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活动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w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涂鸦文化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涂鸦艺术是指在塑造形的过程中不追求明暗、比例、结构、透视的过程。孩子的画画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童心就是天然的审美态度。
  涂鸦文化审美态度儿童绘画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孩子们的笑脸。他们这种纯真的不带一点污染的笑脸尽对我有无限的意义。当我们历经几十年后的人生,再也不见了这种灿烂的笑容。再看看儿童的世界,这尽然是我最想得到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名誉上的提升……只有这种真实。在我做了幼儿美术的教育后从他们的作品中仿佛看到了哪些流露于心中的感受,这些就是他们的世界。
  当孩子画出第一张可以辨认出形象的图画,他们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些图画常常也会给我们带来惊讶。人物形象突然就出现在画面上了,像是从涂鸦的混沌之中诞生的一样。我们想知道幼儿是如何获得这种不容置疑的、创造有意义形象的能力的。毕加索说,“我花费了毕生的精力,就是为了向孩子学习。”那么,我们来看这些孩子的涂鸦之作,是否你也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呢。
  涂鸦文化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历史学家们就发现,在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纪念碑石和一些普通建筑的墙壁上,有着丰富的随意刻写或涂抹的动物、民俗图画和零落的文字。这些随意挥洒的东西,虽难以登文化艺术的大雅之堂,但却不失为研究语言、艺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资料。而艺术研究家们则认为,从这些古迹中可以窥见当时一般人的艺术水准和艺术风尚。
  “涂鸦”一词,原是唐朝卢仝说其儿子乱写乱画顽皮之行,典故出自《玉川子集·云添丁》:卢仝有个儿子叫添丁,喜欢乱涂乱写,常把卢仝的书册弄得又脏又乱。卢仝因此写了一首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把儿子的顽皮和自己的无奈描写得唯妙唯肖。
  涂鸦艺术是指在塑造形的过程中不追求明暗、比例、结构、透视的过程。又分为有形涂鸦与无形涂鸦两种。
  三岁前的宝宝主要处于涂鸦阶段,他们将经历无控制涂鸦,有控制涂鸦和命名涂鸦三个阶段
  无控制的涂鸦阶段(1岁半~2岁)。
  1岁半左右的宝宝开始拿笔涂鸦,最初接触到笔和纸时,宝宝并不明白他们的用处,常常会把笔放在嘴里,或用手去揉或撕纸。
  有控制的涂鸦阶段(2~3岁)。
  随着手眼协调能力的不断發展,宝宝已经能画出一些重复的,上下左右的直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他的涂鸦能控制在一张纸纸内。在此阶段后期宝宝能注视笔在纸上反复地画圆圈。
  命名涂鸦阶段(3~3岁半)。
  此阶段的宝宝虽然不能画出具体的形象来,但逐渐开始借助于绘画这种特有的表现方式来与人沟通,宝宝常常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明自己所画的内容,并把画出来的线条圆圈等意义化。
  3~4岁的幼儿他们画的特点是能画出事物的很多部分,但还不能把它们画在正确的位置上。
  三岁的宝宝的作品,在这个时期他们他们涂鸦不是为了什么意图,而是从视觉和心灵上得到满足,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心理直接去满足他们的欲望,间接去丰富他们的知识,怡养他的性情。我们做老师的千万不要限制“涂鸦”,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因势利导,鼓励儿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的创造力,由涂鸦逐步发展到真正的绘画。
  4~5岁画的特点是画画时更加认真,如果孩子想要突出某个细节,就可能会将这个细节画的很大。孩子更多的用圆圈而不是用点来表示眼睛,在画人的时候,孩子开始增加头发、脖子等细节,可能会在画下面“写”上他自己的头发。
  四岁左右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往往超出我们常人,孩子们有时候讨论的问题很雷人的,有时候会问我,“老师,什么火山爆发时,火山灰的温度高吗?”还有个孩子在讨论糖尿病的话题,是不是小时候吃糖太多,所以老了才得糖尿病的。还有的在说,“为什么我姓李,爸爸也姓李呢”……很惊人的,这么小的孩子,也不知道成天在考虑一些什么,也许他们接触的媒体多了,不知不觉中就知道的吧。回想起我们小时候,估计到了小学还不一定会理解火山爆发、糖尿病等此类的话题的。
  这种涂鸦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生命需要,是生命最早的状态,是重要的人生阶段。在生命的早期,孩子缺乏足够的语言能力,对世界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时候,用笔涂鸦是他们表达自己自己的手段。孩子的自由涂鸦作品与一些艺术大师的作品及其相似。儿童率真的本性,天真的笔触,把自己对世界的朦胧认识和感受,真实的表达出来,与艺术的自由自然地交合,这正是儿童涂鸦的宝贵之处。是我们因该尊重和保护的东西。
  5~6岁的孩子除了作画更加的栩栩如生,他们开始尝试用其他不同于橡皮泥的材料来进行塑造型,而且孩子开始想保存自己的作品。
  当孩子尚不能用语言表达他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时,却都能攥笔在纸上“涂鸦”来“吐露”自己的“心声”。因此,表现是人与生俱有的,伴随着儿童的情绪、情感、气质、与生而来。表现来自人的天性,儿童的美术表现更具有自发性。孩子的画画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童心就是天然的审美态度。
  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提出:儿童绘画与儿童智力成长是同步发展的。当儿童能用自己在情绪支配下随意的创造出象征图形,表现自己对现实的视觉印象时,写实的倾向日趋明显,进入“视觉写实表现阶段后,“儿童画”就会面临所谓“压抑阶段”终其发展。
  当他们的心灵世界,逐步被外部世界所吸引,开始了大量的表现创造,这时候如何引导孩子,为他们创造一个自由活泼、愉快的气氛,同时了解他们,才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发掘他们的潜能,理解他们的构思,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支持他们,欣赏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确实最为重要的。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门广博而高深的艺术,所有导入的内容和形式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学导入形式和教学主体内容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教学导入尤其是数学教学导入要紧扣教学目标,要精炼、灵活、有趣,最终让学生热爱数学课堂,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  数学 导入 方式 趣味 精炼  教学艺术本身在于唤醒、激发、鼓励。一节课如果开始没有引导好,学生就会毫无兴趣,影响了接下来内容的吸收。由此可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
