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ex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對13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而治愈,7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及时的护理治疗措施,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产后出血;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90-02
  产后出血(PPH)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我科对2012年1月~2014年3月13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35例,年龄20-43岁;其中初产妇106例,经产妇29例;自然分娩者84例,会阴侧切加胎头吸引51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88例,胎盘因素35例,软产道损伤10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出血量500~2500m。
  1.2方法 出血量的计算采用称重法和容积法相结合的方法:称重法是分别称量血染前和血染后的纱布、卫生巾等重量,计算重量差。再按血液比重(1.05)换算为实际失血量;容积法是使用带有刻度的量具收集并测定出血量。
  2.护理
  2.1产后出血的急救 发现产后大出血要立即通知医生,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做好各种检查和抽血交叉配血的相关工作;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生命指征,必要时采取面罩法给氧,遵医嘱快速有效的输入血液、代血浆、平衡盐等液体及药物,确保生命指征的稳定,给予及时有效地止血;专人经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并观察出血量,或遵医嘱应用止血药和缩宫剂。(5)迅速协助医生查找出血原因,及时有效地止血,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工作,做好各种检查和相关的化验工作,做好相关术前准备。
  2.2心理护理 绝大多数病人对出血存在恐慌心理,应在做好抢救及护理工作的同时,安慰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对病人应细心、热情,解除其紧张心理,保持镇静,积极配合医生、护士进行诊治。此时应让病人平卧位,必要时头低足高位,这样有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同时注意保暖,预防并发症。
  2.3 分娩的护理 第一产程要积极防治子宫收缩乏力,严密观察产程,防止产程的延长,做好输液、输血的准备,第二产程要避免软产道的损伤,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操作粗暴,注意保护会阴和适时会阴切开,防止软产道损伤。第三产程正确协助胎盘娩出,胎儿娩出后,立即将弯盘置产妇臀下,收集出血。待胎盘娩出后,检查胎盘,胎膜完整,无软产道损伤,进一步检查子宫收缩情况,如子宫柔软,轮廓不清,或用手按摩时,子宫收缩变硬,轮廓清楚,停止按摩时,子宫又复柔软,轮廓不清,即可确定为乏力性引起的出血。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助产人员不要惊慌,应及时采取适时而有效的方法预防及治疗。如注射宫缩剂,按摩子宫等促进宫缩。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注意血液的凝固状态以便及早发现凝血障碍,分娩后24h内,注意宫缩和阴道流血情况,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积极查找原因并做相应处理,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
  2.4产后出血的预防 分娩前全面了解孕妇健康情况,详细记录,加强孕期保健,询问孕妇是否存在以下高危因素:高血压、贫血、人流史、子宫肌瘤史、剖宫产史、产后大出血史、人工剥离胎盘史等病史。对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要及时纠正,对有妊娠合并症、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应择期住院待产。已确诊为胎盘早期剥离或死胎者应及早处理,并注意防止发生DIC。分娩期加强观察,正确的处理,加强三个产程的护理,预防产后出血。产后注意加强营养,并做好抗感染治疗及纠正贫血[2]。
  3讨论
  产后出血要靠产房工作人员和护士的认真细致地观察,护士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审慎、独慎的精神做好病情的观察。对产妇要严密观察其子宫收缩情况,注意阴道流血量以及宫底的高度。当产妇出现产后出血时,要全力以赴地进行抢救,产科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各种急救常规、急救技术和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才能保证抢救成功。对产后出血预防相当重要,应该引起医护人员高度重视。总之,密切观察,早发现、早预防,采取有效预防护理措施,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降低产后大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3]。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4.
  [2]赵兵,赵秀芳,产后出血急救护理[J].现代护理报,2007,10(116):6.
  [3]张淑萍,高锦萍,郭凤荣,预防产后出血的体会[J].中国医学论丛,2008,7 (2):55-5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方法,并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90例,将这些患者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每组各有45例,将这两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对其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对其行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结束护理之后,观察组中患者的产后2h以及产后24h出血量均少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并给出具体的防范措施。方法:选择本院102例产妇,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因素、院方管理因素以及产妇家属因素等,针对不同的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论: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复杂多样,护理人员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负责,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字】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 
期刊
【摘要】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的两处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应与复合伤相区别,复合伤是指两处或两处以上致伤因子引起的创伤。多发性创伤患者伤势重、病情变化快、容易感染、病死率高。所以急救工作者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展开抢救工作,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从而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多发性创伤;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剖宫产手术以后的临床护理当中采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0年8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模式,实验组对病人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给予对比分析。方法:实验组产妇发生疼痛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母乳成功喂养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使用人性护理的实际效果。 方法 2007年至2008年我院对600例手术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其采取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在手术过程中应用,对其效果进行研究。 结果 入选的600患者中,非常满意408例,满意144例,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2.00%。 结论 手术室使用人性化护理,能够让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及恐惧情绪得到缓解,提升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配合度,让手术更加的顺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压缩性骨折护理方法。方法 结合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针对患者心理、生理进行探讨。结论 采用以人为本,身心并重的优质护理服务,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腰椎压缩性骨折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82-01  腰椎压缩性骨折,古称“腰骨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中医综合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诊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观察组除按常规护理外,加予生活护理、气候护理、心理护理、服药护理等一般护理外,还给予中医辨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综合护理能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的预防了突发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冠心病合并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 真空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治疗普外科术后创面感染的临床护理观察。方法:本组病例25例,在清创后使用VSD封闭式持续性负压引流治疗。结果:本组25例经VSD技术治疗5~7 d后拆除薄膜和泡沫。本组创面愈合优20例,良5例。结论:VSD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创面愈合,减轻病人痛苦,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关键词】VSD;创面感染;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对产妇在临产前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待产的产妇380例,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的190例待产妇,设为比对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的190例待产妇,设为比对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顺产率显著提高,有效缩短产程,降低了新生儿窒息和剖宫产的发生率。结论:通过心理护理的干预,帮助产妇建立自信,加强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9月间接收的56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5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给予治疗组进行有效的系统的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实验组的临床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恢复效果,两组间比较有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