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30年德州市民营经济经过了公社工业、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三个阶段。总结德州市民营经济增长的动力有:思想的大解放;民营经济自身的优势;企业家推动力;管理和创新以及德州的区位交通优势。当前,德州市民营经济增长存在大环境制约的困难;民营企业融资难;企业职工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名牌产品的缺乏等问题。对此要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引导,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其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发展民营科技企业,走品牌经营之路。
关键词:德州;民营经济;增长动力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6-0121-03
民营经济是对国家经济以外的经济成分的统称,包括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民间持股的股份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德州市民营经济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初萌芽的社队经济、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的乡镇企业和90年代末之后壮大崛起的民营经济三大发展阶段。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德州市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大引擎。
一、改革开放30年德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概况
公社工业(1979—1984年)。1979年3月,中央确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社会上曾一度刮起了“发展社队企业是以小挤大,以落后挤先进”的冷风,使社队企业面临严重困难。关键时刻,地区局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在地委、行署直接领导下于1980年5月制定了《关于社队工业调整工作的初步意见》,提出了“因地制宜、面向市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坚持为农业生产,为大工业加工,为人民生活,为外贸出口服务”的方针。地区和部分县市、公社逐步建立了社队企业供销公司,组成区社队企业供销队伍。在这一时期社队企业在调整中稳步前进。到1981年底全区社队工业企业发展到7 630处,比1979年增长4%,务工人员达到131 891人,比1979年增长6%,完成总产值41 043万元,比1979年增长7%,其中社办工业总产值达17 224万元,比1979年增长7%,固定资产达1 023.6万元,比1979年增长26.6%。
乡镇企业(1985—1997)。1986年以来,德州地区通过贯彻落实省、地制定的若干政策规定,调动了全区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加快了发展速度。1988年,全区乡镇企业的增长速度达到84.75%,增长速度在全省居第二位。1989年至1991年为乡镇企业的调整提高阶段。地委、行署从全区实际出发,提出了内涵外延并举,速度效益并重,三年新上项目1 500个,使全区乡镇企业在困难时期仍保持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通过落实十四大和全区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精神,全区乡镇企业开始由“资源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在产业结构上,由加工业为主,向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在经营方式上,由小生产经营向现代化规模经营转变;在企业布局上,由分散向相对集中转变。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结束了长期以来“姓资姓社”的争论,在全国掀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的热潮。德州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工作重点。这期间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到1997年,全市民营经济总户数发展到5万多家,从业人员28万人,形成了武城玻璃钢、夏津棉花加工、宁津纺织配件、乐陵小枣加工、庆云小商品经营等几大产业群。
民营经济(1997—)。1997—2000年,市委市政府抓住十五大把个体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凸显民营经济发展地位的机遇,把民营经济提升到“第一增长点”的战略地位。1998年3月,将乡镇企业局、工商联和工商局的个体私营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委员会,修订完善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规定,26个部门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配套文件,把武城、庆云、夏津、德城区定为放开搞活试点县,赋予更大的自主权,鼓励探索,先行一步。广泛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民营经济主战场,实施“五股力量带动”战略,每年选派万名干部驻村帮扶,迅速扩大了民营经济发展主体。组建了个体私营企业权益保护办公室和“经济110”,分五批取消或降低收费项目142项,每年减轻基层和企业负担3亿多元。到2000年,全市民营经济总户数达到6.5万家,注册资金43亿元,从业人员30万人,分别比1997年增长14%、45%和32%,上缴税金年递增14%,限额以上私营企业达到243家,涌现出了皇明、华乐、克代尔、中大、亚太等一批营业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私营企业。此时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二、德州市民营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
(一)思想的大解放
民营经济的大发展,首先要有思想的大解放,把人们的思想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冲破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等思想框框,破除对民营经济的各种偏见、歧视和限制,形成积极引导、鼓励、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的浓厚氛围。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后,德州市委、市政府乘势而上,掀起三次大的思想解放热潮。一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出了“乡办、村办、联办、户办四个轮子一齐转,户办、联办为重点”的工作思路。二是党的十五大后,市委市政府把民营经济作为实现德州经济超长发展和跨越前进的突破口,在思想发动、领导力量、政策鼓励、环境优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三是党的十六大后,全市上下围绕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凸显民营经济的发展地位,把民营经济列为全市的“天字号”工程。党的十七大后,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又提出了“民营推动”战略,掀起了新一轮全民创业高潮,推动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民营经济自身的优势
