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以提升,我國城市化的发展步伐也逐渐加快,国家用于基础建设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对于道路与桥梁专业的要求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有所上升。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经济建设与基础建设,高职院校之中道路与桥梁专业应当将就业作为其主要导向,将服务作为其教学宗旨,将发展致力于工学结合之中,与交通市政行业相结合,与地方交通与企业进行合作,根据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
关键词:路桥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反馈;校企合作
引言
高职院校之中的道路与桥梁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职业道德与创新水平,使得其可以在实际施工之中进行工作,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在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之时,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等。
由于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自身具备规模大、多样化、工程周期长以及环境差等特点,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水平,对其进行现场实际的锻炼。基于此,就必须加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实施工学结合,以此来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我国工学结合模式发展之中存在的问题
(一)仅仅将学生作为劳动者
从企业角度来看,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之时,企业很少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安排,也不会因为他们是学生身份就给予特殊关照;而从学校角度来看,一些学校由于实训条件不足,就想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将学生安排在顶岗岗位上实习。由于这些问题使得顶岗实习双赢目的变质了。
(二)实习企业不稳定
由于这也行业自身特点,当企业拥有工程项目之时,需要大量的员工到一线进行工作,这时定岗实习的岗位就比较多。而当企业暂时没有接到工程之时,岗位就比较少,学生很难获得实习的岗位,再加上路桥专业实习对岗位的要求与限制,为联系合适的实习岗位成为难题。
(三)学校与企业缺乏沟通
在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之中,一些教师只是定期的进行指导,无法深入到企业之中进行技术攻关。而且由于企业与学校之间缺乏沟通,使得学生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再加上学校与企业的管理比较松懈,使得学生实习流于形式,没有获得实习实际的效果。
二、推动三方实现共赢
(一)学生是最大的受益主体
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打开了通往社会的大门。针对学生来说,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在实习过程之中接受实习企业的文化熏陶,在文化的熏陶与企业的严格管理之中,学生自身的意志力、合作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可以慢慢树立起质量、效益与竞争的意识,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就是将理论基础转化为实践经验与技能的过程,也是与社会、专业密切接触的过程,既可以进一步加深其对职业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其团队合作的意识,培养其优秀的职业品质。可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前就熟悉其专业技能,增加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完成从学生向企业人的一个转变,在毕业之后可以迅速适应工作。
(二)可以进一步提升教育办学质量
对于学校而言,通过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的就业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与调整师资队伍的结构。通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教学延伸至实际,同时也可以将实际问题带回课堂教学之中进行深入研究。在此过程之中,学生可以在企业之中与一线进行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接受实际经验与技能,解决学生在课堂之中不懂的实际操作问题。学生在企业之中体验,可以将理论知识与生产活动相结合,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此教学模式具备多样化,可以使得学生亲身了解社会与岗位的实际需求,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知识涵养。同时,根据工学结合模式,高校可以聘请社会企业之中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老师,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师资短缺的难题,还可以弥补学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而教师也可以在企业之中进行实践锻炼,丰富实践经验,为教学积累素材,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再者,通过这一模式,可以将学生与岗位实际需求进行对接,使得教师的培养更加具备针对性。借助校企合作,学校也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与企业对于技术性人才的具体要求,在合作过程之中,将培养目标与对应的岗位进行对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盲目性,从而使得其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与人才培养的任务。
(三)满足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对于企业来说,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更加方便企业自身进行高技能人才的针对性培养与选择,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培养成本的投入,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有利的,是一种长期的投资方式。随着道路与桥梁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升。而且新技术的应用也需要企业人员进行及时的更新与培训,与学校进行合作,学习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为其培训提供支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发展与推进,必须通过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使得企业、高校以及学生都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东西,体现出合作共赢的特点,这也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可以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应当主动与此行业以及企业进行联系,并且根据专业特点,设计出符合实际的工学结合方案,争取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与企业合作并且找寻结合点,尽力减轻其中企业的负担,同时学校也需要进行制度改革,以此来适应这一模式的需求。
在工学结合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之中,需要坚持三个利益主体实现共赢的原则,兼顾企业、学校、学生三者的共同利益,寻找共赢目标。这才是校企、工学结合的基础,也是促进这一模式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工学结合才可以得到稳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希杰,海梅,俞金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月第28卷第12期(下).
