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三年级是教与学明显发生转折,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个学年。为使学生作文起好步,教学中,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強化兴趣引入、以趣激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次接触作文的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刚起步时有一定的难度,易产生畏难心里。这时,教师就要采取多种手段,降低难度,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刚开始接触作文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或班级中一个同学的外貌,然后让老师和同学一起猜猜是哪位同学,这样做,既增加了班级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抓住人物外貌特点及按一定顺序介绍人物,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强化口语训练,以说导写
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人类口头语言的发展总是先于书面语言,学生只有说得清楚才能写得通达。实践证明:以说导写既是小学作文教学应该遵循的程序,也是作文教学的一条原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上来看,口语交际作为一项教学内容而贯穿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始终,三年级学生由于具有了两年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已具有初步说的能力,掌握了初步的说的方法与技巧。因此,三年级的起步作文,就要把学生从说引导到写上来。把说和写的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从说到写,凡写必说,说写并重,相互促进。
如在三年级学生上第一堂作文课、写第一篇作文时,我们这样告诉学生:你们并不是今天才开始学写作文的,其实你们早就开始写作文了。你们一两岁学说话就是学作文的开始,只不过说话是用嘴作文,我们今天的作文是用笔作文罢了。用笔作文,就是把你要说的话用笔写出来,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老师,这有什么可怕的呢?这样一讲,学生的畏难情绪一下就给打消了。接着,便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件新鲜有趣的事,每人说一件。此时,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看法,补充纠正不足,使其完整流畅。这样做可使学生明白:“我口说我心,我笔写我口”这便是作文。这样一来学生一点也不觉得作文困难,从而轻松地跨越由说到写这道“鸿沟”。
三、 强化阅读引领,以读助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些话鲜明地道出了读与写的关系。教学实践证明,要想使学生有丰富的写作材料,有准确优美的句子积累,有新颖的作文思路,就必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
首先,要引领学生学好教材,打牢双基。小学语文课本中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均为学生学习写作的优秀范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多读、多写一些妙语佳句,学习课文的布局谋篇,这样,“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叶圣陶语)
其次,要引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这一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书刊,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培养他们认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把看到的、听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记下来,并在习作中能够灵活的加以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 强化观察指导,以看带写
作文是客观世界在学生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观察则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更是作文获得感性认识和“积蓄”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慧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东西而来。同时,观察越多,学的知识越牢固。”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其一,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三年级可先让他们观察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如小猫、小鸡、小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颜色、形状等;观察它们的行动:行走,吃食等,从而引起其对观察事物的兴趣。
随着年级的递增和观察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引导他们观察那些容易产生兴趣的对象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他们的观察范围,提高观察的自觉性,培养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特征的能力。诸如观察周围的人,像爸爸、妈妈、小伙伴、同学的外貌特征;观察自己的小玩具、铅笔盒、小手帕的特点;观察大自然,像日出日落、风、云、雨、雪等气象;观察树木花草的长势和随季节变化的特征;观察学生丰富的课余生活;观察社会生活,进行参观访问,等等,等等,逐步引导学生把观察的兴趣转移到把握事物的特征和充分利用观察所得上。
其二。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性、情绪性表现很明显。例如,让他们观察图画和事物的时候,他们常常离开观察的目的,注意力转移到次要的或者与观察要求不相干的方面去,而且观察常伴有随意性,常常是东张西望、注意力极不稳定。如果让他们长时间地观察一样事物,则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教学时,在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后,教给常用的观察方法尤为重要。如教给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由前至后等);让学生有重点,有主次地观察,或者从整体入手,再具体观察每一个细节等等。学生掌握了观察事物的方法,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了。例如春天里我们指导学生写校园里的花坛。在观察前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花的知识,如形态、颜色,有哪些品种,它们的生长规律等。观察时,教师指导学生先从整体入手进行观察,观察花坛的形状、方位、大小等,然后再具体观察各种花的特点。通过观察指导,学生们在习作中把校内的大花坛写得有声有色,充满诗意。
