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毋庸置疑,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启发式教学逐渐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并且已经突显出其应用价值。因此,本文将谈一谈应该怎样将这种教学理念融入于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当中。
关键词: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教学策略
简单来说,启发式教学主要就是指根据教学的内容与目的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诱导启发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以及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不难发现,在这种教学模式当中,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展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了更大的自主性。而这一转变与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无疑是十分相符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这一教学思想的理念进行一定的研究,并利用更加恰当的方式将其渗透于教学过程当中,以此来促进教学活动的优化,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意愿
在启发式教学当中,十分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的主动性,只有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前提下,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为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可以使教学内容以一种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理解与思考,从而为深入学习教学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苏州园林》为例,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站在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了苏州园林各具匠心、数量众多的特点,并从多方面对苏州园林的特点进行了说明。从文本内容来看,尽管课文中有一些简单的插图,但学生的理解仍然不够直观。于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创设了教学情境,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与苏州园林有关的教学视频。在这段视频中,用镜头带领观众欣赏了退思园、狮子林、留园、拙政园等一些经典的苏州园林。同时,视频的背景语言也给观众讲解了苏州园林的发展历史,并从文化意味、艺术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对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进行了解读。通过这段视频,不但使学生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领略了苏州园林的美,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意愿,而且使学生对苏州园林的一些共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最终,通过这种方式,有效促进了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展开。由此可见,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辅助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2.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从启发式教学的内涵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用多样化的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当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基于这一理念,诱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成为了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给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思考问题,之后,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思考,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合作交流与讨论,这样一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从而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教学《社戏》这篇课文时,为了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首先,我让学生对这篇课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进行了自主理解,并从整体上阅读了这篇课文。然后,我结合这篇课文的重点内容给学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思考问题:(1)这篇课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个线索,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在这些事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庄?“我”在平桥村受到了怎样的待遇?这表现出了村民怎样的特点?(3)在看社戏之前,发生了怎样的波折?描写这些波折,在整体的情节发展上起到了什么作用?(4)作者描写了乘船看戏途中什么样的景物?这表现出了“我”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这篇课文中描写了哪些主要的人物?这些人物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6)“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者明明觉得那夜的戏不怎么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还会这么说呢?接着,我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同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与其他同学进行了交流讨论。之后,我让学生出示了各自的讨论结果,并让意见不同的学生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充分发挥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自主性,而且使学生在集思广益中对这篇课文的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
3.读写结合,强化探究效果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顾名思义,它主要就是指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其中,阅读主要是通过阅读范文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吸收思想营养以及写作营养,而写作主要是通过作文活动来练习表达思想感情,从而锻炼写作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是吸收,而写作是表达,所以读写结合既是对阅读的反馈,又是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初中语文的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阅读与写作两种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这篇课文是一篇演讲稿,文中讲述了作者一生中十分重要的抉择,“重要抉择”表明这些事对作者的一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这个重要的抉择,表现出了作者勇于奉献、刻苦勤奋、爱国敬业、甘做人梯等优秀的道德品质,表达了作者一切为民族,为国家,乃至为全人类做贡献的思想,为我们树立了一面高贵的人格大旗。在这部分内容的阅读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了文章的写作特色:第一,逻辑严密,主题鲜明。作者在讲述抉择时,首先明确了抉择的内容,然后讲解了抉择的背景以及抉择之后的行动,同时结合一些具体的事例,说明了这次抉择的重要性,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第二,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感染力。演讲词中融入了诙谐的表述以及精辟的见解,展现出了一种语言魅力。完成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写作任务,要求學生以“对我影响最重要的一件事”为主题写一篇演讲词,在写作过程中,要融入在课文中学习的写作方法。最终,通过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学习拓展,延伸知识范围
从当前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已经逐渐成为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从教学内容来看,初中阶段的文本容量是比较有限的。因此,教师在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之后,应及时进行教学拓展,以此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得到延伸,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积累更为丰富的语文知识,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同样以《社戏》这篇课文为例,这篇课文实际上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节选,主要回忆了在小时候看社戏的经历。于是,在完成课文教学之后,我给学生出示了原文。在删减部分中,作者主要回忆了成年之后看戏的两次经历。教学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作者通过对比不同的看戏经历,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最终,通过学习活动的延伸,使学生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总结来说,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启发式教学理念的价值与意义已经逐渐突显出来。因此,教师应更加合理地将这种理念融入于教学活动当中,以此来提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虹燕.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9,(41):66.
[2]常成斌.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8,(12):157.
