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眼中的经济形势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延续L型走势,企业产销温和回暖,盈利有所改善。企业家认为未来市场需求稳中有升,企业用工需求和投资计划总体平稳,但分化态势明显。
  为了解企业的现实状况及企业家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了解他们对企业外部环境的评价看法,以及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的意见和建议,2016年8-10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了“2016·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以企业家群体为调查对象,参考中国经济结构,按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于8月10日发放问卷,截至10月15日共回收问卷2062份,其中有效问卷1960份。
  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及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价
  1.企业景气企稳回升,结构分化十分明显。对于目前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综合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家占27%,认为“一般”的占52.4%,认为“不佳”的占20.6%;认为“良好”的比“不佳”的多6.4%,这一数据为近三年来的最高值。这表明,企业景气经过三年的持续下降后,开始温和改善。
  调查发现,不同类型企业的景气状况呈现明显分化态势。从不同地区看,“长三角”地区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好于“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企业;从不同规模看,大中型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于小型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和外资企业明显好于民营企业。


  不同行业企业的景气状况分化也十分明显。经营状况相对较好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汽车、电子设备等,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20%以上。而采矿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化纤、非金属制品等行业经营状况相对较差,其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少20%以上。
  企业家对企业现状的满意程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对企业现状“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企业家占33.5%,比2015年上升了5.2%,其中“非常满意”占1.6%,“比较满意”占31.9%,“一般”的占35.7%,“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的占30.8%。以5分制计算,企业家对企业现状满意度的评价值为2.99,为2012年以来的较高水平。其中,中部地区企业、大中型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的企业家对企业现状的满意度评分相对较高。
  随着企业景气的温和回升,企业家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也趋于乐观。认为2016宏观经济形势“很好”或“较好”的企业家占20.3%,比2015年上升了2.7%;认为“一般”的占43%;认为“很差”或“较差”的占36.7%,比2015年下降了7%(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宏观经济“偏冷”的企业家占48.6%,认为“过冷”的占6.8%,两者合计比重比2015年下降了5.3%;认为“正常”的占32%,认为“偏热”或“过热”的占5%,均高于2015年;认为“尚难判断”的占7.6%。
  企业家认为当前经济“偏冷”或“过冷”的比重,以及经济形势“很差”或“较差”的比重均有所下降,而认为当前经济“正常”的比重,以及经济形势“一般”的比重均有所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家的信心有所回升。
  2.价格跌势趋缓,产销温和回升,库存趋于底部,企业盈利改善。调查发现,在库存趋于见底及去产能政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企业产品销售价格下跌趋势有所缓和。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企业产品价格比2015年同期“下降”的企业家占51.2%,比2015年低了5.9%;“持平”的占40%,“上升”的占8.8%;价格“下降”的比“上升”的多42.4%,比2015年上升了8.1%。
  价格下跌较少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而价格下跌较多的行业有: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化纤、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等,其价格“下降”的比“上升”的多60%左右。


  企业产品销量的下跌趋势也有所缓和。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的销售量比2015年“减少”的企业家占43%,比2015年低了7.8%;认为“持平”的占34.6%,“增加”的占22.4%;这一数据比2015年上升了12.1%。
  其中,销售量下滑较多的行业有: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造纸等,销售量“增加”的企业比“减少”的少50%以上;而农林牧渔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有色金属、汽车、电子设备则相对较好,销售量“增加”的企业比“减少”的企业要多。
  在产品价格和销售量均呈现出跌势趋缓的情况下,企业的盈利情况有所好转。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上半年盈利(包括“较大盈利”和“略有盈余”,下同)的企业占51.1%,比2015年上升了4.8%,为近五年来的较高水平;“收支平衡”的占23.3%;亏损(包括“亏损”和“严重亏损”,下同)的占25.6%。
  认为目前盈利“正常”或“好于正常”的企业家占43.6%,为2012年以来的最高值;“低于正常”的占56.4%。其中,中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盈利情况相对较好(见表2)。
