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调查,现有不少学生不愿上体育课,究其原因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那么怎样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四点尤为重要:
一、“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形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像演员那样“自我”罢了。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了合力,产生了“磁化”效应,从而产生了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二、“变化”是关键
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如在学习《前滚翻》时,教师出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多采用小型竞赛。小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
三、“感化”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几个“问题学生”,他们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把老师的批评教育当耳边风。甲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例,曾有一段时间经常逃课,班主任到处找他,但一见到班主任就躲,真拿他没办法。在一次课外活动时,我有意接近他:“甲同学,你的协调性很好,欢迎你加入健美操队。”一听这话,他来劲了,开心了。然后我话锋一转:“甲同学,我可以跟你聊聊吗?我们到那边草地上坐坐好吗?”他点了点头,跟着我来到草地上。“甲同学,老师很孤独,很想跟你交个朋友,你能答应我吗?”说完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老师,其实我也很孤单,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不愿意跟我玩,而且妈妈又出差了,我很想念她,恨不得跑到她身边去,可是学校又不让,所以我天天逃课。”“你觉得逃课这种行为对吗?还有,同学们为什么不跟你玩?”“不是的,上次我的手受伤的时候,同学们个个都很关心我,对我很好的。可是我的手好了以后,他们就……”就这样,不知不觉我们在草地上坐了差不多一个钟头。经过这次交谈,甲同学愿意上体育课了。
四、“榜样”是基础
1.体育健儿先进事迹诱导。可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还应注意寓情于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师生间进行情感交流。
3.抓住特点教育教导。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导。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
总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學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学校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成长。
、
一、“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形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像演员那样“自我”罢了。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了合力,产生了“磁化”效应,从而产生了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二、“变化”是关键
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如在学习《前滚翻》时,教师出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多采用小型竞赛。小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
三、“感化”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几个“问题学生”,他们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把老师的批评教育当耳边风。甲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例,曾有一段时间经常逃课,班主任到处找他,但一见到班主任就躲,真拿他没办法。在一次课外活动时,我有意接近他:“甲同学,你的协调性很好,欢迎你加入健美操队。”一听这话,他来劲了,开心了。然后我话锋一转:“甲同学,我可以跟你聊聊吗?我们到那边草地上坐坐好吗?”他点了点头,跟着我来到草地上。“甲同学,老师很孤独,很想跟你交个朋友,你能答应我吗?”说完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老师,其实我也很孤单,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不愿意跟我玩,而且妈妈又出差了,我很想念她,恨不得跑到她身边去,可是学校又不让,所以我天天逃课。”“你觉得逃课这种行为对吗?还有,同学们为什么不跟你玩?”“不是的,上次我的手受伤的时候,同学们个个都很关心我,对我很好的。可是我的手好了以后,他们就……”就这样,不知不觉我们在草地上坐了差不多一个钟头。经过这次交谈,甲同学愿意上体育课了。
四、“榜样”是基础
1.体育健儿先进事迹诱导。可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还应注意寓情于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师生间进行情感交流。
3.抓住特点教育教导。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导。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
总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學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学校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