民营经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成长和壮大起来的。与国有经济相比,民营经济具有自身的优势:(1)民营经济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趋势。个体私营经济大多分布在二三产业,点多面广,经营灵活,求新求快,不仅丰富了商品市场,也提供了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的生活。(2)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富裕了群众,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数千万群众通过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也为国家拓展了税源。(3)拓宽了就业渠道,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近几年来,由于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净增上万个工作岗位,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为德州市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提供了较大回旋余地。
(三)企业家推动力
企业家推动力是指德州市民营企业家所具有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是人们竞相成为企业家的一种行动精神,就是着手工作,寻求机会,通过创新和开办企业实现个人目标并满足社会需求,能评估及接受开创新事业风险的精神。德州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家所具有的企业家精神,比如,黄鸣在10年前很多中国人不知太阳能为何物的背景下,以太阳能科普为己任,带领企业自1996年开始创办期发行量300万份的《太阳能科普报》,1997年起先后发动“科普宣传万里行活动”和“百城环保行活动”,有力地启蒙了中国太阳能市场,催生了一个富有强劲竞争力和巨大潜力的太阳能产业。10年来,在内无参照、外无引进的背景下,黄鸣及其企业不仅建立了涵盖世界太阳能热利用研究领域的核心技术体系,完全自主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太阳能产品工业化生产体系,而且在市场、服务、研发、管理、上下游产业链等方面完成了产业系统化建设。
(四)管理和创新
民营经济仅靠创业初期敢打敢拼的精神是不能做大做强的,为了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德州市各级政府加强了对民营经济的管理和创新,着重采取了四条措施:一是建立民营经济领导小组;二是建立领导帮扶责任制和重点项目调度制度;,三是加强民营经济主管部门的职能;四是强化考核激励机制。在民营企业内部也注重管理和创新企业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整合营销队伍,强化营销管理;开展专业化、技能化岗位大练兵活动,等等。
(五)德州的区位交通优势
德州北依京津,面向济南,西接石家庄、太原,东连青岛,是山东的北大门、京津的南大门,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美誉。境内京沪、德石、济邯三条铁路交汇,京福、青银、济聊高速公路和即将修建的山东省环渤海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贯穿全境。这是德州独特的交通优势。德州还具有她的资源能源优势:德州人均耕地1.7亩;地下水储量13.6亿立方米,年引黄河水25亿立方米,已建成3座大型平原水库,可充分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电力资源非常充足,全国第二大火力发电厂华能德州电厂总装机容量263万千瓦,每年电网富余60亿度,生产生活用电非常丰富。德州还是胜利油田的重要产区之一,境内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2亿吨,天然气15亿立方米,煤炭9.5亿吨。这些都是德州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当前德州市民营经济增长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国家大环境的制约因素。一是土地问题。近年来,国家执行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土地问题已成为项目实施的最大瓶颈。主要表现为招商引资项目和本地企业扩大规模建设用地指标难以落实。加之土地使用税的提高,也给企业增加了新的困难和压力。二是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影响。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在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尤其是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企业利润空间缩小,市场竞争力下降。三是原材料和劳动力要素价格上升使民营企业造成生存压力。四是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利率下调、出口加工贸易政策调整、贸易摩擦增加等因素,给外向型企业带来困难。
2.民营企业融资难。民营企业融资难主要有四个因素:(1)近二年,国家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经过央行2007年10次和2008年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国有商业银行存款率由9.5%提高到16.5%,创20年来新高。同时,各商业银行又要严格执行人行的贷款控制额度。2008年,各商业银行总体呈收缩趋势,并制定了严苛的放贷条件,使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非常困难。(2)政策性因素。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项目因为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不在国家支持的贷款目录之列,银行不予考虑。(3)银企信息不对称。少数管理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健全,加之信誉好,银行仍是大开绿灯,如开发区的皇明集团、中大集团,银行争相为其授信,企业选择贷款利率最低、服务最好的银行与其合作;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建立起来,银行贷款所要信息资料不具备,加大了企业融资难度。(4)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窄。到目前为止,我市国内外上市融资的民营企业很少,通过企业战略合作引进直接投资也很少。
