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完成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大平台框架的基本形成,为医学类院校更为重要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先决条件。我院结合先前部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经验,将基础医学课程中重要的实验教学部分摘录出来进行重新整合,构建出全新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本文主要阐述了我院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取得的一些初步成效。
【关键词】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6-0160-01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技能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关键教学平台[1]。近年来,我院对基础医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课程设置方式,强化综合实验课程建设,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突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开展研究性教学[2];加强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开展创新实验和设计性实验[3];改变教师和学生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现象,全面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整合构建新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一)机能学实验
将以功能为主的生理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实验综合为跨学科,多层次独立的实验课程。使正常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变化结合,使功能变化与药理治疗观察结合,综合原来分散在三个不同课程内的相关内容,使理论与实验形成整体结构,以达到学生掌握功能实验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的目的。课程内容为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实验内容和实验技术;学科内的综合实验与技术; 跨学科的综合实验技术;学科内与跨学科的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
(二)形态学实验
将以显微镜观察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组织胚胎学、病理学、解剖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进行融合优化,形成不依附理论课教学的独立的形态学实验课程,将实验内容整合为一门跨学科实验学课程课程体系。以系统为主线,整合组织学和病理学的实验内容及部分理论,实行实验携理论的授课方式 教学进程通过绪论及总论( 含组织学的四大基本组织重要器官病理学总论) ,各系统正常组织学与常见疾病,传染病等,其中的重要器官章节着重讲授血管肝肺胃肠肾皮肤等内容,以衔接病理学总论及实验机能学中可能涉及的相关内容。
(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在生物化学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设分子生物学的综合实验。课程内容为生物大分子的常用定量分析法、酶活性分析; 电泳技术、层析技术、离心技术;临床生化实验;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与鉴定实验(蛋白质与核酸) ;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面向我院医学类护理学、康复治疗学、药学、药物制剂等专业开设的必修课。
(四)细胞与遗传学实验
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观察分析问题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实验采用生活细胞材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取材和实验,使学生能对细胞获得生动的认识。课程内容除细胞学和遗传学的基础实验外还包括细胞染色体技术、细胞培养、细胞融合实验等。
二、建立完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和运行保障机制
(一)实验课程推行课程负责人制
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由讲师职称以上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再由课程负责人组建该课程实验教学团队。
(二)建立公共教学实验平台资源共享
实验教学中心场所和设备统一使用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相关教学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在保证实验教学课程使用的同时,全面向学生开放[ 4 ]。
(三)编写实验学教材
编写符合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要求的教材是顺利实施改革的重要保证 为了适应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开发,提高学生全面地动态地连续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编写形态实验学、机能学实验、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等教材 这些教材在传承经典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更加重视学科前沿知识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导向作用。
(四)改变实验教学方法
通过开展实验设计讲座、课堂讨论、实验竞赛、开放实验室、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与大学生课外研学活动活跃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实验教学信息化水平,开发虚拟实验课件,加强实验教学优质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教学方式,组织制作实验课程的CAI课件,配备多媒体设备和实践教学软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中心网站获取更多的实验教学资源,开放的实验中心实验室也为学生提供了课外研学的场地。
(五)建立新的实验考核制度
实验课最终成绩包括实验理论笔试、实验操作考试、平时成绩(实验预习、实验操作、课堂讨论、课堂提问、实验报告等) 。设计性实验、创新实验和实验技能竞赛单独进行实验成绩考核与评定。
(六)完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不断完善由院系教师学生形成的三级质量保障机制,逐步建立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的评估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以及实验教学督导制度等,组织教学督导小组,旁听教师授课,召开学生座谈会,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
三、结语
医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是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战略[5-6],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对传统实验教学体系进行配套优化[7]。为此,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动手操作科研设计性实验,是当前改革的重点[8]。上述工作仅仅是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素质所做的一些初步尝试,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总结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志安,赵红梅,徐红梅,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6) : 5-6.
[2]王志林,刘苏明,邵进.高层次本科人才培养中的研究性实验教学[J]. 中国大学教学,2006 ( 2) : 45 - 46.
[3]章新友.关于高校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思考[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 24( 6):68-69.
[4]郝福英,许崇任,苏都莫日板.整合实验资源深化实验改革培养生命科学基础人才[J ] . 中国大学教学,2006( 1) : 47 - 48.
[5]霍正浩,王燕蓉,朱建华,等.以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 3) :546-548.
[6]龚文涛,唐秋莎,李新荣,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 :172-174.
[7]薛长贵,陈宗德,胡香杰,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1,14( 1) :34-36.
