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传统灌输式课堂的种种弊端,本文根据时代的特点,提出了建构对话型语文教育课堂的观点。文中针对实施对话型课堂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来分析。以期能对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有所认识和理解,从而有益于改进我们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对话;建构;课堂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结束了,广大师生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了分数为了升学,他们几乎拼尽了浑身的力气,可还是往往不能如所愿。高考这座大山却岿然不动,压得我们几乎喘不出气来。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也已经十年了,可是中学课堂依然是老样子。于是更加坚定了我们进行改革的决心。新世纪,新课堂,要有新的气象。我们必须适应新的社会潮流,来改革语文教育,以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方式,来建构新的语文教育课堂模式。
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建构对话型语文教育课堂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那么,什么是对话型语文教堂?又该如何实施?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试从对话型课堂实施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来论述。
一
据有关人士调查,中学生现在最不喜欢的科目是语文。究其原因不外是:语文没啥可学,语文课堂沉闷,没兴趣,语文老师语言乏味或者是阴阳怪气,让人不喜欢。前几日,我有幸听了几节语文公开课,这些不满的话语果然言中了当今语文课堂的现状。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还在沿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教法,即课文作者介绍、背景介绍、段落分析、主题思想、写作手法、课后作业布置这样的一种上课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大讲特讲,把生动的课文剥开揉碎、条分离析,学生“津津有味”的聆听或忙于做笔记,偶尔的提问,只是作为点缀,稀少的对答毫无作用。几位听课的教师本想来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此时顿感失望。一位评委也快要睡着了。我不知道本班的学生有什么反应,但我深为这位语文教师悲哀,更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悲哀。
我们知道,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的。我们的语文教育改革也已经历了几十年,并且也引起了几次较大的争论,人声鼎沸,沸沸扬扬。为何我们语文课堂仍是老样子,毫无变化?老师们也不想变化,不知变化。反正还得考试,没有成绩,其它都是胡扯。这也许就是语文教师的心里话。结果,本来让人心动的语文课变成了让学生讨厌的科目。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里,我们必须改变这种让学生头疼的语文课堂,改变语文和语文教师的形象,让学生对语文充满希望,让教师对语文充满信心。因此,我们要建构对话型语文教育课堂,重塑语文和语文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
二
对话型课堂,顾明思义,就是以对话为中心的课堂。课堂中的各项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对话而展开的,有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组成。
建构主义认为,对话是一种学习活动,是建构客观世界意义的活动,是探索与塑造自我的活动,是编织自己同他人关系的活动。对话是语文课程实践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与同伴、教师、文本之间倾听、理解、表达和应对的互动活动,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形成文明的人际沟通习惯,发展社会交往智慧的过程。教学主要是帮助和促进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并视教学与学习为相互促进的循环过程。而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即学习者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加工,从不同背景、角度出发,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意义的过程。
对话型课堂正是适应了学生知识的形成特点。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通力协作,充分对话,让学生在良好的对话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在这里我们简要分析一下它的特征,以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运用。
(一)民主与平等
在对话型课堂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尽管每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背景不同,但人人均有属于自己的优势,都有机会在对话的碰撞中发光,做出自己的贡献,并分享成功的喜悦。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流,而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的具有人性,除了可以成为对话的前提外,它自身就具有极大教育价值。
(二)创造与生成
“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观点所唤起了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这是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对话教学的独到之处。在对话精神的指引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交流、直接沟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中充满了创造色彩。对话教学中的创造,意在自主建构,而非为世界创造全新的思想。对话教学借助创造性、生成性的过程,使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这对于学生创造心理素质的形成大有益处。
(三)自学与合作
这里的自学与对话并非矛盾,自学是对话的前提,对话是自学的目标。自学是在对话指引下的自学,是学生自我对文本内容的主动学习,从而更好更有效地在课堂上对话。没有自学就没有对文本对问题的先验的认知和理解,也就没有课堂上的对话。因此教师要留足时间和空间,要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学当中去发现问题,去挑战疑难,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得到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要发扬合作共进的精神。而不是教师演“独角戏”,更不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教师充当平等对话的首席,重在发挥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可行的方向前进,激励学生百折不挠努力向上的精神。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共同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寻求真理,为升华思想而对话合作,这将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四)人本与情境
对话教学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知识则退居到“谈资”的位置。对话教学并不排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是知识的掌握不是教学的唯一追求。传统的教育和教学实际上主要给了学生形形色色的知识。对话教学,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通过双方的语言交融、心灵交流,师生双方不仅从对话中获得了知识,而且提升了精神。而课堂上的对话并非是突发事件,让学生猝不及防。语文教师要为对话设置良好的前景,在情境中展开活动。例如:学习外貌描写,教师先预设出几种不同的写法,让学生品味名家作品中的人物外貌描写,然后水到渠成地写出自己的作品。课堂情境是极其复杂多变的。尽管教学一般是根据教师的意图,以教师设计的计划为中心展开的,不过没有哪一个资深教师会按照预设的教案展开。教师要时时刻刻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修正计划,从而更有效地展开对话。