  目前盈利情况相对较好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有色金属、汽车、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行业,盈利“正常”或“好于正常”的企业超过一半,而采矿业、纺织、非金属制品、钢铁、通用设备等行业则相对较差,超过七成的企业盈利“低于正常”(见表3)。   在盈利趋于好转的同时,停产、半停产企业的比重比2015年有所下降。其中,小型企业“停产”、“半停产”的比重相对较高。该比重相对较高的行业有:采矿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食品、化工、非金属制品、钢铁等,“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在四成左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然突出(见表4)。
  企业生产状况的好转还体现在企业目前的生产(服务)量情况上。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企业的生产(服务)量比2015年“减少”的企业家占40%,比2015年低了3.6%;“持平”的占40.3%,“增加”的占19.7%;认为“增加”的比“减少”的少20.3%,这一数据比2015年上升了6%。
  生产(服务)量下滑较多的行业有: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非金属制品等,生产(服务)量“增加”的企业比“减少”的少40%以上;而农林牧渔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汽车、电子设备等行业则相对较好。
  调查还发现,目前企业仍处于去库存的过程中。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企业的产成品库存“低于正常”的企业家占13.3%,为五年来最高;认为“高于正常”的企业家占18.5%,为五年来最低;认为“正常”或“低于正常”的企业家占81.5%,比2015年上升了4%,为近五年的最高(见表5)。
  库存相对较高的行业有:房地产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化纤、非金属制品等,库存“高于正常”的企业超过三成。长期以来的价格下跌带来了持续的去库存,同时当库存达到低位时又带来了价格的回升。


  未来预期及用工投资意愿
  1.市场需求稳中有升,未来预期温和改善。企业订货情况是一个重要的先行指标,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未来的需求走向。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订货“正常”的企业家占48.7%,“高于正常”的占5.4%,两者合计比重比2015年上升了3.2%;订货“低于正常”的企业占45.9%。其中,“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企业目前订货相对较差。
  农林牧渔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化纤、汽车、电子设备等行业订货情况相对较好,订货“正常”或“高于正常”的企业比重超过六成;而采矿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非金属制品、通用设备等行业订货情况相对较差,超过六成的企业订货“低于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与2015年相比,一些行业的订货情况明显好转,包括:建筑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钢铁、汽车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行业的市场需求正在逐渐好转。
  由于市场需求的回稳,企业家预计未来产品价格的跌势趋缓。预计2017年企业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的企业家占30.4%,比“上升”的多14.3%,预计价格“持平”的占53.5%。预计2017年价格下跌较多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制造业中的服装、非金属制品、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电气机械、电子设备等,预计价格“下降”的比“上升”的多30%左右,而农林牧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则相对乐观,预计价格“上升”的企业要多于“下降”的企业。
  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更为乐观;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和民营企业预计“好转”的比“恶化”的多15%以上,高于外资企业。


  调查结果显示,预计2017年经营状况“好转”的企业家占36.6%,预计“不变”的占49.3%,预计“恶化”的占14.1%;预计“好转”的比“恶化”的多22.5%。
  从不同地区看,中部地区企业预计“好转”的比“恶化”的多33.7%,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企业;“京津冀”地区企业最为乐观,“长三角”地区企业居中,“珠三角”地区企业则相对较差;从不同规模看,小型企业对2017年更为乐观;从不同经济类型看,民营企业预计“好转”的比“恶化”的多23%。
  对2017年预计较为乐观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食品、汽车、仪器仪表等,预计“好转”的比“恶化”的多40%以上,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制造业中的纺织、服装、化纤、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则相对较差。
  2.用工需求和投资计划分化态势明显。随着企业家对未来预期的温和改善,企业的用工和投资计划也保持平稳。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企业用工人数与2015年“持平”的企业家占45.3%,“增加”的占17.2%,两者合计比重超过六成;认为“减少”的占37.5%。其中,中西部地区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用工人数增长相对较多。
  服务业尤其现代服务业用工人数增长相对较多。具体来看,目前用工人数增长较多的行业有: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用工人数“增加”或“持平”的企业超过八成,而采矿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非金属制品、通用设备等行业用工人数“减少”的企业超过半数。
  关于企业2017年计划投资额的增减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计划投资额“增长”的企业占33.9%,“不变”的占39.9%,两者合计比重超过七成;“减少”的占26.2%。其中,中型企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2017年计划投资额增长相对较多。