3.企业职工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民营企业在职工队伍建设上普遍存在几个问题:(1)人才总量不足。我市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占总人数的比重少,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非常明显。(2)人才结构不合理。我市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大多集中会计、统计等行业,管理人才和工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偏少,制约了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3)人才流失严重,且大多数为高层次、关键技术岗位上的骨干力量。(4)人才引进难,急需各类高层次人才、短缺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和理工类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5)对人才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人才用非所长、用非所学,发挥不出应有作用。
4.名牌产品的缺乏影响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德州市大力实施质量兴市和品牌带动战略,加大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出现了如皇明、中大、金麒麟等一批企业集团,它们注重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有着强烈的科技意识、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随着这些企业产品品牌名气的提高,企业在发展中迅速壮大。但大部分民营企业存在品牌意识差、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的情况。特别是传统产业的一些企业,由于目光短浅,不注重调整产品结构和优化升级,当面临政策调整和市场竞争双重压力的时候,显得无所适从、举步维艰。
(二)对策建议
1.要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引导。政府和各行业协会应通过发布行业相关信息,引导行业内投资和经营活动,防止民营企业重复投资和盲目生产。要破解土地瓶颈,用足用好上级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土地法律法规,因地制宜,采取调整、整理、置换等多种形式,提供尽可能多的项目建设用地。
2.拓宽融资渠道。针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采取(1)政府引导、中介组织服务,鼓励企业采取多种资本运作方式,如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发行企业债券等形式直接融资。(2)大力开展以商招商活动。民营企业是招商引资的主体,采取全民招商和专业招商相结合的形式,鼓励企业与央企、国内著名民企开展企业战略合作,引进资金,最终实现双方互利共赢。(3)启动民资民力,借鉴温州、金华、衡水等地经验,研究探索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的中介融资服务体系,创新开展小额贷款组织试点。
3.提高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增强后续发展动力。政府要建立人才信息平台,营造良好政务环境。同时,各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为民营企业吸引人才做好扶持、帮助、培养工作,做到在人才选用、管理、职称评定等方面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能够享受同等待遇。同时,建立特殊人才、紧缺人才信息库,发布民营企业人才供求信息、人才价格信息,逐步实现信息库与国内外人才市场信息共享,融入开放的国内外人才市场。
4.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引导他们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走品牌经营之路。鼓励企业大力引进人才,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知名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来弥补因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政策调整等因素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
Analysis about the Private Economy Growth Power in Derzhou
——Glance of Chinese Private Economy since Reform and Open 30 years
LIU Wen-xia
(Social Science Deparment, Dezhou College, Dezhou 253023, China)
Abstract: The reform and open 30 years Dezhou private economy is through commune industry, the village enterprise and three stages of the run by private capital economy. Summary Dezhou private economy of the economic growth have:big liberation of the thought; the run by private economyadvantage of the economic oneself; entrepreneur motivation; manage and innovation and Dezhou of niche transportation advantage. At present, T Dezhou private economy growth exists the difficulty of great environment check and supervision;the run by private economy margin is difficult;the enterprise officers and workers' character needs the further exaltation;the produ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ent is low, the famous brand product lacks etc. problem.To this want to strengthen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un by private capital of leading, open widely the margin outlet, raise its employee to be subjected to the level of deucation, the development run by private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 walk road of the br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Dezhou; private economy; growth power
