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学诸多领域的各国学者经过不断的继承、发展和应用,赋予标记理论许多新的内涵,令其不断丰富和扩展。其中,美国语言学家Givon的观点最为新颖。他认为,标记现象是动态变化的,有无标记性主要取决于语境。本文基于他的观点,运用描写和对比分析等方法,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揭示情景语境中的标记现象转移。
【关键词】标记性 情景语境 共时 历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79-01
一、研究背景
美国语言学家Givon提出标记性是动态变化的,有无标记性主要取决于语境。但是目前很少有人对语境中的标记现象的动态变化进行系统性研究,本文力求通过分析这一现象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言语交际目的。
二、标记判断标准
沈家煊(1999)将标记理论的划分标准归纳为6类:组合标准、聚合标准、分布标准、频率标准、意义标准、历时标准。事实上,一些标准并不普遍适用,一些标准很难驾驭。为了更可靠、更符合标记判断要求,本文把标记理论的判断标准总结如下:通常,我们把具有一般式、肯定含义、分布广泛、使用频率高、易于认知、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基本项目称为非标记性;反之,把具有复合形式、否定含义、分布狭窄、使用频率低、难以认知、违反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项目称为有标记性。
三、标记性语言在情景语境中的动态变化
标记在语用层面上是一个完全动态的概念。标记性的存在依赖于特定语境。标记性和非标记性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情景语境在转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Takuo Hayashi, 1996.) 本文分别从共时和历时角度分析标记现象转移。
(一)共时视角下的标记转移
共时视角下的标记项转移是指在特定的情景语境下,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标记现象的变化或转移。一般是从无标记项转变成有标记项。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句子有无标记性也取决于语境,依赖于交际主题和交际场合。
例:①: 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window?
②: Close the window. (Xiao, 2006)
實际上,以上两个句子表达了相同的含义,即请求受话者把窗户关上。然而,在不同的情景下,即对话者不同,上面两句话具有的交际功能也不同。以①为例,如果受话者是上级、年长者、陌生人,那么这种表达是贴切而得体的,这种表述是无标记性的。相反,如果受话者是朋友或熟人,这种表达是不贴切的、不符合常规的,这种表述就变成了有标记性的。
同样,如果②用在上级对下级或者长辈对晚辈之间,也是合理的,所以是无标记性的。而用在陌生人或者下级对上级之间,就是不恰当的、不合理的,就变成了有标记性的。由此可见,有无标记性完全是一个动态概念,并非固定不变的。标记性存在与否取决于语境,在不同语境主导下,标记现象会发生动态变化。我们不能撇开语境来区分某一个具体语言成分有无标记性。
共时层面的标记现象转移是一种短暂的交际行为。在某一情景中,人们通过标记转移赋予语言特殊意义,以实现某种特定的交际目的。标记现象可以通过情景语境从有标记性变成无标记性,或者从无标记性变成有标记性。
例:Rain is coming.
按照字面意思,这句话应该翻译成“要下雨了”,但是在不同的语境下或者面对不同的参与者,这句话的意思就会不同,词语“Rain”的标记性将会发生改变。对于年轻的韩流追潮族来说,Rain 是一位韩国明星,被人们所熟识,听到此话,知道明星Rain 要来中国了。在此情景下,Rain 是无标记性的。而对于那些不懂韩流的人来说,“Rain”是有标记性的,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情景语境说明他的身份,以便解释这句话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此时标记现象发生了变化。
总之,在特定的情景语境中标记性会发生转移,这种转移是一种动态的变化。
(二)历时视角下的标记转移
历时视角下的标记项转移是指标记性在语言发展的历时进程中发生转移。一般是从起初的有标记性转变成现在的无标记性,或者从起初的无标记性转变成现在的有标记性。这是一个逐步而缓慢的转变过程,不是瞬变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地点、交际双方的变化,使标记性发生了转移。
例: “SARS” 和 “H1N1”。
情景促进标记性从有到无,使其更易被人们接受和认知,也相应地起到警示和提醒的作用,如“SARS”和“H1N1”。 SARS初期, 人们不知道它是一种什么疾病,有多么危险,怎么预防,其临床症状是什么。SARS 是有标记性的。之后,它席卷了整个中国,变得越来越危险,人们开始关注它。报纸、电视、网络每天都报导它的最新趋势,介绍其临床症状,宣传它的预防措施。这样,专有名词 “SARS”应用越来越广泛,被人们熟悉,SARS的标记性发生了转移,成为无标记性。按照SARS标记性的转变模式,当H1N1爆发时,官方可以模仿SARS发生时的状况构建一个情景来宣传,人们会联想到SARS的巨大危害,认识这个标记现象,从而更好的预防它。在历时的进程中,H1N1从有标记性转换成无标记性。相同类型的标记项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从有标记性到无标记性的转换更加快速。与客观情景语境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身份、职业、教育、理解力、思想、知识、生平经历和感觉的变化,也能够使标记项发生转移。
四、结论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对情景语境中的标记项转移进行了分析和阐释,由此看出,随着语境的变化,标记项也会发生动态变化。标记性和非标记性会随着情景语境的动态变化而发生转换。然而,作者对此方面问题的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Givon, T. 1970. Notes on the Semantic Structure of English Adjectives[J]. Language.
[2]胡壮麟. 美国功能语言学家Givon的研究现状[J]. 国外语言学, 1996, 4.
