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内容
中学化学学科思想不但是学习化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当学生走向社会,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不从事和化学有关的工作,这时他们在中学学过的具体的化学知识很快就会忘掉,但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形成的化学思想却时时在用。因此,学生形成的化学思想是一辈子也忘不掉的。如果在学科教学中能教给学生一生都有用的东西,那就是学科思想。
化学学科思想是在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真正的理解化学规律,掌握化学实质,才能形成化学思想,才能理解、掌握、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较清晰的解决化学问题。从中学阶段来看,我们将化学学科思想方法主要归纳为六个方面:结构与性质联系的思想方法;守恒的思想方法;动态平衡的思想方法;量变与质变的思想方法;一般与特殊的思想方法;定性与定量的思想方法。
二、研究策略及实施
研究方法: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研究过程:成立小组,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模块学习要求,通过研讨、分析、总结,提出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我们重点研究微观和宏观、守恒思想、动态平衡思想、一般与特殊的思想。
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通过研讨、实验、分析,整理出一些案例、素材。通过课堂实践,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方案。
三、初步结论及课例
(一)学生进行实验,反思实验过程,培养学科思想与方法。例如:
Ⅰ对盐类的水解进行研究。
示范校的学生水平相对较高,按照教材顺序实验—讨论—分析、归纳—应用,学生理解起来较容易,但水平差点的学生就不行,遇到问题不知从何下手,微粒观及守恒思想等比较薄弱。课题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原因后,改变策略,在三类校上了一节研究课。课后,老师们反映很好,适合低水平的学生,遇到盐溶液学生们能从微粒观角度进行分析。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学习准备【复习提问】
(1)NH3·H2O、NaOH、H2CO3、CH3COOH、HCl、Na2CO3、H2O、CH3COONa、NaCl、NH4Cl。10种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写出CH3COONa、H2O、NH4Cl、NaCl的电离方程式)
(2)通常情况下,水既能电离出H+又能电离出OH-,为什么水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
(3)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H+、OH-的浓度有何关系?
(4)向水中加入酸或碱,对水的电離平衡会产生影响吗?
(5)向水中加入盐,对水的电离平衡会产生影响吗?
2.提出问题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盐(图片),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都把它们当作碱使用?
3.解决问题【演示实验】
①取少量CH3COONa固体溶于水,滴加几滴酚酞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②取少量NH4Cl固体、NaCl固体溶于水,测pH值。
对于①可以做一个对比实验,清水中加几滴酚酞试剂,进行比较。【对比的思想】
接下来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找出CH3COONa、NH4Cl、NaCl三种盐的水溶液不都是中性的本质原因: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三种盐溶液中存在哪些分子、离子(不要忘记水及其电离)?
得出深层次的结论并表述:学生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展开讨论,得出盐类水解的本质。并使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间的联系,及理论知识的探究推理的方法和过程,从而远离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
【提问】如果任意给你一种盐,如何判断它的水溶液的酸碱性?
通过假说→实践、检验→归纳→教师与学生共同得出结论:得出结构决定性质,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有关。
4.知识应用:略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把书中的实验分解,两次操作即:问题—实验事实—讨论—实验事实—结论—应用,让学生理解概念,通过设计合理的探究形式、运用恰当的探究手段,让学生感受化学实验的方法和魅力。最后的视频为第二课时的影响因素及水解的应用埋下伏笔,引发学生思考、自学。通过这样的课堂探究教学有助于学生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形成。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科思想的形成。例如:
Ⅱ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进行研究
授课环节:创设情境引出主题—情景再现—新授知识—强化重点—巩固练习
【图片展示】学生身边的事物。
【提问】这些图片体现了什么现象?