[2]黄敏,吴堂林.我院路桥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与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3]张常明,李晓彤.依据市场发展建设,使路桥专业走上工学结合之路——对路桥企业的调研及分析[J].价值工程.2010,29(30).
关键词:路桥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反馈;校企合作
引言
高职院校之中的道路与桥梁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职业道德与创新水平,使得其可以在实际施工之中进行工作,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在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之时,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等。
由于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自身具备规模大、多样化、工程周期长以及环境差等特点,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水平,对其进行现场实际的锻炼。基于此,就必须加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实施工学结合,以此来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我国工学结合模式发展之中存在的问题
(一)仅仅将学生作为劳动者
从企业角度来看,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之时,企业很少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安排,也不会因为他们是学生身份就给予特殊关照;而从学校角度来看,一些学校由于实训条件不足,就想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将学生安排在顶岗岗位上实习。由于这些问题使得顶岗实习双赢目的变质了。
(二)实习企业不稳定
由于这也行业自身特点,当企业拥有工程项目之时,需要大量的员工到一线进行工作,这时定岗实习的岗位就比较多。而当企业暂时没有接到工程之时,岗位就比较少,学生很难获得实习的岗位,再加上路桥专业实习对岗位的要求与限制,为联系合适的实习岗位成为难题。
(三)学校与企业缺乏沟通
在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之中,一些教师只是定期的进行指导,无法深入到企业之中进行技术攻关。而且由于企业与学校之间缺乏沟通,使得学生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再加上学校与企业的管理比较松懈,使得学生实习流于形式,没有获得实习实际的效果。
二、推动三方实现共赢
(一)学生是最大的受益主体
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打开了通往社会的大门。针对学生来说,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在实习过程之中接受实习企业的文化熏陶,在文化的熏陶与企业的严格管理之中,学生自身的意志力、合作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可以慢慢树立起质量、效益与竞争的意识,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就是将理论基础转化为实践经验与技能的过程,也是与社会、专业密切接触的过程,既可以进一步加深其对职业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其团队合作的意识,培养其优秀的职业品质。可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前就熟悉其专业技能,增加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完成从学生向企业人的一个转变,在毕业之后可以迅速适应工作。
(二)可以进一步提升教育办学质量
对于学校而言,通过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的就业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与调整师资队伍的结构。通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教学延伸至实际,同时也可以将实际问题带回课堂教学之中进行深入研究。在此过程之中,学生可以在企业之中与一线进行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接受实际经验与技能,解决学生在课堂之中不懂的实际操作问题。学生在企业之中体验,可以将理论知识与生产活动相结合,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此教学模式具备多样化,可以使得学生亲身了解社会与岗位的实际需求,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知识涵养。同时,根据工学结合模式,高校可以聘请社会企业之中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老师,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师资短缺的难题,还可以弥补学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而教师也可以在企业之中进行实践锻炼,丰富实践经验,为教学积累素材,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再者,通过这一模式,可以将学生与岗位实际需求进行对接,使得教师的培养更加具备针对性。借助校企合作,学校也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与企业对于技术性人才的具体要求,在合作过程之中,将培养目标与对应的岗位进行对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盲目性,从而使得其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与人才培养的任务。
(三)满足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对于企业来说,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更加方便企业自身进行高技能人才的针对性培养与选择,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培养成本的投入,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有利的,是一种长期的投资方式。随着道路与桥梁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升。而且新技术的应用也需要企业人员进行及时的更新与培训,与学校进行合作,学习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为其培训提供支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发展与推进,必须通过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使得企业、高校以及学生都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东西,体现出合作共赢的特点,这也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可以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应当主动与此行业以及企业进行联系,并且根据专业特点,设计出符合实际的工学结合方案,争取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与企业合作并且找寻结合点,尽力减轻其中企业的负担,同时学校也需要进行制度改革,以此来适应这一模式的需求。
在工学结合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之中,需要坚持三个利益主体实现共赢的原则,兼顾企业、学校、学生三者的共同利益,寻找共赢目标。这才是校企、工学结合的基础,也是促进这一模式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工学结合才可以得到稳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希杰,海梅,俞金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月第28卷第12期(下).
[2]黄敏,吴堂林.我院路桥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与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3]张常明,李晓彤.依据市场发展建设,使路桥专业走上工学结合之路——对路桥企业的调研及分析[J].价值工程.201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