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民生实事谱写和谐乐章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常州市坚持把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战略高度来看待,作为全局工作来推进。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利益问题,先后实施了“慈善常州”、公交优先、“五房”住房保障、公园免费敞开、菜市场改造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民生实事,形成了民生工作“十大亮点”。
  学有所教。让每一个适龄儿童有书读、读好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在师资培训、教科研及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实现优质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实施“蓝天计划”,全市10.4万名流动儿童少年100%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免费教育。
  劳有所得,千方百计增加人民群众就业机会。坚持创业富民,实施“百千万创业工程”,开展创业辅导、政策咨询、融资担保服务。三年提供各类服务1万人次。落实扶持资金5000余万元。建立零就业家庭动态脱零长效机制。2007年全市净增就业6.33万人,再就业3.22万人,新增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6万人。建立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和自然增长机制。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7%。
  病有所医,做到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加快城乡社区医疗机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街道为单位覆盖率达100%。城市居民人口覆盖率达88%以上;建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93个。覆盖农村人口208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全市“一老一少”两类人群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老有所养,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全力推进养老保险扩面,全市参保人数达80.77万人,市区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达22.87亿元。月平均养老金水平达1156元。按每人每月150元标准,为历史遗留的“知青半家户”办养老补贴。投人1.3亿元,完成16个“关爱工程”项目,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90.1%。全面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全年投入五保供养经费2056万元。
  住有所居,率先出台“五房”住房保障制度。在全省率先出台有常州特色的《市区住房保障规划》,初步构建了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体,以中低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屋为补充的城镇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分五个层次解决全市2.8万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同时,调控,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保持房价稳定,目前平均房价仅4000元。
  难有所救,形成独具特色的“慈善常州经验”。慈善基金规模达12.7亿元,总量全省第一,全国领先。开展助医、助学、助老、助孤、助残、助灾的“六助”慈善活动,2007年共救助7.2万人,救助金额达4594万元。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城乡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实现每人每天生活费不低于1美元的目标。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病因灾等困难家庭实施紧急救助。
  贫有所济,重点帮扶茅山老区贫困人口。2005年启动茅山老区“百村帮扶、万户解困”行动,动员机关、企业与老区镇村结对。开展技术扶贫、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开展“党员进老区,万人帮万户”活动,近三年时间共向老区捐助款物价值3860万元,兴修道路、沟渠、桥梁等基本农业设施462项,有力改善了老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据统计,老区年人均收入低于2000元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分别从2005年的1.23万户和3.05万人,减至1175户和3102人。
  居有所宜。打造生活最适宜的城市。实施“公交优先”,2007年财政对公交的投入达7.5亿元,开通省内首条快速公交线。成为全国第二个公交车全线降价的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空调公交车运行,行政村“村村通公交”,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对市区123个菜市场进行整体改造:老小区整治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实施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对城区612座公共厕所全部取消收费。
  境有所关,率先实现城市公园免费开放。实施“清水工程”,对主城区42条河道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河水清起来,重现“水乡常州”迷人景致。连续三年开展大规模造绿建绿。实施“八路八口四河”等一批重大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近30亿元,新增公共绿地面积超过4000公顷。相当于“十五”新增绿地面积总和的三倍。全面实施公园免费开放,新建一批敞开式绿地公园。2008年初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安有所保,努力打造“平安常州”品牌。按照“9个位居全省前列”、“8个最低水平”,“7个不发生”的目标。全力推进“平安常州”建设。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最安全地区。2007年,常州公众安全感达97.7%,在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综合绩效考核中名列第二。市及7个辖市、区全部创成“省社会治安安全市、区”。
  在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常州市狠抓改善民生、造福百姓的经验和体会是:
  一、知行合一,始终如一,切实把改善民生摆到党委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在全面小康建设中。坚持国标、省标和民标相统一,既注重加快发展使各项指标“不折不扣”、“不含水分”地达到省定小康标准,又时刻注重改善民生使老百姓“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共享小康成果。将民生问题的解决与改善程度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并具体化、明细化、指标化,以此为标尺来检验各级政府的施政绩效。在每年初研究谋划全年工作时,优先考虑和安排民生实事工程,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汇报并作相应部署,政府定期督促推进;在安排全年财政预算时,优先保证民生投入需求,不断提高“民生预算”在财政预算中的比重。
  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搭建群众参与平台,畅通民生诉求渠道,反映民意民愿;在政府网站设立“市长信箱”、“部门信箱”等,在当地媒体开办“阳光政务”频道、“政务监督热线”栏目。在全市范围开展为民办实事项目征集活动,凡重大事项都向社会公示、进行社会听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从高高在上“我为你办”,转变为和人民群众商量着办,一块儿办,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好,民生好事办实。
  三、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努力探索民生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办法。比如,在发展慈善事业时,对传统慈善模式进行了大胆改版和突破,形成了“一次认捐、按息捐赠”、“定向捐赠、冠名基金”、“一次认捐、分年捐赠”等全新劝募方式,激发了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探索出“个人申报、调查核实、社会公示、公开发放”的发放制度,确保了慈善基金公开透明运作;在实施公园敞开时,探索出“社会认养”、“以园养园”、“企业经营”、“公共管养”等多种公园经营模式,拓展了公园建设多元化筹资渠道:在发展城市公交时。引入省内首条快速公交BRT线,大幅度提高了公交网线运行效率: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时,推出“五房”保障制度,满足了不同层次困难家庭的需求。