[3]张光明.初中语文课启发式教学的组织与实践分析[J].文渊(中学版),2018,(12):163.
关键词: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教学策略
简单来说,启发式教学主要就是指根据教学的内容与目的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诱导启发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以及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不难发现,在这种教学模式当中,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展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了更大的自主性。而这一转变与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无疑是十分相符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这一教学思想的理念进行一定的研究,并利用更加恰当的方式将其渗透于教学过程当中,以此来促进教学活动的优化,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意愿
在启发式教学当中,十分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的主动性,只有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前提下,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为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可以使教学内容以一种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理解与思考,从而为深入学习教学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苏州园林》为例,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站在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了苏州园林各具匠心、数量众多的特点,并从多方面对苏州园林的特点进行了说明。从文本内容来看,尽管课文中有一些简单的插图,但学生的理解仍然不够直观。于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创设了教学情境,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与苏州园林有关的教学视频。在这段视频中,用镜头带领观众欣赏了退思园、狮子林、留园、拙政园等一些经典的苏州园林。同时,视频的背景语言也给观众讲解了苏州园林的发展历史,并从文化意味、艺术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对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进行了解读。通过这段视频,不但使学生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领略了苏州园林的美,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意愿,而且使学生对苏州园林的一些共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最终,通过这种方式,有效促进了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展开。由此可见,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辅助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2.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从启发式教学的内涵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用多样化的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当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基于这一理念,诱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成为了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给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思考问题,之后,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思考,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合作交流与讨论,这样一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从而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教学《社戏》这篇课文时,为了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首先,我让学生对这篇课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进行了自主理解,并从整体上阅读了这篇课文。然后,我结合这篇课文的重点内容给学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思考问题:(1)这篇课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个线索,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在这些事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庄?“我”在平桥村受到了怎样的待遇?这表现出了村民怎样的特点?(3)在看社戏之前,发生了怎样的波折?描写这些波折,在整体的情节发展上起到了什么作用?(4)作者描写了乘船看戏途中什么样的景物?这表现出了“我”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这篇课文中描写了哪些主要的人物?这些人物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6)“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者明明觉得那夜的戏不怎么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还会这么说呢?接着,我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同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与其他同学进行了交流讨论。之后,我让学生出示了各自的讨论结果,并让意见不同的学生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充分发挥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自主性,而且使学生在集思广益中对这篇课文的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
3.读写结合,强化探究效果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顾名思义,它主要就是指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其中,阅读主要是通过阅读范文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吸收思想营养以及写作营养,而写作主要是通过作文活动来练习表达思想感情,从而锻炼写作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是吸收,而写作是表达,所以读写结合既是对阅读的反馈,又是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初中语文的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阅读与写作两种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这篇课文是一篇演讲稿,文中讲述了作者一生中十分重要的抉择,“重要抉择”表明这些事对作者的一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这个重要的抉择,表现出了作者勇于奉献、刻苦勤奋、爱国敬业、甘做人梯等优秀的道德品质,表达了作者一切为民族,为国家,乃至为全人类做贡献的思想,为我们树立了一面高贵的人格大旗。在这部分内容的阅读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了文章的写作特色:第一,逻辑严密,主题鲜明。作者在讲述抉择时,首先明确了抉择的内容,然后讲解了抉择的背景以及抉择之后的行动,同时结合一些具体的事例,说明了这次抉择的重要性,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第二,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感染力。演讲词中融入了诙谐的表述以及精辟的见解,展现出了一种语言魅力。完成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写作任务,要求學生以“对我影响最重要的一件事”为主题写一篇演讲词,在写作过程中,要融入在课文中学习的写作方法。最终,通过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学习拓展,延伸知识范围
从当前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已经逐渐成为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从教学内容来看,初中阶段的文本容量是比较有限的。因此,教师在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之后,应及时进行教学拓展,以此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得到延伸,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积累更为丰富的语文知识,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同样以《社戏》这篇课文为例,这篇课文实际上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节选,主要回忆了在小时候看社戏的经历。于是,在完成课文教学之后,我给学生出示了原文。在删减部分中,作者主要回忆了成年之后看戏的两次经历。教学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作者通过对比不同的看戏经历,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最终,通过学习活动的延伸,使学生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总结来说,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启发式教学理念的价值与意义已经逐渐突显出来。因此,教师应更加合理地将这种理念融入于教学活动当中,以此来提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虹燕.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9,(41):66.
[2]常成斌.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8,(12):157.
[3]张光明.初中语文课启发式教学的组织与实践分析[J].文渊(中学版),2018,(1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