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我国未来十五年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一新的奋斗目标的提出,对我们各行各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教育工作特别是学生德育工作如何适应这一新的时代要求,就是要根据新形势下学生德育工作出现的理性化、人本化、 开放化 、层次化的特点,大力提倡学生德育工作创新,培养大批具有德才兼备、知行统一、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学生德育工作 理性化 人本化 开放化 层次化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总结我们党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经验,全面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了未来十五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执政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没有先例的。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飞跃。在此重大历史进程中,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生德育工作如何应对和适应这一新的时代,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青少年学生素质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第一,充分认识学生德育的理性化。学生德育、智育、体育是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任务,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德育主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智育主要教学生认知,体育主要教学生健身。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都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有理性思维能力的人。在学生德育中应让他们明礼、知礼。“不学礼,无以立”,当今的礼即理。学生德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真理性的道德知识,让学生懂得大道理,让“大道理管小道理”。让他们站在世界的高度、国家的高度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自觉地肩负起国家重任,“舍小我为大我”。三四十年代的青年学生看到在三座大山的统治下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时,激起巨大的爱国热情,投笔从戎,冒着生命危险奔向前方。近年来,全国有成千上万名大学生为了开发祖国大西北,立志到西部地区工作,他们是有觉悟的、有理性的优秀青年。学生有了思想觉悟、理论修养,就会有正确的选择、明确的方向、坚实而持久的行动。有人一味地排斥理性教育,鼓吹什么“远离理想、回避崇高”,显然这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理想是精神支柱,崇高是前进的目标,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的人必然会失去前进的动力,迷失前进的方向。
第二,突出重视学生德育的人本化。“文革”期间,把思想政治工作取代学生德育工作,把学生中的所有问题都上升到思想政治问题。一是化“小德为大德”,如学生爱吃零食说是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学生努力学习说是走资产阶级白专道路,学生中有了心理障碍说是有政治思想问题;二是“重大德轻小德”,即重政治立场、政治方向、阶级斗争观点、路线斗争觉悟,而轻视道德品质、人生修养;三是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把思想政治工作用于管学生、整学生,动辄批评训斥、上纲上线。我们讲的学生德育是指育人的工作,它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的培育。学生德育工作的人本化主要应体现在关注人、爱护人、帮助人、教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德育要给学生理论知识,怎样做人的道理;要帮助学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思想障碍、心理障碍;既敢于表扬和发扬先进,也敢于和善于批评错误和落后,而不是放任自流,以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学生德育工作的人本化还要体现在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样的教育,在有些学生身上反映出正教育,而在另一些学生身上则反映出零效应甚至负效应,因为各人的基础和接受度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德育的人本化就是要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要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三,积极倡导学生德育的开放化。学生德育工作不能封闭在校园内、课堂上,而要走出校园,走出课堂。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思想道德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改革开放、市场化的进程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在过去的计划体制和封闭式教育下,学生接受的是一元化的主流教育,很少接触西方的、外来的文化,也没有遇到因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而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和价值观的冲击。因而当时一元化的主流教育是适应封闭环境下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而在当今开放化的社会里,学生除了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外,还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思想文化影响,实际上受到了多元化的教育。古人云:“行为德之基也,基,始也。德自行而进也,不行则德何由积?”(《陆九渊集》卷三十四)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巩固学生德育的理论,感受到道德的重要性,从而更加严以律己。要学会游泳光讲理论不行,必须到水中去实践,不跳下水,永远不会游泳。三是学生德育工作的多样化。即学生德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教育上,一味地单向灌输,硬性要求,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要开放化、多样化。要把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会实践、开展志愿者活动、文明修身活动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开放化还包括汲取和借鉴外国的学生德育成果和经验运用到我们的学生德育中来。
第四,认真分析学生德育的层次化。青少年学生由于受到的家庭影响、社会影响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各人的内在需求与价值追求不同,对道德判断标准不同,所能接受的道德教育、道德活动也不同,因此学生德育工作必须有层次性。学生德育的效果取决于受教育者的接受度,接受度又取决于受教育者的需求度。比如有些学生积极要求入党,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而学生德育工作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上,则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相反,有些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志向,平时松松垮垮,不求上进,而学生德育工作则对他们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他们很难听进,因此应从“文明礼貌”、“爱护公物”谈起。总之,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和价值追求是有层次的,因而也就产生对不同层次学生德育的欢迎度和接受度。学生德育工作越贴近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就越能产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协调和共振。相反,如果学生德育工作不从受教育者需求出发,则会受到冷淡或排斥。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人民日报》: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2006年11月3日.
