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听障学生由于听觉障碍,对抽象词语的理解能力不高。而我们的教学容易受到手语字词兼代等现象的误导,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抽象词语的意思。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新的方法来解决听障学生对抽象词语理解难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故事教学法”,作出相关思考。
关键词:听障学生;抽象词语;故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84-1
故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些相关的、简明短小的故事,以说明注解强调所讲内容,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直接从故事中领悟到蕴涵的道理,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的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和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特别适用于中、低年级听障学生的课堂教学,故事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门户,活泼生动的故事情节对学生魅力无穷。
一、研究教材,搜集素材,整合故事情节
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搜集生活故事。搜集资料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找,可以到图书馆查找,也可以把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或者把听说的故事拿过来,然后把搜集的资料进行恰当的整合,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二、编撰故事——好的创意是好故事的开始
首先,要确定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整个故事围绕角色展开,角色的选择最好是学生熟悉并喜欢的人物,同时要从一个吸引人的问题开始,这个问题必须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异常活跃,顺利地切入故事主题。
其次,故事的情节发展要有节奏感,可以适当地夸张,必要时可以增加反面角色,反面角色的挑战会使故事更加有血有肉。
最后,故事的结局要出人意料,甚至是没有结局,而只是一个留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三、落实“先学后教”
之所以说故事教学超越了教材,这是因为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是依据所教抽象词语内容设置的,但素材的选择已经超越了抽象词本身。不能让学生甩开创设的故事文本,而是让学生从故事文本出发,超越抽象词语本身的局限,最后再回归文本,感悟与反思所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不能把学生惯出瞪着眼睛看老师的坏学习习惯。
四、故事教学法在解析抽象词语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1.以理解抽象词义为目标。
维果茨基认为“词义”是分析和研究思维与言语关系的基本单元和主要工具,“恰恰是在词义中,思维与言语才融合成言语思维”,一方面“词义”是概括的结果,而概括是一种思维活动;另一方面,词属语言范畴,语言作为交流、交际功能是借助于词义进行的,没有对词的意义理解,人们的心灵便不能交流。所以,“有一切理由可以将词的意义不仅看做思维与言语的统一,而且可以看做概括和交际的统一,交际与思维的统一”,也“只有在词义中,才能找到思维与言语之间关系问题的答案”。所以故事教学法解析抽象词过程中,应以解析词义为目标。
2.注重课堂中的生成教学。
在故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注重生成教学。生成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学内容以外的内容。如在《白雪公主》一则故事中我把魔镜设计成了女巫的“军师”,学生便问:“为什么魔镜总是帮助巫婆想办法害白雪公主呢?”我说因为魔镜是巫婆的军师啊!学生又问:“什么是军师?军事就是帮助坏人的人吗?”我给他们讲解好人也可以做军师,在这堂课中我又用两个故事解释了“军师”的意思。“军师”一词便是这堂课的生成内容。
3.要以发展听障学生抽象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前提。
研究表明,因为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聋生不仅言语发展的数量相对贫乏,而且由于视觉形象言语占据主导地位,使得聋生的思维发展偏重形象思维,这是导致聋生抽象思维发展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聋生教育的各科教学特别是语文学科在聋生书面语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尤要高度重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换句话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应成为语文学科和聋生书面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任务之一。听障学生由于抽象思维发展的落后,他们对词语的学习和对系统学科知识的学习常常表现出理解不深,或一知半解。因此,要帮助聋生提高书面语写作能力,各科教学就必须在知识的理解和领会环节(即概念化和系统化)上狠下功夫,以使系统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聋生的思维能力。
五、故事教学法的运用建议
故事教学法固然能解决很多抽象词语教学,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如:“热泪盈眶”“相衬相映”“气派”等词语用故事教学法讲起来费时费力,又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建议使用其他教学方法,如:
1.譬喻法。即以学生生活、学习中接触的现象、事物为例进行比喻来理解词语。
2.分析法。就是通过对词语中关键语素的分析讲解,使学生理解整个词语。
