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美肿瘤预防与筛查高峰论坛将于2012年5月9—11日在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召开。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等十余位院士及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将就中国肿瘤防控的现状和成果作学术报告。美方也将选派十几位知名学者参会,介绍肿瘤生物标志物和肿瘤筛A最新技术及研究成果。会议将对中美两国如何开展肿瘤的预防与筛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美肿瘤预防与筛查高峰论坛将于2012年5月9—11日在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召开。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等十余位院士及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将就中国肿瘤防控的现状和成果作学术报告。美方也将选派十几位知名学者参会,介绍肿瘤生物标志物和肿瘤筛A最新技术及研究成果。会议将对中美两国如何开展肿瘤的预防与筛查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全人源性肿瘤细胞核单克隆抗体3(huTNT-3)介导截短组织因子(tTF)对小鼠肝癌H22细胞移植瘤的实验性治疗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采用凝血实验和凝血因子X(FX)活化实验检测huTNT-3/tTF融合蛋白的凝血活性。将肝癌H22细胞皮下接种昆明小白鼠,建立小鼠肝癌模型。以异硫氰酸罗丹明B(RBITC)标记huTNT-3/tTF融合蛋白和tTF蛋白,分别经尾静脉注射肝癌
中国现代放射肿瘤学奠基人之一,著名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首任放疗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1-3届主任委员,《中华肿瘤杂志》l、2届编委谷铣之教授,于2012年3月19日18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中华肿瘤杂志》于2012年第7期起开辟了“预防研究”栏目。本栏目以服务于我国肿瘤预防工作为宗旨,以反映我国肿瘤预防工作成就、促进肿瘤预防研究交流为目标。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度(LNR)与Ⅲ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直肠癌根治术后的Ⅲ期直肠癌患者161例,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提示,LNR是Ⅲ期直肠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5),而清扫的淋巴结
1993年,Lee等利用遗传分析方法在线虫中发现了微小RNA(microRNA,miRNA)家族中的第一个成员lin4,从此揭开了miRNA神秘的面纱。miRNA是一组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短小单链RNA,长度约为19~25个核苷酸,由于不具备开放阅读框等条件而无法编码蛋白质,miRNA通过与靶mRNA特异性识别结合,抑制靶mRNA的翻译或影响其稳定性,来调控基因的表达;同时,miRNA在肿瘤中表
循环核酸(circulating nucleic acids,CNAs)是一种存在于动植物和人体液中的细胞外游离状态核酸,包括循环DNA、循环RNA以及新发现的微小RNA(miRNA)。血液不同于其他体液,分布于全身各处,因此,血CNAs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目的探讨胃癌的临床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63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胃癌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36例胃癌患者中,Ⅲ期234例,Ⅳ期290例;远端胃癌295例,近端胃癌263例,印戒细胞癌44例,腺癌546例。284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其中省级及以上医院的患者病理检测淋巴结数Et≥10枚的比例(57.9%)较地市级及以_F医院明显提高(39.6%,P=0.009);省级及以
目的探讨Notchl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ep-2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并研究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和Notchl组,通过CCK-8增殖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Notchl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Boyden小室体外迁移实验检测Notchl对Hep-2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1it-PCR)和Westernblot
目的通过评价多种子宫颈癌筛查方案的生物学和卫生经济学效果,探索适合在我国不同卫生和经济水平地区推广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案。方法使用Markov模型,分别测算农村和城市地区不筛查组和各种筛查方案组的远期效果、效用、效益和费用,进行成本效果、成本效用和成本效益分析。农村地区评价的筛查方法是醋酸染色和碘染色肉眼观察、传统巴氏细胞学和简易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care HPV);城市地区评价的筛查
现代肿瘤学研究表明,肿瘤不是一种单纯的局部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现有的肿瘤治疗方法难以清除体内所有的肿瘤细胞,放、化疗往往容易导致肿瘤细胞对治疗产生耐受。因此,治疗后的复发和转移不可避免。肿瘤免疫治疗的特点是,它的特异性靶向抗肿瘤作用在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不会伤及正常细胞,因此避免了药物治疗引起的毒副反应。随着生物科技和肿瘤免疫学的迅速发展,这一构想目前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可望成为治疗恶性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