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几年来大豆霜霉病普遍发生,导致严重的减产,本文简单的阐述了对于大豆霜霉病的发生状况以及具体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 大豆霜霉病;发生;防治
近几年来大豆霜霉病普遍发生,一般减产10%,重病年可减产50%以上。叶部发病可造成叶片提早脱落;种子受害可导致千粒重下降,发芽率降低。
一、症状识别
幼苗:带病种子直接引起幼苗发病,一般幼苗子叶不显病,当真叶展开后,从真叶叶片基部开始沿叶脉出观大片褐绿斑块,其他复叶上也有相类似的症状,以后全叶变黄枯死。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密生很厚的灰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受害重的幼苗生长短小,叶皱缩以至枯死。
成株期:复叶上病斑散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绿黄斑,后期尚可形成黄褐色不规则形式多角形枯斑,病健部分界明显,发病重时很多病斑可汇合成更大的块状病斑,其病斑背面
也布满灰白色霉层,病叶枯干后,可引起提早落叶。
豆荚:病斑表面无明显症状,剥开豆荚其内部可见不定形的块状斑,其上可见灰白色霉层。
豆粒:病粒表面全部或大部变白,无光泽,共上粘附一层黄灰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卵孢子和菌丝。
二、病原鉴定
霜霉病系由鞭毛菌亚门霜霉目,霜霉科,霜霉属真菌引起的。
此菌寄主范围较窄,只能在大豆和野生大豆上寄生。
三、浸染循环
病菌以卵孢子在种子和病残体中越冬,带菌种子是主要初次浸染来源。播种带菌种子,卵孢子随种子发芽而萌发,浸入大豆的胚轴进入生长点,菌丝可蔓延到幼苗真叶及腋芽,形成系统浸染,病粒形成病苗的几率很低,约 10%~15%,这些病苗可成田间中心病株,中心病株可产生大量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浸染。此外越冬于病残体上病菌,翌春也可浸染大豆叶片,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浸染。大豆结荚后,病菌进一步浸染豆荚和豆粒。生育后期,病粒和病残体上的菌丝产生卵孢子进行越冬。
四、发病条件
此病为气流传播为主的多循环病害。共发生与气象条件、品种抗性及菌源数量关系密切。
1.发病与选用品种有关系
如选抗病品种,叶病斑小、病情发展慢、发病轻;感病品种则叶部病斑大、病情发展快,以至提早落叶,病害也重。这种感病品种,如遇多雨、高温,不但发病早,发生也重。所以种植感病品种是流行的重要因素。
2.发病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
霜霉病在多雨(雨日多、雨次多)、高温、温度高低交替,发病常重。我市夏、秋季正值雨季,昼夜温差大,尤其多雨,高温、雾、露天多,有利于病害发生与流行。
3.苗期发病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
早春土壤温度低,有利于发病,据调查15℃时幼苗发病率为16%,20℃时为1%,25℃以上不发病。
五、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由于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应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2.在無病田留种,如有病粒应选出无病种子种植,也可进行种子处理,用3硼甲霜灵可湿性拌种剂,药量为种子重的0.2%。
3.合理轮作,消灭病株残体,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与叶面肥。
4.化学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全田喷药,常用药剂有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500g对水喷雾;80%克霜灵可湿性粉剂,每公顷3000g对水喷雾;64%杀毒矾(恶霜猛锌)可湿性粉剂,每hm2 2000g对水喷雾。
喷药时一定注意以下问题:①叶下、背两面均要喷到药,配药方法要科学,防治此病药剂均为可湿性粉剂。②人工喷雾因喷雾器中无搅拌器,所以要经常搅拌,以防沉淀,影响药效。③喷药时要做到均匀,周到。④遇到下雨天气不能喷药,阴雨天、风大天、中午炎热天、有雾天、有露天。
参考文献
[1] 程爱昀,马峰. 大豆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农村科技,1998(12):15
[2] 俞孕珍,孙军德,等. 大豆霜霉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7(9):15
[3] 梁青,张东辉,傅好勇. 大豆霜霉病的防治办法. 农村科技开发,2004(10):15
