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咨询:
文文7岁,第一次见面,他躲在妈妈的身后,在妈妈的提醒下,轻声和我打了个招呼,表现出一些与年龄不符的胆怯与紧张。陪他做完游戏治疗后,我和他妈妈聊起了孩子的成长情况。
像大多数妈妈一样,文文妈对他备加疼爱。同时,她也是一位高学历、追求现代育儿理念的妈妈。她希望给孩子充分的尊重与爱,让他快乐成长。然而,文文妈不明白,孩子是快乐的,却总不愿长大。我问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于是她举了下面的例子:
文文一直跟我们睡,我和他爸爸的育儿理念比较一致,希望从小给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虽然看着朋友家同龄的孩子们,一个个都独立睡觉了,但我们并没有就此要求文文。随着文文上小学,我们觉得是时候了,才慢慢开始让他独立睡。后来,我发现文文的情绪有些低落,原来,老师在班里做了一个自理能力的调查,同学们都笑他:那么大了还和爸爸妈妈睡在一起。其实,他也想一个人睡,但他又很怕一个人睡。这件事一下子给了他很大的压力。
听完妈妈的讲述,我感觉到文文有很强的羞愧情绪,而这种情绪不仅来自同学之间的嬉笑,更来自妈妈的焦虑。所以,我想知道更多文文妈的反应。于是,我问文文妈:“第一天分床睡,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妈妈回忆说:
房间的摆设提前征求了文文的意见,完全是按照他的喜好来的。那天,我对文文说:“文文长大了,是个小男子汉了,从今天开始,试着一个人睡觉,好吗?”文文当时很乖地点点头。晚上,我早早地帮他铺好床。睡觉时间到了,文文要求我看着他睡。我担心文文害怕,就陪着他。我说:“闭上眼睛一会就睡着了。”过了一会,他睁开眼睛,看见我还在,我还是轻轻地跟他说:“妈妈在的,闭上眼睛,乖乖睡觉。”过了很久,他终于睡着了。我坐在客厅里,怕他万一醒了,我可以第一时间听到。我会忍不住偷偷地再去看看他。文文好像睡得很浅,似乎随时都可能醒。于是,我又坐回他的床边,果然,他又醒来,告诉我他害怕一个人睡,要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分析:
1.父母分离焦虑的来源
首先,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它本身没有好与坏。在任何一种亲密的情感关系里,分离焦虑都会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保护,保护这种亲密关系持续下去。
分离焦虑最早出现在每个人的婴儿时期,当主要照顾者离开,孩子就会出现不适应,有不安的情绪,或者是大声哭闹。不同的孩子会因为气质类型的不同,分离焦虑的表现程度不同。但可喜的是,当孩子从半岁前的谁都接受,到之后出现的认生,说明孩子有了基本的与人建立“连接”的能力。跟孩子一样,当父母出现适当的分离焦虑时,也要祝贺父母,你跟孩子的“连接”很深。同时,父母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分离焦虑,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离开父母的过程。
2.父母的分离焦虑可能阻碍孩子的成长
文文愿意独立睡觉,妈妈意识上是支持的、引导的。但在情绪层面,却是焦虑的、不肯分离的。这就是家长常会出现的分离焦虑。在某些时候,家长的分离焦虑比较容易分辨,例如孩子分床睡,孩子去寄宿学校,孩子出远门,甚至是孩子长大结婚。这种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的反应,就像文文那样,他会敏感地感受到妈妈的需要,再次回到妈妈的怀抱。
孩子在面临新的成长任务时,可能会出现退缩,但最终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达成。然而,当父母的分离焦虑参与进来时,孩子往往无法前进,他会顺应父母内在的期望,退回去,从而降低父母的焦虑。就这样,在父母不经意间,分离焦虑阻碍了孩子成长的脚步。
对策:
父母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分离焦虑呢?