[3]胡壮麟. 语境研究的多元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3.
[4]朱永生. 语境动态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5]朱桂生. 标记理论及其动态功能阐释[J]. 外语教学, 2007, 10.
【关键词】标记性 情景语境 共时 历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79-01
一、研究背景
美国语言学家Givon提出标记性是动态变化的,有无标记性主要取决于语境。但是目前很少有人对语境中的标记现象的动态变化进行系统性研究,本文力求通过分析这一现象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言语交际目的。
二、标记判断标准
沈家煊(1999)将标记理论的划分标准归纳为6类:组合标准、聚合标准、分布标准、频率标准、意义标准、历时标准。事实上,一些标准并不普遍适用,一些标准很难驾驭。为了更可靠、更符合标记判断要求,本文把标记理论的判断标准总结如下:通常,我们把具有一般式、肯定含义、分布广泛、使用频率高、易于认知、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基本项目称为非标记性;反之,把具有复合形式、否定含义、分布狭窄、使用频率低、难以认知、违反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项目称为有标记性。
三、标记性语言在情景语境中的动态变化
标记在语用层面上是一个完全动态的概念。标记性的存在依赖于特定语境。标记性和非标记性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情景语境在转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Takuo Hayashi, 1996.) 本文分别从共时和历时角度分析标记现象转移。
(一)共时视角下的标记转移
共时视角下的标记项转移是指在特定的情景语境下,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标记现象的变化或转移。一般是从无标记项转变成有标记项。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句子有无标记性也取决于语境,依赖于交际主题和交际场合。
例:①: 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window?
②: Close the window. (Xiao, 2006)
實际上,以上两个句子表达了相同的含义,即请求受话者把窗户关上。然而,在不同的情景下,即对话者不同,上面两句话具有的交际功能也不同。以①为例,如果受话者是上级、年长者、陌生人,那么这种表达是贴切而得体的,这种表述是无标记性的。相反,如果受话者是朋友或熟人,这种表达是不贴切的、不符合常规的,这种表述就变成了有标记性的。
同样,如果②用在上级对下级或者长辈对晚辈之间,也是合理的,所以是无标记性的。而用在陌生人或者下级对上级之间,就是不恰当的、不合理的,就变成了有标记性的。由此可见,有无标记性完全是一个动态概念,并非固定不变的。标记性存在与否取决于语境,在不同语境主导下,标记现象会发生动态变化。我们不能撇开语境来区分某一个具体语言成分有无标记性。
共时层面的标记现象转移是一种短暂的交际行为。在某一情景中,人们通过标记转移赋予语言特殊意义,以实现某种特定的交际目的。标记现象可以通过情景语境从有标记性变成无标记性,或者从无标记性变成有标记性。
例:Rain is coming.
按照字面意思,这句话应该翻译成“要下雨了”,但是在不同的语境下或者面对不同的参与者,这句话的意思就会不同,词语“Rain”的标记性将会发生改变。对于年轻的韩流追潮族来说,Rain 是一位韩国明星,被人们所熟识,听到此话,知道明星Rain 要来中国了。在此情景下,Rain 是无标记性的。而对于那些不懂韩流的人来说,“Rain”是有标记性的,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情景语境说明他的身份,以便解释这句话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此时标记现象发生了变化。
总之,在特定的情景语境中标记性会发生转移,这种转移是一种动态的变化。
(二)历时视角下的标记转移
历时视角下的标记项转移是指标记性在语言发展的历时进程中发生转移。一般是从起初的有标记性转变成现在的无标记性,或者从起初的无标记性转变成现在的有标记性。这是一个逐步而缓慢的转变过程,不是瞬变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地点、交际双方的变化,使标记性发生了转移。
例: “SARS” 和 “H1N1”。
情景促进标记性从有到无,使其更易被人们接受和认知,也相应地起到警示和提醒的作用,如“SARS”和“H1N1”。 SARS初期, 人们不知道它是一种什么疾病,有多么危险,怎么预防,其临床症状是什么。SARS 是有标记性的。之后,它席卷了整个中国,变得越来越危险,人们开始关注它。报纸、电视、网络每天都报导它的最新趋势,介绍其临床症状,宣传它的预防措施。这样,专有名词 “SARS”应用越来越广泛,被人们熟悉,SARS的标记性发生了转移,成为无标记性。按照SARS标记性的转变模式,当H1N1爆发时,官方可以模仿SARS发生时的状况构建一个情景来宣传,人们会联想到SARS的巨大危害,认识这个标记现象,从而更好的预防它。在历时的进程中,H1N1从有标记性转换成无标记性。相同类型的标记项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从有标记性到无标记性的转换更加快速。与客观情景语境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身份、职业、教育、理解力、思想、知识、生平经历和感觉的变化,也能够使标记项发生转移。
四、结论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对情景语境中的标记项转移进行了分析和阐释,由此看出,随着语境的变化,标记项也会发生动态变化。标记性和非标记性会随着情景语境的动态变化而发生转换。然而,作者对此方面问题的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Givon, T. 1970. Notes on the Semantic Structure of English Adjectives[J]. Language.
[2]胡壮麟. 美国功能语言学家Givon的研究现状[J]. 国外语言学, 1996, 4.
[3]胡壮麟. 语境研究的多元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3.
[4]朱永生. 语境动态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5]朱桂生. 标记理论及其动态功能阐释[J]. 外语教学, 200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