关键词:德州;民营经济;增长动力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6-0121-03
民营经济是对国家经济以外的经济成分的统称,包括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民间持股的股份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德州市民营经济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初萌芽的社队经济、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的乡镇企业和90年代末之后壮大崛起的民营经济三大发展阶段。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德州市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大引擎。
一、改革开放30年德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概况
公社工业(1979—1984年)。1979年3月,中央确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社会上曾一度刮起了“发展社队企业是以小挤大,以落后挤先进”的冷风,使社队企业面临严重困难。关键时刻,地区局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在地委、行署直接领导下于1980年5月制定了《关于社队工业调整工作的初步意见》,提出了“因地制宜、面向市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坚持为农业生产,为大工业加工,为人民生活,为外贸出口服务”的方针。地区和部分县市、公社逐步建立了社队企业供销公司,组成区社队企业供销队伍。在这一时期社队企业在调整中稳步前进。到1981年底全区社队工业企业发展到7 630处,比1979年增长4%,务工人员达到131 891人,比1979年增长6%,完成总产值41 043万元,比1979年增长7%,其中社办工业总产值达17 224万元,比1979年增长7%,固定资产达1 023.6万元,比1979年增长26.6%。
乡镇企业(1985—1997)。1986年以来,德州地区通过贯彻落实省、地制定的若干政策规定,调动了全区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加快了发展速度。1988年,全区乡镇企业的增长速度达到84.75%,增长速度在全省居第二位。1989年至1991年为乡镇企业的调整提高阶段。地委、行署从全区实际出发,提出了内涵外延并举,速度效益并重,三年新上项目1 500个,使全区乡镇企业在困难时期仍保持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通过落实十四大和全区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精神,全区乡镇企业开始由“资源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在产业结构上,由加工业为主,向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在经营方式上,由小生产经营向现代化规模经营转变;在企业布局上,由分散向相对集中转变。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结束了长期以来“姓资姓社”的争论,在全国掀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的热潮。德州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工作重点。这期间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到1997年,全市民营经济总户数发展到5万多家,从业人员28万人,形成了武城玻璃钢、夏津棉花加工、宁津纺织配件、乐陵小枣加工、庆云小商品经营等几大产业群。
民营经济(1997—)。1997—2000年,市委市政府抓住十五大把个体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凸显民营经济发展地位的机遇,把民营经济提升到“第一增长点”的战略地位。1998年3月,将乡镇企业局、工商联和工商局的个体私营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委员会,修订完善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规定,26个部门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配套文件,把武城、庆云、夏津、德城区定为放开搞活试点县,赋予更大的自主权,鼓励探索,先行一步。广泛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民营经济主战场,实施“五股力量带动”战略,每年选派万名干部驻村帮扶,迅速扩大了民营经济发展主体。组建了个体私营企业权益保护办公室和“经济110”,分五批取消或降低收费项目142项,每年减轻基层和企业负担3亿多元。到2000年,全市民营经济总户数达到6.5万家,注册资金43亿元,从业人员30万人,分别比1997年增长14%、45%和32%,上缴税金年递增14%,限额以上私营企业达到243家,涌现出了皇明、华乐、克代尔、中大、亚太等一批营业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私营企业。此时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二、德州市民营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
(一)思想的大解放
民营经济的大发展,首先要有思想的大解放,把人们的思想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冲破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等思想框框,破除对民营经济的各种偏见、歧视和限制,形成积极引导、鼓励、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的浓厚氛围。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后,德州市委、市政府乘势而上,掀起三次大的思想解放热潮。一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出了“乡办、村办、联办、户办四个轮子一齐转,户办、联办为重点”的工作思路。二是党的十五大后,市委市政府把民营经济作为实现德州经济超长发展和跨越前进的突破口,在思想发动、领导力量、政策鼓励、环境优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三是党的十六大后,全市上下围绕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凸显民营经济的发展地位,把民营经济列为全市的“天字号”工程。党的十七大后,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又提出了“民营推动”战略,掀起了新一轮全民创业高潮,推动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民营经济自身的优势
