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自然回归社会——谈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单侧迷路破坏术后前庭内侧核(medial vestibular nuclei,MVN)内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 A receptor,GABAA receptor)α1亚型的表达变化。方法将24只大
目的 评价不同频率探测音声导抗测试及500、1000Hz镫骨肌反射测试在诊断婴儿中耳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GSITympstar中耳分析仪,对128例听力正常婴儿(256耳)和104例听力异常婴
目的通过对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 ASSR)与视觉强化测听( vision reinforcement audiometry, VRA)阈值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一组高危听障婴儿病损部位的诊断
《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每个学生。然而,有关资料表明,全国两亿中小学生中有2000万学困生,也就是说,每10名中小学生中就有一名学困生。所以,长期以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小学教育中一个普遍而严峻的问题。笔者认为,学困生除了学习基础薄弱,或学习方法不当之外,主要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我校本着“关注过程,关心成长”的养成教育理念,通过对这一课题的实践,认为只有加强学校育人环境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加强学校硬件环境建设,发挥校园育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