这里从几个方面来谈对话型课堂的特征,只当是管中窥豹。对话就是合作交流。“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与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与共识”(戴维·佰姆《论对话》)。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灌输式的课堂,开创对话型的课堂,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
三
现在我们终于谈到如何实施对话型语文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了。这种模式既然以对话为主题和标志,就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更有效的实施对话。因此,我们就从这两方面来谈。
语文教师方面:
他是对话型课堂的策划者。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变以往以灌输知识,纯粹地分析课文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了考试为了分数而教书的观念。教学是什么?是师生双方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共同进步和提高。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更快的成长,而不是仅仅一个分数。
其次,作为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要勇于迎接挑战。对话型课堂中发生的一切事件统统是偶发的事件,却又是在必然的关系中发生。这就需要教师有应变能力,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中的事件,从而找出解决事件的方法,即对话、讨论、交流。一切问题都在对话中解决。
最后,我们要声明一点,实行对话型课堂模式并非不要成绩和分数,并非会导致成绩和分数的下降。恰恰相反,真正的对话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更有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西北师大附中的教学实验就是明证。(具体数字略)
学生方面:
学生是对话型课堂教学的受益者。当然离开学生也就没有对话可言。中国的中学生,大多数在灌输式的课堂上成长,习惯于聆听老师的“美妙”的讲授。如果有一天老师不讲了,他们可能变得茫然无所适从。那该怎么办?
面对书本中的疑难和困惑,作为学生,要克服自卑心理,敢于向老师和同学发问,并进行深入的对话讨论;面对自己的错误和失败,要勇于改正自己,解救自己,没有永远不败的将军,也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面对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要勇于解剖自己,袒露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对话,更好地成长。
同学,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建构以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对话型的课堂,也是我们的一项任务和责任,因为我们最终将从中受益。
以上从几个方面谈了关于建构对话型语文教育课堂的问题。我深感言不尽达意。但我衷心地渴望以此来改变中学语文课堂的状况,同时,我也深信要彻底进行这项改革,决非易事,它需要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建构对话型语文教育课堂,改变学生厌烦语文的状况,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提高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水平,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靳健.后现代文化视界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3).
[2]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组.高万祥与人文教育[M].北京师大出版社,2006(4).
作者简介:黄金梧,男,河南平顶山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学论。
【关键词】对话;建构;课堂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结束了,广大师生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了分数为了升学,他们几乎拼尽了浑身的力气,可还是往往不能如所愿。高考这座大山却岿然不动,压得我们几乎喘不出气来。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也已经十年了,可是中学课堂依然是老样子。于是更加坚定了我们进行改革的决心。新世纪,新课堂,要有新的气象。我们必须适应新的社会潮流,来改革语文教育,以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方式,来建构新的语文教育课堂模式。
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建构对话型语文教育课堂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那么,什么是对话型语文教堂?又该如何实施?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试从对话型课堂实施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来论述。
一
据有关人士调查,中学生现在最不喜欢的科目是语文。究其原因不外是:语文没啥可学,语文课堂沉闷,没兴趣,语文老师语言乏味或者是阴阳怪气,让人不喜欢。前几日,我有幸听了几节语文公开课,这些不满的话语果然言中了当今语文课堂的现状。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还在沿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教法,即课文作者介绍、背景介绍、段落分析、主题思想、写作手法、课后作业布置这样的一种上课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大讲特讲,把生动的课文剥开揉碎、条分离析,学生“津津有味”的聆听或忙于做笔记,偶尔的提问,只是作为点缀,稀少的对答毫无作用。几位听课的教师本想来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此时顿感失望。一位评委也快要睡着了。我不知道本班的学生有什么反应,但我深为这位语文教师悲哀,更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悲哀。
我们知道,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的。我们的语文教育改革也已经历了几十年,并且也引起了几次较大的争论,人声鼎沸,沸沸扬扬。为何我们语文课堂仍是老样子,毫无变化?老师们也不想变化,不知变化。反正还得考试,没有成绩,其它都是胡扯。这也许就是语文教师的心里话。结果,本来让人心动的语文课变成了让学生讨厌的科目。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里,我们必须改变这种让学生头疼的语文课堂,改变语文和语文教师的形象,让学生对语文充满希望,让教师对语文充满信心。因此,我们要建构对话型语文教育课堂,重塑语文和语文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
二
对话型课堂,顾明思义,就是以对话为中心的课堂。课堂中的各项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对话而展开的,有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组成。
建构主义认为,对话是一种学习活动,是建构客观世界意义的活动,是探索与塑造自我的活动,是编织自己同他人关系的活动。对话是语文课程实践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与同伴、教师、文本之间倾听、理解、表达和应对的互动活动,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形成文明的人际沟通习惯,发展社会交往智慧的过程。教学主要是帮助和促进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并视教学与学习为相互促进的循环过程。而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即学习者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加工,从不同背景、角度出发,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意义的过程。
