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雨时节,南岸区广阳镇回龙桥村成片的枇杷基地里,一簇簇果实十分诱人。
作为南岸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林红正在给农户讲解枇杷种植技术。站在田间,她的鞋上沾满泥土,虽戴着草帽,但脸已被晒得泛红。
“林老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只要我们有需要,她就会出现在我们身边,没有她解决不了的问题。”种植户刘刚说,“我们就需要这样的好干部。”
从1971年入党至今,整整50年,林红将自己的整个心都献给了乡村事业。她用脚步丈量着田间地头,用真情温暖着百姓,带领当地群众蹚出一条致富路。
找准“病灶”,硕果累累
4月底,回龙桥村的枇杷进入收获期,果园里随处可见果农们忙碌的身影。
但在十几年前,果农却因枇杷不挂果而焦急。
那年,当地政府从外地引进数万棵枇杷苗,发动村民种植。
回龙桥村位于江边,土地肥沃,适宜枇杷生长,但当地村民从未有种植枇杷的经验。3年过后,枇杷光开花不结果,枇杷种植户很是发愁。
就在大伙不知所措时,时任南岸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林红主动挑起了担子。
林红毕业于西南大学植物保护系,曾在农业部门工作。虽有林木工作经验,但从未种植过枇杷,到底能不能“治”好枇杷的“病”,林红心里没底。可看着乡亲们期盼的眼神,林红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攻克难关。
于是,林红联系了枇杷种植专家、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户,组建了一个研究团队。
先从夯实理论知识入手。林红购买了大量关于枇杷种植的书籍,遇到不懂的就在书中寻找答案,还前往其他种植经验丰富的地区学习。接着,再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她带着团队整日“住”在枇杷地里,观察长势、走村入户、了解具体情况……
半个月后,枇杷不挂果的症结终于找到了,是真菌性病害惹的祸。
找到症结后,林红迅速根据“病灶”开设处方,挨家挨户给枇杷“治病”。
“多亏了林老师和她的团队,让我家枇杷树终于结了果。”乡亲们很感激。
枇杷的科学合理施肥、控蕾、控花、控果、病虫害防治……在给回龙桥村枇杷“治病”期间,林红也将积累到的经验,通过开展枇杷种植技术培训课、田间地头指导等方式,传授给种植户。
第二年,回龙桥村4000余亩枇杷大丰收,800余户农户喜笑颜开。
提升品质,千帆竞发
2020年5月,一年一度的“江南枇杷节”在广阳镇回龙枇杷基地开幕。
在优质枇杷种植示范户评选中,种植户郭志勇坐在台下,紧张地搓着双手。
“获得2020年度优质枇杷种植示范户的是郭志勇,测试显示枇杷单个重量达171克,糖度为13度……”
听到主持人念到自己的名字,郭志勇一下子从凳子上站起来,高兴得合不拢嘴。
评选会上,开心的不止郭志勇,还有林红。
2004年,林红从单位退休,由于心里一直放不下那一片片枇杷林,她又琢磨起如何让枇杷卖出好价钱。
四处调研后,林红决定分两步走。
第一步,提升品质。林红团队将目光锁定在研制新产品“富硒SOD枇杷”上。
“在果实套袋前,分多次对枇杷植株接种超氧化物歧化酶内生共生芽孢杆菌,并同时导入微量元素硒。”林红介绍道。
经过一次次试验,“富硒SOD枇杷”成功种出,个头比传统枇杷大了一倍,且甜度更高。
第二步,实现新技术栽培。要推广新技术,关键还在果农。林红带领团队琢磨出一套完整的技术管理体系,并制成手册,分发到种植户手中。同时,林红还开展了新技术培训课,为种植户现场答疑解惑。
此外,林红还组织种植户开展评比,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促建、树立典型的方式,进一步推动高品质栽培技术进步。
“评比的时候,会分别从果重、含糖量,是否施甜蜜素、膨大剂、除草剂等方面对枇杷进行测试。评出种植的果型最好、色泽最艳、单果最大、果肉糖度最高的优质枇杷科技示范户,给予一定的奖励。”林红说。
评选办法一经推出,种植户们便热情高涨。前来林红办公室串门的多了,打电话咨询枇杷种植技术的多了,邀请林红来地里支招的也多了……
“现在广阳镇枇杷品质、效益大幅提升,我们还培养出了200余名枇杷种植带头人。”林红说,回龙桥村被农业农村部、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枇杷之乡”称号,“广回牌”枇杷被评为“中华名果”。
