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一学段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案例剖析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特别是第一学段的学生更依赖于直观形象思维,而数学学科又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抽象的数学问题,比如,借助数形结合思想中的图形直观手段,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和解决方案。本文试以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的教学为载体,探讨如何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在“画”中学,在学中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体会数学的美、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形成良好的思维素质。
  一、“画”在新知形成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案例: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出示例1,明确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之后。
  (1)教师提问:想一想怎样摆才能一眼看出小华比小英“多摆3个”?
  (2)学生同桌合作摆花片,交流反馈:
  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先一个对一个地摆出和小英同样多的11个花片,再摆比她多的3个花片。)
  教师相机板书:
  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出小华的花片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3)要求小华的花片,该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用加法算?
  板书:11+3=14(个)
  (4)小结:要求小华摆了多少个,就是求比11多3的数,就要把同样多的11个和多的3个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剖析:数形结合思想和一一对应思想的综合运用,为学生搭建了一座从具象的实物操作到抽象的数量关系分析的桥梁,使学生轻松而顺利地将新知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完成了知识的同化,深刻理解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画”在重、难点突破时,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案例:苏教版三年级上册“24时记时法”。
  教学重、难点:1.知道一天是24小时,能用“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记时法之间的转换。2.通过对钟面记时方式的集中探讨,在对比中凸显两种记时法之间的关联,并借此强化学生对24时记时法的意义理解。
  教学时,以“一天有24小时”、“为什么是24小时”、“如何记录24小时”等作为教学的主线,借助学生的经验载体“钟表”和半抽象的“时间尺”, 帮助学生建立24时记时法的概念。随着教学的层层推进,逐步出示图(1):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都能将一天的24小时记录清楚,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在解决看课表、看标牌、报节目单等实际问题之后,总结归纳两种记时法的转换方法,逐步出示图(2)。
  剖析: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提供给学生大量鲜活的、富有情趣的素材,更重要的是把准知识内涵,理顺知识主线,明确认知重难点,运用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使课堂教学层次清楚,脉络清晰。
  三、“画”在解题指导时,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例:“图形与几何”领域。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单元练习题:“把一张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2厘米的小正方形,剩下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剖析:学生受题中“剪去”“剩下”等词语的干扰,往往误认为周长变短了。此时,教师可以借助课件,用动画的形式出示题目中的信息,并通过平移引导学生发现剩下图形的周长与原来图形周长的关系。如下图: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剩下图形的周长=原来图形的周长;体会到当图形变小时,周长不一定变短。
  此案例,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转化成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化难为易;让学生体会到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为三年级下册面积的教学埋下伏笔。
  日本数学史家米山国藏在他的著作《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中说道:“不管他们(指学生)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即使把所教给的知识(概念、定理、法则和公式等)全忘了,唯有铭刻在他们心中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都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其他文献
一、引奇激趣——迎接创新的使者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教师应该加倍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迎来创新的使者,拉开求知的序曲。如教学《赤壁之战》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80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3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整体语言素质的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倡导多读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使课外阅读伴随学生一生,使他们成为自主学习者,这是现代教育和新课程赋予学校教育的使命。课外阅读既能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学会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更能使学生
期刊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说明“养成教育”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主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塑造人的基础工程。人们常说: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  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满足儿
期刊
摘 要:口头语言是低年级学生与老师、同学及家长等交流的主要渠道,口语交际训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点,抓好低年级口头语言交际训练,关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口语交际 互动交流 观察描述 口述想象  一、教师要自我掌握口语交际在课标中的要求  新课标中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只是说法的改变,而是在听话、
期刊
一位教师讲授《后赤壁赋》,为了把文章讲得透彻,从字音字义、虚词实词讲到语句翻译、篇章结构,再到两篇《赤壁赋》的比较阅读、苏轼前后期思想的对照,最后告诉学生全文的感情线索:乐——叹——空。整整一堂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主宰了绝大部分时间,课堂内容充实得让人应接不暇,学生则被灌得云里雾里,情景好比一名尽职的导游在给游客滔滔不绝地讲解风景名胜的来历和典故,至于游客能否参透其间的文化内涵,就与导游无关了,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有作文素材,却不会构思;有的同学掌握了构思方法,又不会选材;有的同学平时不读书,缺乏阅读积累;有的同学平时不留心生活,缺乏生活积累;有的同学不会描写,无话可说时只能胡编乱造,毫无真情实感可言……凡此种种,不仅影响了学生作文的质量,而且让学生头疼作文,怯于表达。为了让学生乐于表达,写出具有真情实感、形质兼美的好文章,我从以下方面尝试帮助学生解写作之围。  一、精于构思
期刊
摘 要: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际操作,对于完成教学目标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几点辅助建议以供大家学习交流。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质量 建议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实验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际操
期刊
语文作业设计,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组全体教师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们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语文作业的新形式,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差异性作业的设计  在差异性作业的设计方面,具体做法有:1.作
期刊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叶老这句哲语,生动地阐述了生活与文章的关系。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作为教师应当让作文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开
期刊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