  2017年计划投资额增长较多的行业有: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等,其计划投资额“增长”企业超过半数;而纺织、化纤等行业则相对较差,计划投资额“减少”的企业超过四成。


  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1.产能过剩现象依然十分严重。认为本行业产能过剩“非常严重”的企业家占13.1%,“比较严重”的占58.1%,两者合计比重略低于2015年的调查结果,但仍处于历史高位;认为“基本不存在”的占28.8%。
  从行业看,纺织、造纸、非金属制品、钢铁、通用设备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或“非常严重”的企业超八成;农林牧渔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则相对较好。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同时,也有一些行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存在良好的发展空间,这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设备利用率也能反映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认为2016年设备利用率在“75%及以下”的企业家占58%,“75%-90%”的占28.2%,“90%以上”的占13.8%,企业总体平均设备利用率为68%,其中制造业企业的平均设备利用率为67.5%,与2015年的调查结果大体相当。从不同行业看,食品、造纸、非金属制品、通用设备等行业平均设备利用率低于65%,相对较低;而纺织、电子设备等行业平均设备利用率相对较高。
  从对2017年企业设备利用率的预计来看,调查结果显示,预计2017年设备利用率在“75%及以下”的企业家占53.1%,“75%-90%”的占30.5%,“90%以上”的占16.4%,预计2017年企业总体平均设备利用率为70.8%,其中制造业企业预计为70%,略好于2016年的情况。从不同行业看,食品、造纸、非金属制品、通用设备等行业预计2017年平均设备利用率在65%左右,相对较低;而纺织、医药、有色金属、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电子设备等行业预计2017年平均设备利用率相对较高。
  2.人工成本上升、社保税费负担过重是企业面临的首要困难。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企业家选择比重最高的八项依次是:“人工成本上升”(68.4%)、“社保、税费负担过重”(50.2%)、“企业利润率太低”(43.4%)、“整个行业产能过剩”(38.2%)、“资金紧张”(35.1%)、“缺乏人才”(33.2%)、“国内需求不足”(24%)和“未来影响企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太多”(22%)。调查发现,近年来成本上升(包括“人工成本上升”和“社保、税费负担过重”)一直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此外,选择产能过剩的比重也较高(见表6)。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珠三角”地区企业选择“人工成本上升”、“社保、税费负担过重”、“整个行业产能过剩”和“企业招工困难”的比重高于其他地区企业,“长三角”地区企业选择“人工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率太低”、“缺乏人才”的比重高于其他地区企业,“京津冀”地区企业选择“资金紧张”、“缺乏创新能力”和“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的比重高于其他地区企业。
  3.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困难。调查发现,选择“资金紧张”的企业家占35.1%,排在所有19个选项的第五位。本次调查还了解了企业目前的流动资金情况。认为目前资金“紧张”的企业家占41.6%,“正常”的占50.8%,“宽裕”的占7.6%。其中,中西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资金“紧张”的比重相对较高。
  应收账款也反映了目前企业的资金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应收账款“高于正常”的企业家占24.9%,“正常”的占54.3%,“低于正常”的占20.8%。其中,西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民营企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应收账款“高于正常”的比重相对较高。
  在资金紧张的影响下,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居高不下。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企业平均融资成本在“6%及以下”的企业家仅占38.3%,认为“6%-8%”的占21.5%,认为“8%-10%”的占21.7%,认为“10%以上”的占18.5%;总体来看,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高达8.33%。其中,中西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相对更高。


  从不同行业看,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非金属制品等行业平均融资成本相对更高,超过9%。
  4.房地产局部泡沫比较明显。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企业所在地区房价“较高”或“过高”的企业家占62.4%,认为“正常”的占32.5%,认为“较低”或“过低”的占5.1%,总体评价值为3.76(5分制),明显高于中值3。不同城市的房价分化现象较为明显,一线城市的企业家对房价的总体评价值为4.43,处于近5年来的较高水平,而二线城市和其他城市的总体评价值分别为3.81和3.66,要显著低于一线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较多企业家预计房价上涨的同时,认为目前房地产库存“过大”的企业家占68.8%,“适度”的占26.7%,“不足”的仅占4.5%。其中,认为一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大”的占37.7%,明显低于二线城市和其他城市。
  结构变化及增长动力转换
  1.目前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行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在订货、盈利、用工和未来投资额等指标上均明显好于全行业平均水平,更大幅好于采矿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造纸、化纤、非金属制品、钢铁、通用设备等资源密集型行业,而这种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在创新的推动下逐步实现的。   本次调查了企业的创新成效。调查结果显示,认为2016年新产品销售比重“增加”的企业家占31.3%,“持平”的占46.9%,“减少”的占21.8%;“增加”的比“减少”的多9.5%,比2015年的调查结果高了3.5%。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的新产品销售比重增长相对较多。
