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即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在主观能动性,在自我意愿的驱使下,轻松愉快主动积极的表现自我,挖掘新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到见解,支持学生质疑问难,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但是,如何能把握这种学习方法,使其达到预期效果呢?笔者认为,以下两方面工作应引起重视:
一、激其趣,发其思,将学生引入自学殿堂
古语有:疑中有趣,疑寓趣中。因而,导入艺术必须激发学生情境,调动学生质疑解难的积极性,将学生引入一个自我表现的学习空间。
富有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善于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能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设计导语,一开课就把学生吸引住。当然,课文内容不同,执教人的思维方式也不同,教学对象不同,设计导入语言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在讲古诗时,有的教师抓住了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通过故事调动学生积极性,如教学李白的《静夜思》之前,可以讲授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讲《鹅》时,教师给大家讲述了一个关于鹅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叫骆宾王的小朋友,他与你们一般大的时候,就能写很好的诗了。有一天,他在小湖边玩,湖中满是荷花,湖水平平的,清清的。看上去碧绿碧绿的,几只大白鹅正在自在的游着,他全身的羽毛雪白雪白的,它的脚掌红红的。大白鹅浮在清澈的水面上,一边划水一边伸起长长的脖子“鹅-鹅-鹅”愉快的唱歌呢?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呀!骆宾王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他立刻就作了一首诗,题目就叫《鹅》。这段谈话把学生的注意力全吸引到诗中来了。
历史性较强的文章远离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对此类文章不感兴趣。这种情况下,有的教师巧妙的设计问题导语,埋下伏笔。如教《官渡之战》一课时,首先提问:“同学们,你们说2多还是10多?”一句提问使学生感到好笑,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10多了。”师接着提出:“那你们说,如果两方打仗,一方两个人,而另一个10个人,谁胜的机会大呢?”“10个人的一方呗。”同学们都睁大眼睛,奇怪老师今天为什么会问这样简单而又有些好笑的问题。于是抓住这个机会,把话题一转:“如果让你们带兵打仗,带领着人少的一方,你有没有办法赢呢?”一句话使学生由好奇转入深思。“还是让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利用战略战术,创造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吧!”这样自然引入了课文。
再者,教学《全神贯注》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罗丹作品。教师则以一幅《思想者》介绍了罗丹的生平,切入主题“全神贯注”。讲《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一位教师以一幅关于地球环保的漫画引起学生辩论。
实践证明,精彩而成功的引入,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教师如能针对学生心理特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必能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动形象耐人寻味的导入技能能够抓住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情绪高涨地进入学习状态,可以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草有良莠,人有参差,学生的思维也有差异,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课文的中心主题发展,又不出现教师“一统江山”的局面呢?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合适的点拨语言。
二、巧心思,妙点拨,使教师轻轻松松走出自说围城
所谓点拨语,即画龙点睛的一笔。在学生的思维发生停顿或偏差时,用简炼的语言及时诱导,以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如在讲《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时,对于“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难点句的理解。手术台是工作岗位怎么会是“阵地”,为了突破难点,如此设计点拨:照白求恩的说法,工人、农民、售货员……的阵地各应是什么?学生的阵地又是什么?顿时引起学生思维扩展,并在学生回答后追问:“工作岗位和学习岗位为什么也可以看作阵地?”这样学生认识不觉中得到升华。
在《西门豹》一文中,讲到西门豹了解到邺地土地荒芜人烟稀少是官绅勾结巫婆给河伯办喜事造成的,那么西门豹立刻杀了官绅和巫婆不也可以为民除害吗,可是他为什么不这样做?两种方法相比,哪种好?这样学生带着问题逆向思维比较评价,领悟到西门豹采用“将计就计”的办法,不仅能为民除害更能破除迷信。这样点拨既抓住重点又突破难点,使学生懂得要善于联系的看问题,创造性的看问题。
如《小蝌蚪找妈妈》中,当导读到小蝌蚪找到了青蛙妈妈时,一学生突然质疑:“青蛙为什么要低头看?”老师便告诉学生:“因为青蛙长大以后,用肺呼吸,它主要是在陆地上生活。而小蝌蚪是用鳃呼吸的,它们生活在水中。青蛙在上面,蝌蚪在下面,所以要低头看。孩子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他们的话应该怎么样读?现在请两位小朋友读一读。教师以三言两语,既解了学生疑问,又渗透了相关知识,而后不动声色地把教学环节自然引渡到分角色朗读上,使本来因学生质疑而中断的教学流程在释疑后继续向前推进。
这样的有的放矢,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古人云:学至于乐,则自不已,故进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学患无疑,有疑则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好的点拨启发可以分层设疑,使学生达到智力活动最佳状态。而这一切又都发生在课堂教学进程的瞬息之间,没有时间去仔细推敲,艺术组合。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对教学语言有深层了解,达到娴熟的运用。
