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机辐射”——一个令手机厂商讳莫如深、消费者谈虎色变的话题。虽然手机技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但它始终犹如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位用户的头上。都说手机辐射危害人体健康,但大多数人对自己手机的辐射强度一无所知……
不是大家不关心手机的辐射问题,相反地,诸如孕妇防护服、手机防辐射贴之类的产品持续热销恰恰说明人们对手机辐射相当重视。可是,既没有商家在售卖手机时主动告知其辐射强度,也未见手机厂商在各种产品宣传中加以公示,以致于人们对手机辐射的大小和危害也是一头雾水。
事实上,“手机辐射影响人体健康”的说法一直存在争议。手机是一种低功率射频发射器,运行频率为450MHz至2700MHz,峰值功率为0.1w至2W。手机辐射的微量电磁波被人体吸收后,会使局部组织升温,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长时间打电话你会感觉耳朵附近的皮肤明显发热。尽管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全世界各大专业机构都在研究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但至今没有确切证据证明使用手机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过,科学家们一致认为手机的电磁辐射强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降低对使用者的影响。有鉴于此,各国政府为保护公众健康。对手机的辐射强度设定了安全范围,并要求每款手机需经过有关部门认可的辐射测试机构检测合格后,才有可能获准上市销售。
如何才算辐射不超标?
手机辐射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又该如何界定呢?由于人体的各个器官均为有耗介质,在外电磁场的作用下体内将产生感应电磁场,进而产生电流导致吸收和耗散电磁能量。生物剂量学中常用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比吸收率)来表示,即生物组织单位时间,单位质量所吸收的电磁波能量,单位为W/kg。目前世界各大权威机构均采用SAR值来度量手机电磁辐射的大小。其中,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规定的手机辐射安全标准值为1.6W/kg及以下,国际非电离性辐射保护委员会(ICNIRP)则认为手机的SAR值不超过2W/kg即为安全。值得注意的是,1CNIRP的标准以10g人体组织为计算单位,而FCC规定的1.6W/kg是以1g人体组织为计算单位。ICNIRP的标准得到了国际电信联盟,国际卫生组织的推荐,以及欧盟各国,中国等大多数国家的支持。我国于2008年正式颁布了《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局部暴露限值》(GB 21288-2007),其中明确规定“任意10g生物组织,任意连续6分钟平均SAR值不得超过2.0W/kg”,这意味着凡在国内正式销售的手机(俗称“国内行货”)的SAR值必须限定在2W/kg及以下。一般地,手机的SAR值越低,则发射的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越小。
手机辐射的测试方法
测试目的:通过仪器获取手机的平均SAR值,以帮助人们准确了解其电磁辐射能力。
测试环境:SAR测试往往是在一间通风良好的吸波室中进行,环境温度保持在22℃,相对湿度为30%-70%。待测手机,人体模型和探头应放置于吸波室中,其余设备或操作者应在吸波室以外。
测试方法:以头部测试为例,为了模拟人体组织的辐射吸收特性,测试人员将向人头部模型内部注射特制的液体,这种液体由水、糖、盐以及种粘性添加物组成。模型的外壳材质采用厚度为1.5mm的玻璃纤维,可以承受重量超过68Kg的液体。然后测试人员需要通过支架将待测手机固定在距离人头部模型15mm的位置,并确保手机天线与下颚部位尽量接近。通过无线电通信测试仪向待测手机发送测试信号,然后让手机接通来电。测试人员远程控制电场探头,在人头部模型的纵截面和横截面上以一定的距离步长移动。每移动一次位置,读取一次电场强度,再根据公式推算出SAR值。测量结果取单位质量的SAR平均值。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待测手机的天线可以伸缩,则需要对全伸出和全收缩两种状态进行测试。若为待测手机采用了翻盖设计,且开盖和合盖时均能打电话,则两种方式都要进行测试。若待测手机带有影响其射频输出功率或者射频电流分布的附件(如皮套,腰带夹等),也需要附上起测试。
计算公式SAR=σ×E2÷p
σ——人体组织的导电率,单位为S/m;
p——人体组织的密度,单位为kg/m3;
E——测量的组织中电场强度,单位为V/m。
测试结果及说明
