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江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中,提出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有利于破解环境制约,而且会拉动有效投资,带动新兴产业成长。江苏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全国第一,整体竞争力较强,市场需求潜力大。应及时抢抓机遇,加强分类指导,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使之成为转型发展的新增长点。
江苏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江苏工业经济比重大,人口密度高,环境容量小。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江苏把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放上重要位置,近三年来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29.2%,2012年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90.5亿元。与此同时,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节能环保制造业较为发达,但环保服务业发展滞后。江苏环保装备制造能力强,具备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系统设计与制造能力。节能环保产品门类齐全,配套能力较强,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内部结构失衡现象较为严重。2012年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中,节能环保装备业占总量85.6%,资源循环利用占11.8%,环保服务业仅占2.6%,其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50-60%的平均水平。
产业集聚态势明显,但龙头企业偏少。南京、无锡、常州、苏州、盐城5市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占全省的82.6%,宜兴环保科技同、苏州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同、常州环保产业园、盐城环保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发展较快,每个产业园区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不多,企业单体规模偏小,主营业务收入超20亿元的企业不到10家,大型环保企业集团全省仅有5家,环保产业企业结构呈现“低、小、散”的特点。
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节能环保领域,全省拥有21个中国名牌产品、16个中国驰名商标。水、大气处理装备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其中水处理设备占全同40%的市场份额;无机陶瓷膜等产品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袋式除尘设备列国内行业第一,机动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市场占有率达60%。另一方面,江苏环保装备产品总体上仍以低端制造为主,环保技术装备大致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大型燃煤机组脱硝催化剂、高强度抗污染的垃圾渗滤液膜材料和LED照明等部分关键技术与核心元器件仍从欧美和日本引进技术生产。
战略地位已经确立,但相关体制机制尚未理顺。2011年12月,江苏把节能环保产业等十大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重点与布局、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明确予以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体制机制尚未理顺,政策集成力度不够,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还面临以下问题:一是投资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闻有资本、外资比重较低。二是相关政策不够配套,如在税收政策上,对节能环保企业缺乏优惠,基本按照一般企业标准缴纳25%的所得税。三是融资渠道不畅,节能环保企业直接通过上市、发债、排污权交易等渠道筹集的资金规模较小,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特许经营和银行贷款。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从国际看,2008年底金融危机之后,联合国环境署发表“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倡议,一些国家纷纷采取行动,力图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刺激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节能环保产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目前,全球节能环保产业市场规模约为7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7.2%,远远超过世界经济增长率,预计到2015年全球节能环保产业市场规模将达8000亿美元。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借助其强大的经济、技术优势,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这些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全球节能环保产业总值90%以上。新兴市场国家虽然在全球环保市场份额中比重较小,但其需求增长极为迅速。从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看,正在向成套化、尖端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发展重点领域主要是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處理与污染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等。
从国内看,针对能源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问题,国家提出至2020年GDP能耗强度较2005年降低40%-45%的目标。近期国务院已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水污染治理方案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方案也将于近期出台。污染减排指标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范围扩大到碳排放。随着节能减排重大战略举措的深入推进,国内节能环保市场需求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高端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装备需求逐步提升,总集成、总承包等一条龙综合化解决方案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据国家发改委测算,“十二五”期间,全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投入将达2.3万亿元(不含即将投入的治理雾霾的费用),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吸纳就业人口3000多万人。
从省内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机遇在于:实现国家规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必须加快提升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据测算,到2015年我省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9000亿元,其中环保装备制造业达7000亿元,环保服务业可突破50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1500亿元。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我省节能环保产业的部分关键技术与核心元器件及材料依赖进口,附加值低。二是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竞争现象比较严重,江苏节能环保企业承揽省外工程的难度加大。
江苏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江苏节能减排任务繁重,节能环保产业大有作为。建议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档次、服务质量为重点,强机制、抓设施、促创新、重投入、上水平,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
以标准化促进环保产业市场的规范化。围绕“十二五”环境约束性指标的需求,按照“市场导向、需求牵引、技术推动”原则,研究制定重污染行业的技术政策、工程技术规范以及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展环境污染治理专项资质认定管理,加快节能环保产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发挥我省创新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在大气污染控制、污水处理、锅炉改造、再生资源利用、危险废物与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抓紧组织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环保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积极推进节能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运用。
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建议专项资金安排使用上,优先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工程。用足用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按15%征收等政策。
扩大投融资渠道。积极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创业板上市、发债、担保、项目融资、节能环保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吸收社会资本。扩大节能环保产业信贷规模,创新面向节能环保产业的信贷产品和服务。
