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药炮制是一项具有传统特色的制药技术,它涉及到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几个方面。中药炮制与中药饮片的质量有密切关系并直接影响临床疗效,本文就各种炮制法与药品疗效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中药炮制;药品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8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75-2156(2009)04-0052-01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它涉及到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几个方面。首先,研究搞清中药药性,明确中药炮制的目的。其次,要掌握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中药炮制与中药饮片的质量有密切关系并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疗效,本文就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予以介绍和讨论。
1 各种炮制法与药品疗效的关系
1.1 净制、切制与药品疗效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在采集过程中往往夹杂非药用部分或其他杂质等,因此,必须经过严格的纯净处理,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保证临床用药准确、安全、有效。如丹参、黄连等,常带有泥沙、土块,须洗净才能入药;巴戟天的木心非药用部分,木心强韧,化学成分含量明显低于巴戟天,而木心重量占全药重量的将近一半,这些非药用部位若不除去,则配方中药物有效成分含量减少,达不到治疗所需的有效治疗剂量。有些药材各药用部位不同,其功效各异,若一并入药,则难以达到治疗目的,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如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根、全草、果实均可入药,根为青木香:止痛、解毒消肿;全草为天仙藤:行气;果实为马兜铃: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又如紫苏解表散风寒、解郁宽中且化痰,紫苏叶能解鱼蟹毒,紫苏梗能安胎,紫苏子能定喘,等等。药材切制成饮片与溶媒接触面积增大,提高有效成分的煎出率,并可避免药物细粉在煎煮过程中糊化、粘锅等现象。切制时,饮片不均匀,厚薄、长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药用成分溶出不一现象。若需进一步加热炮制,还会出现受热不均,生熟不一,药效有异的情况。
1.2 加热炮制与药品疗效 加热炮制,主要是用火加热。既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药效有明显的影响。干热炮制的各种方法中以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药物炒制,其方法简便,但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降低或消除某些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减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马钱子中所含的士的宁,既是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可用砂烫或油炸法,使其部分成分破坏,含量降低到安全指标,达到用药安全有效,斑蝥中所含斑蝥素30mg即可致死,根据研究表明,斑蝥素在85度即开始升华,所以传统制法以米来炒使部分成分升华,其毒素也随成分含量降低而减弱,以此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1.3 辅料制与药品疗效 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起到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强疗效,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等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如苦寒药多用酒制,利用酒的辛热行散作用,可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脾胃,又使其寒而不滞,更好发挥清热泻火作用,如大黄、黄柏等。活血散瘀、祛风通络药物经酒制后可使其活血通络作用增强,如川芎、当归等。酷制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疏肝止痛、提高疗效,如柴胡等。补肾圃精、利尿和泻相火的药物以盐制后,可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增强滋阴降火,缓和药物辛燥之性,如杜仲、知母等。姜制药物可增强其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如厚朴、竹茹等。蜜炙能增强止咳药或补气药的作用。此外如生地蒸制成熟地,其性味、功效都发生明显的变化。杏仁有小毒,弹去皮,除去非药用部位,便于有效成分煎出,提高药效。木香煨后实肠止泻作用增强。总之,在中药炮制过程中,由于高温受热、水浸泡漂等不同的炮制方法及蜜、酒、醋等辅料的作用,使某些药物的内在物质发生了各种变化,有的增溶、有的分解、有的转化为新的物质。这就引起了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及功能主治等方面也都发生了变化,从而适应了复杂的临床用药需要,降低或消除了毒副作用,充分发挥了药物的治疗功效。所以说,中药炮制与药物质量关系密切,对提高药品疗效也有直接影响,医者不可不明辨。
2 讨论
汤剂是中医常用的剂型,中药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通过炮制可增大药物表面积。破坏组织细胞结构,使质地酥脆,提高有效成分的煎出率而增强疗效;有些药物炮制后,其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故有人得出结论:该炮制方法无存在的必要。但可能该成分在溶媒中的煎出率增加,药效增强。不能以单一成分的含量多少,判定炮制方法的优劣。炮制后质地的改变,可使其成分易于吸收,提高疗效。对于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为突出某一方面的作用,通过炮制来调整其药性,是中药炮制目的之一。炮制前后药性的变化,与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的变化有关,即通过成分的量变和质变以影响中药的药性。对于多数中药来说,尚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其药性改变的物质基础,深入探讨炮制原理。
