外用于语文的学习时间甚少,课外阅读量少之又少,也是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语文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触而就的,除了课堂教学外,主要的还是依靠学生的课外阅读。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强化或专项训练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对比阅读、信息筛选等手段来实现;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除了指导学生构思、立意外,可以通过大量阅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充实文章的血肉。
  二、转变态度
  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及不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的影响,不少教师为了眼前的利益和荣誉,把毕生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都倾注在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忽视了对学困生的关爱与帮助,个别教师甚至采取歧视的态度。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应首先转变对学困生的态度,把更多的爱转移到学困生身上,做到“五多、四少”,即多接触、多关心、多帮助、多理解、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贵、少讥讽、少告状。与他们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合作学习。如:我对现任班级的几名学困生,在上课时有意将期望、关怀、爱护的目光投向他们,课后谈心,与他们交朋友,两个学期后,这几个学困生语文成绩明显提高,有的作文成为班上可借鉴的范文。
  三、矫正心态
  一旦成为学困生,他们常常是在消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缺乏经验,训练不足,学习失败和困难又使他们产生自卑感,丧失自信心和学习动机。因此,帮助学困生矫正心态,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和环节。
  首先,要指导他们寻找自信。教育他们善待失败与挫折,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深刻含义;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己,对遭致失败的原因作认真仔细的分析,如:基础不牢还是粗心大意,是功夫不深还是方法不当?教给学生学会补偿,相信“勤能补拙”,给学生讲科学家、成功人士的典型事例。
  其次,教师要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用低调期望值,以平常心看待他们的失败,应更多地看到他们的成功,肯定的評价,把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作为评价重点。例如:一些学困生短时间内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优秀学生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要同他们的过去进行纵向比较,哪怕是很小的一点进步,也应该给予肯定的评价。
  四、激发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影响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培养和激发学困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育学困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语文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学?”结合教学,我时常提醒学生,使他们把当前的学习与未来的理想结合起来,把学习和运用联系起来。从而对没有兴趣的任务仍然能坚持努力学习。
  (二)激发学习兴趣。其具体做法如下:
  1.运用新颖生动、灵活多样的求异求活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如:指导学习自读课文用点拨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上教读课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学习;上内容丰富或主题理解有分歧的课文用探讨式;有的课文可同时交叉使用多种方法。对事件的理解用点拨式,对主题的挖掘用探讨式,并组织分组竞赛,为自己的理解找到充足的理由。学生兴趣得到充分激发,竟挖掘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2.恰当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情景感染,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学一些实景的课文,可通过幻灯让学生了解景物的形态、光彩及其变化过程制作成课件,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主动积极地理解课文,轻松学会看云识天气。
  3.组织引导课外阅读,激发与满足学困生的求知欲。组织阅读交流,介绍阅读方法,让学困生在文学名著的海洋中遨游,让雄伟、深厚、祟高的时代精神,高超的语言艺术魅力,感召每一位学困生,使他们走出困境,不断提高,不断超越。
  (三)强化学习动机.教师可与不同层次的学困生签订相应的学习协议,督促他们学习进步。
  五、教给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习“事半功倍”。
  (一)不同层次的学困生,应教给分层递进、制定分段目标、小步子实施前进计划的方法。如基础太差就从拼音、字、词补起;阅读理解较差的就从课内到课外指导多读多练;写作有困难的就从观察记录身边的人事景物开始。
  (二)利用课文教给学法,并要求坚持,形成习惯。如“读、想、议、划”的阅读方法,教师可利用多篇课文反复强化,形成习惯。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语文科学困生的转化,既有矫治、补偿性策略,又有预防发展性策略。但由于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复杂性,笔者认为,转化学困生工作要取得最佳效果的根本,必须是家庭、学校、社会通力合作。认真分析形成原因,深入研究转化策略,共促学困生积极自我的形成,使他们成为在原有水平上充分发展的“完整”的人。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个典型课文讲解、剖析、体会与反思,提出了“师生交互,教学技术与教学活动结合,快乐识字、句,变序,情境及角色定位”等教学方法,便是目前新的《课程标准》性质与价值得以体现的最佳的创新方法应用。  关键词:课程标准情境交互教学设计口语交际  新的《语文課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语言审美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因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其重要,因在考试中占的分数比重很大(差不多一半的分数),可以说,要想学好(或考好)语文,就非得写好作文。其实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信息经济年代,写作已成为职场中人生存的必需技能——工作简历、工作计划(总结)、汇报材料、中的语文教材,作文教学虽有不同的要求,但没有提出一套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完善的训练方式方法,让教师教起来有规可循。教师的教学因人而异,随意性
期刊
摘要:课标中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其作用很大。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案例进行了问题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多媒体范读朗读指导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背景和目的 排尿功能障碍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儿童期的排尿功能障碍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neurogenic bladde
摘要: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注重训练学生阅读效果;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阅读兴趣  1、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之一,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是标准高度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是“基本的语文素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中人文知识丰富,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罗其中:或使学生认识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的勤劳智慧;或使学生了解革命领袖,千千万万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做出的杰出贡献;或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巨大的辉煌成就,了解
期刊
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前进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不竭源泉,教育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小学语文教师应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之路,把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行为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尽快脱颖而出,去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途径  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来自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因此,教师在认识上,要把学生当作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