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有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学科特点。而传统生物教学只是一味追求大纲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生物教学快乐学习兴趣培养趣味性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试验稿)》提出: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然而,初中生物会考成绩不计入河北省中考成绩,导致生物被视为“副科”,师生都不重视,甚至一些学校没有专门的生物老师,而是由主科老师兼任,对于探讨生物教学改革的方法更是缺乏积极性,这无疑是生物教学中的一道绊脚石。那么,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物课堂呢?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生物呢?
一、精心设置教学导入语,让学生以快乐的心态进入课堂
一段精彩的导语就像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好奇之门。著名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学实践也表明:课堂开始的导入方式如果充满趣味性,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感受,将其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从而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精彩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其很快进入“角色”,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内容中来。
例如,在教学《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文时,笔者采用悬念导入法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央视的《人与自然》吗?其中有一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至今让我难以忘记: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只饥肠辘辘的失去幼崽的母狮子,在寻找猎物的过程中,遇见了一只失去妈妈的小羚羊。小羚羊会被吃掉吗?”当学生为悬念所吸引,思维进入积极状态时,再利用多媒体播放《人与自然》中这个故事的剪辑片段。结果是,小羚羊不仅没有被吃掉,反而成了母狮的宝宝。最后引導:“狮子吃羊是正常的现象,为什么这只饥饿的母狮反而收养了这只小羚羊呢?”通过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置悬念,会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急于知道事情的原因,从而,很自然地进入生物课堂,为课堂的成功教学创造了条件。
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能千篇一律。生物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求知规律和心理需求,结合课文内容,从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引起学生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以快乐的心态进入新课,进而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力求讲课内容通俗化、幽默化,让学生感受愉快的课堂气氛
课堂是教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潜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采用多种方式,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课堂,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地感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1.巧用比喻,促进理解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有很多抽象性的概念和原理,不利于学生理解。而巧妙的运用比喻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知识变得浅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比如在讲“血液”一节时,将血细胞的三种成分比喻为“搬运工”“修补匠”“英勇的战士”,生动有趣、形象逼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善于观察联想,联系生活,用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比喻,化解难点、使抽象概念形象化、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深化思维,从而牢固掌握生物知识。
例如,在讲解“反射”这一概念时,教师问学生:“什么叫反射?请××同学回答。”当该同学一站起来,教师就说:“这就是反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笑声,一个学生笑着说:“老师,我们的笑声也是反射。”在这趣味盎然的欢乐气氛中,师生其乐融融地探讨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神经结构。
2.妙用幽默,增加趣味
幽默是人类智慧火花的闪现,它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形式表现出来,能达到愉悦身心、启迪心智的效果。巧妙地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不仅会使教师的语言变得风趣诙谐,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还会使教学内容变得浅显易懂,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的快乐。幽默的素材来源很多,教师应该对幽默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并精心运用。
例如,在讲生态系统的时候,可以问学生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在野外,北极熊不管多饿,为什么从来不吃企鹅呢?”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因为企鹅有毒;因为企鹅游泳快北极熊追不上;因为企鹅群居生活不容易受到攻击等;但最后终于有一个声音站出来说:“它们根本就不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一个在南极,一个在北极!”
三、运用实验手段唤起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快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设计、分析、创新以及判断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参与实验和合作中获得快乐,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恰当组织、运用趣味实验,从而更好地唤起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热情及对生物问题的深入思考。
例如,在教学“认识和使用显微镜”时,传统教法是先讲后练或边讲边练,这种做法是必要的,但仅此是不够的。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比如,视野中出现脏物,怎样清除?如何判断脏物在哪?教师不要直接告知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反复摸索,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让他们真正掌握显微镜各结构间的关系、成像原理。
四、总结
总之,趣味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乐趣,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用多种形式,打造妙趣横生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全面提高自身生物科学素养,适用生物科学技术新时代的发展。
生物教学快乐学习兴趣培养趣味性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试验稿)》提出: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然而,初中生物会考成绩不计入河北省中考成绩,导致生物被视为“副科”,师生都不重视,甚至一些学校没有专门的生物老师,而是由主科老师兼任,对于探讨生物教学改革的方法更是缺乏积极性,这无疑是生物教学中的一道绊脚石。那么,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物课堂呢?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生物呢?
一、精心设置教学导入语,让学生以快乐的心态进入课堂
一段精彩的导语就像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好奇之门。著名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学实践也表明:课堂开始的导入方式如果充满趣味性,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感受,将其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从而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精彩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其很快进入“角色”,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内容中来。
例如,在教学《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文时,笔者采用悬念导入法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央视的《人与自然》吗?其中有一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至今让我难以忘记: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只饥肠辘辘的失去幼崽的母狮子,在寻找猎物的过程中,遇见了一只失去妈妈的小羚羊。小羚羊会被吃掉吗?”当学生为悬念所吸引,思维进入积极状态时,再利用多媒体播放《人与自然》中这个故事的剪辑片段。结果是,小羚羊不仅没有被吃掉,反而成了母狮的宝宝。最后引導:“狮子吃羊是正常的现象,为什么这只饥饿的母狮反而收养了这只小羚羊呢?”通过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置悬念,会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急于知道事情的原因,从而,很自然地进入生物课堂,为课堂的成功教学创造了条件。
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能千篇一律。生物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求知规律和心理需求,结合课文内容,从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引起学生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以快乐的心态进入新课,进而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力求讲课内容通俗化、幽默化,让学生感受愉快的课堂气氛
课堂是教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潜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采用多种方式,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课堂,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地感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1.巧用比喻,促进理解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有很多抽象性的概念和原理,不利于学生理解。而巧妙的运用比喻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知识变得浅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比如在讲“血液”一节时,将血细胞的三种成分比喻为“搬运工”“修补匠”“英勇的战士”,生动有趣、形象逼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善于观察联想,联系生活,用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比喻,化解难点、使抽象概念形象化、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深化思维,从而牢固掌握生物知识。
例如,在讲解“反射”这一概念时,教师问学生:“什么叫反射?请××同学回答。”当该同学一站起来,教师就说:“这就是反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笑声,一个学生笑着说:“老师,我们的笑声也是反射。”在这趣味盎然的欢乐气氛中,师生其乐融融地探讨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神经结构。
2.妙用幽默,增加趣味
幽默是人类智慧火花的闪现,它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形式表现出来,能达到愉悦身心、启迪心智的效果。巧妙地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不仅会使教师的语言变得风趣诙谐,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还会使教学内容变得浅显易懂,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的快乐。幽默的素材来源很多,教师应该对幽默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并精心运用。
例如,在讲生态系统的时候,可以问学生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在野外,北极熊不管多饿,为什么从来不吃企鹅呢?”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因为企鹅有毒;因为企鹅游泳快北极熊追不上;因为企鹅群居生活不容易受到攻击等;但最后终于有一个声音站出来说:“它们根本就不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一个在南极,一个在北极!”
三、运用实验手段唤起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快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设计、分析、创新以及判断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参与实验和合作中获得快乐,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恰当组织、运用趣味实验,从而更好地唤起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热情及对生物问题的深入思考。
例如,在教学“认识和使用显微镜”时,传统教法是先讲后练或边讲边练,这种做法是必要的,但仅此是不够的。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比如,视野中出现脏物,怎样清除?如何判断脏物在哪?教师不要直接告知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反复摸索,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让他们真正掌握显微镜各结构间的关系、成像原理。
四、总结
总之,趣味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乐趣,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用多种形式,打造妙趣横生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全面提高自身生物科学素养,适用生物科学技术新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