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应该是灵活、灵动的,通过单元主题教学,能扩展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守正创新,让语文教学焕发神采,让学生舒展心灵!
关键词:单元主题教学;语文;小组合作
一、主题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
1、“新课程”的指导,教材的整合
“新课程”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语文人深切地感受到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知道应该读什么,怎样读,为什么而读。基于此,2016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教材就有目标性地设置单元主题,如七年级上册分为六个单元:“四季美景”、“至爱亲情”、“学习生活”、“人生之舟”、“动物与人”“想象之翼”,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紧密地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编录,同时,加大“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的区分度,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思想。
2、教与学的深切呼唤
多年的教学反而会形成误区或惰性。每年的教材和教学方法都是一样的,教师基本不用看书都可以知道哪一段话讲了些什么,慢慢地惯性上课,脱离了学生,机械运动,大脑锈化。所以我认为老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有新的思考、新的尝试,不然一池死水,生机不再。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学生所接触的事物和范围都比以前要广了,他们不仅仅需要课本的那点知识,更多地是与社会同步的文学养分。
所以,老师和学生对于语文教学方式的改变的呼声是比较高的。
二、主题教学的具体操作
(一)围绕单元主题,实行目标性系统化教学
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四季美景”为例,它包括教读课文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自读课文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以及古代诗歌四首。围绕“四季美景”这一单元主题,我确定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朗读,并能深人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2)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3)欣赏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读写水平;(4)引导学生会挑选重要的语句,会旁批,会写迷你文学评论,会仿写。而又对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系统化的设计,《春》侧重于朗读、修辞的欣賞、感情的体会;《济南的冬天》着重于对比手法和结构的分析;《雨的四季》倾向于文学小评论和仿写等。
这一单元设计的思路是:单元总目标是“纲”,各篇文章是“目”,有了“目”的奠基,才能为“纲”做好铺垫,慢慢地促成学生的语文思想体系。
(二)拓展延伸,借“外力”深化
新課程语文应是一种“大语文”,新课程语文课堂应是一种“大课堂”。从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到课外篇目,把课堂文本资源和课外文本资源糅合一起,不再局限于课文单一的篇目,实现“三位一体”教学,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实现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这一单元中,我给学生准备了课外延伸的篇目:梁衡的《夏》、高晓声的《充满活力的春天》、钱钟书的《夏夜》、叶以群的《晚秋的原野》、玛拉沁夫的《草原之冬》等。这些文章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四季,丰富了“四季”的内容和写法,更能让学生领悟“四季”的真谛,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并且为写作张本。
对于课外篇目的学习,特意让学生准备一个《我的语文综合资料本》进行积累,包括:1、我的词语表(选择你不会的,或将来有用的,或你认为美好的词语);2、我要背的话(每篇不少于3句);3、迷你文学评论(旁批)。这个资料本是单元总结课展示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成长的见证。
(三)小组合作展示成果,以阅读带动写作
小组合作的课堂模式是近年来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在单元主题教学中,它主要体现在课内文章的教学和单元总结课堂上,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上会自学、会合作、会探究、会质疑等课堂目标。
如在单篇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先提出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引领下,学生分别从作者、背景、赏析、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展示预习成果,然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最后由老师查漏补缺。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
同理,在完成整个单元的教学后,如何把课内的知识和课外篇目糅合在一起,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单元总结课的步骤如下:1、学生根据《语文综合本》的词语和句子,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可结合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进行展示,可对文章整体的赏析进行展示,可进行比较阅读,引入课外材料丰富对文章的认识;2、根据学生的文学评论进行星级判断,要力求使语言丰富、生动,引入课外材料补充认识;3、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享课内外的学习心得。
学生通过精读、比较课内外文章,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这些都为单元写作做好铺垫。在“四季”单元学习中,学生学到了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借景抒隋的表达方式、词语的妙用等,然后完成本单元主题的作文。如学生学完《春》后,也来了一篇《冬》,最后的结尾是:冬天是一个小病初愈的小伙子,进发着顽强的力量;冬天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用他宽广的胸膛接纳着一切。
虽然有些还显得有些滞笨,但那是学生激发思维的一个成果。我认为在单元教学中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融人写作训练是有意义的尝试和工作。
三、主题教学的反思
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是由点到面,“涟漪效应”让学生的视界得到拓宽,也丰富了学生的心灵,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语文水平以及语文素养,而这种阅读形成习惯,将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丰满羽翼!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有几点思考:
1、在课时安排上需要增加阅读课
每个单元增加了几篇课外文章,并且需要积累、写、文学评论等,单靠学生的课余时间是不够的,为保证阅读质量,每单元需要增加1~2节阅读课。除此,还可以征得家长的支持,实现课堂、家庭、学校三合一。
2、教师需要拓展视野,开发思路
凡是改变、改革都会引起波澜。
单元主题教学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不再是以前盲目照搬。简单地说,对教师的要求比以前高了。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自己呢?首先是心态的改变,不畏难、不怕增加工作量,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大语文。其次是教师需要学习借鉴的平台,多走走、多看看、多想想。科组内需要领头羊、引领者,起到牵头模范的作用。最后,由上而下,得到学校的支持和配合,让此工作“蔚然成风”!