民营经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成长和壮大起来的。与国有经济相比,民营经济具有自身的优势:(1)民营经济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趋势。个体私营经济大多分布在二三产业,点多面广,经营灵活,求新求快,不仅丰富了商品市场,也提供了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的生活。(2)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富裕了群众,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数千万群众通过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也为国家拓展了税源。(3)拓宽了就业渠道,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近几年来,由于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净增上万个工作岗位,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为德州市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提供了较大回旋余地。
(三)企业家推动力
企业家推动力是指德州市民营企业家所具有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是人们竞相成为企业家的一种行动精神,就是着手工作,寻求机会,通过创新和开办企业实现个人目标并满足社会需求,能评估及接受开创新事业风险的精神。德州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家所具有的企业家精神,比如,黄鸣在10年前很多中国人不知太阳能为何物的背景下,以太阳能科普为己任,带领企业自1996年开始创办期发行量300万份的《太阳能科普报》,1997年起先后发动“科普宣传万里行活动”和“百城环保行活动”,有力地启蒙了中国太阳能市场,催生了一个富有强劲竞争力和巨大潜力的太阳能产业。10年来,在内无参照、外无引进的背景下,黄鸣及其企业不仅建立了涵盖世界太阳能热利用研究领域的核心技术体系,完全自主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太阳能产品工业化生产体系,而且在市场、服务、研发、管理、上下游产业链等方面完成了产业系统化建设。
(四)管理和创新
民营经济仅靠创业初期敢打敢拼的精神是不能做大做强的,为了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德州市各级政府加强了对民营经济的管理和创新,着重采取了四条措施:一是建立民营经济领导小组;二是建立领导帮扶责任制和重点项目调度制度;,三是加强民营经济主管部门的职能;四是强化考核激励机制。在民营企业内部也注重管理和创新企业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整合营销队伍,强化营销管理;开展专业化、技能化岗位大练兵活动,等等。
(五)德州的区位交通优势
德州北依京津,面向济南,西接石家庄、太原,东连青岛,是山东的北大门、京津的南大门,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美誉。境内京沪、德石、济邯三条铁路交汇,京福、青银、济聊高速公路和即将修建的山东省环渤海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贯穿全境。这是德州独特的交通优势。德州还具有她的资源能源优势:德州人均耕地1.7亩;地下水储量13.6亿立方米,年引黄河水25亿立方米,已建成3座大型平原水库,可充分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电力资源非常充足,全国第二大火力发电厂华能德州电厂总装机容量263万千瓦,每年电网富余60亿度,生产生活用电非常丰富。德州还是胜利油田的重要产区之一,境内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2亿吨,天然气15亿立方米,煤炭9.5亿吨。这些都是德州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当前德州市民营经济增长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国家大环境的制约因素。一是土地问题。近年来,国家执行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土地问题已成为项目实施的最大瓶颈。主要表现为招商引资项目和本地企业扩大规模建设用地指标难以落实。加之土地使用税的提高,也给企业增加了新的困难和压力。二是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影响。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在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尤其是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企业利润空间缩小,市场竞争力下降。三是原材料和劳动力要素价格上升使民营企业造成生存压力。四是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利率下调、出口加工贸易政策调整、贸易摩擦增加等因素,给外向型企业带来困难。
2.民营企业融资难。民营企业融资难主要有四个因素:(1)近二年,国家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经过央行2007年10次和2008年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国有商业银行存款率由9.5%提高到16.5%,创20年来新高。同时,各商业银行又要严格执行人行的贷款控制额度。2008年,各商业银行总体呈收缩趋势,并制定了严苛的放贷条件,使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非常困难。(2)政策性因素。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项目因为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不在国家支持的贷款目录之列,银行不予考虑。(3)银企信息不对称。少数管理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健全,加之信誉好,银行仍是大开绿灯,如开发区的皇明集团、中大集团,银行争相为其授信,企业选择贷款利率最低、服务最好的银行与其合作;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建立起来,银行贷款所要信息资料不具备,加大了企业融资难度。(4)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窄。到目前为止,我市国内外上市融资的民营企业很少,通过企业战略合作引进直接投资也很少。