[4] 孔凡杰. 大豆霜霉病发生与防治方法. 大豆科技,2011(02):15
[关键词] 大豆霜霉病;发生;防治
近几年来大豆霜霉病普遍发生,一般减产10%,重病年可减产50%以上。叶部发病可造成叶片提早脱落;种子受害可导致千粒重下降,发芽率降低。
一、症状识别
幼苗:带病种子直接引起幼苗发病,一般幼苗子叶不显病,当真叶展开后,从真叶叶片基部开始沿叶脉出观大片褐绿斑块,其他复叶上也有相类似的症状,以后全叶变黄枯死。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密生很厚的灰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受害重的幼苗生长短小,叶皱缩以至枯死。
成株期:复叶上病斑散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绿黄斑,后期尚可形成黄褐色不规则形式多角形枯斑,病健部分界明显,发病重时很多病斑可汇合成更大的块状病斑,其病斑背面
也布满灰白色霉层,病叶枯干后,可引起提早落叶。
豆荚:病斑表面无明显症状,剥开豆荚其内部可见不定形的块状斑,其上可见灰白色霉层。
豆粒:病粒表面全部或大部变白,无光泽,共上粘附一层黄灰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卵孢子和菌丝。
二、病原鉴定
霜霉病系由鞭毛菌亚门霜霉目,霜霉科,霜霉属真菌引起的。
此菌寄主范围较窄,只能在大豆和野生大豆上寄生。
三、浸染循环
病菌以卵孢子在种子和病残体中越冬,带菌种子是主要初次浸染来源。播种带菌种子,卵孢子随种子发芽而萌发,浸入大豆的胚轴进入生长点,菌丝可蔓延到幼苗真叶及腋芽,形成系统浸染,病粒形成病苗的几率很低,约 10%~15%,这些病苗可成田间中心病株,中心病株可产生大量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浸染。此外越冬于病残体上病菌,翌春也可浸染大豆叶片,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浸染。大豆结荚后,病菌进一步浸染豆荚和豆粒。生育后期,病粒和病残体上的菌丝产生卵孢子进行越冬。
四、发病条件
此病为气流传播为主的多循环病害。共发生与气象条件、品种抗性及菌源数量关系密切。
1.发病与选用品种有关系
如选抗病品种,叶病斑小、病情发展慢、发病轻;感病品种则叶部病斑大、病情发展快,以至提早落叶,病害也重。这种感病品种,如遇多雨、高温,不但发病早,发生也重。所以种植感病品种是流行的重要因素。
2.发病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
霜霉病在多雨(雨日多、雨次多)、高温、温度高低交替,发病常重。我市夏、秋季正值雨季,昼夜温差大,尤其多雨,高温、雾、露天多,有利于病害发生与流行。
3.苗期发病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
早春土壤温度低,有利于发病,据调查15℃时幼苗发病率为16%,20℃时为1%,25℃以上不发病。
五、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由于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应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2.在無病田留种,如有病粒应选出无病种子种植,也可进行种子处理,用3硼甲霜灵可湿性拌种剂,药量为种子重的0.2%。
3.合理轮作,消灭病株残体,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与叶面肥。
4.化学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全田喷药,常用药剂有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500g对水喷雾;80%克霜灵可湿性粉剂,每公顷3000g对水喷雾;64%杀毒矾(恶霜猛锌)可湿性粉剂,每hm2 2000g对水喷雾。
喷药时一定注意以下问题:①叶下、背两面均要喷到药,配药方法要科学,防治此病药剂均为可湿性粉剂。②人工喷雾因喷雾器中无搅拌器,所以要经常搅拌,以防沉淀,影响药效。③喷药时要做到均匀,周到。④遇到下雨天气不能喷药,阴雨天、风大天、中午炎热天、有雾天、有露天。
参考文献
[1] 程爱昀,马峰. 大豆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农村科技,1998(12):15
[2] 俞孕珍,孙军德,等. 大豆霜霉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7(9):15
[3] 梁青,张东辉,傅好勇. 大豆霜霉病的防治办法. 农村科技开发,2004(10):15
[4] 孔凡杰. 大豆霜霉病发生与防治方法. 大豆科技,201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