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对宁夏农用地膜覆盖种植现状和残膜的回收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为提高残膜的回收率而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残膜危害 回收 影响因素 对策
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黄河中上游,地域较小,面积 66400平方公里,但从地貌生态类型看,几乎涵盖了我国西北五省(区)干旱、半干旱特点的所有类型。干旱多风、水资源短缺、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生态脆弱。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的推广农膜覆盖重视。
一、宁夏农用地膜覆盖种植现状
2010年宁夏推广地膜覆盖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其中地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预计玉米总产量可达2亿公斤以上,加之近几年,玉米销售价格持续攀升,农用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已成为稳定提高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农用地膜的用量逐年增加,然而,农用塑料地膜主要成分是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很难降解,随着地膜栽培技术的重复使用,耕地土壤中的农膜残留量也不断增加,若不及时进行残膜回收或者残膜清除回收不彻底,会对农业生态和土壤造成严重破坏。据我区农业部门统计,仅2010年地膜玉米种植使用量就达1000多万吨。(参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环境监测站2006年专项调查数据,残存在田间、土壤、渠沟中的农用塑料薄膜至少占供应总量的10~20%,若连续在同一块地里使用农膜栽培技术15年,且不及时彻底清除回收残膜,这块耕地将会颗粒无收。
二、残膜的危害
1.残膜不仅破坏土壤理化性状,影响作物发芽、出苗,破坏农田生态体系,降低作物产量,而且还影响农机具作业质量。一般农民在耕种时将拣拾的残膜随意丢弃于地头、水渠或林带里,这样不仅影响农村环境景观,造成“视觉污染”。另外,在西北地区许多地方,由于对残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回收机制不健全,回收利用企业无利可图,回收方法单一。丢弃在地头、渠沟、林带中露头的农用残膜与杂草缠绕在一起,牛羊误食后,残膜会阻隔动物食道影响消化,轻者妨碍动物消化系统正常消化,重者会致病导致死亡。
2.a、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土壤肥力;b、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大幅减产;c、农用地膜生产过程中的添加剂,其中助剂会向土壤和水中腐化渗透,主要成分是有毒的铅、镉及氯化物等有毒金属元素,会通过土壤富集于粮食、蔬菜及动物体中,人长期食用会导致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三、农用残膜回收存在问题及现状
农用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在我区农业生产中的增产作用显著,起到保温护根、防冻、保墒、调节光照、节水、除草,以及控制土壤盐碱度的作用,进而促进作物早熟,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应用广、发展快、且依赖性强,农用残膜回收企业由于经济效益差,投入大,残膜即使部分回收,但不彻底,因此回收推广普及难度较大,往往得不到有效落实。虽然,农民对农用残膜污染危害有了一定认识,但是,他们的没有长远观念,只重视眼前效益,当地政府对农用残膜污染不重视,没有把残膜回收作为农田作业的必要程序。目前,没有一套专门的法律、法规来防止和规范农用地膜的污染,采取有效治理和回收,及时消除农业种植中的安全隐患。同时缺乏配套优惠政策,不能鼓励引导农民和回收企业做好农用残膜的回收利用工作,只能使环境、农田污染日趋严重。
四、促进农用残膜回收的意见及对策
1.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
治理农用残膜形成的环境及农田污染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它不象大气、水等污染那样有固定直接的污染源,人们能直观的觉察到,并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及时采取直接果断的治理,而农用残膜的污染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这就需要农业、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做好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治理农用残膜对环境和土壤造成的污染。
2.尽快制定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的法规及补贴政策
制定相关法规,规范农用地膜的生产、销售、应用、回收等行为,出台优惠政策以鼓励支持回收、加工、利用残膜生产企业的发展,使企业有利可图。同时出台“以旧换新”的刺激政策,激发农民回收农用残膜的积极性,对回收利用者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应加强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3.科学、合理使用农用塑料地膜,加快可降解地膜的推广应用
塑料薄膜的降解时间长达200~300年,长期使用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目前世界上解决塑料薄膜白色污染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回收塑料薄膜,二是开发可降解农膜。但由于我国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大,企业生产的薄膜厚度太薄(6微米,低于国家规定8微米,美国24微米,韩国20微米,日本15微米),回收起来异常困难,在经济上得不偿失,因此,更重要的是加强对降解地膜的开发与应用,这也是农膜的一个发展趋势。
4.充分利用农机化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切实做好农用残膜的回收利用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利用现有资源,减轻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应积极利用现有的农机化合作服务组织这个有效平台,按照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采取“谁使用、谁回收、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提高农用残膜的回收利用率。
5.加大研发、推广机械化残膜回收配套机具的力度,
搞好农膜的再生利用,防止污染转移
5.1重视残膜机标准化研发工作。残膜回收机具属于我国最具原始创新的技术,实行大规模推广需要制定相关的行业或地方技术标准(含产品和作业质量等)。二是根据当地使用农用薄膜的状况和用量大小建立废膜加工企业,将废弃物加工成工业原料,集中建立残膜回收加工厂,在起步阶段,政府要制订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回收加工、扶持利用残膜的企业发展,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二是加强残膜回收工作的宣传与示范推广工作。大力推广机械化回收残膜技术,是提高残膜回收率,遏制土地污染的一项重要环保措施,是最终解决地膜污染的有效途径。残膜机械回收技术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残膜回收率,推动我区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袁俊霞:农用残膜的污染与防治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3.20(1):31-32.