创新思维,名扬全国
临近5月的时节,是林红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江南枇杷节”又要开幕了。
“只要有她在,我们心里就有底气。”林红的老搭档、南岸区老科协会长黄治能说。因为枇杷节就是在林红的推动下开始举办的,至今已持续了15年。
2006年,回龙桥村枇杷的产量越来越高,但销售却成了问题。种植户们愁,林红更愁。
偶然间,林红看到一篇新闻报道,文中提到有个葡萄小镇靠举办采摘节带动销售。
“我们也办枇杷节,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枇杷。”一次会议上,林红说出了这一想法,得到南岸区相关部门的认可。
联系商家、协调部门、选择场地、撰写活动方案、做宣传手册……林红凡事亲力亲为。
终于,在各方努力下,第一届“江南枇杷节”成功举办,为果农提供了一个极佳的直销渠道。果农在枇杷节上的直销收入比办节前提高了3倍多,同时还促进了其他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
随着一届又一届枇杷节的举办,林红年年都能想出新招:亲子摘枇杷竞赛、枇杷竞吃比赛、枇杷宴厨艺大比拼……
即使是在疫情期间,林红也能想到运用互联网平台推广枇杷销售的办法,动员农户入驻互联网平台进行直播,把基地、大棚变为直播间。
如今,“江南枇杷节”已名扬全国,也为农户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2020年,广阳镇枇杷总产量达230余万公斤,总收入实现7050万元。
“无论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林红都怀揣初心,承载着信念,传递着责任,为百姓谋福利。”黄治能说。
就是这位年逾古稀、本该在家享清福的老人,卻依然不顾严寒酷暑穿梭在田间地头,为果农“保驾护航”;就是这位不会使用电脑的老人,却将创新销售研究得透彻,带动果农走出一条致富路……
“我还干得动,还要继续贡献光和热,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责任。”林红笑着转身眺望,枇杷林在夕照中欣欣向荣。
作为南岸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林红正在给农户讲解枇杷种植技术。站在田间,她的鞋上沾满泥土,虽戴着草帽,但脸已被晒得泛红。
“林老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只要我们有需要,她就会出现在我们身边,没有她解决不了的问题。”种植户刘刚说,“我们就需要这样的好干部。”
从1971年入党至今,整整50年,林红将自己的整个心都献给了乡村事业。她用脚步丈量着田间地头,用真情温暖着百姓,带领当地群众蹚出一条致富路。
找准“病灶”,硕果累累
4月底,回龙桥村的枇杷进入收获期,果园里随处可见果农们忙碌的身影。
但在十几年前,果农却因枇杷不挂果而焦急。
那年,当地政府从外地引进数万棵枇杷苗,发动村民种植。
回龙桥村位于江边,土地肥沃,适宜枇杷生长,但当地村民从未有种植枇杷的经验。3年过后,枇杷光开花不结果,枇杷种植户很是发愁。
就在大伙不知所措时,时任南岸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林红主动挑起了担子。
林红毕业于西南大学植物保护系,曾在农业部门工作。虽有林木工作经验,但从未种植过枇杷,到底能不能“治”好枇杷的“病”,林红心里没底。可看着乡亲们期盼的眼神,林红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攻克难关。
于是,林红联系了枇杷种植专家、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户,组建了一个研究团队。
先从夯实理论知识入手。林红购买了大量关于枇杷种植的书籍,遇到不懂的就在书中寻找答案,还前往其他种植经验丰富的地区学习。接着,再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她带着团队整日“住”在枇杷地里,观察长势、走村入户、了解具体情况……
半个月后,枇杷不挂果的症结终于找到了,是真菌性病害惹的祸。
找到症结后,林红迅速根据“病灶”开设处方,挨家挨户给枇杷“治病”。
