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9+2”教育扶贫模式指的是让贫困学生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再到职业学校接受两年免费的“订单式”职业教育。解决贫困学生的读书难就业难问题,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施“9+2”教育扶贫模式是切实可行的。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己的教学资源优势,创建“9+2”教育扶贫模式,更好地服务了当地经济。
关键词:民族地区;“9+2”教育扶贫模式;探索与实践
全国贫困人口有90%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动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己的教学资源优势,创建“9+2”教育扶贫模式,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服务,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一、“9+2”教育扶贫模式的基本内涵
“9+2”教育扶贫模式指的是让贫困学生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再到职业学校接受两年免费的“订单式”职业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帮助贫困家庭脱贫,以及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能在城市生活的新市民。
创建“9+2”教育扶贫模式的湘西州是湖南省唯一的西部开发地区,经济落后,教学资源有限,高中升学率仅为40%左右,大部分初中毕业生处于“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境地,实行“9+2”教育,培养他们掌握一两门职业技能或实用技术,成为具有一定技能和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可以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他们以及他们家庭的命运。
二、创建“9+2”教育扶贫模式的基本依据
1 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或企业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对劳动力的要求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所以,必须通过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城镇生活;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使他们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是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需要。湘西地区是湖南西部一个经济欠发达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地区,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少,全州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84%,农村劳动力约130多万,而本地区工业发展比较薄弱,再加上以高山为主的地理特点,人均耕地少,农民增收困难。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组织和引导,提高收入,让劳务大军有序地走出贫困山区,走向山外的世界,已成为当前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推动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是贫困家庭学生脱贫的需要。“9+2”教育扶贫模式招收的是贫困生,且大多数是留守子女,他们的父辈文化素质低,职业技能弱。据调查,湘西地区农村人口劳动力文化程度的构成如下:小学及小学文化程度约35.7万人,约占总人口28.6%;初中文化64.4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1.2%;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上24.8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9.8%,80%以上人员是文化程度偏低的,再加上绝大部分人员没有从事非农产业的工作技能,难以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他们进城务工,从事的工作大多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低。从事的方式也大多是自发的、零散的、季节型和体力型的,其中从事的领域多为建筑施工、加工制造、餐饮家政等。他们的子女深深感受到父辈们的艰辛,迫切希望通过提高文化素质,增强职业技能,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报酬。
三、“9+2”教育扶贫模式的运行实践
“9+2”教育扶贫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财政等各个方面,就学校而言,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 争取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保证办学经费。“9+2”教育扶贫模式招收是的贫困生,这些学生根本没有能力支付学费,且大多数生活费没有稳定的来源,学校又不可能承担经费,因此,必须首先解决经费问题。一是争取政府支持,2006年争取政府扶贫资金30万元,按照每生2年5000元的标准,为120名贫困生解决了第一学年的学费,2007年政府扶贫资金在继续资助2006年贫困生的基础上,加大了资助力度,又为273名贫困生解决了学费;二是采用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学生入校时与企业签定协议,先由企业投入,学生毕业后为企业无偿服务一定年限;三是争取社会各界支持,2006年个体工商联为40名贫困生每人资助4800元,解决学费问题。
2 面向市场设置专业。“9+2”教育扶贫模式成功与否,体现在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采用“9+2”教育扶贫模式。我们在实施“9+2”教育扶贫模式之前,对市场进行了认真研究,既考虑了行业背景、产业支撑,又考虑了学生实际、学校的办学条件。第一年选定了劳动力密集行业的服装制作与设计专业、服务行业的酒店管理专业,第二年增加开设了数控专业、模具专业和汽车修理专业。实践证明,这种思路有利于“9+2”教育扶贫模式的实施。
3 着眼职业要求和应用能力,制订教学计划。“9+2”教育扶贫模式最终要使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的能力,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我们以“管用、够用、会用”为原则。“管用”,即教学内容要管用,不管用的不教;“够用”,即保证教学内容达到培养目标;“会用”,就是保证教学内容能为学生真正掌握。在课程设置上,我们根据各专业情况和市场对人才需求情况,增加了专业课,降低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比例;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突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时间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从时间上保证学生能在做中学,并且每个专业还安排了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在教学内容上,将主干课程与职业标准相结合,将学历教育的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相融合,要求学生毕业时具有“双证”。