[8]张翠香,兴桂华,刘海燕,等.开设病理综合实验的探索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 2) :114-117.
【关键词】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6-0160-01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技能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关键教学平台[1]。近年来,我院对基础医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课程设置方式,强化综合实验课程建设,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突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开展研究性教学[2];加强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开展创新实验和设计性实验[3];改变教师和学生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现象,全面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整合构建新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一)机能学实验
将以功能为主的生理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实验综合为跨学科,多层次独立的实验课程。使正常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变化结合,使功能变化与药理治疗观察结合,综合原来分散在三个不同课程内的相关内容,使理论与实验形成整体结构,以达到学生掌握功能实验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的目的。课程内容为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实验内容和实验技术;学科内的综合实验与技术; 跨学科的综合实验技术;学科内与跨学科的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
(二)形态学实验
将以显微镜观察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组织胚胎学、病理学、解剖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进行融合优化,形成不依附理论课教学的独立的形态学实验课程,将实验内容整合为一门跨学科实验学课程课程体系。以系统为主线,整合组织学和病理学的实验内容及部分理论,实行实验携理论的授课方式 教学进程通过绪论及总论( 含组织学的四大基本组织重要器官病理学总论) ,各系统正常组织学与常见疾病,传染病等,其中的重要器官章节着重讲授血管肝肺胃肠肾皮肤等内容,以衔接病理学总论及实验机能学中可能涉及的相关内容。
(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在生物化学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设分子生物学的综合实验。课程内容为生物大分子的常用定量分析法、酶活性分析; 电泳技术、层析技术、离心技术;临床生化实验;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与鉴定实验(蛋白质与核酸) ;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面向我院医学类护理学、康复治疗学、药学、药物制剂等专业开设的必修课。
(四)细胞与遗传学实验
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观察分析问题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实验采用生活细胞材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取材和实验,使学生能对细胞获得生动的认识。课程内容除细胞学和遗传学的基础实验外还包括细胞染色体技术、细胞培养、细胞融合实验等。
二、建立完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和运行保障机制
(一)实验课程推行课程负责人制
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由讲师职称以上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再由课程负责人组建该课程实验教学团队。
(二)建立公共教学实验平台资源共享
实验教学中心场所和设备统一使用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相关教学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在保证实验教学课程使用的同时,全面向学生开放[ 4 ]。
(三)编写实验学教材
编写符合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要求的教材是顺利实施改革的重要保证 为了适应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开发,提高学生全面地动态地连续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编写形态实验学、机能学实验、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等教材 这些教材在传承经典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更加重视学科前沿知识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导向作用。
(四)改变实验教学方法
通过开展实验设计讲座、课堂讨论、实验竞赛、开放实验室、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与大学生课外研学活动活跃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实验教学信息化水平,开发虚拟实验课件,加强实验教学优质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教学方式,组织制作实验课程的CAI课件,配备多媒体设备和实践教学软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中心网站获取更多的实验教学资源,开放的实验中心实验室也为学生提供了课外研学的场地。
(五)建立新的实验考核制度
实验课最终成绩包括实验理论笔试、实验操作考试、平时成绩(实验预习、实验操作、课堂讨论、课堂提问、实验报告等) 。设计性实验、创新实验和实验技能竞赛单独进行实验成绩考核与评定。
(六)完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不断完善由院系教师学生形成的三级质量保障机制,逐步建立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的评估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以及实验教学督导制度等,组织教学督导小组,旁听教师授课,召开学生座谈会,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
三、结语
医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是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战略[5-6],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对传统实验教学体系进行配套优化[7]。为此,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动手操作科研设计性实验,是当前改革的重点[8]。上述工作仅仅是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素质所做的一些初步尝试,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总结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志安,赵红梅,徐红梅,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6) : 5-6.
[2]王志林,刘苏明,邵进.高层次本科人才培养中的研究性实验教学[J]. 中国大学教学,2006 ( 2) : 45 - 46.
[3]章新友.关于高校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思考[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 24( 6):68-69.
[4]郝福英,许崇任,苏都莫日板.整合实验资源深化实验改革培养生命科学基础人才[J ] . 中国大学教学,2006( 1) : 47 - 48.
[5]霍正浩,王燕蓉,朱建华,等.以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 3) :546-548.
[6]龚文涛,唐秋莎,李新荣,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 :172-174.
[7]薛长贵,陈宗德,胡香杰,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1,14( 1) :34-36.
[8]张翠香,兴桂华,刘海燕,等.开设病理综合实验的探索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 2) :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