优先提供要素保障。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项目供水、供电、供气、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力度,对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集中资源化处理中心等项目,在土地安排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责任编辑:金雯
江苏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江苏工业经济比重大,人口密度高,环境容量小。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江苏把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放上重要位置,近三年来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29.2%,2012年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90.5亿元。与此同时,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节能环保制造业较为发达,但环保服务业发展滞后。江苏环保装备制造能力强,具备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系统设计与制造能力。节能环保产品门类齐全,配套能力较强,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内部结构失衡现象较为严重。2012年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中,节能环保装备业占总量85.6%,资源循环利用占11.8%,环保服务业仅占2.6%,其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50-60%的平均水平。
产业集聚态势明显,但龙头企业偏少。南京、无锡、常州、苏州、盐城5市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占全省的82.6%,宜兴环保科技同、苏州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同、常州环保产业园、盐城环保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发展较快,每个产业园区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不多,企业单体规模偏小,主营业务收入超20亿元的企业不到10家,大型环保企业集团全省仅有5家,环保产业企业结构呈现“低、小、散”的特点。
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节能环保领域,全省拥有21个中国名牌产品、16个中国驰名商标。水、大气处理装备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其中水处理设备占全同40%的市场份额;无机陶瓷膜等产品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袋式除尘设备列国内行业第一,机动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市场占有率达60%。另一方面,江苏环保装备产品总体上仍以低端制造为主,环保技术装备大致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大型燃煤机组脱硝催化剂、高强度抗污染的垃圾渗滤液膜材料和LED照明等部分关键技术与核心元器件仍从欧美和日本引进技术生产。
战略地位已经确立,但相关体制机制尚未理顺。2011年12月,江苏把节能环保产业等十大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重点与布局、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明确予以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体制机制尚未理顺,政策集成力度不够,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还面临以下问题:一是投资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闻有资本、外资比重较低。二是相关政策不够配套,如在税收政策上,对节能环保企业缺乏优惠,基本按照一般企业标准缴纳25%的所得税。三是融资渠道不畅,节能环保企业直接通过上市、发债、排污权交易等渠道筹集的资金规模较小,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特许经营和银行贷款。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从国际看,2008年底金融危机之后,联合国环境署发表“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倡议,一些国家纷纷采取行动,力图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刺激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节能环保产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目前,全球节能环保产业市场规模约为7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7.2%,远远超过世界经济增长率,预计到2015年全球节能环保产业市场规模将达8000亿美元。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借助其强大的经济、技术优势,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这些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全球节能环保产业总值90%以上。新兴市场国家虽然在全球环保市场份额中比重较小,但其需求增长极为迅速。从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看,正在向成套化、尖端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发展重点领域主要是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處理与污染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等。
从国内看,针对能源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问题,国家提出至2020年GDP能耗强度较2005年降低40%-45%的目标。近期国务院已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水污染治理方案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方案也将于近期出台。污染减排指标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范围扩大到碳排放。随着节能减排重大战略举措的深入推进,国内节能环保市场需求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高端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装备需求逐步提升,总集成、总承包等一条龙综合化解决方案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据国家发改委测算,“十二五”期间,全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投入将达2.3万亿元(不含即将投入的治理雾霾的费用),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吸纳就业人口3000多万人。
从省内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机遇在于:实现国家规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必须加快提升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据测算,到2015年我省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9000亿元,其中环保装备制造业达7000亿元,环保服务业可突破50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1500亿元。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我省节能环保产业的部分关键技术与核心元器件及材料依赖进口,附加值低。二是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竞争现象比较严重,江苏节能环保企业承揽省外工程的难度加大。
江苏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江苏节能减排任务繁重,节能环保产业大有作为。建议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档次、服务质量为重点,强机制、抓设施、促创新、重投入、上水平,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
以标准化促进环保产业市场的规范化。围绕“十二五”环境约束性指标的需求,按照“市场导向、需求牵引、技术推动”原则,研究制定重污染行业的技术政策、工程技术规范以及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展环境污染治理专项资质认定管理,加快节能环保产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发挥我省创新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在大气污染控制、污水处理、锅炉改造、再生资源利用、危险废物与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抓紧组织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环保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积极推进节能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运用。
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建议专项资金安排使用上,优先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工程。用足用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按15%征收等政策。
扩大投融资渠道。积极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创业板上市、发债、担保、项目融资、节能环保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吸收社会资本。扩大节能环保产业信贷规模,创新面向节能环保产业的信贷产品和服务。
优先提供要素保障。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项目供水、供电、供气、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力度,对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集中资源化处理中心等项目,在土地安排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责任编辑: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