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多的在教学中推广应用。尤其是对于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已经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创设出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满足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本文结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阐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撑优化小学低段数学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 小学低段学生 ;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73-02
新数学课标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學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而作为学习主体的低段学生有这样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学习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难以做到专心听讲;有效注意的时间短,情绪变化较大,容易疲倦;行为上不能自律,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对周围环境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信息技术正是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合理的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借助信息技术,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进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尤其在低年级,学生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当数学课好像“过家家”一样,在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中,学生更愿意动脑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生动、形象、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生活情境,使数学知识还原于生活,学生能更自然的接受新知识,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所以在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课时我将学校的主要建筑环境拍成了纪录片,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播放给学生,“美丽的校园”为学生提供了校园内飘扬的国旗、漂亮的教学楼、和蔼的老师、可爱的小朋友、美丽绽放的鲜花、宽阔的操场等资源。借助“美丽的校园”纪录片也给初入学的小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校园生活,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生活,消除不安情绪,还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的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应用性。
低段学生,因为他们生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但是他们对数学知识又很茫然,因此拉近低段学生与数学知识的关系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极有裨益。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学生更加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整节课学生都保持愉悦的心情,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轻松快乐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智趣游戏,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独立思考最主要的推动力,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之所在,而游戏是低段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是孩子们的本能和天性,寓教于乐能够使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善学、乐学、会学,进而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获得发展和提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环境设计各种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集各种先进教学设施为一体的教学设备,它具有拖拉、遮盖、隐藏、再现情景等多种功能。电子白板的这些功能为数学课堂搭建了一个新型的教学互动平台,为教师设计新颖有趣的游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学习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时,在课堂上,我运用电子白板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超市情景”。“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杂乱的摆放,请学生从中找到学习用的橡皮,学生在试着找一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就能很快找到想要的东西,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学生会说把这些东西分分类就好找了,老师请学生当售货员把这些东西分一分、放一放。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迫不急待地想在“超市”中做“售货员”。然后通过计算机拖拉这些物品,将它们分为学习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分类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讲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时,可以设计趣味拼图游戏,学生通过到白板上拖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图形自己创设出有趣的图案。在共同创设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又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感悟到图形的美,数学的美,一举多得。
通过这些游戏,既可以满足低段学生爱动好玩、追求刺激的心理,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模仿、记忆、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借助信息技术,动态演示,化抽象为形象
小学低段学生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抽象为形象,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解决减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虽然就数量关系来讲,仍然是过去学过的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但是因为题目中信息呈现的顺序与事情发展的顺序不一样,而一年级学生具有直观的思维方式,所以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时会发生困难,因此帮学生建立“总数-剩下的=减少的”这一数量关系模型至关重要。针对这种情况,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情境(配有画外音):在一条美丽的小河里停着8只小船,同学们要乘坐这些小船进行划船比赛,还剩下5只,划走了多少只小船?這样就把一道学生看来不容易理解的应用题变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通过动态的课件演示,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小船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被划走了,一部分留在小河的出发地,然后学生很自然的对问题中的信息进行有序的整理,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兴味盎然,思路敏捷。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化静为动,把平时不易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生动的画面、熟悉的情景、悦耳的音乐讲解清楚,以达到突破难点、理解新知的目的。
四、借助信息技术,有利于及时反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小学低段学生情绪变化较大,对成功的鼓励和失败的挫折感都很强烈。而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相应的评价。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使学生在积极乐观的心态下主动的探究新知识,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在练习时,如果正确的回答了问题,会有可爱的小精灵出现在大屏幕,并伴随着声音:“你真了不起!”、“你真棒!”由此而使学生产生的成就感能激励学生更加专注的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即使算错了也没有关系,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加油”并配以音乐,这些鼓励性的语言能启发学生认真思考。这些及时的反馈,使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知道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鼓励,也为鼓励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是极为有效的手段。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认知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储备丰富的表象信息,而且为他们实现信息重组,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打下基础。信息技术能延展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学生的视野,能实现听觉、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能让数学知识无限延伸。
但是多媒体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也要有选择、恰到好处地加以利用。如果我们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而不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空间,表面上看整堂课学生活跃、师生配合协调,但是课后学生脑海里多是课堂中热闹的场景,并不能使重点知识得到掌握和巩固。如果教师完全用多媒体代替板书,并不能发挥多媒体真正价值,只会适得其反,遏止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无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学习热情。