一、強化兴趣引入、以趣激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次接触作文的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刚起步时有一定的难度,易产生畏难心里。这时,教师就要采取多种手段,降低难度,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刚开始接触作文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或班级中一个同学的外貌,然后让老师和同学一起猜猜是哪位同学,这样做,既增加了班级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抓住人物外貌特点及按一定顺序介绍人物,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强化口语训练,以说导写
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人类口头语言的发展总是先于书面语言,学生只有说得清楚才能写得通达。实践证明:以说导写既是小学作文教学应该遵循的程序,也是作文教学的一条原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上来看,口语交际作为一项教学内容而贯穿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始终,三年级学生由于具有了两年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已具有初步说的能力,掌握了初步的说的方法与技巧。因此,三年级的起步作文,就要把学生从说引导到写上来。把说和写的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从说到写,凡写必说,说写并重,相互促进。
如在三年级学生上第一堂作文课、写第一篇作文时,我们这样告诉学生:你们并不是今天才开始学写作文的,其实你们早就开始写作文了。你们一两岁学说话就是学作文的开始,只不过说话是用嘴作文,我们今天的作文是用笔作文罢了。用笔作文,就是把你要说的话用笔写出来,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老师,这有什么可怕的呢?这样一讲,学生的畏难情绪一下就给打消了。接着,便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件新鲜有趣的事,每人说一件。此时,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看法,补充纠正不足,使其完整流畅。这样做可使学生明白:“我口说我心,我笔写我口”这便是作文。这样一来学生一点也不觉得作文困难,从而轻松地跨越由说到写这道“鸿沟”。
三、 强化阅读引领,以读助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些话鲜明地道出了读与写的关系。教学实践证明,要想使学生有丰富的写作材料,有准确优美的句子积累,有新颖的作文思路,就必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
首先,要引领学生学好教材,打牢双基。小学语文课本中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均为学生学习写作的优秀范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多读、多写一些妙语佳句,学习课文的布局谋篇,这样,“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叶圣陶语)
其次,要引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这一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书刊,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培养他们认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把看到的、听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记下来,并在习作中能够灵活的加以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 强化观察指导,以看带写
作文是客观世界在学生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观察则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更是作文获得感性认识和“积蓄”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慧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东西而来。同时,观察越多,学的知识越牢固。”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其一,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三年级可先让他们观察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如小猫、小鸡、小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颜色、形状等;观察它们的行动:行走,吃食等,从而引起其对观察事物的兴趣。
随着年级的递增和观察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引导他们观察那些容易产生兴趣的对象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他们的观察范围,提高观察的自觉性,培养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特征的能力。诸如观察周围的人,像爸爸、妈妈、小伙伴、同学的外貌特征;观察自己的小玩具、铅笔盒、小手帕的特点;观察大自然,像日出日落、风、云、雨、雪等气象;观察树木花草的长势和随季节变化的特征;观察学生丰富的课余生活;观察社会生活,进行参观访问,等等,等等,逐步引导学生把观察的兴趣转移到把握事物的特征和充分利用观察所得上。
其二。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性、情绪性表现很明显。例如,让他们观察图画和事物的时候,他们常常离开观察的目的,注意力转移到次要的或者与观察要求不相干的方面去,而且观察常伴有随意性,常常是东张西望、注意力极不稳定。如果让他们长时间地观察一样事物,则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教学时,在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后,教给常用的观察方法尤为重要。如教给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由前至后等);让学生有重点,有主次地观察,或者从整体入手,再具体观察每一个细节等等。学生掌握了观察事物的方法,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了。例如春天里我们指导学生写校园里的花坛。在观察前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花的知识,如形态、颜色,有哪些品种,它们的生长规律等。观察时,教师指导学生先从整体入手进行观察,观察花坛的形状、方位、大小等,然后再具体观察各种花的特点。通过观察指导,学生们在习作中把校内的大花坛写得有声有色,充满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