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规定公开销售手机的SAR值需进行公示,这得到了部分手机厂商的响应。诺基亚、三星、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黑莓,Palm等厂商将旗下手机的SAR值公布在官方网站、产品手册或包装上。于是我们收集到了目前在售或曾经十分热销的160款机型的SAR值,涵盖了国内常见的行货和水货手机,其中有不少大家还在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在美国或加拿大销售的手机可能只提供了按照FCC标准测得的SAR值,而未提供根据ICNIRP标准测试的结果。同样地,在欧盟国家,中国等地区上市的部分手机只提供了基于ICNIRP测试标准的SAR值,缺少FCC标准的测试数据,由于我国采用的是ICNIRP标准,因此本次参测手机之间的sAR值对比。排序均以ICNIRP测试结果为准,基于FCC标准的SAR值仅供参考。
此外,按照ICNIRP标准进行测试的手机典型SAR值一般在0.3W/kg到1.5W/kg之间,高于1.5W/kg则辐射强度相对偏高,而低于0.3W/kg表示辐射强度相对较低。有鉴于此,我们对本次参测手机的JCNIRP测试结果进行了番筛选,其中有11款产品的SAR值高于1.5W/kg,9款产品的SAR值低于0.3W/kg,单独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测试总结
到这里,我们已经对160款热门手机的辐射强度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也看到了目前手机辐射宣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由此得出了以下结论,希望能为大家今后购买手机提供参考。
黑莓手机辐射高,山寨货辐射恐超标
纵观160款手机的SAR值,均在ICNIRP或FCC限定的2W/kg或1.6W/kg以内,由此可见这些产品的辐射强度是安全的。相比之下三星手机和联想手机的SAR值普遍较低,其发射的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相对更小。与之相反地,黑莓手机不管是按FCC标准还是ICNIRP标准测得的SAR值普遍较高,为此我们希望“黑莓控”们能引起重视。需要说明的是,本次参测的160款产品中没有山寨手机。这是因为山寨手机几乎从不公示其SAR值,甚至大多没做SAR测试便上市销售。虽然不能就此认定山寨手机的辐射强度一定超标,但没有经过入网检测以及没有完整的质量检测体系,让人用起来难以放心。
拒绝购买未提供SAR的手机
按照我国《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局部暴露限值》规定,厂商需在手机的说明书中应以黑体字注明SAR最大值,并鼓励其标注在包装上。可我们发现几乎没有一家厂商将SAR值标注在行货手机的包装上,个别厂商在产品说明书上也未标注。同时,在铺天盖地的手机广告宣传中,找不到任何有关手机辐射的信息,销售人员也是一问三不知。究其原因,各大手机厂商不希望用户关注手机辐射值,不希望让人们知道和讨论更多有关辐射值的信息。其实在产品说明书或包装上标注SAR值并非阻止人们购买或使用手机,而是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增强信息的透明度。有鉴于此,我们建议用户今后在选购时应主动向厂商或经销商询问手机的SAR值,没有明确标注SAR的产品则不予考虑。
手机辐射与网络制式无关
长久以来,由于大家对手机辐射了解不多,以致一些错误的认识得不到及时纠正,反而以讹传讹。举个例子,之前有种说法“CDMA手机比GSM手机辐射低”,但在本次参测的160款产品中,GSM手机与CDMA手机的SAR值处于同一水平。究其原因,GSM采用的是时分多址(TDMA)技术,虽然其峰值功率为2W,但实际功率仅为0.25W(CDMA手机的发射功率为0.2W),而SAR考察的是一个单位时间的累积过程。至于有人将GSM手机拨打电话时导致显示器画面扭曲、音箱发出“吱吱”声归罪于辐射大,这种说法也是不对的。GSM手机发射的是脉冲信号,容易同其它电器产生耦合,而CDMA手机信号工作的方式是连续的,发生耦合的几率相对较低。
此外,市面上有不少据称可以防止手机辐射的产品,虽然购买者不少,但是实际效果还有待考证。我们要说的是,手机辐射不可避免,通过良好的使用习惯可以减小其对身体的影响。比如将手机放在远离自己身体的地方(如提包或挎包中),通过免提耳机或蓝牙耳机接听电话。
不是大家不关心手机的辐射问题,相反地,诸如孕妇防护服、手机防辐射贴之类的产品持续热销恰恰说明人们对手机辐射相当重视。可是,既没有商家在售卖手机时主动告知其辐射强度,也未见手机厂商在各种产品宣传中加以公示,以致于人们对手机辐射的大小和危害也是一头雾水。
事实上,“手机辐射影响人体健康”的说法一直存在争议。手机是一种低功率射频发射器,运行频率为450MHz至2700MHz,峰值功率为0.1w至2W。手机辐射的微量电磁波被人体吸收后,会使局部组织升温,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长时间打电话你会感觉耳朵附近的皮肤明显发热。尽管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全世界各大专业机构都在研究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但至今没有确切证据证明使用手机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过,科学家们一致认为手机的电磁辐射强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降低对使用者的影响。有鉴于此,各国政府为保护公众健康。对手机的辐射强度设定了安全范围,并要求每款手机需经过有关部门认可的辐射测试机构检测合格后,才有可能获准上市销售。
如何才算辐射不超标?