4 完善制度,建立教学监控机制,保证教学质量。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们制订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监控体系。一是健全教学督导机制,由教学督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对教案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效果、实验实践课效果,课外作业批改等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并给出一个总体评价。二是建立教师教学工作考察制度,通过学生评教、督导组不定期检查和教务处定期检查来实现,对不负责任和教学效果差的教师予以解聘,对负责任和教学效果好的,每课时增加5元课时津贴。三是加强考试管理,实行教、考、监、评分离,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改进教学。
5 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9+2”教育扶贫模式招收的学生家庭因多种因素致贫,多数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等方面都有待提高,但他们都有很大的潜能和可塑性,只要教育方法对头,引导得当,就会有许多学生脱颖而出,获得理想的培养效果。在实践中,我们首先是帮他们选好专业。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在课堂授课方法上多采用案例教学、实验室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形象、具体、直观的形式。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用好教学计划安排的时间,而且要增加实验室和实训场所的开放时间;不仅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条件,还要建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例如,酒店管理专业,我们就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酒店实习,让学生尽早介入就业岗位与领域,熟悉岗位工作的基本知识,参加与岗位工作相关的实习、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第三,加大投入,改善硬件条件。为保证“9+2”教育扶贫模式实践的成功,3年来,学校共投资500多万元,新建了高速电机机房、计算机教学机房、语音室,添置了数控机床、模具设备、汽车维修设备等,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9+2”教育扶贫模式的实践成果
1 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贫困地区贫困学生读书难的问题,还帮助他们尽快实现了就业,解决了他们就业难的问题。据调查,首届“9+2”教育扶贫模式培养的73名毕业生,没有一名返乡,大多数在北京、深圳等发达地区找到了工作。
2 这种模式既有利于贫困家庭的子女摆脱贫困,又可以减少新的贫困人口产生。据不完全统计,“9+2”教育扶贫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工作一年来,年收入一般在2万元左右,远远高于本地的收入水平,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命运,还给家庭带来了很大变化,实现了脱贫致富。
3 这种模式符合教育规律、适应市场变化,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目前,我们对毕业生的跟踪反馈表明,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对“9+2”教育扶贫模式的毕业生给予了良好评价。
总之,“9+2”教育扶贫模式的实践效果是显著的,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解决。如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需要加大投入,添置更多的实训设备,需要建更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我们相信,随着“9+2”教育扶贫模式的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将对扶贫工作起到借鉴作用,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民族地区;“9+2”教育扶贫模式;探索与实践
全国贫困人口有90%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动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己的教学资源优势,创建“9+2”教育扶贫模式,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服务,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一、“9+2”教育扶贫模式的基本内涵
“9+2”教育扶贫模式指的是让贫困学生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再到职业学校接受两年免费的“订单式”职业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帮助贫困家庭脱贫,以及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能在城市生活的新市民。
创建“9+2”教育扶贫模式的湘西州是湖南省唯一的西部开发地区,经济落后,教学资源有限,高中升学率仅为40%左右,大部分初中毕业生处于“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境地,实行“9+2”教育,培养他们掌握一两门职业技能或实用技术,成为具有一定技能和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可以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他们以及他们家庭的命运。
二、创建“9+2”教育扶贫模式的基本依据
1 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或企业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对劳动力的要求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所以,必须通过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城镇生活;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使他们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是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需要。湘西地区是湖南西部一个经济欠发达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地区,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少,全州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84%,农村劳动力约130多万,而本地区工业发展比较薄弱,再加上以高山为主的地理特点,人均耕地少,农民增收困难。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组织和引导,提高收入,让劳务大军有序地走出贫困山区,走向山外的世界,已成为当前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推动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是贫困家庭学生脱贫的需要。“9+2”教育扶贫模式招收的是贫困生,且大多数是留守子女,他们的父辈文化素质低,职业技能弱。据调查,湘西地区农村人口劳动力文化程度的构成如下:小学及小学文化程度约35.7万人,约占总人口28.6%;初中文化64.4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1.2%;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上24.8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9.8%,80%以上人员是文化程度偏低的,再加上绝大部分人员没有从事非农产业的工作技能,难以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他们进城务工,从事的工作大多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低。从事的方式也大多是自发的、零散的、季节型和体力型的,其中从事的领域多为建筑施工、加工制造、餐饮家政等。他们的子女深深感受到父辈们的艰辛,迫切希望通过提高文化素质,增强职业技能,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报酬。