[2]曾祥斌:农用残膜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现代农业科技》2009(16):227-229.
【关键词】残膜危害 回收 影响因素 对策
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黄河中上游,地域较小,面积 66400平方公里,但从地貌生态类型看,几乎涵盖了我国西北五省(区)干旱、半干旱特点的所有类型。干旱多风、水资源短缺、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生态脆弱。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的推广农膜覆盖重视。
一、宁夏农用地膜覆盖种植现状
2010年宁夏推广地膜覆盖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其中地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预计玉米总产量可达2亿公斤以上,加之近几年,玉米销售价格持续攀升,农用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已成为稳定提高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农用地膜的用量逐年增加,然而,农用塑料地膜主要成分是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很难降解,随着地膜栽培技术的重复使用,耕地土壤中的农膜残留量也不断增加,若不及时进行残膜回收或者残膜清除回收不彻底,会对农业生态和土壤造成严重破坏。据我区农业部门统计,仅2010年地膜玉米种植使用量就达1000多万吨。(参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环境监测站2006年专项调查数据,残存在田间、土壤、渠沟中的农用塑料薄膜至少占供应总量的10~20%,若连续在同一块地里使用农膜栽培技术15年,且不及时彻底清除回收残膜,这块耕地将会颗粒无收。
二、残膜的危害
1.残膜不仅破坏土壤理化性状,影响作物发芽、出苗,破坏农田生态体系,降低作物产量,而且还影响农机具作业质量。一般农民在耕种时将拣拾的残膜随意丢弃于地头、水渠或林带里,这样不仅影响农村环境景观,造成“视觉污染”。另外,在西北地区许多地方,由于对残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回收机制不健全,回收利用企业无利可图,回收方法单一。丢弃在地头、渠沟、林带中露头的农用残膜与杂草缠绕在一起,牛羊误食后,残膜会阻隔动物食道影响消化,轻者妨碍动物消化系统正常消化,重者会致病导致死亡。
2.a、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土壤肥力;b、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大幅减产;c、农用地膜生产过程中的添加剂,其中助剂会向土壤和水中腐化渗透,主要成分是有毒的铅、镉及氯化物等有毒金属元素,会通过土壤富集于粮食、蔬菜及动物体中,人长期食用会导致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三、农用残膜回收存在问题及现状
农用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在我区农业生产中的增产作用显著,起到保温护根、防冻、保墒、调节光照、节水、除草,以及控制土壤盐碱度的作用,进而促进作物早熟,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应用广、发展快、且依赖性强,农用残膜回收企业由于经济效益差,投入大,残膜即使部分回收,但不彻底,因此回收推广普及难度较大,往往得不到有效落实。虽然,农民对农用残膜污染危害有了一定认识,但是,他们的没有长远观念,只重视眼前效益,当地政府对农用残膜污染不重视,没有把残膜回收作为农田作业的必要程序。目前,没有一套专门的法律、法规来防止和规范农用地膜的污染,采取有效治理和回收,及时消除农业种植中的安全隐患。同时缺乏配套优惠政策,不能鼓励引导农民和回收企业做好农用残膜的回收利用工作,只能使环境、农田污染日趋严重。
四、促进农用残膜回收的意见及对策
1.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
治理农用残膜形成的环境及农田污染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它不象大气、水等污染那样有固定直接的污染源,人们能直观的觉察到,并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及时采取直接果断的治理,而农用残膜的污染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这就需要农业、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做好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治理农用残膜对环境和土壤造成的污染。
2.尽快制定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的法规及补贴政策
制定相关法规,规范农用地膜的生产、销售、应用、回收等行为,出台优惠政策以鼓励支持回收、加工、利用残膜生产企业的发展,使企业有利可图。同时出台“以旧换新”的刺激政策,激发农民回收农用残膜的积极性,对回收利用者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应加强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3.科学、合理使用农用塑料地膜,加快可降解地膜的推广应用
塑料薄膜的降解时间长达200~300年,长期使用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目前世界上解决塑料薄膜白色污染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回收塑料薄膜,二是开发可降解农膜。但由于我国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大,企业生产的薄膜厚度太薄(6微米,低于国家规定8微米,美国24微米,韩国20微米,日本15微米),回收起来异常困难,在经济上得不偿失,因此,更重要的是加强对降解地膜的开发与应用,这也是农膜的一个发展趋势。
4.充分利用农机化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切实做好农用残膜的回收利用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利用现有资源,减轻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应积极利用现有的农机化合作服务组织这个有效平台,按照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采取“谁使用、谁回收、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提高农用残膜的回收利用率。
5.加大研发、推广机械化残膜回收配套机具的力度,
搞好农膜的再生利用,防止污染转移
5.1重视残膜机标准化研发工作。残膜回收机具属于我国最具原始创新的技术,实行大规模推广需要制定相关的行业或地方技术标准(含产品和作业质量等)。二是根据当地使用农用薄膜的状况和用量大小建立废膜加工企业,将废弃物加工成工业原料,集中建立残膜回收加工厂,在起步阶段,政府要制订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回收加工、扶持利用残膜的企业发展,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二是加强残膜回收工作的宣传与示范推广工作。大力推广机械化回收残膜技术,是提高残膜回收率,遏制土地污染的一项重要环保措施,是最终解决地膜污染的有效途径。残膜机械回收技术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残膜回收率,推动我区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袁俊霞:农用残膜的污染与防治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3.20(1):31-32.
[2]曾祥斌:农用残膜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现代农业科技》2009(16):2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