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满足多光场相机测量系统快速、准确地重建火焰三维温度场的需求,针对火焰辐射光场采样具有低秩性和方向冗余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光线选择的光场采样优化方法.该方法根据辐射光线穿行火焰网格的顺序以及入射角度的特点,通过选取特征光线来表征原始光场采样,以降低火焰辐射光场采样间的方向冗余性.采用数值计算对该方法的抗噪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对乙烯层流双峰扩散火焰开展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采样优化方法能够良好地适用于多光场相机系统,当向光线辐射强度添加不同水平的噪声时,与运用原始采样进行重建相比,
【机 构】
:
东南大学火电机组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能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96;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燃烧与爆炸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满足多光场相机测量系统快速、准确地重建火焰三维温度场的需求,针对火焰辐射光场采样具有低秩性和方向冗余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光线选择的光场采样优化方法.该方法根据辐射光线穿行火焰网格的顺序以及入射角度的特点,通过选取特征光线来表征原始光场采样,以降低火焰辐射光场采样间的方向冗余性.采用数值计算对该方法的抗噪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对乙烯层流双峰扩散火焰开展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采样优化方法能够良好地适用于多光场相机系统,当向光线辐射强度添加不同水平的噪声时,与运用原始采样进行重建相比,利用优化采样不仅能够准确地重建火焰三维温度场,而且能够减小部分网格的重建误差,重建时间也缩短为利用原始采样重建时间的1/14.同时运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重建乙烯层流双峰扩散火焰三维温度场,重建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均有大幅度提升.
其他文献
显微成像条件下的三维流场测量是微通道流动等研究的基础,其难点在于颗粒深度位置的测量.由于显微镜头景深极小,成像时通道内大部分颗粒处于离焦状态.本文首先基于几何光学原理分析了显微成像前后离焦不对称的特点,随后基于Inception V3卷积神经网络搭建了颗粒深度预测模型,并通过光线追踪方法生成粒径1~10μm的10种颗粒在深度范围?50~50μm内的仿真显微图像,应用深度预测模型对其进行训练及预测,颗粒深度预测结果显示1~3μm颗粒的相对误差在±13%以内,4~10μm颗粒的相对误差小于±5%.最后在微通道
颗粒与壁面的惯性碰撞机制是换热管壁积灰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国内外对微米级颗粒撞击壁面过程的研究较少.本文对单颗粒撞击颗粒覆层的碰撞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首先通过建立颗粒与壁面法向碰撞的动力学模型,对颗粒与壁面(或颗粒)之间的碰撞过程进行研究.对于颗粒与壁面(或颗粒)的碰撞过程,无阻尼耗散下,理论计算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一致.相对于仅考虑黏附剥离功的情况,阻尼耗散的存在使得临界捕集速度增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颗粒与颗粒覆层撞击后的颗粒运动情况.颗粒-颗粒(黏附)-壁面的法向碰撞过程由于黏附颗粒的加入变得更加复杂.
