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会井喷式增长吗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eni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观者认为,印度是“下一个中国”,这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具有在一段时期内保持年增速10%的潜力。但是应当看到,印度与中国有很大差别。
  中国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在今后十年里,其人口将达到峰值,略低于15亿,然后开始逐渐缩减,到21世纪中期约缩减至13亿。2050年,中国的“抚/赡养比率”,即“受抚/赡养者”(孩子和老人)与劳动人口的比率,将从35%翻倍至70%(受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持续影响)。这将对中国的新生儿福利和苦苦挣扎的医疗体系施加巨大压力。
  虽然人口不是决定性因素,但人口不断增长且有大量劳动力的因素有利于创业。就这一点而言,印度要优于中国。到2050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达到17亿人口。而在今后35年里,其抚/赡养率实际将从现在的50%多下降到2050年的50%以下。由于印度人寿命将有所延长,因此,老龄人口也将大幅增长。随着人们变得更加富裕,印度的出生率将随之下降。但除非洲外,印度的生育率依然很高,这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资源。
  虽然巨大的劳动人口会给印度带来机遇,成为世界上下一个增长巨人,但印度也需要努力利用其人口红利,提高普通印度人的生活水平。其中,经济生产力是关键。
  印度发展较少建立在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之上
  印度从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开展经济改革,比中国晚了十多年。在过去25年中,中国加速了经济发展,而印度的发展却相对较弱。原因就在于高投资率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从而也实现了一场基础设施革命,建立了新城市、高铁线、机场和港口。同时,增强了制造业。中国已经当了20年的世界工厂,可以说,中国快速高效地将所生产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上销售的能力是实现其增长奇迹的一个关键因素。
  今天,印度在这三个方面都落后于中国。印度的投资只相当于其GDP的30%,而中国的这一比例约为50%。制造业约占印度经济的20%;在中国约占30%。除西方国家之外,中国拥有最好的物质积淀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印度的基础设施却十分薄弱。但是,这对印度来说是一个机遇——增加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扩大经济产出,这是一条经过试验的真正的增长之路,也是印度要追随的道路。
  不少优秀的印度人才在经营着多家美国科技巨头企业。例如,谷歌新任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印度完成了本科学业,然后到美国获得了斯坦福硕士学位和沃顿MBA学位。与他有类似经历的人有很多,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也是在印度获得了本科学位,然后在美国继续硕士学位的学习。他们以及其他许多印度裔美国科技企业高管都证明了移民和创新在美国的力量。同时,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印孚瑟斯和威普罗等在印度本国发展起来,以印度本国公司成为全球信息技术领域真正的领导企业。今天,印度的创业者们也在初创企业中拼杀。
  大规模私营部门的投资,既有来自国内的投资也有来自国外的投资,推动了印度技术的增长。这些公司的繁荣发展需要基础设施,即数字基础设施,它能使印度IT公司在大家讨论“云”之前,很早就将信息和分析从印度传送到世界,再从世界传回印度。他们不需要运输小装置,因为他们的产品全都存储在比特中。
  大约十年前,一些乐观主义者认为,印度能够跳过制造和物理基础设施发展阶段,而围绕数字化(比特)来建设整个经济。现在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明朗,虽然印度的IT技术非常出色,也在不断发展,但整个国家仍需要利用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更多的制造业来推动发展。与中国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的发展方式不同,印度将主要依靠私营部门来发展基础设施和制造业。


  印度制度的局限性
  印度政治体制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其经济改革造成羁绊。因此,通过提高政府收入来投资于重要的基础设施改进项目似乎是一个艰难的政治问题。以纳伦德拉·莫迪为首的新一届印度政府承诺要改变这一切。莫迪总理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他希望通过GST(商品服务税)来增加政府收入,减少当前印度联邦主义对经济发展造成的阻力。他甚至还希望放松印度的劳资关系。
  但初步结果是,莫迪总理的计划尚未变成实质行动。一个原因是印度政府并没有控制国会的上议院。上议院虽然没有很大的决策权,但可以放缓政府的提议。只有莫迪的印度人民党(BJP)及其管理的国家民主联盟获得对国家上议院的有效控制,其经济变革的机会才会增加。
  印度与中国虽然有很多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不会走中国已经走过的发展道路。印度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其丰富的原料来促进发展。
其他文献
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不平衡和不可持续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政策制定者如果能够实现增长模式转型并维持短期增长,这将是一项非凡的成就。  在过去几十年中,只有韩国和中国台湾这两个发展中经济体从低收入迈入高收入经济体。中国现在已经赶上,甚至超过韩国和台湾地区早期的发展速度。全球都在关注中国是否能够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入高收入国家。毫无疑问,中国的经济转型任务十分艰巨。  中国的目标是发展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