关键词:单元主题教学;语文;小组合作
一、主题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
1、“新课程”的指导,教材的整合
“新课程”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语文人深切地感受到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知道应该读什么,怎样读,为什么而读。基于此,2016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教材就有目标性地设置单元主题,如七年级上册分为六个单元:“四季美景”、“至爱亲情”、“学习生活”、“人生之舟”、“动物与人”“想象之翼”,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紧密地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编录,同时,加大“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的区分度,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思想。
2、教与学的深切呼唤
多年的教学反而会形成误区或惰性。每年的教材和教学方法都是一样的,教师基本不用看书都可以知道哪一段话讲了些什么,慢慢地惯性上课,脱离了学生,机械运动,大脑锈化。所以我认为老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有新的思考、新的尝试,不然一池死水,生机不再。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学生所接触的事物和范围都比以前要广了,他们不仅仅需要课本的那点知识,更多地是与社会同步的文学养分。
所以,老师和学生对于语文教学方式的改变的呼声是比较高的。
二、主题教学的具体操作
(一)围绕单元主题,实行目标性系统化教学
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四季美景”为例,它包括教读课文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自读课文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以及古代诗歌四首。围绕“四季美景”这一单元主题,我确定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朗读,并能深人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2)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3)欣赏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读写水平;(4)引导学生会挑选重要的语句,会旁批,会写迷你文学评论,会仿写。而又对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系统化的设计,《春》侧重于朗读、修辞的欣賞、感情的体会;《济南的冬天》着重于对比手法和结构的分析;《雨的四季》倾向于文学小评论和仿写等。
这一单元设计的思路是:单元总目标是“纲”,各篇文章是“目”,有了“目”的奠基,才能为“纲”做好铺垫,慢慢地促成学生的语文思想体系。
(二)拓展延伸,借“外力”深化
新課程语文应是一种“大语文”,新课程语文课堂应是一种“大课堂”。从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到课外篇目,把课堂文本资源和课外文本资源糅合一起,不再局限于课文单一的篇目,实现“三位一体”教学,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实现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这一单元中,我给学生准备了课外延伸的篇目:梁衡的《夏》、高晓声的《充满活力的春天》、钱钟书的《夏夜》、叶以群的《晚秋的原野》、玛拉沁夫的《草原之冬》等。这些文章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四季,丰富了“四季”的内容和写法,更能让学生领悟“四季”的真谛,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并且为写作张本。
对于课外篇目的学习,特意让学生准备一个《我的语文综合资料本》进行积累,包括:1、我的词语表(选择你不会的,或将来有用的,或你认为美好的词语);2、我要背的话(每篇不少于3句);3、迷你文学评论(旁批)。这个资料本是单元总结课展示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成长的见证。
(三)小组合作展示成果,以阅读带动写作
小组合作的课堂模式是近年来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在单元主题教学中,它主要体现在课内文章的教学和单元总结课堂上,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上会自学、会合作、会探究、会质疑等课堂目标。
如在单篇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先提出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引领下,学生分别从作者、背景、赏析、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展示预习成果,然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最后由老师查漏补缺。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
同理,在完成整个单元的教学后,如何把课内的知识和课外篇目糅合在一起,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单元总结课的步骤如下:1、学生根据《语文综合本》的词语和句子,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可结合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进行展示,可对文章整体的赏析进行展示,可进行比较阅读,引入课外材料丰富对文章的认识;2、根据学生的文学评论进行星级判断,要力求使语言丰富、生动,引入课外材料补充认识;3、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享课内外的学习心得。
学生通过精读、比较课内外文章,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这些都为单元写作做好铺垫。在“四季”单元学习中,学生学到了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借景抒隋的表达方式、词语的妙用等,然后完成本单元主题的作文。如学生学完《春》后,也来了一篇《冬》,最后的结尾是:冬天是一个小病初愈的小伙子,进发着顽强的力量;冬天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用他宽广的胸膛接纳着一切。
虽然有些还显得有些滞笨,但那是学生激发思维的一个成果。我认为在单元教学中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融人写作训练是有意义的尝试和工作。
三、主题教学的反思
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是由点到面,“涟漪效应”让学生的视界得到拓宽,也丰富了学生的心灵,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语文水平以及语文素养,而这种阅读形成习惯,将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丰满羽翼!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有几点思考:
1、在课时安排上需要增加阅读课
每个单元增加了几篇课外文章,并且需要积累、写、文学评论等,单靠学生的课余时间是不够的,为保证阅读质量,每单元需要增加1~2节阅读课。除此,还可以征得家长的支持,实现课堂、家庭、学校三合一。
2、教师需要拓展视野,开发思路
凡是改变、改革都会引起波澜。
单元主题教学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不再是以前盲目照搬。简单地说,对教师的要求比以前高了。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自己呢?首先是心态的改变,不畏难、不怕增加工作量,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大语文。其次是教师需要学习借鉴的平台,多走走、多看看、多想想。科组内需要领头羊、引领者,起到牵头模范的作用。最后,由上而下,得到学校的支持和配合,让此工作“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