总之,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对于一些药物的炮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炮制方法具有科学性,不仅确保了中药材的质量,而且提高了临床疗效。
关键词 中药炮制;药品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8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75-2156(2009)04-0052-01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它涉及到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几个方面。首先,研究搞清中药药性,明确中药炮制的目的。其次,要掌握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中药炮制与中药饮片的质量有密切关系并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疗效,本文就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予以介绍和讨论。
1 各种炮制法与药品疗效的关系
1.1 净制、切制与药品疗效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在采集过程中往往夹杂非药用部分或其他杂质等,因此,必须经过严格的纯净处理,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保证临床用药准确、安全、有效。如丹参、黄连等,常带有泥沙、土块,须洗净才能入药;巴戟天的木心非药用部分,木心强韧,化学成分含量明显低于巴戟天,而木心重量占全药重量的将近一半,这些非药用部位若不除去,则配方中药物有效成分含量减少,达不到治疗所需的有效治疗剂量。有些药材各药用部位不同,其功效各异,若一并入药,则难以达到治疗目的,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如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根、全草、果实均可入药,根为青木香:止痛、解毒消肿;全草为天仙藤:行气;果实为马兜铃: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又如紫苏解表散风寒、解郁宽中且化痰,紫苏叶能解鱼蟹毒,紫苏梗能安胎,紫苏子能定喘,等等。药材切制成饮片与溶媒接触面积增大,提高有效成分的煎出率,并可避免药物细粉在煎煮过程中糊化、粘锅等现象。切制时,饮片不均匀,厚薄、长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药用成分溶出不一现象。若需进一步加热炮制,还会出现受热不均,生熟不一,药效有异的情况。
1.2 加热炮制与药品疗效 加热炮制,主要是用火加热。既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药效有明显的影响。干热炮制的各种方法中以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药物炒制,其方法简便,但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降低或消除某些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减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马钱子中所含的士的宁,既是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可用砂烫或油炸法,使其部分成分破坏,含量降低到安全指标,达到用药安全有效,斑蝥中所含斑蝥素30mg即可致死,根据研究表明,斑蝥素在85度即开始升华,所以传统制法以米来炒使部分成分升华,其毒素也随成分含量降低而减弱,以此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1.3 辅料制与药品疗效 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起到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强疗效,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等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如苦寒药多用酒制,利用酒的辛热行散作用,可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脾胃,又使其寒而不滞,更好发挥清热泻火作用,如大黄、黄柏等。活血散瘀、祛风通络药物经酒制后可使其活血通络作用增强,如川芎、当归等。酷制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疏肝止痛、提高疗效,如柴胡等。补肾圃精、利尿和泻相火的药物以盐制后,可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增强滋阴降火,缓和药物辛燥之性,如杜仲、知母等。姜制药物可增强其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如厚朴、竹茹等。蜜炙能增强止咳药或补气药的作用。此外如生地蒸制成熟地,其性味、功效都发生明显的变化。杏仁有小毒,弹去皮,除去非药用部位,便于有效成分煎出,提高药效。木香煨后实肠止泻作用增强。总之,在中药炮制过程中,由于高温受热、水浸泡漂等不同的炮制方法及蜜、酒、醋等辅料的作用,使某些药物的内在物质发生了各种变化,有的增溶、有的分解、有的转化为新的物质。这就引起了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及功能主治等方面也都发生了变化,从而适应了复杂的临床用药需要,降低或消除了毒副作用,充分发挥了药物的治疗功效。所以说,中药炮制与药物质量关系密切,对提高药品疗效也有直接影响,医者不可不明辨。
2 讨论
汤剂是中医常用的剂型,中药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通过炮制可增大药物表面积。破坏组织细胞结构,使质地酥脆,提高有效成分的煎出率而增强疗效;有些药物炮制后,其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故有人得出结论:该炮制方法无存在的必要。但可能该成分在溶媒中的煎出率增加,药效增强。不能以单一成分的含量多少,判定炮制方法的优劣。炮制后质地的改变,可使其成分易于吸收,提高疗效。对于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为突出某一方面的作用,通过炮制来调整其药性,是中药炮制目的之一。炮制前后药性的变化,与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的变化有关,即通过成分的量变和质变以影响中药的药性。对于多数中药来说,尚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其药性改变的物质基础,深入探讨炮制原理。
总之,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对于一些药物的炮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炮制方法具有科学性,不仅确保了中药材的质量,而且提高了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