对话型课堂正是适应了学生知识的形成特点。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通力协作,充分对话,让学生在良好的对话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在这里我们简要分析一下它的特征,以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运用。
(一)民主与平等
在对话型课堂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尽管每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背景不同,但人人均有属于自己的优势,都有机会在对话的碰撞中发光,做出自己的贡献,并分享成功的喜悦。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流,而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的具有人性,除了可以成为对话的前提外,它自身就具有极大教育价值。
(二)创造与生成
“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观点所唤起了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这是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对话教学的独到之处。在对话精神的指引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交流、直接沟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中充满了创造色彩。对话教学中的创造,意在自主建构,而非为世界创造全新的思想。对话教学借助创造性、生成性的过程,使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这对于学生创造心理素质的形成大有益处。
(三)自学与合作
这里的自学与对话并非矛盾,自学是对话的前提,对话是自学的目标。自学是在对话指引下的自学,是学生自我对文本内容的主动学习,从而更好更有效地在课堂上对话。没有自学就没有对文本对问题的先验的认知和理解,也就没有课堂上的对话。因此教师要留足时间和空间,要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学当中去发现问题,去挑战疑难,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得到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要发扬合作共进的精神。而不是教师演“独角戏”,更不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教师充当平等对话的首席,重在发挥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可行的方向前进,激励学生百折不挠努力向上的精神。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共同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寻求真理,为升华思想而对话合作,这将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四)人本与情境
对话教学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知识则退居到“谈资”的位置。对话教学并不排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是知识的掌握不是教学的唯一追求。传统的教育和教学实际上主要给了学生形形色色的知识。对话教学,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通过双方的语言交融、心灵交流,师生双方不仅从对话中获得了知识,而且提升了精神。而课堂上的对话并非是突发事件,让学生猝不及防。语文教师要为对话设置良好的前景,在情境中展开活动。例如:学习外貌描写,教师先预设出几种不同的写法,让学生品味名家作品中的人物外貌描写,然后水到渠成地写出自己的作品。课堂情境是极其复杂多变的。尽管教学一般是根据教师的意图,以教师设计的计划为中心展开的,不过没有哪一个资深教师会按照预设的教案展开。教师要时时刻刻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修正计划,从而更有效地展开对话。
这里从几个方面来谈对话型课堂的特征,只当是管中窥豹。对话就是合作交流。“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与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与共识”(戴维·佰姆《论对话》)。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灌输式的课堂,开创对话型的课堂,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
三
现在我们终于谈到如何实施对话型语文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了。这种模式既然以对话为主题和标志,就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更有效的实施对话。因此,我们就从这两方面来谈。
语文教师方面:
他是对话型课堂的策划者。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变以往以灌输知识,纯粹地分析课文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了考试为了分数而教书的观念。教学是什么?是师生双方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共同进步和提高。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更快的成长,而不是仅仅一个分数。
其次,作为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要勇于迎接挑战。对话型课堂中发生的一切事件统统是偶发的事件,却又是在必然的关系中发生。这就需要教师有应变能力,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中的事件,从而找出解决事件的方法,即对话、讨论、交流。一切问题都在对话中解决。
最后,我们要声明一点,实行对话型课堂模式并非不要成绩和分数,并非会导致成绩和分数的下降。恰恰相反,真正的对话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更有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西北师大附中的教学实验就是明证。(具体数字略)
学生方面:
学生是对话型课堂教学的受益者。当然离开学生也就没有对话可言。中国的中学生,大多数在灌输式的课堂上成长,习惯于聆听老师的“美妙”的讲授。如果有一天老师不讲了,他们可能变得茫然无所适从。那该怎么办?
面对书本中的疑难和困惑,作为学生,要克服自卑心理,敢于向老师和同学发问,并进行深入的对话讨论;面对自己的错误和失败,要勇于改正自己,解救自己,没有永远不败的将军,也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面对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要勇于解剖自己,袒露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对话,更好地成长。
同学,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建构以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对话型的课堂,也是我们的一项任务和责任,因为我们最终将从中受益。
以上从几个方面谈了关于建构对话型语文教育课堂的问题。我深感言不尽达意。但我衷心地渴望以此来改变中学语文课堂的状况,同时,我也深信要彻底进行这项改革,决非易事,它需要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建构对话型语文教育课堂,改变学生厌烦语文的状况,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提高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水平,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靳健.后现代文化视界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3).
[2]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组.高万祥与人文教育[M].北京师大出版社,2006(4).
作者简介:黄金梧,男,河南平顶山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