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地理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中承担着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将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使学生的环境意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产生一个新的局面。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一、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1.21世纪是环保的世纪,生态的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纪,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社会各个层次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途径之一。我国为此作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决策。而环保教育则是贯彻落实这一基本国策的基本工程。
2.环境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环境意识是科学意识,也是道德意识、文明意识。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既包括科学的认识自然界发展规律的教育,又包括科学的运用自然资源、地理环境为人类社会 、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还包括人类自身增长要和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教育。这些教育内容正是21世纪建设人材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新的学习观认为,中小学教育的基本方向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生存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生存而学习”。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观念、意志、技能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所以说,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在中学地理课程教学中进行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不是课本的外延,而是地理课本身的要求。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阳光、空气和水以及广袤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离开了良好的环境人类将无法生存。所以,人类需要很好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目前,我国的环境教育在基础教育中主要采取各门学科渗透的模式,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中,地理是中学各课程中惟一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为基本内容的课程。
二、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途径
1.结合地理教材内容进行环境教育
现行的中学地理教材把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作为核心内容,以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地理教育为传播环境科技知识、环境保护技能、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和正确态度,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系统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环境内容,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时捕捉契机,选择好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完成环境教育的渗透。
2.改进地理教学加强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是科学意识,也是道德意识。环保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因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环境教育的核心内容。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应加强教学信息的开放性,体现教学结论的开放性。在环境问题普遍存在的今天,环境问题的变化是非常迅速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时,仅限于地理课本中的环境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不应该也不可能强求学生对每个问题都得出完全一致的看法。而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独特的意见,教师再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最后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针对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以活动的思路设计教学,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将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使学生的环境意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产生一个新的局面。
3.组织实践活动强化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本身是一种感知性的教育活动,强调学生、教师与环境之间的教学关系,地理教师要重视“在环境中学习”。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时,应该冲破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活动性。如果地理教师注重野外环境调查,带领学生发现家乡的环境问题,寻求解决环境的途径,能唤起学生强烈的爱护家乡,保护家乡环境的情感。当前环境教育理论认为,环境教育除了向学生讲授关于环境的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有在环境中的亲身体验,通过在各种环境中的探索活动,感受各种环境问题,从而发展解决问题的实际技能和积极的态度,达到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的目的。
4.结合有关环保法规培养环保法律意识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体验环境,考察环境,还必须对学生进行环保法律知识教育。我国目前已有十多项有关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的行政法规,我国也加入并签署了许多有关环保的国际公约。此外,各地也有相应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的地方法规、公约、条例等。把这些相关的法律内容恰当地穿插到各章节中去教学,这样能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教育,让他们在学习环境保护知识的同时,掌握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增强环保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学环境教育的理念与环保法律的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可以把中学生的环保法律意识的培养融入到地理教学中,把对中学生环保法律意识培养的效果作为中学地理教学评价的标准之一。注重对中学生环保法律意识的培养也提升了中学地理教育的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延华 地理课程中环保教育的实施 赤峰学院学报
[2]肖秀银 环境教育应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教育导刊
[3]孙文雪 田凤英 论中学地理教育与中学生环保法律意识培养的契合性当代教育论坛
(作者单位:甘肃永昌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一、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1.21世纪是环保的世纪,生态的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纪,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社会各个层次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途径之一。我国为此作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决策。而环保教育则是贯彻落实这一基本国策的基本工程。
2.环境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环境意识是科学意识,也是道德意识、文明意识。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既包括科学的认识自然界发展规律的教育,又包括科学的运用自然资源、地理环境为人类社会 、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还包括人类自身增长要和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教育。这些教育内容正是21世纪建设人材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新的学习观认为,中小学教育的基本方向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生存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生存而学习”。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观念、意志、技能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所以说,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在中学地理课程教学中进行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不是课本的外延,而是地理课本身的要求。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阳光、空气和水以及广袤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离开了良好的环境人类将无法生存。所以,人类需要很好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目前,我国的环境教育在基础教育中主要采取各门学科渗透的模式,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中,地理是中学各课程中惟一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为基本内容的课程。
二、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途径
1.结合地理教材内容进行环境教育
现行的中学地理教材把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作为核心内容,以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地理教育为传播环境科技知识、环境保护技能、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和正确态度,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系统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环境内容,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时捕捉契机,选择好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完成环境教育的渗透。
2.改进地理教学加强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是科学意识,也是道德意识。环保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因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环境教育的核心内容。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应加强教学信息的开放性,体现教学结论的开放性。在环境问题普遍存在的今天,环境问题的变化是非常迅速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时,仅限于地理课本中的环境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不应该也不可能强求学生对每个问题都得出完全一致的看法。而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独特的意见,教师再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最后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针对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以活动的思路设计教学,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将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使学生的环境意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产生一个新的局面。
3.组织实践活动强化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本身是一种感知性的教育活动,强调学生、教师与环境之间的教学关系,地理教师要重视“在环境中学习”。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时,应该冲破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活动性。如果地理教师注重野外环境调查,带领学生发现家乡的环境问题,寻求解决环境的途径,能唤起学生强烈的爱护家乡,保护家乡环境的情感。当前环境教育理论认为,环境教育除了向学生讲授关于环境的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有在环境中的亲身体验,通过在各种环境中的探索活动,感受各种环境问题,从而发展解决问题的实际技能和积极的态度,达到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的目的。
4.结合有关环保法规培养环保法律意识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体验环境,考察环境,还必须对学生进行环保法律知识教育。我国目前已有十多项有关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的行政法规,我国也加入并签署了许多有关环保的国际公约。此外,各地也有相应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的地方法规、公约、条例等。把这些相关的法律内容恰当地穿插到各章节中去教学,这样能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教育,让他们在学习环境保护知识的同时,掌握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增强环保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学环境教育的理念与环保法律的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可以把中学生的环保法律意识的培养融入到地理教学中,把对中学生环保法律意识培养的效果作为中学地理教学评价的标准之一。注重对中学生环保法律意识的培养也提升了中学地理教育的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延华 地理课程中环保教育的实施 赤峰学院学报
[2]肖秀银 环境教育应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教育导刊
[3]孙文雪 田凤英 论中学地理教育与中学生环保法律意识培养的契合性当代教育论坛
(作者单位:甘肃永昌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