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建设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充实师生校园生活内涵,对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和途径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学校 校园文化建设 内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166-01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功能,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日渐显示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生机。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建设与时俱进、体现高职特色的优秀校园文化。
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我们所说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就是由体现一所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风气以及传统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形态。它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各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所在区域、发展目标、行业背景、专业特色、办学理念不同,就会形成风格迥异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优良的校园文化不但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增长才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目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方向日益清晰,人才规格上表现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表现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理念上表现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上表现为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等。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社会亚文化系统的校园文化,从校园逐渐形成一定范围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开始,就存在并发挥着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具有导向、辐射、凝聚、约束等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构建文明健康的校园氛围,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气候,弥补第一课堂教育的局限性,形成立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利于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和不良文化的滋生。对学校而言,教书必须着眼于育人,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学校的精神状态、校风校貌、理想目标的追求及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教育等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可塑性极强,这时期学校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进步关系极大。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证明,校园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是促进人才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还能激发和凝聚学校成员的内在动力,催人奋进;它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它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社会区域为依托。因此,其校园文化建设又应该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
3.1 校园环境和氛围的熏陶
环境和氛围的熏陶具有很强的教育感染力。一方面抓好自然环境建设,以绿化、山水、雕塑、亭台、楼榭、回廊等为元素,承扬传统美学,融汇时代风貌,建造形态优美、格调优雅的校园景观文化;另一方面优化人文环境,创设浓郁的育人氛围。以校徽、校标、宣传橱窗、名人语录、口号标语、板报、墙报、网站等为媒介,体现办学特色,传播职业精神,形成系统多元、生动直观的校园标识、宣传文化;还可以通过对学生校园精神的培养,利用校史展览、校庆、校友作报告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母校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形成一股“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群体氛围。
3.2 营造奋发向上的校风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是结合学校历史沿革、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规划、高度提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念“标识”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校风最集中的体现是学风和教风。教风是主导、学风是主体。在教风建设中,通过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加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确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明确现代人才的衡量标准,树立“惟德惟才、至善至美”的教风。在学风建设中,通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形成“勤学苦练、知行合一”的学风。
3.3 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能力训练活动,为广大学生搭设增长才干的广阔舞台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良好人格和个性的人才。相对而言,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可更充分地使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以开学典礼、升旗仪式、毕业典礼、表彰大会、校友激励会、运动会、文化艺术节、各类技能竞赛、心理健康服务月、社会实践等为形式,营造文化氛围,张扬青春活力,可以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校园活动文化,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并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充分认识自我,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
3.4 构建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还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一般来说,校园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关系、教师人际关系三部分。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各种形式的师生座谈会,努力营造健康、和谐、宽松、民主的人文环境,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建立宽松健康的人际关系,教师间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它能展示学生的创新活力,培养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也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将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校 校园文化建设 内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166-01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功能,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日渐显示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生机。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建设与时俱进、体现高职特色的优秀校园文化。
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我们所说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就是由体现一所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风气以及传统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形态。它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各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所在区域、发展目标、行业背景、专业特色、办学理念不同,就会形成风格迥异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优良的校园文化不但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增长才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目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方向日益清晰,人才规格上表现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表现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理念上表现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上表现为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等。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社会亚文化系统的校园文化,从校园逐渐形成一定范围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开始,就存在并发挥着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具有导向、辐射、凝聚、约束等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构建文明健康的校园氛围,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气候,弥补第一课堂教育的局限性,形成立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利于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和不良文化的滋生。对学校而言,教书必须着眼于育人,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学校的精神状态、校风校貌、理想目标的追求及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教育等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可塑性极强,这时期学校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进步关系极大。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证明,校园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是促进人才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还能激发和凝聚学校成员的内在动力,催人奋进;它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它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社会区域为依托。因此,其校园文化建设又应该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
3.1 校园环境和氛围的熏陶
环境和氛围的熏陶具有很强的教育感染力。一方面抓好自然环境建设,以绿化、山水、雕塑、亭台、楼榭、回廊等为元素,承扬传统美学,融汇时代风貌,建造形态优美、格调优雅的校园景观文化;另一方面优化人文环境,创设浓郁的育人氛围。以校徽、校标、宣传橱窗、名人语录、口号标语、板报、墙报、网站等为媒介,体现办学特色,传播职业精神,形成系统多元、生动直观的校园标识、宣传文化;还可以通过对学生校园精神的培养,利用校史展览、校庆、校友作报告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母校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形成一股“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群体氛围。
3.2 营造奋发向上的校风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是结合学校历史沿革、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规划、高度提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念“标识”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校风最集中的体现是学风和教风。教风是主导、学风是主体。在教风建设中,通过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加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确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明确现代人才的衡量标准,树立“惟德惟才、至善至美”的教风。在学风建设中,通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形成“勤学苦练、知行合一”的学风。
3.3 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能力训练活动,为广大学生搭设增长才干的广阔舞台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良好人格和个性的人才。相对而言,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可更充分地使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以开学典礼、升旗仪式、毕业典礼、表彰大会、校友激励会、运动会、文化艺术节、各类技能竞赛、心理健康服务月、社会实践等为形式,营造文化氛围,张扬青春活力,可以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校园活动文化,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并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充分认识自我,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
3.4 构建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还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一般来说,校园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关系、教师人际关系三部分。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各种形式的师生座谈会,努力营造健康、和谐、宽松、民主的人文环境,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建立宽松健康的人际关系,教师间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它能展示学生的创新活力,培养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也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将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