因为有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学生的思维好像插上了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学生利用这双翅膀,轻松愉悦的畅游在数学的海洋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 ; 小学低段学生 ;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73-02
新数学课标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學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而作为学习主体的低段学生有这样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学习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难以做到专心听讲;有效注意的时间短,情绪变化较大,容易疲倦;行为上不能自律,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对周围环境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信息技术正是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合理的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借助信息技术,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进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尤其在低年级,学生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当数学课好像“过家家”一样,在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中,学生更愿意动脑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生动、形象、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生活情境,使数学知识还原于生活,学生能更自然的接受新知识,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所以在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课时我将学校的主要建筑环境拍成了纪录片,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播放给学生,“美丽的校园”为学生提供了校园内飘扬的国旗、漂亮的教学楼、和蔼的老师、可爱的小朋友、美丽绽放的鲜花、宽阔的操场等资源。借助“美丽的校园”纪录片也给初入学的小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校园生活,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生活,消除不安情绪,还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的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应用性。
低段学生,因为他们生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但是他们对数学知识又很茫然,因此拉近低段学生与数学知识的关系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极有裨益。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学生更加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整节课学生都保持愉悦的心情,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轻松快乐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智趣游戏,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独立思考最主要的推动力,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之所在,而游戏是低段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是孩子们的本能和天性,寓教于乐能够使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善学、乐学、会学,进而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获得发展和提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环境设计各种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集各种先进教学设施为一体的教学设备,它具有拖拉、遮盖、隐藏、再现情景等多种功能。电子白板的这些功能为数学课堂搭建了一个新型的教学互动平台,为教师设计新颖有趣的游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学习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时,在课堂上,我运用电子白板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超市情景”。“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杂乱的摆放,请学生从中找到学习用的橡皮,学生在试着找一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就能很快找到想要的东西,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学生会说把这些东西分分类就好找了,老师请学生当售货员把这些东西分一分、放一放。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迫不急待地想在“超市”中做“售货员”。然后通过计算机拖拉这些物品,将它们分为学习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分类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讲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时,可以设计趣味拼图游戏,学生通过到白板上拖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图形自己创设出有趣的图案。在共同创设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又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感悟到图形的美,数学的美,一举多得。
通过这些游戏,既可以满足低段学生爱动好玩、追求刺激的心理,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模仿、记忆、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借助信息技术,动态演示,化抽象为形象
小学低段学生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抽象为形象,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解决减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虽然就数量关系来讲,仍然是过去学过的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但是因为题目中信息呈现的顺序与事情发展的顺序不一样,而一年级学生具有直观的思维方式,所以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时会发生困难,因此帮学生建立“总数-剩下的=减少的”这一数量关系模型至关重要。针对这种情况,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情境(配有画外音):在一条美丽的小河里停着8只小船,同学们要乘坐这些小船进行划船比赛,还剩下5只,划走了多少只小船?這样就把一道学生看来不容易理解的应用题变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通过动态的课件演示,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小船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被划走了,一部分留在小河的出发地,然后学生很自然的对问题中的信息进行有序的整理,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兴味盎然,思路敏捷。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化静为动,把平时不易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生动的画面、熟悉的情景、悦耳的音乐讲解清楚,以达到突破难点、理解新知的目的。
四、借助信息技术,有利于及时反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小学低段学生情绪变化较大,对成功的鼓励和失败的挫折感都很强烈。而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相应的评价。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使学生在积极乐观的心态下主动的探究新知识,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在练习时,如果正确的回答了问题,会有可爱的小精灵出现在大屏幕,并伴随着声音:“你真了不起!”、“你真棒!”由此而使学生产生的成就感能激励学生更加专注的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即使算错了也没有关系,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加油”并配以音乐,这些鼓励性的语言能启发学生认真思考。这些及时的反馈,使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知道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鼓励,也为鼓励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是极为有效的手段。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认知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储备丰富的表象信息,而且为他们实现信息重组,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打下基础。信息技术能延展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学生的视野,能实现听觉、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能让数学知识无限延伸。
但是多媒体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也要有选择、恰到好处地加以利用。如果我们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而不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空间,表面上看整堂课学生活跃、师生配合协调,但是课后学生脑海里多是课堂中热闹的场景,并不能使重点知识得到掌握和巩固。如果教师完全用多媒体代替板书,并不能发挥多媒体真正价值,只会适得其反,遏止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无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学习热情。
因为有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学生的思维好像插上了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学生利用这双翅膀,轻松愉悦的畅游在数学的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