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2019年湘教版《地理1》《选择性必修1》与美国《科学发现者——地球科学》中的“大气专题”为例,基于科学史、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的视角,从HPS的内容数量、构成以及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客观地反映两国高中地理教材融入HPS教育的现状和特点,并提出建议:地理教材中增加HPS教育内容,转变地理教材为地理学材;地理教学应重视HPS地理教学,注重地理学科HPS教学策略;地理教师应积极开发HPS地理资源,探索地理学科HPS教学模式等,以期为今后的HPS地理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HPS教育;中美高中地理教材;大气专题
HPS(History of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Scionce)是指从“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理解科学教育,并提倡从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学等多个视角来筛选、编排教育内容,以期使科学教育能真正地、有效地、全面地提高全民科学素养[1]。目前,我国的HPS教育多集中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地理学科的相关研究较少。美国的HPS教育研究走在国际前沿,在其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科学发现者——地球科学》(以下简称《地球科学》)中有明显的HPS理念渗透和内容呈现,因此笔者将其与我国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进行对比,试图寻找两国地理教材中HPS内容选取和呈现方式的差异,为地理教材编写和地理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一、HPS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HPS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要从“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三个方面进行。HPS教育的主要内涵有以下三点,一是科学史:主要是将学生带入科学发展史的情境中,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再探索、再发现,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致,还能帮助学生厘清某一领域发展的内部逻辑。二是科学哲学:主要是关注学生的世界观和科学观,即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科学是什么”“科学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借助对科学本质问题的不断思辨,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三是科学社会学:主要在于揭示科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及科学的社会功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服务于社会,由此塑造学生对科学功能作用的认识。
我国学者张晶总结了HPS教育有五个主要特征:以科学的基本史料为基础、重视对科学作哲学思考、以建构论为理论背景、从重视科学实证知识的传播过渡到理解科学本质、从培养科学精英过渡到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公众[2]。
二、中美高中地理教材中HPS内容对比研究的设计
1.确定研究对象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地理1》《选择性必修1》是以我国2017年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编写的,于2019年正式出版。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地球科学》是在美国NGSS和21世纪核心素养要求下编写的,于2018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引进、翻译并出版(第二版)。两套教材都被广泛使用,具有典型性。其中《地球科学》全书内容共8个单元(共30章),学科知识广度大大超过国内教材,翻译版的页数达到了915页。为了确保研究对象范围的一致性,本文选择两套教材中的“大气专题”作为研究对象。以下是两套教材中关于“大气专题”内容框架梳理(表1)。
2.選取HPS内容编码
高中地理教材HPS内容分析的基础是对三大类子类目的细分。本文在参考David.F.Robitaille(1993)进行TIMSS调查时,通过HPS内容的分类编码以及在黄晓、严珍珠、黄沁昕等人的硕博论文基础上,结合地理学科性质得到地理学科HPS内容分析类目操作的编码表(表2)。
三、中美高中地理教材中HPS内容对比结果分析
1.HPS内容数量
本次教材的分析以“处”为统计单位,对两套教材“大气专题”中HPS内容按类目操作编码进行编码和数据统计。若教科书同一部分的内容出现在两个子类目中,则两个子类目各记录一次,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从总体上看,美国《地球科学》教材中HPS内容的数量比中国湘教版教材多近三倍,这体现了美国对HPS教育的重视。从局部看,不同内容维度的主类目在两套教材中的占比情况均为:科学哲学
关键词:HPS教育;中美高中地理教材;大气专题
HPS(History of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Scionce)是指从“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理解科学教育,并提倡从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学等多个视角来筛选、编排教育内容,以期使科学教育能真正地、有效地、全面地提高全民科学素养[1]。目前,我国的HPS教育多集中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地理学科的相关研究较少。美国的HPS教育研究走在国际前沿,在其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科学发现者——地球科学》(以下简称《地球科学》)中有明显的HPS理念渗透和内容呈现,因此笔者将其与我国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进行对比,试图寻找两国地理教材中HPS内容选取和呈现方式的差异,为地理教材编写和地理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一、HPS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HPS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要从“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三个方面进行。HPS教育的主要内涵有以下三点,一是科学史:主要是将学生带入科学发展史的情境中,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再探索、再发现,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致,还能帮助学生厘清某一领域发展的内部逻辑。二是科学哲学:主要是关注学生的世界观和科学观,即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科学是什么”“科学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借助对科学本质问题的不断思辨,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三是科学社会学:主要在于揭示科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及科学的社会功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服务于社会,由此塑造学生对科学功能作用的认识。
我国学者张晶总结了HPS教育有五个主要特征:以科学的基本史料为基础、重视对科学作哲学思考、以建构论为理论背景、从重视科学实证知识的传播过渡到理解科学本质、从培养科学精英过渡到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公众[2]。
二、中美高中地理教材中HPS内容对比研究的设计
1.确定研究对象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地理1》《选择性必修1》是以我国2017年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编写的,于2019年正式出版。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地球科学》是在美国NGSS和21世纪核心素养要求下编写的,于2018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引进、翻译并出版(第二版)。两套教材都被广泛使用,具有典型性。其中《地球科学》全书内容共8个单元(共30章),学科知识广度大大超过国内教材,翻译版的页数达到了915页。为了确保研究对象范围的一致性,本文选择两套教材中的“大气专题”作为研究对象。以下是两套教材中关于“大气专题”内容框架梳理(表1)。
2.選取HPS内容编码
高中地理教材HPS内容分析的基础是对三大类子类目的细分。本文在参考David.F.Robitaille(1993)进行TIMSS调查时,通过HPS内容的分类编码以及在黄晓、严珍珠、黄沁昕等人的硕博论文基础上,结合地理学科性质得到地理学科HPS内容分析类目操作的编码表(表2)。
三、中美高中地理教材中HPS内容对比结果分析
1.HPS内容数量
本次教材的分析以“处”为统计单位,对两套教材“大气专题”中HPS内容按类目操作编码进行编码和数据统计。若教科书同一部分的内容出现在两个子类目中,则两个子类目各记录一次,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从总体上看,美国《地球科学》教材中HPS内容的数量比中国湘教版教材多近三倍,这体现了美国对HPS教育的重视。从局部看,不同内容维度的主类目在两套教材中的占比情况均为:科学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