  2.企业创新和转型意愿增强。关于“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未来一年应着重采取的措施”,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选择比重最高的三项分别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66.7%)、“增加创新投入”(64.6%)、“引进人才”(56.8%),其中后两者都反映了企业的创新意愿,均为近5年来的最高值。这表明,面对当前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企业将通过加强创新来积极应对。此外,选择比重较高的选项还包括“更新设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开拓国内市场”、“减少用工”、“改变经营模式”、“开拓国际市场”。
  当问及“经济在未来一个时期将呈L型走势的应对策略”这一问题时,打算“加快创新转型”的企业家占56.3%,明显高于其他选项;打算“收缩战线,等待机会”的占28.1%,“看不清方向,迷茫徘徊”的占6.9%,“兼并重组,快速扩张”的占4.7%,“退出江湖不干了”的仅占1.6%。其中,中部地区企业、大中型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选择“加快创新转型”的比重相对较高。
  3.企业创新投入持续增长。与2015年同期相比,认为2016年以来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明显增加”的企业家占12.4%,“有所增加”的占44.7%;认为“基本未变”的占36.8%,“有所减少”或“明显减少”的仅占6.1%。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研发投入增长较多。从不同行业看,2016年以来研发投入增长较多的行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化纤、汽车、电子设备等,研发投入“增加”的企业比“减少”的多70%以上。
  从未来创新投入的计划来看,调查结果显示,计划2017年在总体创新投入方面“大幅增加”的企业家占29.6%,“小幅增加”的占26.8%,“不变”的占35.8%,“小幅削减”或“大幅削减”的仅占7.8%。其中,大型企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计划2017年总体创新投入大幅增加的比重相对较高。
  政策评价及相关建议
  1.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关于对近年来政府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松紧程度的判断,认为“过紧”的企业家占3.2%,“偏紧”的占31.8%,两者合计比重比2015年下降了4.8%;认为“合适”的占46.7%,与2015年的调查结果大体相当;认为“偏松”的占16.9%,认为“过松”的占1.4%。总体来看,企业家认为目前宏观调控政策总体合适,比2015年略有放松。
  建议财政政策进一步放松的企业家的比重也同样有所下降。关于对未来6个月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建议,调查结果显示,建议财政政策“适度扩张”的企业家占46.9%,比2015年下降了9.1%,与2014年大体相当;建议“基本不变”的占40.8%,“适度收紧”的占12.3%。建议货币政策“适度放松”的占48.1%,比2015年下降了15.3%,“基本不变”的占34.8%,“适度收紧”的占17.1%。调查表明,企业家总体上期望政府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地方发展要适应新常态,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了更好地推动企业转型发展,近年来政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本次调查了解了这些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关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开发的实际成效,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成效“不太好”的企业家占48.8%,“很不好”的占18.1%,与2015年的调查结果大体相当;认为成效“很好”或“较好”的占21.8%,“不清楚”的占11.3%。其中,西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认为成效“很不好”的比重相对较高。
  关于2016年以来企业所在地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力度减弱”的企业家占30.5%,比2015年高3.5%;认为力度“没什么变化”的占31.9%,“有所加大”或“明显加大”的占26.8%,“不清楚”的占10.8%。其中,东中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认为“力度减弱”的比重相对较高。调查表明,企业家认为目前地方政府单纯依靠产业园区开发和招商引资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等传统的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值得反思。
  3.相关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实现预期目标尚需努力。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家对2016年以来政府推动的各项改革成效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近两年来的简政放权对企业的积极影响“较小”的企业家占48.4%,“没有影响”的占24.2%,积极影响“很大”或“较大”的占24.8%,有“负面影响”的占2.6%。
  企业家认为2016年以来“三去一降一补”相关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预期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七成左右的企业家认为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取得了一定成效,超过半数的认为去杠杆、降成本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调查也显示,认为“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很大”或“成效较大”的企业家不到20%(见表7)。
  关于2017年在改革和转型方面亟待取得的突破,调查显示,企业家选择比重最高的四项依次是:“显著减税降费”(61%)、“提高政府办事效率”(51.3%)、“诚信体系建设”(49.4%)和“房地产去库存”(40.9%)。其他选择比重较高的还有:“处置僵尸企业”、“完善法治环境”、“有效改善创新环境”、“加强资源环境保护”、“进一步简政放权”、“国企改革”。