【交流】金属腐蚀的危害。
【科学探究】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
此实验已在一周前布置给学生,课上由学生汇报实验成果。(照片追踪)
【总结】铁钉遇到强酸或有O2、H2O存在的条件下,均可被腐蚀。遇到电解质时,一般腐蚀速度更快。
【实验探究】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将经过除锈的铁钉放入具支试管中,再到入饱和食盐水,并和装有红墨水的弯管相连,观察实验现象。
经过分析、讨论,逐步完成表格: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完成学案)
最后讨论总结出金属的防护措施。提升了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认识。
本节课的亮点就是引入环节,用校内及周边的一组生锈物品的照片,创设情景,使学生置于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引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内心探索的火焰点燃,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同时教师又不放松指导作用这一主线,层层设计问题,制造悬念,使学生不断的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达到知识的高峰,并且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树立了学习化学的决心与自信心。实施探究性教学,是培养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有效途径。
反思:通过前段的研究、思考,我们一致认为:
(1)教师对学科思想和方法要有清晰的认识,研究每种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特点,明确它的含义和在化学中的地位、作用;建立培养每种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资源库,建立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素材(知识点素材、题型素材)。
(2)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培养具有阶段性,每种学科思想和方法应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过程逐步深化,对较高的能力要求的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进行分步实施、循序渐进。
总之,学科思想的形成不能离开学科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逐步形成学科思想。没有形成学科思想的知识是死的。学科思想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的,更不能象学知识那样去突击完成的。学科思想的形成,需要有意识、有目的的长时间的培养和训练。
中学化学学科思想不但是学习化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当学生走向社会,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不从事和化学有关的工作,这时他们在中学学过的具体的化学知识很快就会忘掉,但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形成的化学思想却时时在用。因此,学生形成的化学思想是一辈子也忘不掉的。如果在学科教学中能教给学生一生都有用的东西,那就是学科思想。
化学学科思想是在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真正的理解化学规律,掌握化学实质,才能形成化学思想,才能理解、掌握、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较清晰的解决化学问题。从中学阶段来看,我们将化学学科思想方法主要归纳为六个方面:结构与性质联系的思想方法;守恒的思想方法;动态平衡的思想方法;量变与质变的思想方法;一般与特殊的思想方法;定性与定量的思想方法。
二、研究策略及实施
研究方法: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研究过程:成立小组,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模块学习要求,通过研讨、分析、总结,提出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我们重点研究微观和宏观、守恒思想、动态平衡思想、一般与特殊的思想。
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通过研讨、实验、分析,整理出一些案例、素材。通过课堂实践,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方案。
三、初步结论及课例
(一)学生进行实验,反思实验过程,培养学科思想与方法。例如:
Ⅰ对盐类的水解进行研究。
示范校的学生水平相对较高,按照教材顺序实验—讨论—分析、归纳—应用,学生理解起来较容易,但水平差点的学生就不行,遇到问题不知从何下手,微粒观及守恒思想等比较薄弱。课题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原因后,改变策略,在三类校上了一节研究课。课后,老师们反映很好,适合低水平的学生,遇到盐溶液学生们能从微粒观角度进行分析。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学习准备【复习提问】
(1)NH3·H2O、NaOH、H2CO3、CH3COOH、HCl、Na2CO3、H2O、CH3COONa、NaCl、NH4Cl。10种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写出CH3COONa、H2O、NH4Cl、NaCl的电离方程式)
(2)通常情况下,水既能电离出H+又能电离出OH-,为什么水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
(3)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H+、OH-的浓度有何关系?
(4)向水中加入酸或碱,对水的电離平衡会产生影响吗?
(5)向水中加入盐,对水的电离平衡会产生影响吗?
2.提出问题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盐(图片),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都把它们当作碱使用?
3.解决问题【演示实验】
①取少量CH3COONa固体溶于水,滴加几滴酚酞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②取少量NH4Cl固体、NaCl固体溶于水,测pH值。
对于①可以做一个对比实验,清水中加几滴酚酞试剂,进行比较。【对比的思想】
接下来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找出CH3COONa、NH4Cl、NaCl三种盐的水溶液不都是中性的本质原因: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三种盐溶液中存在哪些分子、离子(不要忘记水及其电离)?
得出深层次的结论并表述:学生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展开讨论,得出盐类水解的本质。并使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间的联系,及理论知识的探究推理的方法和过程,从而远离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
【提问】如果任意给你一种盐,如何判断它的水溶液的酸碱性?
通过假说→实践、检验→归纳→教师与学生共同得出结论:得出结构决定性质,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有关。
4.知识应用:略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把书中的实验分解,两次操作即:问题—实验事实—讨论—实验事实—结论—应用,让学生理解概念,通过设计合理的探究形式、运用恰当的探究手段,让学生感受化学实验的方法和魅力。最后的视频为第二课时的影响因素及水解的应用埋下伏笔,引发学生思考、自学。通过这样的课堂探究教学有助于学生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形成。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科思想的形成。例如:
Ⅱ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进行研究
授课环节:创设情境引出主题—情景再现—新授知识—强化重点—巩固练习
【图片展示】学生身边的事物。
【提问】这些图片体现了什么现象?
【交流】金属腐蚀的危害。
【科学探究】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
此实验已在一周前布置给学生,课上由学生汇报实验成果。(照片追踪)
【总结】铁钉遇到强酸或有O2、H2O存在的条件下,均可被腐蚀。遇到电解质时,一般腐蚀速度更快。
【实验探究】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将经过除锈的铁钉放入具支试管中,再到入饱和食盐水,并和装有红墨水的弯管相连,观察实验现象。
经过分析、讨论,逐步完成表格: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完成学案)
最后讨论总结出金属的防护措施。提升了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认识。
本节课的亮点就是引入环节,用校内及周边的一组生锈物品的照片,创设情景,使学生置于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引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内心探索的火焰点燃,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同时教师又不放松指导作用这一主线,层层设计问题,制造悬念,使学生不断的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达到知识的高峰,并且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树立了学习化学的决心与自信心。实施探究性教学,是培养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有效途径。
反思:通过前段的研究、思考,我们一致认为:
(1)教师对学科思想和方法要有清晰的认识,研究每种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特点,明确它的含义和在化学中的地位、作用;建立培养每种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资源库,建立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素材(知识点素材、题型素材)。
(2)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培养具有阶段性,每种学科思想和方法应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过程逐步深化,对较高的能力要求的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进行分步实施、循序渐进。
总之,学科思想的形成不能离开学科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逐步形成学科思想。没有形成学科思想的知识是死的。学科思想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的,更不能象学知识那样去突击完成的。学科思想的形成,需要有意识、有目的的长时间的培养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