“多亏了林老师和她的团队,让我家枇杷树终于结了果。”乡亲们很感激。
枇杷的科学合理施肥、控蕾、控花、控果、病虫害防治……在给回龙桥村枇杷“治病”期间,林红也将积累到的经验,通过开展枇杷种植技术培训课、田间地头指导等方式,传授给种植户。
第二年,回龙桥村4000余亩枇杷大丰收,800余户农户喜笑颜开。
提升品质,千帆竞发
2020年5月,一年一度的“江南枇杷节”在广阳镇回龙枇杷基地开幕。
在优质枇杷种植示范户评选中,种植户郭志勇坐在台下,紧张地搓着双手。
“获得2020年度优质枇杷种植示范户的是郭志勇,测试显示枇杷单个重量达171克,糖度为13度……”
听到主持人念到自己的名字,郭志勇一下子从凳子上站起来,高兴得合不拢嘴。
评选会上,开心的不止郭志勇,还有林红。
2004年,林红从单位退休,由于心里一直放不下那一片片枇杷林,她又琢磨起如何让枇杷卖出好价钱。
四处调研后,林红决定分两步走。
第一步,提升品质。林红团队将目光锁定在研制新产品“富硒SOD枇杷”上。
“在果实套袋前,分多次对枇杷植株接种超氧化物歧化酶内生共生芽孢杆菌,并同时导入微量元素硒。”林红介绍道。
经过一次次试验,“富硒SOD枇杷”成功种出,个头比传统枇杷大了一倍,且甜度更高。
第二步,实现新技术栽培。要推广新技术,关键还在果农。林红带领团队琢磨出一套完整的技术管理体系,并制成手册,分发到种植户手中。同时,林红还开展了新技术培训课,为种植户现场答疑解惑。
此外,林红还组织种植户开展评比,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促建、树立典型的方式,进一步推动高品质栽培技术进步。
“评比的时候,会分别从果重、含糖量,是否施甜蜜素、膨大剂、除草剂等方面对枇杷进行测试。评出种植的果型最好、色泽最艳、单果最大、果肉糖度最高的优质枇杷科技示范户,给予一定的奖励。”林红说。
评选办法一经推出,种植户们便热情高涨。前来林红办公室串门的多了,打电话咨询枇杷种植技术的多了,邀请林红来地里支招的也多了……
“现在广阳镇枇杷品质、效益大幅提升,我们还培养出了200余名枇杷种植带头人。”林红说,回龙桥村被农业农村部、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枇杷之乡”称号,“广回牌”枇杷被评为“中华名果”。
创新思维,名扬全国
临近5月的时节,是林红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江南枇杷节”又要开幕了。
“只要有她在,我们心里就有底气。”林红的老搭档、南岸区老科协会长黄治能说。因为枇杷节就是在林红的推动下开始举办的,至今已持续了15年。
2006年,回龙桥村枇杷的产量越来越高,但销售却成了问题。种植户们愁,林红更愁。
偶然间,林红看到一篇新闻报道,文中提到有个葡萄小镇靠举办采摘节带动销售。
“我们也办枇杷节,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枇杷。”一次会议上,林红说出了这一想法,得到南岸区相关部门的认可。
联系商家、协调部门、选择场地、撰写活动方案、做宣传手册……林红凡事亲力亲为。
终于,在各方努力下,第一届“江南枇杷节”成功举办,为果农提供了一个极佳的直销渠道。果农在枇杷节上的直销收入比办节前提高了3倍多,同时还促进了其他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
随着一届又一届枇杷节的举办,林红年年都能想出新招:亲子摘枇杷竞赛、枇杷竞吃比赛、枇杷宴厨艺大比拼……
即使是在疫情期间,林红也能想到运用互联网平台推广枇杷销售的办法,动员农户入驻互联网平台进行直播,把基地、大棚变为直播间。
如今,“江南枇杷节”已名扬全国,也为农户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2020年,广阳镇枇杷总产量达230余万公斤,总收入实现7050万元。
“无论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林红都怀揣初心,承载着信念,传递着责任,为百姓谋福利。”黄治能说。
就是这位年逾古稀、本该在家享清福的老人,卻依然不顾严寒酷暑穿梭在田间地头,为果农“保驾护航”;就是这位不会使用电脑的老人,却将创新销售研究得透彻,带动果农走出一条致富路……
“我还干得动,还要继续贡献光和热,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责任。”林红笑着转身眺望,枇杷林在夕照中欣欣向荣。