其他文献
乐观者认为,印度是“下一个中国”,这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具有在一段时期内保持年增速10%的潜力。但是应当看到,印度与中国有很大差别。  中国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在今后十年里,其人口将达到峰值,略低于15亿,然后开始逐渐缩减,到21世纪中期约缩减至13亿。2050年,中国的“抚/赡养比率”,即“受抚/赡养者”(孩子和老人)与劳动人口的比率,将从35%翻倍至70%(受中国独生子女政
期刊
政策制定者当然不能期望最优税收理论的研究者告诉他们在哪个收入水平采用多少税率。最优税收模型作为一个简化的模型,所反映的是最优税收政策安排的框架。  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irrlees),1936年生于苏格兰的明尼加夫,与亚当·斯密是同乡,激励理论的奠基者,因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获得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有没有十全十美的所得税政策?应该是高收入者的税率高,还是低收入
期刊
由政府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必须要有约束机制,迫使政府能够制定出一致的、持续的、着眼于未来的、具有前瞻性的政策。  最近,有“央行的央行”之称的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年度报告指出,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面临三大风险:过低的生产率增速、处于历史高位的全球债务水平、政策回旋空间显著收窄。  当前,美国仍深陷经济衰退的泥潭,日本“安倍经济学”走到了尽头,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人意料,新
期刊
为什么大多数企业制定的战略看起来无懈可击,其中还不乏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思路,但在执行过程中却举步维艰,最后的结果与当初设定的战略目标大相径庭。  在快速变化的今天,几乎每家企业都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挑战。但是,著名管理咨询公司思略特近年来对企业高管持续开展的一项全球调研却显示:在4400名受访者中,半数以上表示其所在企业并不具备制胜战略,约2/3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企业的能力不足以支撑企业在市场中创造价
期刊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转眼间,2017已倏然而至。  无论是就国际还是国内经济形势而言,2017年都是一个情势复杂、挑战严峻、转捩明显的年份。正如2016年底刚刚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需求疲弱、走势分化,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增多,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从国内看,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矛盾仍然突出,经济
期刊
预期很重要,相同的政策,市场预期不同,效果也会不同  今年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不尽乐观导致年初以来经济企稳复苏态势出现波折,各方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有所下降,实体经济投资意愿降低,通货紧缩、资本外逃、债务违约风险增加。习近平7月8日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引导好发展预期,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社会预期,通过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  预期很重要,相同的政策,市场预期不同,效果也会
期刊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经济豪赌  奥林匹克的传奇告诉我们,举办奥运会是对被选中城市及其国家的经济福音。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变迁,在现实中举办奥运会更多地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里约热内卢正在领教这一点。  我们可以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看作是一家不受监管的全球垄断机构,它组织两年一次的拍卖会(分夏奥会和冬奥会),让全世界城市彼此竞争,去证明自己才是合适的主办者。
期刊
现行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的主要问题是加剧了金融失衡风险,导致信贷和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影响宏观经济稳定  全球金融市场仍依赖于中央银行推行的超低利率政策。这一政策抬高了资产价格,并导致了严重的资源错配。然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计划将推动资本流出新兴经济体。这些新兴经济体增长正在放缓,信贷量增长较快,资产价格较高,金融部门脆弱性上升。这就需要进行国际合作,降低经济政策外溢效应,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全球金
期刊
2016年G20领导人峰会将于9月4日至5日在中国杭州举办。事实上,G20活动纵贯全年,共在中国20个城市举办各类会议60多场,参与和涉及的人数将达数万人次。  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引领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国际经济合作是G20的基本职能。今年的G20系列会议,首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并将首次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  当前,世界形势依然复杂多变,问
期刊
政府应该停止纠结于遏制空气污染措施的成本,转而担心这种放任空气污染而不治理  所带来的更大成本  空气污染可以让人的寿命减少好多年,还能导致大量的疾病和苦难,从成人到儿童都不能幸免。除此之外,它还威胁粮食生产,而我们现在恰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粮食去养活更多的人。所以环境污染涉及的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道德问题。  室外和室内都可能产生空气污染。对最贫穷的那类家庭来说,来自燃煤和燃粪炉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