手机辐射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又该如何界定呢?由于人体的各个器官均为有耗介质,在外电磁场的作用下体内将产生感应电磁场,进而产生电流导致吸收和耗散电磁能量。生物剂量学中常用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比吸收率)来表示,即生物组织单位时间,单位质量所吸收的电磁波能量,单位为W/kg。目前世界各大权威机构均采用SAR值来度量手机电磁辐射的大小。其中,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规定的手机辐射安全标准值为1.6W/kg及以下,国际非电离性辐射保护委员会(ICNIRP)则认为手机的SAR值不超过2W/kg即为安全。值得注意的是,1CNIRP的标准以10g人体组织为计算单位,而FCC规定的1.6W/kg是以1g人体组织为计算单位。ICNIRP的标准得到了国际电信联盟,国际卫生组织的推荐,以及欧盟各国,中国等大多数国家的支持。我国于2008年正式颁布了《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局部暴露限值》(GB 21288-2007),其中明确规定“任意10g生物组织,任意连续6分钟平均SAR值不得超过2.0W/kg”,这意味着凡在国内正式销售的手机(俗称“国内行货”)的SAR值必须限定在2W/kg及以下。一般地,手机的SAR值越低,则发射的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越小。
手机辐射的测试方法
测试目的:通过仪器获取手机的平均SAR值,以帮助人们准确了解其电磁辐射能力。
测试环境:SAR测试往往是在一间通风良好的吸波室中进行,环境温度保持在22℃,相对湿度为30%-70%。待测手机,人体模型和探头应放置于吸波室中,其余设备或操作者应在吸波室以外。
测试方法:以头部测试为例,为了模拟人体组织的辐射吸收特性,测试人员将向人头部模型内部注射特制的液体,这种液体由水、糖、盐以及种粘性添加物组成。模型的外壳材质采用厚度为1.5mm的玻璃纤维,可以承受重量超过68Kg的液体。然后测试人员需要通过支架将待测手机固定在距离人头部模型15mm的位置,并确保手机天线与下颚部位尽量接近。通过无线电通信测试仪向待测手机发送测试信号,然后让手机接通来电。测试人员远程控制电场探头,在人头部模型的纵截面和横截面上以一定的距离步长移动。每移动一次位置,读取一次电场强度,再根据公式推算出SAR值。测量结果取单位质量的SAR平均值。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待测手机的天线可以伸缩,则需要对全伸出和全收缩两种状态进行测试。若为待测手机采用了翻盖设计,且开盖和合盖时均能打电话,则两种方式都要进行测试。若待测手机带有影响其射频输出功率或者射频电流分布的附件(如皮套,腰带夹等),也需要附上起测试。
计算公式SAR=σ×E2÷p
σ——人体组织的导电率,单位为S/m;
p——人体组织的密度,单位为kg/m3;
E——测量的组织中电场强度,单位为V/m。
测试结果及说明
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规定公开销售手机的SAR值需进行公示,这得到了部分手机厂商的响应。诺基亚、三星、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黑莓,Palm等厂商将旗下手机的SAR值公布在官方网站、产品手册或包装上。于是我们收集到了目前在售或曾经十分热销的160款机型的SAR值,涵盖了国内常见的行货和水货手机,其中有不少大家还在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在美国或加拿大销售的手机可能只提供了按照FCC标准测得的SAR值,而未提供根据ICNIRP标准测试的结果。同样地,在欧盟国家,中国等地区上市的部分手机只提供了基于ICNIRP测试标准的SAR值,缺少FCC标准的测试数据,由于我国采用的是ICNIRP标准,因此本次参测手机之间的sAR值对比。排序均以ICNIRP测试结果为准,基于FCC标准的SAR值仅供参考。