期刊
如果人口结构变化、房地产价格泡沫和贷款额剧增这三个因素同时爆发,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则大大提高。而中国正在渐渐踏入这片“危险领域”。  2016年10月12日,中国央行召集17家银行研究住房信贷问题,要求各商业银行理性对待楼市,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强化住房信贷管理,控制好相关贷款风险。此举可视作防控金融风险的一次集体行动。美国的次贷危机、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银行困境、北欧的银行危机等都有房地产的影
期刊
房地产是容易产生泡沫的领域,要注重防范房地产泡沫的过快积累。  近期,全国有20多个城市密集出台了房地产限购和限贷新政。本轮房价上涨和调控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房地产新政对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报告》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任兴洲。  本轮房价上涨的特点和主要原因  中国经济报告:你怎么看待本轮房价上涨?与以往阶段相比有什么不同?  任兴洲:本轮房
期刊
创新之路漫长而艰险,并无捷径可走。中国企业家想要创新,就必须发自内心地重视创新,而不仅仅是为了赚到快钱。  作为硅谷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客空间”的负责人,很多人会问我:“中美企业家有何差别?”我通常这样回答:“快钱”。我认为,中美企业家之间的差别在于,中国企业家喜欢赚快钱。他们动作快,精于创业,也把眼光放在来钱快的短期回报上。他们精于此道,别人很难跟他们竞争,外企基本不可能在中国获得市场胜利。中国企
期刊
从人类文明的黎明开始,互惠准则就几乎无所不在。但我们不能认为它理所应当。我们应该强调它在个人或职业生活中的价值,也不能允许领导人忽略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多么简单和符合逻辑的概念,也是解决棘手道德困境的直接方式。但在这个分辨对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困难的时代,黄金法则这一经典假设似乎已经过时。  从埃及、希腊、印度和中国的古代文明发端时开始,互惠互利的道德规范就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古
期刊
IMF将人民币纳入SDR是具有一定主观性的决定,既考虑到人民币在国际交易和使用程度的快速提高,也考虑了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自由使用的改革政策。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篮子,这无疑是中国近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对中国而言,这象征着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可,从一个贫穷封闭的经济体成功转型为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新兴经济体。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期刊
无论是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是推动经济转型、稳定宏观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国都必须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和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问题,这与尚未赋予农民土地财产权直接相关。城乡市场的行政分割,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自由流动,农村尚未实现市场化成为中国城乡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因此,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财产
期刊
《环保税法(草案)》最大的亮点在于明确规定了税收立法权的归属。在税收法律原则的落实过程中,人大是法律和规则的制定者,政府是规则的执行者,纳税人是规则的遵守者。  近期,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环境保护税法(草案)》(以下简称《环保税法(草案)》)进行了首次审议,草案提出在中国开征环境保护税。《中国经济报告》记者日前就《环保税法(草案)》的相关问题专访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  
期刊
一些银行已经开始停止分红,现在,只需要欧洲央行在整个欧元区执行这一方针。  欧洲银行高昂的诉讼和重组成本给它们的账表造成了严重损失,也让股价一蹶不振。欧洲银行业和监管者目前正在反思这一窘况、寻找解决之道,他们应该考虑银行的收入分配,包括员工奖金和股东红利。收入分配是欧洲银行资本短缺的一个主要原因。要理解其中原因,可以回顾2014年10月欧洲银行局(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
期刊
目前及未来的一段时期,通胀都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威胁,通缩才是主逻辑。通胀不足为虑,通缩更需关注,通缩压力并未消除,通缩阴影并未远去。  2016年1-11月,中国CPI同比上涨2%,PPI同比上涨-2%,虽然数值依旧为负,但是已连续两个月录得上涨。整体来看,消费品价格运行基本平稳,不存在明显的通胀压力,也没有实质性跌入通缩;工业品逐步摆脱了过去55个月的通缩局面。展望2017年,我们仍面临着经济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