[3]中国精神文明网:简论学生德育为现与大学生和谐发展 2005年6月17日.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学生德育工作 理性化 人本化 开放化 层次化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总结我们党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经验,全面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了未来十五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执政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没有先例的。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飞跃。在此重大历史进程中,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生德育工作如何应对和适应这一新的时代,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青少年学生素质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第一,充分认识学生德育的理性化。学生德育、智育、体育是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任务,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德育主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智育主要教学生认知,体育主要教学生健身。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都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有理性思维能力的人。在学生德育中应让他们明礼、知礼。“不学礼,无以立”,当今的礼即理。学生德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真理性的道德知识,让学生懂得大道理,让“大道理管小道理”。让他们站在世界的高度、国家的高度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自觉地肩负起国家重任,“舍小我为大我”。三四十年代的青年学生看到在三座大山的统治下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时,激起巨大的爱国热情,投笔从戎,冒着生命危险奔向前方。近年来,全国有成千上万名大学生为了开发祖国大西北,立志到西部地区工作,他们是有觉悟的、有理性的优秀青年。学生有了思想觉悟、理论修养,就会有正确的选择、明确的方向、坚实而持久的行动。有人一味地排斥理性教育,鼓吹什么“远离理想、回避崇高”,显然这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理想是精神支柱,崇高是前进的目标,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的人必然会失去前进的动力,迷失前进的方向。
第二,突出重视学生德育的人本化。“文革”期间,把思想政治工作取代学生德育工作,把学生中的所有问题都上升到思想政治问题。一是化“小德为大德”,如学生爱吃零食说是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学生努力学习说是走资产阶级白专道路,学生中有了心理障碍说是有政治思想问题;二是“重大德轻小德”,即重政治立场、政治方向、阶级斗争观点、路线斗争觉悟,而轻视道德品质、人生修养;三是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把思想政治工作用于管学生、整学生,动辄批评训斥、上纲上线。我们讲的学生德育是指育人的工作,它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的培育。学生德育工作的人本化主要应体现在关注人、爱护人、帮助人、教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德育要给学生理论知识,怎样做人的道理;要帮助学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思想障碍、心理障碍;既敢于表扬和发扬先进,也敢于和善于批评错误和落后,而不是放任自流,以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学生德育工作的人本化还要体现在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样的教育,在有些学生身上反映出正教育,而在另一些学生身上则反映出零效应甚至负效应,因为各人的基础和接受度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德育的人本化就是要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要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三,积极倡导学生德育的开放化。学生德育工作不能封闭在校园内、课堂上,而要走出校园,走出课堂。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思想道德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改革开放、市场化的进程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在过去的计划体制和封闭式教育下,学生接受的是一元化的主流教育,很少接触西方的、外来的文化,也没有遇到因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而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和价值观的冲击。因而当时一元化的主流教育是适应封闭环境下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而在当今开放化的社会里,学生除了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外,还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思想文化影响,实际上受到了多元化的教育。古人云:“行为德之基也,基,始也。德自行而进也,不行则德何由积?”(《陆九渊集》卷三十四)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巩固学生德育的理论,感受到道德的重要性,从而更加严以律己。要学会游泳光讲理论不行,必须到水中去实践,不跳下水,永远不会游泳。三是学生德育工作的多样化。即学生德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教育上,一味地单向灌输,硬性要求,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要开放化、多样化。要把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会实践、开展志愿者活动、文明修身活动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开放化还包括汲取和借鉴外国的学生德育成果和经验运用到我们的学生德育中来。
第四,认真分析学生德育的层次化。青少年学生由于受到的家庭影响、社会影响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各人的内在需求与价值追求不同,对道德判断标准不同,所能接受的道德教育、道德活动也不同,因此学生德育工作必须有层次性。学生德育的效果取决于受教育者的接受度,接受度又取决于受教育者的需求度。比如有些学生积极要求入党,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而学生德育工作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上,则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相反,有些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志向,平时松松垮垮,不求上进,而学生德育工作则对他们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他们很难听进,因此应从“文明礼貌”、“爱护公物”谈起。总之,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和价值追求是有层次的,因而也就产生对不同层次学生德育的欢迎度和接受度。学生德育工作越贴近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就越能产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协调和共振。相反,如果学生德育工作不从受教育者需求出发,则会受到冷淡或排斥。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人民日报》: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2006年11月3日.
[3]中国精神文明网:简论学生德育为现与大学生和谐发展 2005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