3.比较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近义或反义的比较,使孩子发现词之间的区别,进而理解这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4.删减法。把原句中需要理解的词语删掉,让学生体会句意的变化,从而理解原词语。
关键词:听障学生;抽象词语;故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84-1
故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些相关的、简明短小的故事,以说明注解强调所讲内容,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直接从故事中领悟到蕴涵的道理,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的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和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特别适用于中、低年级听障学生的课堂教学,故事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门户,活泼生动的故事情节对学生魅力无穷。
一、研究教材,搜集素材,整合故事情节
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搜集生活故事。搜集资料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找,可以到图书馆查找,也可以把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或者把听说的故事拿过来,然后把搜集的资料进行恰当的整合,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二、编撰故事——好的创意是好故事的开始
首先,要确定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整个故事围绕角色展开,角色的选择最好是学生熟悉并喜欢的人物,同时要从一个吸引人的问题开始,这个问题必须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异常活跃,顺利地切入故事主题。
其次,故事的情节发展要有节奏感,可以适当地夸张,必要时可以增加反面角色,反面角色的挑战会使故事更加有血有肉。
最后,故事的结局要出人意料,甚至是没有结局,而只是一个留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三、落实“先学后教”
之所以说故事教学超越了教材,这是因为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是依据所教抽象词语内容设置的,但素材的选择已经超越了抽象词本身。不能让学生甩开创设的故事文本,而是让学生从故事文本出发,超越抽象词语本身的局限,最后再回归文本,感悟与反思所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不能把学生惯出瞪着眼睛看老师的坏学习习惯。
四、故事教学法在解析抽象词语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1.以理解抽象词义为目标。
维果茨基认为“词义”是分析和研究思维与言语关系的基本单元和主要工具,“恰恰是在词义中,思维与言语才融合成言语思维”,一方面“词义”是概括的结果,而概括是一种思维活动;另一方面,词属语言范畴,语言作为交流、交际功能是借助于词义进行的,没有对词的意义理解,人们的心灵便不能交流。所以,“有一切理由可以将词的意义不仅看做思维与言语的统一,而且可以看做概括和交际的统一,交际与思维的统一”,也“只有在词义中,才能找到思维与言语之间关系问题的答案”。所以故事教学法解析抽象词过程中,应以解析词义为目标。
2.注重课堂中的生成教学。
在故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注重生成教学。生成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学内容以外的内容。如在《白雪公主》一则故事中我把魔镜设计成了女巫的“军师”,学生便问:“为什么魔镜总是帮助巫婆想办法害白雪公主呢?”我说因为魔镜是巫婆的军师啊!学生又问:“什么是军师?军事就是帮助坏人的人吗?”我给他们讲解好人也可以做军师,在这堂课中我又用两个故事解释了“军师”的意思。“军师”一词便是这堂课的生成内容。
3.要以发展听障学生抽象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前提。
研究表明,因为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聋生不仅言语发展的数量相对贫乏,而且由于视觉形象言语占据主导地位,使得聋生的思维发展偏重形象思维,这是导致聋生抽象思维发展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聋生教育的各科教学特别是语文学科在聋生书面语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尤要高度重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换句话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应成为语文学科和聋生书面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任务之一。听障学生由于抽象思维发展的落后,他们对词语的学习和对系统学科知识的学习常常表现出理解不深,或一知半解。因此,要帮助聋生提高书面语写作能力,各科教学就必须在知识的理解和领会环节(即概念化和系统化)上狠下功夫,以使系统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聋生的思维能力。
五、故事教学法的运用建议
故事教学法固然能解决很多抽象词语教学,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如:“热泪盈眶”“相衬相映”“气派”等词语用故事教学法讲起来费时费力,又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建议使用其他教学方法,如:
1.譬喻法。即以学生生活、学习中接触的现象、事物为例进行比喻来理解词语。
2.分析法。就是通过对词语中关键语素的分析讲解,使学生理解整个词语。
3.比较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近义或反义的比较,使孩子发现词之间的区别,进而理解这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4.删减法。把原句中需要理解的词语删掉,让学生体会句意的变化,从而理解原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