此外,按照ICNIRP标准进行测试的手机典型SAR值一般在0.3W/kg到1.5W/kg之间,高于1.5W/kg则辐射强度相对偏高,而低于0.3W/kg表示辐射强度相对较低。有鉴于此,我们对本次参测手机的JCNIRP测试结果进行了番筛选,其中有11款产品的SAR值高于1.5W/kg,9款产品的SAR值低于0.3W/kg,单独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测试总结
到这里,我们已经对160款热门手机的辐射强度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也看到了目前手机辐射宣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由此得出了以下结论,希望能为大家今后购买手机提供参考。
黑莓手机辐射高,山寨货辐射恐超标
纵观160款手机的SAR值,均在ICNIRP或FCC限定的2W/kg或1.6W/kg以内,由此可见这些产品的辐射强度是安全的。相比之下三星手机和联想手机的SAR值普遍较低,其发射的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相对更小。与之相反地,黑莓手机不管是按FCC标准还是ICNIRP标准测得的SAR值普遍较高,为此我们希望“黑莓控”们能引起重视。需要说明的是,本次参测的160款产品中没有山寨手机。这是因为山寨手机几乎从不公示其SAR值,甚至大多没做SAR测试便上市销售。虽然不能就此认定山寨手机的辐射强度一定超标,但没有经过入网检测以及没有完整的质量检测体系,让人用起来难以放心。
拒绝购买未提供SAR的手机
按照我国《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局部暴露限值》规定,厂商需在手机的说明书中应以黑体字注明SAR最大值,并鼓励其标注在包装上。可我们发现几乎没有一家厂商将SAR值标注在行货手机的包装上,个别厂商在产品说明书上也未标注。同时,在铺天盖地的手机广告宣传中,找不到任何有关手机辐射的信息,销售人员也是一问三不知。究其原因,各大手机厂商不希望用户关注手机辐射值,不希望让人们知道和讨论更多有关辐射值的信息。其实在产品说明书或包装上标注SAR值并非阻止人们购买或使用手机,而是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增强信息的透明度。有鉴于此,我们建议用户今后在选购时应主动向厂商或经销商询问手机的SAR值,没有明确标注SAR的产品则不予考虑。
手机辐射与网络制式无关
长久以来,由于大家对手机辐射了解不多,以致一些错误的认识得不到及时纠正,反而以讹传讹。举个例子,之前有种说法“CDMA手机比GSM手机辐射低”,但在本次参测的160款产品中,GSM手机与CDMA手机的SAR值处于同一水平。究其原因,GSM采用的是时分多址(TDMA)技术,虽然其峰值功率为2W,但实际功率仅为0.25W(CDMA手机的发射功率为0.2W),而SAR考察的是一个单位时间的累积过程。至于有人将GSM手机拨打电话时导致显示器画面扭曲、音箱发出“吱吱”声归罪于辐射大,这种说法也是不对的。GSM手机发射的是脉冲信号,容易同其它电器产生耦合,而CDMA手机信号工作的方式是连续的,发生耦合的几率相对较低。
此外,市面上有不少据称可以防止手机辐射的产品,虽然购买者不少,但是实际效果还有待考证。我们要说的是,手机辐射不可避免,通过良好的使用习惯可以减小其对身体的影响。比如将手机放在远离自己身体的地方(如提包或挎包中),通过免提耳机或蓝牙耳机接听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