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冷时,因出汗减少,会出现小便增多的情况。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对此早有论述,“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但如果小便次数明显增多,影响到正常生活,就属于病态了,需及时干预。
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次数明显增多称尿频。引起尿频的原因很多,包括泌尿系感染、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等。中医学认为,小便的产生依赖于津液正常生成、输布和排泄,正如《内经》所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意思是说,尿液的生成过程是诸多脏腑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完成的,但其中与肾和膀胱关系最为密切,如《景岳全书 》所云:“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可见其根本在于肾和膀胱。
从中医角度讲,肾与膀胱表里相关,为一整体。如果肾气不固,开阖失司(像开关失灵),膀胱虚寒失约,就会出现尿液清长、尿频;肾气衰弱,不能制于津液,胞内虚冷,水下不禁,故小便利也。另外,人与大自然相适应,天冷时阳气潜藏,人体不能借用大自然阳气,尿频就会更明显。
因此,对于尿频患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调养及保护肾和膀胱的阳气。
1.注意保暖,避免嗜食冷饮,以防损伤人体阳气。
2.避免房劳过度损伤肾气;避免熬夜,以防耗伤阳气。
3.如果患者出现尿频、小便清长,伴怕冷、舌淡、脉沉弱等现象,可辨证处方用药,中成药可考虑选用金匮肾气丸、缩泉丸。
4.平时饮食可多吃一些核桃、枸杞、韭菜等补肾的药食同源食物。
5.艾灸关元穴(脐下正中三寸)、命门穴(后脊柱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神阙穴(肚脐正中),它们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艾灸時需注意避免灼烧皮肤。
6.每天起床前和睡前按摩关元穴、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具体方法是:自然深呼吸数次后,闭息片刻,随后将两手搓热,以双手掌推摩关元穴或两侧肾俞穴20次左右,或推搓、指压按摩涌泉穴。
7.运动推荐八段锦,其歌诀为: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向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
(摘自环球网 文/徐建龙)
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次数明显增多称尿频。引起尿频的原因很多,包括泌尿系感染、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等。中医学认为,小便的产生依赖于津液正常生成、输布和排泄,正如《内经》所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意思是说,尿液的生成过程是诸多脏腑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完成的,但其中与肾和膀胱关系最为密切,如《景岳全书 》所云:“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可见其根本在于肾和膀胱。
从中医角度讲,肾与膀胱表里相关,为一整体。如果肾气不固,开阖失司(像开关失灵),膀胱虚寒失约,就会出现尿液清长、尿频;肾气衰弱,不能制于津液,胞内虚冷,水下不禁,故小便利也。另外,人与大自然相适应,天冷时阳气潜藏,人体不能借用大自然阳气,尿频就会更明显。
因此,对于尿频患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调养及保护肾和膀胱的阳气。
1.注意保暖,避免嗜食冷饮,以防损伤人体阳气。
2.避免房劳过度损伤肾气;避免熬夜,以防耗伤阳气。
3.如果患者出现尿频、小便清长,伴怕冷、舌淡、脉沉弱等现象,可辨证处方用药,中成药可考虑选用金匮肾气丸、缩泉丸。
4.平时饮食可多吃一些核桃、枸杞、韭菜等补肾的药食同源食物。
5.艾灸关元穴(脐下正中三寸)、命门穴(后脊柱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神阙穴(肚脐正中),它们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艾灸時需注意避免灼烧皮肤。
6.每天起床前和睡前按摩关元穴、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具体方法是:自然深呼吸数次后,闭息片刻,随后将两手搓热,以双手掌推摩关元穴或两侧肾俞穴20次左右,或推搓、指压按摩涌泉穴。
7.运动推荐八段锦,其歌诀为: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向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
(摘自环球网 文/徐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