3.企业职工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民营企业在职工队伍建设上普遍存在几个问题:(1)人才总量不足。我市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占总人数的比重少,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非常明显。(2)人才结构不合理。我市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大多集中会计、统计等行业,管理人才和工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偏少,制约了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3)人才流失严重,且大多数为高层次、关键技术岗位上的骨干力量。(4)人才引进难,急需各类高层次人才、短缺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和理工类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5)对人才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人才用非所长、用非所学,发挥不出应有作用。
4.名牌产品的缺乏影响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德州市大力实施质量兴市和品牌带动战略,加大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出现了如皇明、中大、金麒麟等一批企业集团,它们注重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有着强烈的科技意识、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随着这些企业产品品牌名气的提高,企业在发展中迅速壮大。但大部分民营企业存在品牌意识差、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的情况。特别是传统产业的一些企业,由于目光短浅,不注重调整产品结构和优化升级,当面临政策调整和市场竞争双重压力的时候,显得无所适从、举步维艰。
(二)对策建议
1.要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引导。政府和各行业协会应通过发布行业相关信息,引导行业内投资和经营活动,防止民营企业重复投资和盲目生产。要破解土地瓶颈,用足用好上级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土地法律法规,因地制宜,采取调整、整理、置换等多种形式,提供尽可能多的项目建设用地。
2.拓宽融资渠道。针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采取(1)政府引导、中介组织服务,鼓励企业采取多种资本运作方式,如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发行企业债券等形式直接融资。(2)大力开展以商招商活动。民营企业是招商引资的主体,采取全民招商和专业招商相结合的形式,鼓励企业与央企、国内著名民企开展企业战略合作,引进资金,最终实现双方互利共赢。(3)启动民资民力,借鉴温州、金华、衡水等地经验,研究探索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的中介融资服务体系,创新开展小额贷款组织试点。
3.提高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增强后续发展动力。政府要建立人才信息平台,营造良好政务环境。同时,各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为民营企业吸引人才做好扶持、帮助、培养工作,做到在人才选用、管理、职称评定等方面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能够享受同等待遇。同时,建立特殊人才、紧缺人才信息库,发布民营企业人才供求信息、人才价格信息,逐步实现信息库与国内外人才市场信息共享,融入开放的国内外人才市场。
4.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引导他们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走品牌经营之路。鼓励企业大力引进人才,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知名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来弥补因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政策调整等因素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
Analysis about the Private Economy Growth Power in Derzhou
——Glance of Chinese Private Economy since Reform and Open 30 years
LIU Wen-xia
(Social Science Deparment, Dezhou College, Dezhou 253023, China)
Abstract: The reform and open 30 years Dezhou private economy is through commune industry, the village enterprise and three stages of the run by private capital economy. Summary Dezhou private economy of the economic growth have:big liberation of the thought; the run by private economyadvantage of the economic oneself; entrepreneur motivation; manage and innovation and Dezhou of niche transportation advantage. At present, T Dezhou private economy growth exists the difficulty of great environment check and supervision;the run by private economy margin is difficult;the enterprise officers and workers' character needs the further exaltation;the produ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ent is low, the famous brand product lacks etc. problem.To this want to strengthen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un by private capital of leading, open widely the margin outlet, raise its employee to be subjected to the level of deucation, the development run by private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 walk road of the br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Dezhou; private economy; growth 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