  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公共民生体系。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政府在政策、规划、投入方面的职责,不断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在保证教育公平、促进就业再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方面,保障了最基本、最普遍的民生需求。5年来共投入156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同时,鼓励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民生工作,形成民生工作合力,增添民生工作后劲。
  五、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充分把握现阶段改善民生工作的规律和特征。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一方面尽最大努力,扎实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而又有可能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使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改善民生的工作成效;另一方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做到脱离实际的“过高目标”不提,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不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不建。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和民生事业同步发展。实现民生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形成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通过制定长期规划、完善政策等,把民生工作纳入和谐社会建设统筹安排,出台《“富裕常州”建设纲要》,出台一系列富民、惠民、安民、利民的政策措施,为改善民生工作提供长效制度保障。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把政府的主要精力集中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全力抓好民生工作。
  
  (作者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杭邦华
其他文献
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浦口区作为南京中心城市的近郊区,其区位特点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南京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主线,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道路,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经济实力、加快城市化步伐,促进城市要素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坚持以工哺农、以商哺农,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生
期刊
当前,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难点就是农民的看病难问题。高邮市从最初实行“大病合作医疗”到现在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过20年的不断改进,农村合作医疗操作规范,体系成熟,较好的解决了农民看病难这一难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启发意义。  高邮市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践,20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该市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主要经
期刊
我们欣喜地看到最近出版的《顾浩词选》。顾浩同志这些多姿多彩、激情澎湃的词作,把思想、内容、情感和艺术交融焕新,热情讴歌了我们伟大的时代、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党,同时也浓郁地表达了对父老乡亲、师友同学的款款深情。  诗歌为时而作。我们时代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事物、新的信息、新的奇迹、新的成就产生。这些丰富的内容自然成为诗歌关注、歌唱和描绘的对象。  时代新,反映和描绘新时代内容的诗歌当然是新的。可是
期刊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它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实践证明,成熟的产业集群有利于优化生产布局,有利于生产力要素的高效配置,有利于生产过程的精细化、专业化、系列化。目前,泰州市已形成特色产业群体近百个,其中兴化戴南不锈钢、靖江船舶、泰兴减速机、溪桥乐器等10个产业集群进入省经贸委、中小企业局命名
期刊
近年来,我们常熟市按照“统筹城乡、全民保障”的总体思路,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全力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在老年人社会保障工作上,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努力把城乡老年人纳入社会保障服务范围,最大限度地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扩大老年社会保障范围。立足于提高社会福利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总体目标,我市采取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老有所养”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重要内容。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以后,老龄人口不断增加,适合区情的养老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苏州市沧浪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中,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首创“邻里情虚拟养老院”,成功探索了一种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的养老新模式。    “人本理念”催生养老事业新探索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
期刊
江河湖泊既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载体,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新时期治水新思路,突出加强江河湖泊的管理与保护,切实维护江河湖泊的健康生命,努力保障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确立水利人当好“河官”的责任意识。江苏跨江滨海。水网密布,湖泊众多。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得其二,长江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全省有大小河流2900多条、湖泊137个,水
期刊
加快苏北地区发展。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是我省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也是富民强省、争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张家港市与宿豫区自2001年底建立南北挂钩合作关系以来,切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持党政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选择性定点挂钩和多层次自愿挂钩相结合、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不断探索挂钩合作的有效途径,在共
期刊
滨海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全省振兴苏北和实施沿海开发的战略机遇。适应产业梯度转移的客观趋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进一步创新发展的思路,确立了“工业强县、港口兴县、富民安县、环境立县”战略,推动了滨海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7年,全县实现GDP107.9亿元。人均GDP突破万元,财政总收入8.62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33亿元:国税收
期刊
从当前全国各地普遍情况来看,农村社保仍然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难点和薄弱点。农民不应该成为社保中“被遗忘的角落”,他们与城镇劳动者一样,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参与者、建设者,也理应成为受益者。为此,近年来我们太仓市从五方面人手,大力推进农村社保工程,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效。    制定农村社保全覆盖的政策体系    ——对广大农民出台了“太仓市农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将女55周岁、男60周岁以下的农村劳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