三、“9+2”教育扶贫模式的运行实践
“9+2”教育扶贫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财政等各个方面,就学校而言,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 争取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保证办学经费。“9+2”教育扶贫模式招收是的贫困生,这些学生根本没有能力支付学费,且大多数生活费没有稳定的来源,学校又不可能承担经费,因此,必须首先解决经费问题。一是争取政府支持,2006年争取政府扶贫资金30万元,按照每生2年5000元的标准,为120名贫困生解决了第一学年的学费,2007年政府扶贫资金在继续资助2006年贫困生的基础上,加大了资助力度,又为273名贫困生解决了学费;二是采用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学生入校时与企业签定协议,先由企业投入,学生毕业后为企业无偿服务一定年限;三是争取社会各界支持,2006年个体工商联为40名贫困生每人资助4800元,解决学费问题。
2 面向市场设置专业。“9+2”教育扶贫模式成功与否,体现在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采用“9+2”教育扶贫模式。我们在实施“9+2”教育扶贫模式之前,对市场进行了认真研究,既考虑了行业背景、产业支撑,又考虑了学生实际、学校的办学条件。第一年选定了劳动力密集行业的服装制作与设计专业、服务行业的酒店管理专业,第二年增加开设了数控专业、模具专业和汽车修理专业。实践证明,这种思路有利于“9+2”教育扶贫模式的实施。
3 着眼职业要求和应用能力,制订教学计划。“9+2”教育扶贫模式最终要使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的能力,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我们以“管用、够用、会用”为原则。“管用”,即教学内容要管用,不管用的不教;“够用”,即保证教学内容达到培养目标;“会用”,就是保证教学内容能为学生真正掌握。在课程设置上,我们根据各专业情况和市场对人才需求情况,增加了专业课,降低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比例;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突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时间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从时间上保证学生能在做中学,并且每个专业还安排了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在教学内容上,将主干课程与职业标准相结合,将学历教育的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相融合,要求学生毕业时具有“双证”。
4 完善制度,建立教学监控机制,保证教学质量。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们制订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监控体系。一是健全教学督导机制,由教学督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对教案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效果、实验实践课效果,课外作业批改等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并给出一个总体评价。二是建立教师教学工作考察制度,通过学生评教、督导组不定期检查和教务处定期检查来实现,对不负责任和教学效果差的教师予以解聘,对负责任和教学效果好的,每课时增加5元课时津贴。三是加强考试管理,实行教、考、监、评分离,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改进教学。
5 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9+2”教育扶贫模式招收的学生家庭因多种因素致贫,多数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等方面都有待提高,但他们都有很大的潜能和可塑性,只要教育方法对头,引导得当,就会有许多学生脱颖而出,获得理想的培养效果。在实践中,我们首先是帮他们选好专业。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在课堂授课方法上多采用案例教学、实验室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形象、具体、直观的形式。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用好教学计划安排的时间,而且要增加实验室和实训场所的开放时间;不仅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条件,还要建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例如,酒店管理专业,我们就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酒店实习,让学生尽早介入就业岗位与领域,熟悉岗位工作的基本知识,参加与岗位工作相关的实习、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第三,加大投入,改善硬件条件。为保证“9+2”教育扶贫模式实践的成功,3年来,学校共投资500多万元,新建了高速电机机房、计算机教学机房、语音室,添置了数控机床、模具设备、汽车维修设备等,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9+2”教育扶贫模式的实践成果
1 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贫困地区贫困学生读书难的问题,还帮助他们尽快实现了就业,解决了他们就业难的问题。据调查,首届“9+2”教育扶贫模式培养的73名毕业生,没有一名返乡,大多数在北京、深圳等发达地区找到了工作。
2 这种模式既有利于贫困家庭的子女摆脱贫困,又可以减少新的贫困人口产生。据不完全统计,“9+2”教育扶贫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工作一年来,年收入一般在2万元左右,远远高于本地的收入水平,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命运,还给家庭带来了很大变化,实现了脱贫致富。
3 这种模式符合教育规律、适应市场变化,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目前,我们对毕业生的跟踪反馈表明,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对“9+2”教育扶贫模式的毕业生给予了良好评价。
总之,“9+2”教育扶贫模式的实践效果是显著的,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解决。如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需要加大投入,添置更多的实训设备,需要建更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我们相信,随着“9+2”教育扶贫模式的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将对扶贫工作起到借鉴作用,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