多数机械设备如换热器、汽轮机、燃气轮机等内部流场均具有内部空间狭小、流场流动复杂的特点.目前对于该类流场测量多采用二维粒子图像测速(PIV)的方法,难以反映真实的流场速度分布;同时多数三维流场测量系统设备复杂且昂贵,难以应用到狭小的空间测量中.因此本文搭建了一套基于三台相机的三维流场测量系统,针对某矩形水流管道,应用层析PIV技术对圆柱尾迹的低速流场进行了测量,成功观察并重建了圆柱产生的三维卡门涡街流场.测量区域约为30mm×30mm×5mm,三维空间分辨率达到20voxels/mm,重投影误差小于0.5
由于多相流流动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对气固两相流循环流化床提升管轴向行为研究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采用八截面三十二电极的三维电容层析成像(ECT)传感器,每个截面包含4个电极,分析了在不同轴径比(轴向长度与传感器内径之比)和不同电极覆盖率下的成像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当轴径比为8.3、电极覆盖率达到69%时,在保证成像质量的情况下达到最大的轴径比.开发了一套32通道的三维ECT数据采集系统用于流化床提升管流动成像,成像速度为每秒120帧.成像结果表明,当流化气速Uf为2.34m/s时,段塞流在加速上升到一
针对烟气脱硫工艺中石灰石/石膏浆液粒度、密度(浓度)在线测量需求,研究了基于超声衰减法的浆料多参数在线测量方法和装置.改进了一种自适应控制参数的差分进化算法用于颗粒粒径反演,模拟算例显示,改进差分进化算法求解精度更高;设计了非接触式测量管段,采用换能器一发一收模式,实现非接触式无损测量;开展了温度变化对声衰减影响实验,提出了声衰减量的温度修正方法.通过实验室结果验证,文中方法浓度测量结果与取样法浓度分析结果最大偏差为1.75%,最小偏差为0.59%.通过电厂测试结果验证,文中方法的粒度测量结果与显微镜图像
流化床具有良好的传热传质效率,因此广泛应用于煤粉燃烧、气力输送等场合.但是流化床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恶性流动,脉冲的振动能量可以有效地提高流化床的传热系数,减少恶性流动现象发生.本文设计、搭建了烯烃流化床实验平台,通入混合脉冲气流.通过改变脉冲气流的相关参数,对静电信号进行功率谱密度函数分析.并基于静电信号估算气泡尺寸,从而获得流化床内气泡行为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脉冲气流的加入对气泡尺寸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脉冲频率的增加,气泡尺寸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脉冲频率为0.5Hz左右时气泡尺寸最小.脉冲气
首先利用管式炉对燃煤及燃煤加氯后煤中汞排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神混煤而言,原煤燃烧后烟气中单质Hg0和氧化态汞Hg2+的比例分别为74.3%、25.7%.添加Cl后,烟气中Hg2+的比例有所上升,当加氯量为0.015%、0.030%和0.045%时,烟气中Hg2+的比例分别上升为32.7%、36.1%和40%,随加氯量的增加,其对汞的氧化作用也随之增强.在现场工程示范试验中,利用脱硫废水中的氯氧化烟气中的汞,以达到脱硫废水与烟气中的汞协同脱除的目的.结果表明,随着脱硫废水喷洒煤的量越大,进入SCR烟气
在层流搅拌中,搅拌桨的周期性扰动使搅拌槽内出现封闭、孤立的环状隔离流场.隔离流场严重阻碍了搅拌介质之间的有效交换,降低了搅拌效率.本文提出外加电场以强化层流搅拌的方案,利用电流体动力学效应改变流场的对称结构,消除混合死区.试验采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anne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PLIF)技术实现了搅拌槽内流场结构的实时可视化,并通过自编程程序识别并计算出非混合区域面积百分比.结果表明,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混合效率逐渐提升,当电场强度为1.5kV/cm时混合效率可达9
以某600MW燃煤机组环保岛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烟气污染物脱除过程进行建模,并通过仿真实验对氨氮摩尔比、循环浆液pH、脱硫塔液气比、烟气温度、烟气流量等运行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获得了烟气污染物脱除系统对各参数的静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对于在钒钛基催化剂上发生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反应,氨氮摩尔比应略高于0.92,以保证脱硝效率,减小运行成本和氨逃逸量;当氨逃逸量在允许范围内时,提高浆液pH有利于增强脱硫作用和增加石膏产量,同时,应尽量降低脱硫塔液气比以减小运行成本,但液气比不可小
超疏水表面是防止低温条件下风机叶片表面结冰、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材料之一.本文以十四酸乙醇溶液和铜片为前体,基于溶剂热法将十四酸铜原位生长于铜片表面,通过调控前体浓度和反应时间获得了不同润湿性的疏水表面,实现了疏水表面润湿性的有效调控.此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十四酸铜团簇的微结构及分布状态;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验证团簇粉末的晶格成分;通过接触角测量仪量化不同条件下样品的表面润湿性.结果表明,随着铜片表面十四酸铜团簇密集程度的增加,液滴与铜片的接触角增大,铜片润湿性降低;十四酸乙醇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