首先要接纳自己的情绪,不要因此而自责,觉得自己不是好父母,不应该阻碍孩子成长式的离开。
其次,在问题的处理上,适当安排过渡期。比如文文独自睡觉这件事,妈妈考虑先陪伴一会是可以的,但要设定大概陪伴多久,或者考虑先由分床而不分房,到完全分床分房。这对缓解妈妈的分离焦虑,以及帮助文文慢慢适应新的睡觉方式,都会有所帮助。
再次,当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跟他分享内心的体验。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情绪期变化,而这是父母自己的情绪,孩子不必为此负责。
此外,最好的办法是,当父母意识到自己分离焦虑出现时,可以把它当成改变亲子连接方式的信号,父母也许不能再与孩子朝夕相处,但是,可以通过发展其他合适的方式,比如跟孩子有一些新的活动项目,跟孩子交流生活中的故事等,保持内在的亲密感。
(作者系复旦大学心理硕士)
文文7岁,第一次见面,他躲在妈妈的身后,在妈妈的提醒下,轻声和我打了个招呼,表现出一些与年龄不符的胆怯与紧张。陪他做完游戏治疗后,我和他妈妈聊起了孩子的成长情况。
像大多数妈妈一样,文文妈对他备加疼爱。同时,她也是一位高学历、追求现代育儿理念的妈妈。她希望给孩子充分的尊重与爱,让他快乐成长。然而,文文妈不明白,孩子是快乐的,却总不愿长大。我问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于是她举了下面的例子:
文文一直跟我们睡,我和他爸爸的育儿理念比较一致,希望从小给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虽然看着朋友家同龄的孩子们,一个个都独立睡觉了,但我们并没有就此要求文文。随着文文上小学,我们觉得是时候了,才慢慢开始让他独立睡。后来,我发现文文的情绪有些低落,原来,老师在班里做了一个自理能力的调查,同学们都笑他:那么大了还和爸爸妈妈睡在一起。其实,他也想一个人睡,但他又很怕一个人睡。这件事一下子给了他很大的压力。
听完妈妈的讲述,我感觉到文文有很强的羞愧情绪,而这种情绪不仅来自同学之间的嬉笑,更来自妈妈的焦虑。所以,我想知道更多文文妈的反应。于是,我问文文妈:“第一天分床睡,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妈妈回忆说:
房间的摆设提前征求了文文的意见,完全是按照他的喜好来的。那天,我对文文说:“文文长大了,是个小男子汉了,从今天开始,试着一个人睡觉,好吗?”文文当时很乖地点点头。晚上,我早早地帮他铺好床。睡觉时间到了,文文要求我看着他睡。我担心文文害怕,就陪着他。我说:“闭上眼睛一会就睡着了。”过了一会,他睁开眼睛,看见我还在,我还是轻轻地跟他说:“妈妈在的,闭上眼睛,乖乖睡觉。”过了很久,他终于睡着了。我坐在客厅里,怕他万一醒了,我可以第一时间听到。我会忍不住偷偷地再去看看他。文文好像睡得很浅,似乎随时都可能醒。于是,我又坐回他的床边,果然,他又醒来,告诉我他害怕一个人睡,要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分析:
1.父母分离焦虑的来源
首先,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它本身没有好与坏。在任何一种亲密的情感关系里,分离焦虑都会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保护,保护这种亲密关系持续下去。
分离焦虑最早出现在每个人的婴儿时期,当主要照顾者离开,孩子就会出现不适应,有不安的情绪,或者是大声哭闹。不同的孩子会因为气质类型的不同,分离焦虑的表现程度不同。但可喜的是,当孩子从半岁前的谁都接受,到之后出现的认生,说明孩子有了基本的与人建立“连接”的能力。跟孩子一样,当父母出现适当的分离焦虑时,也要祝贺父母,你跟孩子的“连接”很深。同时,父母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分离焦虑,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离开父母的过程。
2.父母的分离焦虑可能阻碍孩子的成长
文文愿意独立睡觉,妈妈意识上是支持的、引导的。但在情绪层面,却是焦虑的、不肯分离的。这就是家长常会出现的分离焦虑。在某些时候,家长的分离焦虑比较容易分辨,例如孩子分床睡,孩子去寄宿学校,孩子出远门,甚至是孩子长大结婚。这种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的反应,就像文文那样,他会敏感地感受到妈妈的需要,再次回到妈妈的怀抱。
孩子在面临新的成长任务时,可能会出现退缩,但最终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达成。然而,当父母的分离焦虑参与进来时,孩子往往无法前进,他会顺应父母内在的期望,退回去,从而降低父母的焦虑。就这样,在父母不经意间,分离焦虑阻碍了孩子成长的脚步。
对策:
父母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分离焦虑呢?
首先要接纳自己的情绪,不要因此而自责,觉得自己不是好父母,不应该阻碍孩子成长式的离开。
其次,在问题的处理上,适当安排过渡期。比如文文独自睡觉这件事,妈妈考虑先陪伴一会是可以的,但要设定大概陪伴多久,或者考虑先由分床而不分房,到完全分床分房。这对缓解妈妈的分离焦虑,以及帮助文文慢慢适应新的睡觉方式,都会有所帮助。
再次,当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跟他分享内心的体验。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情绪期变化,而这是父母自己的情绪,孩子不必为此负责。
此外,最好的办法是,当父母意识到自己分离焦虑出现时,可以把它当成改变亲子连接方式的信号,父母也许不能再与孩子朝夕相处,但是,可以通过发展其他合适的方式,比如跟孩子有一些新的活动项目,跟孩子交流生活中的故事等,保持内在的亲密感。
(作者系复旦大学心理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