总之,做好引入工作与点拨工作,是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引语犹如学生活力的源泉,点拨像学生前进的导航灯。
(作者单位:河北省井陉县威州镇中心小学)
一、激其趣,发其思,将学生引入自学殿堂
古语有:疑中有趣,疑寓趣中。因而,导入艺术必须激发学生情境,调动学生质疑解难的积极性,将学生引入一个自我表现的学习空间。
富有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善于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能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设计导语,一开课就把学生吸引住。当然,课文内容不同,执教人的思维方式也不同,教学对象不同,设计导入语言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在讲古诗时,有的教师抓住了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通过故事调动学生积极性,如教学李白的《静夜思》之前,可以讲授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讲《鹅》时,教师给大家讲述了一个关于鹅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叫骆宾王的小朋友,他与你们一般大的时候,就能写很好的诗了。有一天,他在小湖边玩,湖中满是荷花,湖水平平的,清清的。看上去碧绿碧绿的,几只大白鹅正在自在的游着,他全身的羽毛雪白雪白的,它的脚掌红红的。大白鹅浮在清澈的水面上,一边划水一边伸起长长的脖子“鹅-鹅-鹅”愉快的唱歌呢?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呀!骆宾王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他立刻就作了一首诗,题目就叫《鹅》。这段谈话把学生的注意力全吸引到诗中来了。
历史性较强的文章远离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对此类文章不感兴趣。这种情况下,有的教师巧妙的设计问题导语,埋下伏笔。如教《官渡之战》一课时,首先提问:“同学们,你们说2多还是10多?”一句提问使学生感到好笑,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10多了。”师接着提出:“那你们说,如果两方打仗,一方两个人,而另一个10个人,谁胜的机会大呢?”“10个人的一方呗。”同学们都睁大眼睛,奇怪老师今天为什么会问这样简单而又有些好笑的问题。于是抓住这个机会,把话题一转:“如果让你们带兵打仗,带领着人少的一方,你有没有办法赢呢?”一句话使学生由好奇转入深思。“还是让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利用战略战术,创造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吧!”这样自然引入了课文。
再者,教学《全神贯注》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罗丹作品。教师则以一幅《思想者》介绍了罗丹的生平,切入主题“全神贯注”。讲《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一位教师以一幅关于地球环保的漫画引起学生辩论。
实践证明,精彩而成功的引入,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教师如能针对学生心理特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必能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动形象耐人寻味的导入技能能够抓住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情绪高涨地进入学习状态,可以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草有良莠,人有参差,学生的思维也有差异,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课文的中心主题发展,又不出现教师“一统江山”的局面呢?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合适的点拨语言。
二、巧心思,妙点拨,使教师轻轻松松走出自说围城
所谓点拨语,即画龙点睛的一笔。在学生的思维发生停顿或偏差时,用简炼的语言及时诱导,以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如在讲《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时,对于“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难点句的理解。手术台是工作岗位怎么会是“阵地”,为了突破难点,如此设计点拨:照白求恩的说法,工人、农民、售货员……的阵地各应是什么?学生的阵地又是什么?顿时引起学生思维扩展,并在学生回答后追问:“工作岗位和学习岗位为什么也可以看作阵地?”这样学生认识不觉中得到升华。
在《西门豹》一文中,讲到西门豹了解到邺地土地荒芜人烟稀少是官绅勾结巫婆给河伯办喜事造成的,那么西门豹立刻杀了官绅和巫婆不也可以为民除害吗,可是他为什么不这样做?两种方法相比,哪种好?这样学生带着问题逆向思维比较评价,领悟到西门豹采用“将计就计”的办法,不仅能为民除害更能破除迷信。这样点拨既抓住重点又突破难点,使学生懂得要善于联系的看问题,创造性的看问题。
如《小蝌蚪找妈妈》中,当导读到小蝌蚪找到了青蛙妈妈时,一学生突然质疑:“青蛙为什么要低头看?”老师便告诉学生:“因为青蛙长大以后,用肺呼吸,它主要是在陆地上生活。而小蝌蚪是用鳃呼吸的,它们生活在水中。青蛙在上面,蝌蚪在下面,所以要低头看。孩子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他们的话应该怎么样读?现在请两位小朋友读一读。教师以三言两语,既解了学生疑问,又渗透了相关知识,而后不动声色地把教学环节自然引渡到分角色朗读上,使本来因学生质疑而中断的教学流程在释疑后继续向前推进。
这样的有的放矢,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古人云:学至于乐,则自不已,故进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学患无疑,有疑则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好的点拨启发可以分层设疑,使学生达到智力活动最佳状态。而这一切又都发生在课堂教学进程的瞬息之间,没有时间去仔细推敲,艺术组合。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对教学语言有深层了解,达到娴熟的运用。
总之,做好引入工作与点拨工作,是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引语犹如学生活力的源泉,点拨像学生前进的导航灯。
(作者单位:河北省井陉县威州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