期刊
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面貌。而有效的教师评价,为教师的价值取向、成长速度、持续动力等又起着引导作用。评价作为教育的基本反馈机制,在教育实践中起着有力的杠杆作用。  教育评价发展作用一、背景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工作指南》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中指出,教师评价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幼儿园应根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有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学科特点。而传统生物教学只是一味追求大纲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生物教学快乐学习兴趣培养趣味性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试验稿)》提出: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然而,初中生物会考成绩不计入河北省中考成绩,导致生物被视为“副科”,师生都不重视,甚至
期刊
赏识教育 幼儿 自信心 求知欲  赏识教育是培养幼儿自信心与求知欲的有效途径。因此,幼儿园的各项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为不同的幼儿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让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成功得快乐。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渴望赏识与关注”是每一个幼儿的心理需求。幼儿得到了赏识,就会拥有自信,拥有了自信,才有利于激发幼儿潜在能量的发挥。  自信心
期刊
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是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情感教育,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情感因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以促进英语学习。  情感教育情感体验高中英语兴趣培养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也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
期刊
教学幽默是一门艺术。在英语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不仅可以让紧张压抑的课堂气氛变得宽松愉悦,而且可以让枯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学生在笑与乐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  幽默教学高中英语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高中阶段随着英语知识的不断深化,英语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掌握英语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没有兴趣做基础,这个过程就会变得漫长而艰苦,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甚至产生恐惧和抵触的
期刊
受到新教育的鼓舞,笔者开始尝试改革属于我的语文教学,构建属于学生的理想课堂,顺着学生的自然身心发展规律,可谓是“顺其然”;还给学生一个实用的学习方法,就叫做“还其道”。感受颇多,收获也不少,现愿与老师读者共勉。  新教育理念 初中语文 启示  近几日,有幸拜读了赵克明老师博客上的几篇文章,其中一篇《学生“被”表达现象堪忧》,引起我深深的共鸣。他说,观察一下我们的课堂,从小学到中学以至大学,老师基本
期刊
以往的计算教学,老师只过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常与繁琐、单调、枯燥联系在一起,是纯技能性的训练,让学生望而却步,这样既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也影响了计算教学的质量。《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计算内容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删去了大量繁琐的计算内容,同时也适当降低了计算的要求,这些调整对我们每个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平日的计算教学中调整策略,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计算教学的质量。  计算教学算理算法
期刊
新型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的模式是让学生的提问、思考和观察代替老师的详细讲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使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对提高学习成绩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兴趣培养课堂主体实效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因为接受型课堂教学模式容易压抑学生思维和主体能力。因此,应在教学中尝试了新型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期刊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蕴含着大量的美学资源。如何更好地挖掘这些遍布教材各个角落的美学元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是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亟须大力抓好的工作之一。以教材《必修(五)》中的《兰亭集序》为例,进行课堂审美教育,试图让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重视和倡导审美实践真正落到实处。  高中美育兰亭集序美学元素美育实践北大教授张世英在《人生的四种境界》一文中指出:“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告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