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自主阅读并非是教师完全放手由学生自主展开阅读活动,而需要通过教师的及时有效引导,使学生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收获知识、获得成长。
一、培养自主阅读意识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主阅读的意识,教师要渗透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是粗读,也可以是细读。所谓粗读就是对整篇文章展开大致阅读,只需要了解整体内容即可;细读需要建立在粗读的基础上,既要了解其中的生字生词,又要掌握文章的背景知识等。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閱读意识。
如,在教学《开满鲜花的小路》时,就可以使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阅读方式,让学生通过粗读基本了解故事内容,基于细读圈画并理解生字生词,然后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发现答案。当然,学生在回答提问之后,教师也应当使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二、丰富自主阅读形式
仅仅依靠课内阅读教学,很难收获显著的教学实效,须将阅读延伸至课外,促进课内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机融合,这样学生才能够提升阅读能力。所以,有必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如,在教学《不懂就要问》时,可以组织班级探讨,布置课前预习任务,使学生对文本内容大致了解,然后自主搜集相关资料,这样才能够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讨论问题:不懂一定要问吗?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自主探讨以及辩论,在思维相互碰撞的过程中逐渐清晰:针对不懂的知识,通过询问老师以及家长,获取正确的答案。这种课堂探讨的方式,既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认知面,又能使学生在探讨辨析以及思考这一过程中深入触及文本内涵,完成探讨之后可再次回归文本,体会文本内容,提升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向其推荐其他文本,在课下完成自主阅读,可以是《西游记》,也可以是《格林童话》等。为了提升阅读实效,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将好的故事带入到课堂中,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预留几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讲故事,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优化自主阅读指导
对于阅读而言,需要掌握很多阅读技巧,如鉴赏句子内容、把握文本思路、分析字词应用等。因此在组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相同主题的文本集中在一起,不必刻意关注其在文章语言以及结构等层面的差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如,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时,可以联系一组内容相关的课外文章,带领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思考文本选择了怎样的方式完成人物形象的刻画,并就此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还可以由学生选择一篇文本,以此作为自主课外阅读文章,自主完成对人物角色的分析,可以分析动作描写,也可以分析语言描写等,然后对比其与例文之间存在哪些异同。这种训练方式,能使学生生发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探索欲,对教师所设计的提问展开对比,参与学习,发现其中的异同,对人物描写形成更全面的认知,还能习得有效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设计比较问题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对文本主旨、段落结构以及写作技巧等形成整体把握,有助于提升其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还能够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授课模式进行优化,更多地关注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习得相应的阅读知识,从而提升阅读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宋园弟
一、培养自主阅读意识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主阅读的意识,教师要渗透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是粗读,也可以是细读。所谓粗读就是对整篇文章展开大致阅读,只需要了解整体内容即可;细读需要建立在粗读的基础上,既要了解其中的生字生词,又要掌握文章的背景知识等。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閱读意识。
如,在教学《开满鲜花的小路》时,就可以使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阅读方式,让学生通过粗读基本了解故事内容,基于细读圈画并理解生字生词,然后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发现答案。当然,学生在回答提问之后,教师也应当使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二、丰富自主阅读形式
仅仅依靠课内阅读教学,很难收获显著的教学实效,须将阅读延伸至课外,促进课内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机融合,这样学生才能够提升阅读能力。所以,有必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如,在教学《不懂就要问》时,可以组织班级探讨,布置课前预习任务,使学生对文本内容大致了解,然后自主搜集相关资料,这样才能够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讨论问题:不懂一定要问吗?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自主探讨以及辩论,在思维相互碰撞的过程中逐渐清晰:针对不懂的知识,通过询问老师以及家长,获取正确的答案。这种课堂探讨的方式,既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认知面,又能使学生在探讨辨析以及思考这一过程中深入触及文本内涵,完成探讨之后可再次回归文本,体会文本内容,提升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向其推荐其他文本,在课下完成自主阅读,可以是《西游记》,也可以是《格林童话》等。为了提升阅读实效,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将好的故事带入到课堂中,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预留几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讲故事,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优化自主阅读指导
对于阅读而言,需要掌握很多阅读技巧,如鉴赏句子内容、把握文本思路、分析字词应用等。因此在组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相同主题的文本集中在一起,不必刻意关注其在文章语言以及结构等层面的差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如,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时,可以联系一组内容相关的课外文章,带领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思考文本选择了怎样的方式完成人物形象的刻画,并就此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还可以由学生选择一篇文本,以此作为自主课外阅读文章,自主完成对人物角色的分析,可以分析动作描写,也可以分析语言描写等,然后对比其与例文之间存在哪些异同。这种训练方式,能使学生生发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探索欲,对教师所设计的提问展开对比,参与学习,发现其中的异同,对人物描写形成更全面的认知,还能习得有效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设计比较问题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对文本主旨、段落结构以及写作技巧等形成整体把握,有助于提升其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还能够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授课模式进行优化,更多地关注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习得相应的阅读知识,从而提升阅读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